初中作文写作经验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初中作文写作经验通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一篇】

一般同学认为,文言文阅读的记忆类考题,仅是默写的6道小题,只占18分。其实不然,古诗词赏析中的第7小题,即词语解释,以及课内文言文阅读中的第9小题,即文学常识,也属于记忆题,两者相加共计22分,占中考文言文试题分值一半以上,是文言文部分的半壁江山,因而绝对不容小觑。根据有关统计,记忆类试题的得分率在95%左右,尽管较高,但还未达到满分的境界,犹嫌不足。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错字、别字、漏字、添字所致。文学常识题中的作者及所处朝代,只要把30篇课内文言文按朝代先后及作者姓名、学派排列成序,进行理解性的记忆,答题时避免写错别字,内容不张冠李戴,拿满分是很容易的。古诗词赏析中的第7小题,解释填空一题错误较多,得分率仅为65%左右。如中考第7小题,要求回答“王孙”指的是什么,而有的考生答成:“大王的子孙”、“贵族子孙”,“归隐的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又如中考的第7小题,“太清”的意思是“天空”,而有的同学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望文生义,答为“非常干净”,更是莫名其妙。之所以答错,在于这些考生只注重背诵默写诗词句子,而忽视有关的词语注释,因此失误也就不足为奇。如果认真整理古诗词注释中运用典故或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以记忆,得分也就容易多了。这里,笔者在规定的古诗词考试篇目中,选取下列词语,请同学们作三分钟的自我测试,以检验自己准备的成效如何。

1、鱼龙舞:《青玉案*元夕》。

2、造化:《望岳》。

3、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

4、班马:《送友人》。

5、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万籁:《题破山寺后禅院》。

8、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

9、绿肥红瘦:《如梦令》。

10、天山:《诉衷情》。

11、飞鸿:《天净沙*秋》。

12、玉壶:《青玉案*元夕》。

把握题目要求有助理解。

20中考课内文言文语段考查《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不少考生由于没从整体上对文章加以分析,再者没有看清题干上的提示“错项”,以致选错了正确答案。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要求是: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和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由于备考的篇目有30篇之多,许多考生忽视了七﹑八年级所学的文言课文,因而成绩不理想。如果课内文言文阅读较生疏,课外文言文延伸势必要受到影响。

“延伸”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倘若不善“延伸”,知识能力不会迁移,则必定成了死读书。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共考四题,一考文言实词解释,二考句子翻译(选择题),后两题考文言短文的理解。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所考的课外文言实词都与课文有关。如第12题加点词“居”、“实”的解释,都是课内实词的延伸,如果课文熟悉的话,就会想到《捕蛇者说》中的“自吾氏三世居是乡”中的“居”,《周处》中的“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中的“实”,据此应解释为“居住”和“实际”。由于课外文言文篇幅短小且以写人记事为主,要理解它的主旨中心,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难度不是太高,如2010年中考第14题:“有人劝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考生还是容易答对的。第15题“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他的态度。此题是通过事件对人物进行评价,他的书稿被咬两次,不仅不生气反而看作老鼠对自己的勉励,答案是:乐观进取。五次修改文稿的精神表现出亭林先生的“治学严谨”。此外古诗词赏析第8题,由于得分率仅为65%,也应引起考生的关注。该类试题的命题要求是: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感情倾向。试卷中采用标准化题型而不用简答题的原因在于,简答题的答案容易五花八门,不利于批阅。正确作答诗词理解性的选择题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第一,认真把握题目要求。第二,正确领会诗句意思。第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第四,首联找特点,尾句悟主旨。第五,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二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总结经验,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由本站网友为大家推荐初中化学经验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

转瞬间,一学年时光即将过去,我也有了一年的教学经历,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3-4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

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为此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一些化学家不畏困难危险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讲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后,讲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化学,多数学生都能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重要。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

顺口溜。

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骤7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过氧化氢制氧气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常温可行节能源操作安全又简单:“查装定收”只4字。”再比如: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较难理解我将之归纳为“构成物质有三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原子是根本3条路径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这3类都由原子直接构。”“非金属原子先组合构成分子种类多多数物质分子构:双原子分子单质非、非组成的化合物„”等等。

二、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例如,本学期我开的组内公开课“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动脑、动手,气氛严肃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三、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备课。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架构,重点难点,知识的体系,运用自如,适当补充资料,考虑教法,每堂课都写好教学设计。通过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知识现状,学习情绪,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反复强调,精讲多练,指导学法。

