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作文【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考文言文作文【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考文言文作文【第一篇】

目前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衔接策略推陈出新。其中不乏一些切实可行的衔接策略,如:在初中阶段适当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词法、句法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文言文的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很好的策略却难以贯彻落实,究其原因是在贯彻落实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

一、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贯彻落实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初、高中两套《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造成的衔接障碍。

通过对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可知,初中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1]高中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中课标和高中课标对文言文词法、句法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方向标,既然课标明确提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中考也不考查,那么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文言文学习中就会忽略甚至省略这些本来不应忽略的文言知识,进而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中考、高考两套《考试说明》的不同要求造成的衔接障碍。

比对2015年南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和201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一是在词法、句法方面,南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知识”,而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则要求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在词类理解方面,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课文中实词的含义”,而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不但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而且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虽然二者之间需要衔接,但是中考《考试说明》是教学的“指挥棒”,因此师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对于语法、虚词、课外文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消极对待,进而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三)应试思想造成的衔接障碍。

在应试思想影响下,为了在中考考出好成绩,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均应紧紧围绕中考展开,“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几乎成了教师的“铁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中考不考查的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忽视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教授,忽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忽视培养学生文言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反复强调课文的字、词解释、文言句读、句子翻译,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课内文言文考点,不要求学生会拓展、探究、迁移、举一反三。比如在《伤仲永》一文中“稍稍宾客其父”一句中的“宾客”是名词作动词,属于词性活用,理解为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教师就省略对词性活用的讲解。

一些身处教学一线的初中教师虽然知道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中考教学成绩,只得能“省”就“省”,最终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一)中考命题变革情况分析。

课改实践证明,以中考命题变革为切入点,能较好地推动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促进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开展。2015年11月福建省南平市提出为了使中考与高考更好地接轨,将对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作一些微调:文言文阅读由原来的课内阅读改成课内外比较阅读。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的调整,却极大地改变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为初高中文言文接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2015年与2016年南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比有几点变化:①关于文言实词,2015年《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实词指课内文言实词,而2016年《考试说明》要求“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实词指课内、课外文言实词。②关于句子翻译,2015年《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而2016年《考试说明》要求“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中的句子指课内、课外文言文的句子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2016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更接近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更进一步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中考命题变革促使师生抛弃应试思想,转变教学方式,落实衔接策略。

2016年南平市语文学科中考命题变革带来的必然是一系列的教学变革。首先,为了让学生适应中考,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讲授有关的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以前中考不考课外文言文,教师不需要教授词法、句法、虚词等文言知识,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是,现在中考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探究课外文言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法、句法等知识就不可能很好地阅读课外文言文。比如:中考模拟试卷中有一题课外文言翻译,句子是:“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选自《战国策·魏策一》,如果学生掌握“奈……何”、“若……何”,这种文言句式,就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对译。

其次,为了让学生适应中考,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拓展、探究、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前中考只考课内文言文,在不需要培养拓展、探究、迁移等能力的情况下,学生依靠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点的反复记忆,也能做好文言试题。但是现在这一“妙招”用在课外文言文上就不灵验。这就促使师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阅读更多的课外文言文,不断地培养文言语感,学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及水平;这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抛弃应试教法,从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法、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论法、练习法等。

(三)中考命题变革促使师生重新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中考命题变革前,教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解读都是“应试”的,确切地说,就是误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中考《考试说明》所指的“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并不是教师可以不教,学生可以不学,只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做考察。但是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异变为不考、不教、不学。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到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等能力培养要求,都被师生忽略。

在中考要求考察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后,教师和学生就不得不正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把不考解读为不教、不学,忽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中考的文言文阅读题,特别是课外文言文阅读。

(四)课题组调查数据说明中考命题变革极大推动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我负责2014年南平市市级课题(《应试思潮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2014年课题组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问题开展过专门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部分分析数据如下:①关于“你经常阅读课外文言文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主动阅读”的占%,“几乎不阅读”的占%,“老师要求才读”的占%。②关于“你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这一项,学生选“主要教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很少涉及”的占%。③关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训练做得多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很少的占%。④关于“是否经常做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占0%。

