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技巧【参考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写作文的技巧【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说写作【第一篇】
关键词:林语堂;海外华文文学;跨文化写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1-0130-04
林语堂的文学创作距今已逾半个世纪,他的独抒性灵的小品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并与周作人等一批作家共同影响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走向,在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6年赴美后,林语堂以英文创作的小说与散文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向西方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赢得了西方社会的广泛赞誉,并且使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双向交流成为可能。本文以林语堂去美后的英语小说创作为例,分析在跨文化语境中作家的创作特点,以期对今日的海外华文文坛的创作有所借鉴与参考。
一、文化沟通的渴望
林语堂的小说,基本可以分为传奇小说与政论小说两大类,相较而言前者数量更多,并且这些小说全部是以英文书写,后陆续翻译而进入到中国人的阅读视野。在以充分的中国文化风味的传奇书写中,林语堂试图以“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之目的使西方人能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京华烟云》(1939年)、《风声鹤唳》(1940年)、《朱门》(1953年)是足以代表林语堂传奇小说的三部代表作。这三部作品既是林语堂展示自己“亦孔亦耶”的理性主义、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交织的“一团矛盾”的样本,又是他直接以英语书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经典。
《京华烟云》英文原名《瞬间京华》,比较强烈地渲染和突出了人类命运的变幻莫测,典型地体现出道家文化齐生死、同万物的文化观。它仿照《红楼梦》的成书模式,写中国旧式大家族的变迁,以婚恋连结人物,辅之以历史事件的底色,使小说更有逼真性幻觉产生的虚拟性真实感。小说在每个卷首都直接引用了《庄子》的内容作为题解,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而只有道永存于天地之间且先于天地万物而生的观点,发人生于世在于参透世问万物之变,不能执著,要随物赋形,顺任自然来体悟世间的大道。
姚木兰作为其父姚思安人生价值与理想的秉承者,经历坎坷浮沉,最后冲出个人悲欢,走向了抵抗日本侵略的道路,其人生结局的这种升华明显带有理想化色彩,其实姚木兰本来就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化身,是林语堂最喜欢的笔下人物之一。她顺任自然,生活简朴,无欲无求,对事物超然物外。在与立夫的交往中,她没有更多欲求,只是顺其自然的交往,不去积极地争取,但又在其心灵深处享受着与立夫心灵沟通的喜悦。战乱使她得以接近下层民众,生活给了她超越自我的契机,而不是一味盲目无所作为,而是以行动直通大道。通过姚木兰坎坷的一生,林语堂揭示了人生如梦的作品主题。作者在姚木兰身上所凝结的文化思索,体现出作家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形式。正如学者刘勇的评价:“这种形态在姚木兰身上的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是对命运的承受,二是对命运的领悟。而这又归结到林语堂对道的体悟之中:顺其自然,在顺应中求得把握;宽怀处世,在宽怀中获得坚韧;承受命运的不幸,在承受中赢得感奋和超脱”。
翌年出版的《风声鹤唳》是《京华烟云》的续篇。在此作品中,丹妮成为主角。阿莲――梅玲――丹妮,这三次名字的转换很有文化意味。小时候奶奶起的名字“阿莲”,暗示了此作品佛家的主题,梅玲则是青春盛开的女性,在暗霜高洁中艰难求生;而丹妮之由来则是“最后老彭说:‘我想到了,丹是一个好字,是你胎记的颜色,你名字就叫丹妮’。”这更是一个文化的双关,中文之意是一个“有红色胎记的女子”,而它正好也是英语世界中女子的名字,体现出作家有意为之的中美之间文化交流的期望。而命名者老彭,就具有了丹妮人生路向的精神导师的意味。老彭信仰佛教,他引领丹妮明白每个人都有慧心,而丹妮在跟随老彭收治难民的工作中也获得了新的生命,被人尊称为观音姐姐。丹妮开始发自内心地寻求真理与欲望的解脱,并受老彭的影响而有所觉悟:我们活在现象界里,一切全是感官和有限智慧所生出的错觉,殊相与共相的差别只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于是一切人类的激情、贪念、愤怒、迷惑、憎恨与挣扎,空虚的欢乐与失望都是由这种愚蠢的幻象产生的。最终,丹妮凭借老彭的引导,获得信仰的力量,让她选择付出无私的仁慈和同情以普渡众生的苦难。