(2)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气氛的创造,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启发性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言简洁明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线,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设计布置作业。从上学期考试成绩看,总体感觉学生自信心不够,分化严重,优等生少,一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得当,积极性不高,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也就不理想。这个年纪的学生又处于青春反叛期,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知识不够扎实,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但他们的年纪和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头脑灵活的,并且由于春季职校招生的缘故,现在在学的学生多数是具有自觉,向学的意识的。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课堂上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让他们先通过看书解决一,两个小问题,或者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成功,师生再共同通过实验,演算或推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拓展,综合能力,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他们的读题,审题,分析,应用的能力,和学生一起念题,划出关键词,读懂题目想要解决的问题,联系知识点解决问题。

(3)课后辅导。日常教学中,主要通过作业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个人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时间进行指导。复习过程中,主要通过检测查缺补漏,鼓励学生主动找同学,老师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各次考试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指导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课堂练习时,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

我是一个新教师,为了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我参加了听课,对好的教学方法分析整合。除了组内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还积极听取其他相关学科如物理组,生物组的公开课,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积极参加中考工作的培训,切实吸收其他兄弟学校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与同学科的老师,同年段的老师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力争好的成绩。

五、探究中考考试说明。

对20xx年中考题进行研究,结合考试说明进行了第二轮复习,给学生复印了专题复习材料,收集整理研究新题,习题,考题,及时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和思路.。

六、不足与反思。

课堂语言,气氛的创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知识的落实,没有完成任务的"惩罚"缺乏有力的措施,致使不自觉的学生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而出现脱节,成绩下滑。有时会情绪化,受学生情绪影响,使课堂气氛低落。在教育方法,方式上还要继续努力,力争提高。

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打好基础:

认真分析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我认为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加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结合礼义中学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为这项工作全心身的付出过,虽然伴随着有失败与无奈,但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微笑。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个教育事业的“孺子牛”。

光阴似箭,我已教化学课两年了。在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和大家探讨:

一、打好基础:

认真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我认为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老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法。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灵活应用过程,切实寻找提高教学的高效途径。

三、加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结合礼义中学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为这项工作全心身的付出过,虽然也伴随着有失败与无奈,但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微笑。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三篇】

何谓“软实力”?须知给你阅卷的是语文教师,长期从事语文学科教学自然养成学科个性,有情趣,好文采,讲哲理,重思想;教学生希望个个饱读诗书温文尔雅,评作文希望篇篇神思洋溢文采飞扬。这种无法压抑的学科个性,自然延伸到作文评审中。文采出众的考生往往绝处逢生,哪怕文章空洞肤浅,阅卷老师不由手下留情放你一马。

而表达生硬,文思枯涩的文章令人望而生厌。也正如此,深谙此道的高中老师往往不余遗力灌输文化散文的写作技巧,客观地说有此长处的考生胜算概率显著,不可忽视。虽然阅卷有具体的得分要求,但是文采见长、内容稍次的作文还是容易被“错爱”。关键时刻能拿出一些真知灼见还容易因“出彩”而博得高分。

开门见山有效点题。

审题不可大意,每年的作文命题内容不乏随意性,但是从命题到成型的过程往往是经过多人研究琢磨、精雕细刻。阅卷老师也是在深入研究、广泛探讨、仔细斟酌后才定下评卷方案。考生仔细审题,揣摩题意,写作时做到有的放矢,自然也是投其所“好”。

近年日益强调降低门槛,审题无障碍,但是题目的内涵还是要参透,落笔之时应有意识强化点题,最好开门见山,避免评卷老师看半天不知其详,如果理解原话题有困难,多抄写原话题语句;结尾之时,呼应点题;巧借题目点题,总之,适当把握有效点题,令人感觉写作始终围绕题意,力避离题之嫌。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四篇】

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财富。下面就由本站网友为大家推荐初中历史经验交流的范文,欢迎阅读。

白驹过隙,转瞬间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余年。回顾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感受颇多。我认为要想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课外材料进行有机重组。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仅仅是写。

教案。

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

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

二、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1.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不仅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以考促教,以考促练。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进行。

2.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因此,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视剧如《郑和下西洋》、《贞观长歌》、《中国1921》等这样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避免“填鸭式”,使学生从学习这种苦差事中解脱出来,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无涯的学海中“巧”作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每节课导入别出心裁,还常给枯燥的知识加入些调味品---历史典故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福熙车厢与两次大战;比基尼与原子弹;中非猴、殖民扩张与艾滋病等。利用故事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去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浓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热点知识激发兴趣。

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讲课时尽量运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并适时的引入社会热点知识。比如我们在讲《动荡的中东》一课时,电视上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就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就会探究“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等等。再比如讲冷战时期的产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结合当今的“利比亚”局势,北约军队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这样的看得见的事实更能增加知识、激发兴趣、增强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热点知识作为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更好的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现成的素材更有新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善于吸收消化,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班由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编组而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差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对此应因材施教、培养补差,对成绩良好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对中等生制定追赶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程度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鼓励,不排斥、不挖苦、不放弃,给其特殊的关注,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对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科任老师与班级学生们的关系,那么我们科任老师的工作也就如鱼得水。