2016年3月课题组针对“中考命题变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有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①关于“你经常阅读课外文言文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主动阅读”的占46%“几乎不阅读”的占15%,“老师要求才读”的占39%。②关于“你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这一项,学生选“主要教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很少涉及”的占13%。③关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训练做得多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很少的占21%。④关于“是否经常做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占83%。

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中考命题变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发生很大变化。①“经常主动阅读”的学生由%上升到46%。②“几乎不阅读”的学生由%降到15%。③“经常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学生由0%上升到83%。④“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训练做得多吗?”选择很少的学生由%降到21%。这些数据说明,我市中考语文科命题变革后,在教学中教师开始加强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很大提高。文言文衔接教学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总之,要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光有衔接策略还不行,需要各方群策群力推动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唯有扫清衔接策略落实障碍,彻底贯彻落实衔接策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高考文言文作文【第二篇】

我与大海的亲密接触

我好像从小就被大海召唤,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充满向往,梦想着去那里沙滩散步,玩得开心。这个暑假,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五个同学的家人去青岛旅游。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有许多海滩。一天晚上,夜幕降临,我们去了青岛一号浴场。

晚上7点,我们旅游团看着碧蓝的大海,心里澎湃。在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一朵雪白的浪花迎面而来,冲上脚面,清凉明亮,地平线上的暗红色云朵特别明亮,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令人放松。突然,远处的一个大浪抓住了一个坐在海里沙滩上的孩子。不远处,他抬头说:“好酷!”

我心里忍不住痒痒,我妈也有同感。看到我的想法,我马上让爸爸陪我去海里游泳,爸爸欣然同意。他们两个换了衣服,坐在沙滩上。一个大浪把我们俩都卷进了海里。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发现大海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深。它只到了我的嘴边,没有溢出我的头。爸爸向我招手,示意我去游泳。我在深呼吸的时候不小心喝了一口水。呸!太咸了!太咸了,我快不行了,赶紧上岸让妈妈给我租个游泳圈,免得我“受罪”。当我玩得开心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在海滩上堆城堡。有些人试图下来,但被海浪吓到了。

最好玩的游戏是“搁浅”。先坐在沙滩上,第一波能把你拖进海里,第二波能把你冲上沙滩,等等……感觉真好。而坐在游泳圈里,随波逐流在海里,也别有一番滋味。在海里,我不仅玩得开心,还表演了自由泳,真是一举两得!游累了,走在沙滩上,走在“面粉滩”上,一个脚印会被冲走,细沙会流入大海,但海水还是那么清澈。我在沙滩上走了很长一段路,八点半才知道。为了留作纪念,我特意在海水达不到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九点钟,我们不情愿地离开了海滨浴场。大海是蓝色的,我的心情也是。

高考文言文作文【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表达能力;语言

经过一些专业的调查和研究显示:现阶段的小学生在其写作过程当中,其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还有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的严重的不足。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来说,作文水平是衡量其自身语文学习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切实做好作文教学工作,以切实有效的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不断的去积累语言以及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感

1.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语言兴趣

我国著名学者曹禺先生就曾经说过,“学生要好语文,一定要尽可能的培养和激发自己对于语言的学习兴趣。”只有当一个人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从内心里更好的去理解以及领悟这些语言的妙境,也才能更好的去摸索和探寻语言的净味之处。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是有些锻炼语言的一些念头,而根本没有兴趣,那么他要学好这么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以及教学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现阶段通过应用一些恰当以及准确还有相对规范标准的口头语言,并选择使用一些交谈以及演讲还有辩论等言语交际活动是目前最为常用,也最为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它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具备直接以及简便还有迅速等诸多特点。应该说,现阶段,它是以当前学生自身的经验以及相应的生活为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提高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2.下功夫学习语言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会不断的积累。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多去阅读,多去写作,才能摸熟和熟悉语言当中的精微之处,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学习,这样学生在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学生应从阅读这个方面着手,在阅读过程中来学习相应的写作方法。应该说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说,模仿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好比创新独立性对于成年人那样重要。我们常说“阅读是吸收,而写作却是倾诉,学生在倾诉过程中是否做到灵活有度,这主要同吸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阅读课之外。其实,语文教材给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了更标准以及更规范的范例,因此说如果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当中,离开阅读教学而单独的去搞作文教学,那势必会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失去相应的依傍而导致作文更加难写的后果。所以我们常说,作文大都是先从阅读教学这方面逐渐开始的。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让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现阶段的阅读教学当中去更好的学习一些观察方法以及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描写能力