1953年出版的《朱门》,视野更加宏阔,它以女主角杜柔安的婚恋为线索,展开了从西安到新疆的叙述,其中既有除暴安良的侠义故事,西北地区的回民起义,又有“朱门”内贪官的横行。既有侠客式的知识分子(李飞),又有为知己者死的薄命红颜(崔遏云)。杜柔安体现了林语堂笔下“儒家的女儿”的形象,她追求的是人世间踏实而又温暖的家庭生活,可以相夫教子,努力追求儒家伦理的“善”,即在他人危难之际,扶危济困。林语堂既写出了自己理想的婚姻道德,也歌颂了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道德。纵观林语堂的这三部作品,每一部都有所侧重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但是它们并不是静态绝对的某一种文化观念的鼓吹,而是综合的、以儒释道不能截然分开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的。正是这样的文化融合方式,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出林语堂身上具有的文化多元性,也更进一步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复杂混成的特点。
正如林语堂的以人性为基本起点的社会理想一样,世界各国的文化总有其赖以沟通、对话的基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类文化的可通约性。发掘文化的普遍意义,不等于取消文化的特性。文化的普遍性价值是沟通的基础,但正是不同文化的特性才显示出文化的斑斓与丰富,才是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恰是在不同声音的众声喧哗中,才有寻找不同文化的价值。
所以林语堂以纯然中国式的叙述方式与思维、文化思考写成的小说,在面对异域文化时,就更有言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自上世纪以来的中国移民作家中,双语写作者很少。这一方面表现出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同时也显示出其文化的保守性。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与衍生物。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维系思维、认知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性,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其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凝聚力。
写作本身就是思维的整合,双语写作更大程度上是隐藏在两种思维与文化背后的整合过程,而林语堂的英语创作,是直接以西方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努力去做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和解与沟通,它勇敢地跨越了物质实体与文化的国门,主动寻求两种文化的可通约处。与单纯的汉语文学创作不同,它只能是在汉语文化圈内部的繁衍生息,充其量是关起文化之门的内心独白与自省,无论有多大的与异文化沟通的意愿,仍然是文化盆地中的哀叹婉转而已。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中,林语堂以其英语作品直接与异域文化进行对话。大部分美国民众只知道两个中国人:孔子和林语堂。前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人对神秘地东方的向往甚至对中华文化的莫名恐惧,后者则是因为其文化使者的身份深入到普通美国民众之中,部分消解了流传西方上百年有关华人“黄祸论”的负面影响,还中国形象以应有的面貌。故而双语写作的意义不容低估,它直接打开了我们文化交流的大门。但现今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具有高水准的双语写作的作家仍是凤毛麟角,甚至有好些海外华人作家以坚守中华文化的“纯粹性”自居,一直以华文书写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其实是海外华人文学创作的尴尬之处,作为在西方社会中的少数族裔,真正地希望有良好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话,海外华裔作家必须主动向所在国的文化寻求对话,以所在国的基本语言载体进行东西方的文化对话,否则就极易失去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特质,建立“第三种文化空间”就更成为奢谈。所以大部分以汉语为载体的海外华文创作,只能是“出口转内销”,它的目标读者依然限定在华人社区或以汉语为主体的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