四、做好阶段检查工作,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每阶段学习结束后,我都要进行阶段检查,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要用一套题来进行一次考试。比如,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五、积极贯彻“抓平时、抓细节、抓落实”的一贯教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教师只有持之以恒,抓平时,抓细节,抓落实,形成一贯的教风,才能促成学生的一贯的学风。

六、关于初三历史总复习的一点体会。

初三历史复习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复习是每一位老师的难题。从本人教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1.“发散式”复习。

“发散式”复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复习方法,所谓的发散式复习,就是一点带出与之相关的全部问题进行复习。比如将模拟题的单项选择题,将每一个选项逐一剖析,由此引出更多的与之相关的问题,可以做到比较学习,又将选项的知识进一步延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将十道选择题全部分析完,其实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基本复习差不多了。

2.“一对一”复习法。

以往的历史复习时,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背诵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给了时间效果仍然不佳。面对这种情况,“一对一”复习法还是比较理想,所谓的“一对一”复习法就是粗略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3.表格复习法。

就是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和和历史上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列表格复习比较理想,比如中国古代史中“诸子百家”的诸子、百家、观点列表格既能总结知识,更能比较各学派的观点;在比如“三次工业革命”这部分知识学生更容易混淆,混淆点就在每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如果教师列出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复习,作用会更大,效果更加明显。

4.课前小检测。

为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每节课前利用5-7分钟时间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检测形式多样,比如叙述、提问、集体回答、教师出题学生答卷等。只要坚持不断,学生也会形成习惯,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反馈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教贵有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模式。

我是一名历史老师,在这个岗位上已有二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二十年的教学历程中,与学生在一起,我总的感觉是非常的快乐!同时我也感到要教好历史这门学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课堂上我会和他们真诚交流,课下喜欢和他们聊天,听听他们的小烦恼,分享他们的小快乐。学生犯错,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会在课堂上大力渲染。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

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这样讲课时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备课时,我会注意如何让学生树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在讲课时,帮助学生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的思维能由浅层慢慢深入,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有所懂,有所思,有所悟。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历史是一门讲述以往的课程,但我会时时关注新的学术动态,新的研究成果,讲到相关内容时,会让学生了解这些新动向,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去研究历史。

三、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可以学到他们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联手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中国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

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经验不是万能的,但有这些经验做指导,能让我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经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只要抱着乐观的心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我们肯定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课。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继续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快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四、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中国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课。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继续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快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财富。第一,学习历史,我们才能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养成一种历史的眼光。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包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革和奥秘,包含了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学习历史,能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第二,学习历史,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感情。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孙子兵法》的古代打仗的战略战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执著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教育、启示、鞭策和思考,正是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延续。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学科价值,那么历史教学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无可争辩了。

(2)、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的有效与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做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说到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21世纪的人才要求。

在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以后,真正的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我个人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培养兴趣,注重学法。兴趣的培养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的呈现,学生表演等。大家都喜欢时事政治,入今年的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把这些带入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教材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口才,还要有为学生搭建兴趣桥梁的办法。

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对于一些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等)要抓住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及影响;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正策,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等,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

2)、刻意求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喜新”“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如中国古代史开始提到人类的进化,很多学生看到那些久远的复原图及头盖骨立马充满了好奇。教师上课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不能千篇1律,教师上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活交替使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然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境界就有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可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它不仅是促进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通过。

课件。

的展示、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查找三至五个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把他们解放前与解放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视频及图片,„„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我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好。

2)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获胜者鼓掌,为落后者鼓劲。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从教师的眼中感受到信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指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发展。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能够事半功倍,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把重要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最终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跃起来。

1)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以教科书为主要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

(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讲述方法,具体的史实要讲得生动,抽象的概念要深入浅出,理论分析要深刻。

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准确,即指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杜绝含混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

二要精练,即用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精练有助于扩大课堂知识量和信息量,精当地刻画出知识间的本质联系。

三要通俗,即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导致学生无法理。

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四要艺术,即教师在尊重客观历史的前提下,大胆创作教学语言,构建意境,启人心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讲授过程中必须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生气,语言表达快速而有节奏。

(5)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启发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

概念:

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美国的教育家斯莱文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

使用小组讨论法应坚持的原则。

1)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在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5~6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讨论小组构成上,要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并且要推选出小组组长,组长要在学习热情、凝聚力、策略、计划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影响,并且善于组织,成为本组的核心。推选出组长后,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和职责。当然这个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不同的课业内容进行调整。