记叙文、说明文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要写好这些文体的作文,离不开描写,如果描写到位,学生的语言表达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准。

1.描写的定义

在这里所讲的“描写”,可以分开来理解,描其实质是描绘,而写其实质是摹写。如果从单纯的写作角度来讲,就是指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感受到得事物、人物以及景物还有环境等很好的描绘以及刻画出来,让别人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犹如亲见其形、亲闻其声的感觉。而生活作为一直以来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应经常有意的安排学生去认真仔细的观察一些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并展开他们的思维世界。比如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去力所能及的去干些家务,像洗衣服以及烧饭还有拖地等等。然后让学生将做家务的过程以及感受都真实、具体的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生活实践,同时也能唤起他们内心的创作灵感。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2.明确描写方法

在小学写作过程当中,描写的具有手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象生动的词汇描写、鲜明浓烈的色彩描写、应用各种修辞手法等等。但由于学生其自身的写作风格是不可能全部相同的,因此他们在写作过程当中所重点强调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比如我国文学大师在对比喻这一些修辞手法进行强调时,曾经明确指出:在对某一事物进行描写时,应设喻。而与此同时,鲁迅先生则更加注重白描,倡导在写作过程当中应少些形容词,少些修饰。

应该说,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小学生自身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能力。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我们应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来尽可能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积累,多训练等方法来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切实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蒋从明 李利青。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准的几点探索与构想[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高考文言文作文【第四篇】

2015贵州高考作文精选:四川地震

生活告诉我们,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活在当下的每一刻。下面是边肖编的四川地震满分作文。请参考!

[作文题目]

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书写。(60分)

有人提着陶罐沿街叫卖。如果他们没有抓住它,陶罐就会倒回去,只听到“哔”的一声,罐子就碎了。但是卖缸的人没有回去。路人跑过来问他:“你怎么不看就把缸打碎了?”卖坦克的说:“你再多看几眼,也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坦克。别看。”

看完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这篇作文。1、自主,自制题目。2、不少于800字。3.除了诗歌,风格没有限制。

[优秀作文]

四川地震

2015年1月14日下午1点30分左右,乐山发生5级地震。本来对于习惯了地震的四川人来说,5级地震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震中就在这个城市,我被这场持续了至少5秒钟的强震震惊了。

2008年汶川地震后,每年都能听到不止一次关于四川地震的新闻。但是,除了那次和13年雅安地震,这一次是我感受最真切,最恐惧的一次。因为强烈的地震感,我也会害怕。如果那一刻的震级超过5级,那真正的房子倒塌了怎么办,埋在废墟里怎么办?就像没有人会知道谁的生命会在中间被切断一样,这样的天灾真的是不可预测,不可预知。就像这一刻我抱着电脑舒舒服服的把每一个字都推倒在沙发上,下一刻我可能会感受到地震带来的震撼。

没有人比经历过地震的人更害怕地震,因为我们真的经历过为了保命,以最快的速度从楼上冲到公寓的那一刻,我们真的知道地震后因为通讯崩溃无法联系亲人,不知道他们安全与否的焦虑,2008年地震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下楼。当然,震中及其周围的居民遭受的苦难不止这些。

生活告诉我们,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活在当下的每一刻。每片叶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脱离枝头,但即使在树上的最后一刻,也不影响它的生命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美丽的状态。不会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会到来。活的每一刻都没有遗憾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好的状态,这就是我的人生姿态。

71 783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