好在许多作家已逐渐意识到双语写作的重要性,他们正在逐步改变单一汉语语种的创作局面。哈金以英语文学博士的身份进行英语文学的写作,严歌苓也已经初步领略了双语写作的成果。只有以异质文化的语言书写,主动寻求不同文化的可通约之处,才有可能为处在跨文化领域的作家找到更高于东西方文化的话语高地。所以,林语堂成功的双语写作,对今天的海外华人创作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在有些人看来,林氏的小说除去语言形式之外,即译为汉语之后几乎与同时代的通俗小说作家的作品没有什么不同。“革命+恋爱”式的叙事模式、才子佳人的构思套路以及曲折离奇、最终大团圆的故事情节,与三言两拍之类的传奇、并无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作品文本与同时代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并无二致。但是,这些作品的写作动机与目的是大不相同的,作家的潜在读者是处在不同文化地域、且具有截然不同的语言与思维等文化观念的群体。故而,张恨水们的通俗小说创作,只是较为简单地沿袭了传统的小说创作套路,辅之以新时代中新鲜时髦的人物、事件。虽然有部分地对西方民主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的汲取,但骨子里软绵绵的传统思想对于彼时代的国人而言是一种麻醉,是无路可去后的沉沦,较之虽人物与情节编排上漏洞频出的启蒙小说依然是没落的、甚而是反动的。而林语堂的小说,由于其跨文化的视角,就比当时国内的通俗小说作家们站在了一个更高远的位置。几乎是同样的情节与人物,在林氏的笔下,表达、呈现的是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中国文化,是林语堂策略性地“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的具体实现,因而在林氏的笔下,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无不戴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具,与其说他们在演绎惊心动魄、曲折衷婉的中国故事,不如说是在西方文化他者“剧场”中的表演,举手投足间蕴含的全是中国文化,是古老的中国向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主动出击。
二、文化担负的情怀
对林语堂而言,其一生所受的文化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出生于福建漳州的牧师家庭,林语堂吸收了基督教文化中人性与博爱的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儒家的积极人世而有所肩负的精神传统,一直影响并塑造着林语堂的文化人格。
在儒家的载道文学观的影响下,林语堂直接以文学创作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文化情怀。出版于1947年的《唐人街》和1955年的《奇岛》典型地体现出林语堂的这种创作特征。
在《唐人街》中,作家首先是向美国人表达中华文化的善意,向其介绍中国的习俗与文化,表达希望两种文化沟通与交流,希望塑造以中华文化为体、融合西方文化的新一代中国人的形象。在小说中,汤姆和伊娃是未来的一代,他们在美接受教育从而迅速地改变了旧有的中国式的生活习惯,向着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靠拢。但他们不是盲目崇洋,而是在“理性”的眼光过滤后的主动转向。这种理性的标准,则是作家历经文化洗礼后的混合式价值观,即以基督教的博爱与人性为本,以传统儒家的家庭伦理为表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林语堂书写这类小说的苦心孤诣,他不惜以说教式的创作来表达他对于中西间文化交流、互补的期望,故而在小说中作者牢牢地掌控住了情节的发展走向,人物性格也几乎固定不变,以便于林语堂把自己的文化观念、人生理想充分地贯注其间。
佛罗拉作为意大利裔的美国人,嫁给大儿子洛伊的情节是作家别有用心之处。意大利人的特点是以家庭为中心,热爱生活,热情而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这与中国人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林语堂便以其文化之笔“撮合”这段中意婚姻,从双方文化的可通约处入手,开始其中西文化互通之旅。由此佛罗拉就很容易成为冯家的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中间人角色,在和睦的家庭生活中把冯家逐渐引向西方世界,并在她的影响下冯家全家都开始信仰基督教,从而开始了冯氏一家人的西方文化之旅。同时,她也逐渐接受了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伦理,变得更合乎中国的伦理人情。文化的互通在家庭生活中潜滋暗长,所以佛罗拉是作为他者文化的媒介、领路人而存在,同时也成为了冯氏家中中国化的美国儿媳。
冯老二的意外车祸死亡直接解决了其家人奋斗已久的开饭馆的资金问题,虽然在创作技巧上林语堂做得有些迫不及待,人物成为作者的玩偶。同时作者又看似不经意地说出了西方“发达”而又合理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及肇事者的母亲忍着丧子之痛依然有强烈的同情心去帮助冯家。加之文首以小汤姆的视角写电灯和火车的西洋科技之下的进步,作家时刻都在进行科技与思想、社会制度、伦理与文化的比较。他以一个文化他者的身份面对广大美国读者,写出自己对于美国文化的好感,这在美国读者的潜意识里,就更容易接受林语堂的中美文化的互通与互补理论。而二儿子阿东最终回归家庭,正是林语堂所宣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并且,林氏让冯家人把饭馆开在了本不住在那里的唐人街,使它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磁场,在西洋文化的之中而熠熠生辉,吸引着前来朝觐的千千万万的华人游子。这样,林语堂利用“唐人街”形象,既部分地满足了西方视角的话语期待,又修改了西方人一贯认为的中国形象的负面成分,为中西文化交流开辟了一条道路。