(2)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展开的,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讨论法成功实施的前提。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有争论性的问题(最好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答案)。所提问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设疑),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提供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参考书目,以便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好课前的知识准备。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学生在讨论时才能有话可说且持之有据,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否则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3)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抓住学生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

三)情境教学法——让历史复活起来。

1.概念:。

是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再造、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真实,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情境教学模式的流程。

1)制定目标,师生准备;。

(2)创设情境,具体展示;。

(3)深入情境,情感体验;。

(4)分析理解,共同探究;。

(5)归纳评论,总结转化。

3.情境的内容来源与呈现方式。

时政材料、经典论述、数据资料、乡土资料、影视资料等等。

口头表述、朗诵渲染、展厅展示、图文展示、现场报道、角色模拟等等。

4.使用情境教学法应坚持的原则。

(1)针对性:从《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和重点、

难点出发,围绕教学主题构建情境。

(2)生活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3)真实性: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底线,即使是虚拟。

情境也要符合大的历史背景。

(4)挑战性:情境设计要有思维含量,能激发思考兴趣。要。

善于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

炼出发人深省并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

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

的历史思维能力。

(5)适度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精编和适量,不能滥用。

历史情境,否则会让学生目不暇接,浮于表面。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

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历史人物,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体验先民们的生活与情感,感知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坚持的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即尊重史实。剧本的设计可以做一些想象和虚构,但不能违背历史的本质真实,不能出现戏说历史的娱乐化做法。

(2)恰当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著名历史事件的大纲节目一般不能虚构;历史上实际存在的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一般不能虚构,当他们成为剧中主角时更应慎重;历史的顺序不能颠倒,特定的时代面目、历史气氛、社会环境须力求真实;剧中纯属虚构部分的内容,也要尽可能符合历史的事实;对于剧中非虚构的部分,不要对其中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做任意更动。

五、课堂辩论法——没有硝烟的对垒。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对许多问题都有属于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出乎教师的预料。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一方面能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在辩论中获取成就感,并不断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辩论教学法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辩题的选择要符合教学主题,具有思辨性。

第二、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提供资料,适当点拨和启发指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第三、辩论时切忌走过场,要有辩论规则,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对待。

第四、辩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对正反两方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而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麦哲伦是一位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对于这位“半是天使半是野兽”式的人物,似不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全面、正确地评价麦哲伦,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按其历史本来面目,从分析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入手,抓住他一生活动的主流和典型事例,实事求是地加以考察和研究,作出公正的评价。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五篇】

今天得知女儿的分数,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想等的确认,在此,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家长一些建议,我女儿是就近入市重点市三(简介)的。

在小学,我女儿从来都是放养的,成绩也不差,在刚进去的时候,有一阵子非常不适应,所以我认为预初年级对孩子过度很重要,于是我帮女儿请了英语与数学老师,英语是因为一下子成绩下滑的厉害,而数学,我女儿本来就不喜欢,语文我个人觉得没有补课的必要性,所以我帮女儿办了张上海图书馆的卡,周六补课,周日就去图书馆里看书,就这样总算在女儿的努力下,成绩恢复正常。

在后来,我就不敢这样放养了,因为学校竞争厉害,所以我们一般都提前上下学期的东西,比如,初一暑假就开始上初二的物理,初二暑假开始上初三的化学,总算,孩子没有觉得跟不上。

当初进这个学校是开心的,但后来才发现,其实,辛苦的日子才开始,我希望以我这4年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并希望孩子们都能在初中学习愉快!

在初一这个过渡的时期,总是有同学面对新问题准备的不好,掉下队来,同时,也有些同学方法得当,后来居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在进入初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备借鉴。

1、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的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的很松,作业留的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检查。

上自习也没有老师看着,随便说话,也没人管。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首先要自觉的.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的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

这样的同学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

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等你发现差距的时候,一般就很难赶上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的时候,你都不能让自己努力自觉的学习,看到差距,就更困难了。

其次要有计划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的好的部分,学的不好的部分。

自己要有计划的随时查漏补缺。

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的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最后,最好能够早点找一本中考考纲,了解将来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2、思想上不能松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刻苦努力,不要掉队。

万事开头难。

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初中后,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考入实验班,就万事大吉了。

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中考有的是实验班的同学成绩不如普通班的。

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的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学习几何证明,初三学习二次函数就会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 ——物理和化学。

三门课放在一起,很多初一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

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要摒弃小学毛躁,不安的学习心态,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

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写错马虎而已。

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

一、似懂非懂。

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

而似懂非懂不等于马虎。

前者根本上讲就是不会,不懂。

(有的学生看似什么都会,就是考试不会)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且这样的同学还觉得自己其实很聪明,老师讲得都会,只是偶尔马虎而已。

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二、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

这是马虎。

小学时,大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学,班级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是不能影响到你在班里的排名。

而到了重点中学,尤其是实验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

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

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

4、千万不要以为多做题,题目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最经常犯的错误了。

到了初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成绩,都会做大量的题目。

这个时候,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

做一定量的题目当然是必须的,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目,才能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透彻。

但如果,撇开知识点,只做题,到最后就是舍本逐末。

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天天做题,从早到晚,刻苦努力,但到头来,不但不会的还是不会,会的也不会了。

为什么呢?他只追求题目的数量,忽略知识点跟题目的结合,以至后来把原来熟悉的知识也忘记了。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题目才是好的呢?或者说,做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两点:一是要在做题目同时将题目和知识点结合,两者不断结合,达到深化知识点,锻炼技巧的目的。

二是找出自己还不会的题目,弄懂它。

如果你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那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

5、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

成绩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

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

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

其次,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一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

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

要想保护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作为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6、“不会就问”不一定就是个好习惯。

不会当然要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是对的。

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一道题目,一个技巧,只有自己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

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本身,但并不一定了解如何运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很难解的出。

所以,这里我鼓励大家:

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争取自己解出来。

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

但如果实在解不出,看不懂,再向别人请教,请教时要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

并且,一定要在听懂之后,找一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一下,熟练所学来的知识和技巧。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六篇】

选取事例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感动中国”被写多了,一泛滥就成灾,而且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不同版本,让老师无法感动。太大众化的人物事迹被大量引用往往造成老师的审美疲劳。试想,考生一落笔便是天下皆知的那几位人物,李白苏轼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洪战辉,这会让阅卷无数的老师头皮发麻,感动和感染的效应便荡然无存。

写记叙文的考生,应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人生百态,丰富多彩,组织材料应着意于抒写生活真实,表达心灵感受,让鲜活的事例、活泼的思想,个性化的认知、睿智的见解、独具匠心的构思,灵动地走进你的作文。

生活化和真情实感的文章必然受到重视。在众多同质化的文章中,如果你的作文别具风采功底非凡就自然会引人注目,让阅卷老师身心愉悦拍案叫绝,不想拿高分都难。

用好标点认真书写。

阅卷要求严格,过程细致规范,阅卷老师认真慎重,但是毕竟文山题海,日久生烦,难免麻木困顿,甚至审美疲劳,但绝不会有审丑癖好,如果是满纸“鬼画符”,那就绝对“鬼见愁”。那些长期“笔走龙蛇”的考生还是不要指望阅卷老师会顿生怜悯之情或是突发审丑兴致,印象分被打折扣无法避免。认真书写、用好标点是根本。

限定字数一定要写足,不要自以为文字简洁、表达精要,老师会对你刮目相看,实际上字数不足在老师眼里与能力不足几成等号。表面上缺50字扣1分,实际上因不成文或能力不足的印象会使得考生得分被大打折扣!不要在争取好印象时反而自我矮化,此“投其所好”第二招。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七篇】

四、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中国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课。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继续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快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财富。第一,学习历史,我们才能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养成一种历史的眼光。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包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革和奥秘,包含了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学习历史,能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第二,学习历史,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感情。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孙子兵法》的古代打仗的战略战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执著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教育、启示、鞭策和思考,正是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延续。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学科价值,那么历史教学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无可争辩了。

(2)、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的有效与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做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说到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21世纪的人才要求。

在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以后,真正的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我个人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培养兴趣,注重学法。兴趣的培养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的呈现,学生表演等。大家都喜欢时事政治,入今年的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把这些带入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教材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口才,还要有为学生搭建兴趣桥梁的办法。

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对于一些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等)要抓住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及影响;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正策,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等,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

2)、刻意求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喜新”“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如中国古代史开始提到人类的进化,很多学生看到那些久远的复原图及头盖骨立马充满了好奇。教师上课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不能千篇1律,教师上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活交替使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然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境界就有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可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它不仅是促进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查找三至五个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把他们解放前与解放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视频及图片,„„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我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好。

2)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获胜者鼓掌,为落后者鼓劲。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从教师的眼中感受到信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指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发展。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能够事半功倍,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把重要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最终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跃起来。

1)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以教科书为主要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

(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讲述方法,具体的史实要讲得生动,抽象的概念要深入浅出,理论分析要深刻。

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准确,即指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杜绝含混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

二要精练,即用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精练有助于扩大课堂知识量和信息量,精当地刻画出知识间的本质联系。

三要通俗,即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导致学生无法理。

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四要艺术,即教师在尊重客观历史的前提下,大胆创作教学语言,构建意境,启人心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讲授过程中必须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生气,语言表达快速而有节奏。

(5)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启发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

概念:

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美国的教育家斯莱文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

使用小组讨论法应坚持的原则。

1)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在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5~6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讨论小组构成上,要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并且要推选出小组组长,组长要在学习热情、凝聚力、策略、计划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影响,并且善于组织,成为本组的核心。推选出组长后,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和职责。当然这个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不同的课业内容进行调整。

(2)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展开的,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讨论法成功实施的前提。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有争论性的问题(最好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答案)。所提问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设疑),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提供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参考书目,以便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好课前的知识准备。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学生在讨论时才能有话可说且持之有据,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否则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3)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抓住学生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

三)情境教学法——让历史复活起来。

1.概念:。

是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再造、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真实,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情境教学模式的流程。

1)制定目标,师生准备;。

(2)创设情境,具体展示;。

(3)深入情境,情感体验;。

(4)分析理解,共同探究;。

(5)归纳评论,总结转化。

3.情境的内容来源与呈现方式。

时政材料、经典论述、数据资料、乡土资料、影视资料等等。

口头表述、朗诵渲染、展厅展示、图文展示、现场报道、角色模拟等等。

4.使用情境教学法应坚持的原则。

(1)针对性:从《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和重点、

难点出发,围绕教学主题构建情境。

(2)生活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3)真实性: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底线,即使是虚拟。

情境也要符合大的历史背景。

(4)挑战性:情境设计要有思维含量,能激发思考兴趣。要。

善于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

炼出发人深省并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

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

的历史思维能力。

(5)适度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精编和适量,不能滥用。

历史情境,否则会让学生目不暇接,浮于表面。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

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历史人物,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体验先民们的生活与情感,感知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坚持的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即尊重史实。剧本的设计可以做一些想象和虚构,但不能违背历史的本质真实,不能出现戏说历史的娱乐化做法。

(2)恰当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著名历史事件的大纲节目一般不能虚构;历史上实际存在的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一般不能虚构,当他们成为剧中主角时更应慎重;历史的顺序不能颠倒,特定的时代面目、历史气氛、社会环境须力求真实;剧中纯属虚构部分的内容,也要尽可能符合历史的事实;对于剧中非虚构的部分,不要对其中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做任意更动。

五、课堂辩论法——没有硝烟的对垒。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对许多问题都有属于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出乎教师的预料。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一方面能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在辩论中获取成就感,并不断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辩论教学法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辩题的选择要符合教学主题,具有思辨性。

第二、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提供资料,适当点拨和启发指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第三、辩论时切忌走过场,要有辩论规则,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对待。

第四、辩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对正反两方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而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麦哲伦是一位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对于这位“半是天使半是野兽”式的人物,似不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全面、正确地评价麦哲伦,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按其历史本来面目,从分析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入手,抓住他一生活动的主流和典型事例,实事求是地加以考察和研究,作出公正的评价。

初中作文写作经验【第八篇】

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很琐碎是众所周知的事,有人曾形象的把初中班主任比喻成教师、父母、警察、法官的统一体。下面就由本站网友为大家推荐初中班级管理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学雷锋月悄然来到,我想起自己初中时候学雷锋的热情,试着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启发一下。于是,在我的发动下,班委决定给校车打扫卫生。

由于其他公务,我没有参加,事后,我问一个孩子,咱们班表现怎么样,这个孩子说,张宝最好。再问其他班干部,居然也都是这句话,我感觉很奇怪,于是,在课上,我专门问大家,为什么说张宝最好?于是大家想有默契般的,一个接一个地说张宝的表现:他不怕脏不怕累,他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帮助其他同学,他一趟一趟的提水,一点也不耽误我们换水,所以车擦得特别干净···一句一句发自肺腑的赞扬,让我心里暖暖的,这孩子平时最爱干净,衣服一尘不染,头发清清爽爽,没想到关键时候他能如此表现让全班同学都为之感动。

于是,我适时的对张宝的行为作出肯定,并且告诉大家,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很重要,只要努力,我们都会成为像张宝一样让人喜欢,敬佩的人。那次活动后,我发现班里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表现着自己最好的一面,教室里充满着温馨暖意,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

有一个刚从外地调过来的老师,带本年级的课外活动课,由于语言不通,绝大多数学生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不听课还要笑老师讲课。班里班风本身很好,有了"张宝事件",也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我只说了三句话:如果别人笑你你会怎么想?如果你在外地,怎样适应语言环境?一遍听不懂还有第二遍呀,何况我们是在为自己学到本领。此后的很多次,直到多年后,这位老师一见到我就夸这个班如何如何好,而且只有这个班如何如何的好,让我既自豪又惭愧,我为班里的学生自豪,为自己没有深入观察帮助这位老师而惭愧。最后这位老师专门为这个班出了份考题,课外活动可不需要考试,这位老师带的其他班也都没有考,可这位老师说:不给这个班出题自己就不像话了,这么认真听讲的班,怎么也得给一个大家检验自己的机会,感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的功课少,负担较轻,课外活动多,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也比较低。升入初中后,孩子们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切都很陌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这个时候,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首先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坐有坐样,站有站样。按时上学,不迟到早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严格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这些内容有些是小学就有的,但仍需教师强调,重新规范,教师边说还要便对班里的同学做示范和纠正。有些内容小学不一定有,而且教师也可以加一些自己对他们的要求,例如,我要求学生再打下课铃之后,先准备好下节课所需要的课本和学习用具,再出去活动,这样上下节课前就会有条不紊,及时调整状态专心听讲,所学用具准备齐全,可以避免上课时再找东西,浪费时间,分散精力。

一般来说,常规教育中的课堂要求比较重要。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铃响之后坐在座位上看书,可以复习前课的内容,也可以预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老师讲课时,眼睛要跟着老师,随时注意教师的要求,动脑,动手,动嘴,可以有效避免走神,当然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经常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既需要教师的细心,耐心和恒心,也需要学生的毅力和上进心。在常规实施初始,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甚至我曾经规定,上课如果把东西掉在地上不许捡,学生很不理解,于是我告诉他们,首先东西掉到地上本身就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听讲,如果你再捡东西,就第二次影响自己和他人,甚至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和全班的听课,道理讲清了,学生既信服又能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还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作用,提高自信心。

当然,教师的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对班级的了解也还需要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在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经验,这时候,我们可以开一个主题班会,题目可以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或类似的课题,也许应该更活泼一些的,让小组讨论制定出班规,一方面,可以更完善教师的常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从认识上会更深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的乐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增强自律能力。

其次,在常规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渗入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荣誉感的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不仅要做经师,还要做业师。初中班主任就体现了这些。班主任是前线指导员,既要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笔者从教来都任班主任,这里我找了一些班主任。

工作体会。

来谈谈,以便抛砖引玉,达到共同研讨提高工作的目的。

一、熟悉学生,研究教育对象。不管是新接手某个班,还是跟着原来的班走,这个环节必须做好。让学生占据班主任的心灵,大到家庭住址,小到学生乳名,做班主任的都应该了如指掌。我一般是头一、二个星期静心观察,摄取学生精彩的第一印象,在第三周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各个学生上台做。

自我介绍。

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做到心中时刻就像塞满了学生对于某一个学生不了解就好像饭没有吃饱一样的感觉。

二、培养干部,选好选准助手。班干部的物色,应该灵活机动。可以委任,可以民选,还可以毛遂自荐。组建班委会不能草率,人选好了,就应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宣布工作要求。再逐人手把手地教,出现失误不批评,应该说:“不要紧,下次做好一些!”在分期分批轮训。先是班长、副班长、各组组长、宿舍舍长,这些人是纪律管理员,全方面监督学生,指导各自应该负责的工作。接着培训业务工作方面的各班委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卫生委员,该放权的就放权,但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你的管理只要是为班集体好,我们就支持。”。开动每个人的脑筋,大胆让他们去开展工作。再下来就是培训一批班集体里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使他们能珍惜班集体荣誉,率先听取班主任和班干部的话,主流一旦健康发展,全班的风气也就顺了。没乐评选一次优秀班干部,大家越干越有劲,自己的威信也就竖立起来了。

三、瞅准时机,工作雷厉风行。平时多看多走还不行,还要多写。建立学生平日表现台帐。分析当前错误所在,找当事人了解情况,说服诱导,使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可以再课外闲谈进行,社会上路遇开展,可以通信交流,可以托人转告等形式,让学生知道老师心中有他,创造宽松平等的环境,坚决反对动粗发怒。对于某些偶尔犯小错误的学生,甚至可以采取当面假作记录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管用,有一度时期学生毕业了,问及此事,我将空本子给他们看,彼此相视一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有了错误,班主任老师不能让错误过夜,应该雷厉风行,同样,学生取得了成绩也应该及时抓住这个闪光点,大加表扬。如学生。

黑板报。

办得好,体操做得好,卫生搞得好,晚睡纪律好,公物看护的好等等,这样一来,各项工作就越来越有名目了。

四、占领主题班会,针对性要强。每周一次的班会,应该重视。会议的程序是:总结上周工作,奖优罚劣;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布置本周本班工作。班主任当好穿针引线人,最后每周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选出三至五条,结合本班工作要求及情况全班公布,让大家遵守。同学们互相监督,努力循序渐进改正其错误和缺点。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因为“孩子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总之,初中班主任工作艰巨,劳动量大。除以突出一个“严”字。行为养成至关重要,事不分大小,尽量事必躬亲,在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初二突出一个“细”字。这一时期,学生部安分,容易两级分化。因此,抓两头促中间务必做好,要是好的学生锦上添花,差一点儿的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初三突出一个“紧”字。纪律要不落后,争做低年级的表率,要有“只争朝夕”认识,胸怀大志,为母校争取荣誉。我坚信,班主任同志们和我一样有这样一个认识:虽则辛苦,但也其乐融融。

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很琐碎是众所周知的事,有人曾形象的把初中班主任比喻成教师、父母、警察、法官的统一体。这话一点不假,但反过来想,以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个个成才,也甚是欣慰。

在教师队伍中我是新教师,在班主任队伍中我更是经验不足。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时时变,对他们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上学期的方法可能不再适用于下学期,怎么办?我觉得唯有多研究学生,多查找资料案例,多与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交流。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在学校里班班有本难念的经,管理再出色的班级也难免有各种小问题,我觉得班主任老师不要害怕有问题,掌握好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发展之道。

过年回来,我发现我班的学生有很大的变化,同时班级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班级纪律有些散漫,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为此我对班级管理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整顿。

一、狠抓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接到新班,一开始,我便进行严格的常规训练,狠抓养成教育。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习惯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上课专心听讲,边听边想,发言积极大胆,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作业整洁,及时完成;下课不在教室及走廊追跑打闹,大喊大叫;要做有益安全的游戏;不仅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教室地面和桌仓的清洁。每个同学带块抹布,坐之前先擦桌面、凳子。而这一切我都避免使用“不许”、“禁止”这类冷冰冰的字眼。而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这样师生之间便搭建起了促进彼此心灵沟通、精神上理解的平台。当学生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应该怎样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后,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组织同学们进行。

自我评价。

和同学互评。表现好的给与表扬和鼓励,对表现差的不仅指出差距在什么地方,还用“传、帮、带”的办法请同学帮助改正。

二、班主任每天查阅班级日志,及时发现问题。

手勤、口勤、腿勤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需做到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但除此以外班主任更要做到眼勤。每天一定要随时进入班级查看日志的记载。通过班级日志记载的内容及时捕捉班级内发生的大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除了对班级日志及时查阅,还要向负责记载的学生干部询问,让学生干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同学们对班级的关心度和集体感。班主任对教室日志上表扬的学生要表扬,在班中树立榜样;对教室日志所反映的突发事件及不良倾向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处理,绝不拖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教室日志管理的信赖程度,使班级日志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作用。班主任应召开班干部会议进行班级管理的培训,尤其是负责记载的学生干部强调记录的规范,要做到公平公正,使班级日志制度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教室日志记制度实施的效果,不流于形式。

三、以理明理。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疼爱,一些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有些学生自以为成熟,以与众不同为荣,他们的“个性”多自私、狭隘。这学期我们班有一个同学b,在学习上他是一个比较好的学生,但在做人上却有较大的瑕疵,如考虑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交给他工作故意推三阻四,没有自知自明;曾经有两次因学习上的问题,被我批评过。但他并不虚心接受,而是使性子,摔门而出,这两次,都被我狠狠地处罚。一个人犯了错误,要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事后,我再跟他慢慢地聊,讲清自尊、自爱、自律是人性中最基本上进因素,与此矛盾的性格特点无疑要改正,讲清在集体中,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让他认识到不良的“个性”,只能让他离周围的人越来越远。如今,他身上的坏习惯已经改掉了很多。学生做错了事,要让他明白错在何处,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

初中时期正是一个人叛逆心理最强的时期,他们听不进父母、长辈的劝告,自以为是,看问题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难以说服。我常常鼓励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假如我是老师”或“假如我是父母”,也在班级开展“今天我是班长”活动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班级纪律更严谨,气氛更和谐,让他们在自己的切实感受中,在老师的循循引导下,明白一点为人处事的道理。

四、准确定位,转换角色,树立威信。

走近学生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的状况,不过也要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像我这样的年轻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比较容易沟通,共同的话题也多。但我发现班主任与学生走得太近未必是好事,师生间过度亲密的朋友关系,表面上看是气氛融洽,师生同乐,实际上会造成对学生的溺爱与放纵,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说”,从而自损威信。但与学生距离太远也不行,长期一副居高临下、不苟言笑的表情,会让学生难以接受,避而远之。如此下来,班里很多情况就无法获悉,工作自然难以开展。所以,我明白,班主任要把握和处理好与学生的距离,既不能太远,也不可过近。一句话,那就是若即若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新变化,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繁重,对于年轻的班主任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感的班主任,“实践、学习、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虽然现在对于班级管理,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会坚持,我相信自己可以的。所以我想说,也许你曾放弃过许许多多的机会,但请不要放弃做一名班主任,因为它会使你不断进步与成长。

71 26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