小说《奇岛》进一步阐明了林语堂近乎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和文化情怀。劳思作为这种乌托邦的策划者与实施者,与希腊和意大利人乘“世外桃源”号抵达一个太平洋的小岛。劳思生物意义上的混血(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更隐喻了作家林语堂对世界文化“混血”发展的企望,并且要有中国文化的参与才更完美。岛上的居民生活简朴,却健康快乐。在这里,林语堂以劳思之口对西方工具理性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以健康的人性为基本的社会生活指导原则。岛上的居民信仰基督教,但是在程序上已经大大简化,去除了的繁琐形式,以快乐主宰人的心灵。人们保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自由上半身,它呈现的人体之美竟然让初入小岛的外来者尤瑞黛仰慕不已。快乐且乐天知命也成为人性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小说的主人公劳思作为奇岛的精神领袖,他既接受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又包含着东方的人文精神。此一人物身上体现出中国传统儒家家天下的特点以及道家好生与乐生的精神气质。林语堂的乌托邦式书写,更典型地表现出他积极参与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情怀,在民族对话、沟通的基础之上,更渴望建立融合不同民族优长的全人类的美好文化愿景。虽然它只是作者的乌托邦梦幻,甚至在小说中表现出很多传统中国儒家文化的阶层的对立、尊卑有序等缺憾,但它仍不会妨碍站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接处以复合文化的方式设计人类的未来,它体现出文以载道的思想观念下林语堂的士子情怀。在以人性为本位的基础上,以儒家文化的视角与立场,期待与异质文化的沟通。
在积极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时,处于中国文化新旧转型的接合点的林语堂,在其文学世界的创作中,更多地着眼于民族与时代,即关注时代大我与压制个体小我是其创作中一体两面的真实存在。
关注时代与民族的大我,压制小我的一己之喜怒哀乐,是彼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尤其是作家个体的物质窘困,只是在深受西方个性主义影响的作家笔下有所展现,大部分作家关注的是东西方文化的龃龉与冲突,他们往往更多的是学习西洋的富强之路,继而学成归来,报效自己的民族与国家。在这里明显表现出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作家内心的悖论式矛盾:对以人性、人道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欲迎还拒,对传统中国道德伦理的理性抗拒与在家庭生活中的遵循认同,于己和于人,是分裂式呈现的。老舍的《二马》,胡适与胡先们的“文白之争”,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闻一多的《死水》等作品都是关乎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而个人遭际在作品中几乎不为所闻。这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共性,自然林语堂也不例外,并且因为他的跨文化写作的巨大成功而更被世人所瞩目。
故而,现代时期中国跨文化语境的作家创作与后继的台湾留学生文学和大陆的新移民文学在创作题材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以及张系国等的作品,通过生命个体的双重失根的焦虑来展现在他者文化状态下华人生命的艰难移植,以窥斑见豹的手法,揭示他们带血的伤痛。以个人的遭际展现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在这种文化冲突中华人移民的更加清醒而又痛苦的寻根意识,显示出台湾留学生文群的创作高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大量知识分子加入到留学队伍中,新移民文学应运而生。《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爱在无爱的硅谷》等大批新移民作家的作品,把主要目光投向作者初入他国所遭遇到的物质、经济的窘困,以“自叙传”的手法表现主人公进餐馆洗碗、打黑工所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由于创作群体的庞大使得作品良莠不齐,且又没有经历更久的时间汰洗,如果没有严歌苓、张翎等优秀作家的支撑,新移民文学会陷于更为尴尬的境地。所以新移民文学的表现题材之中,“生的哀嚎”就成为绝大多数作品的基本内容。造成这种创作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也有海外华文创作的低门槛造成的一拥而入的情景。与第一代华文作家相比,新移民身上的儒家文化影子越来越淡,在多元文化的底色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自我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个体意义上的“人”的重新确立,使得民族与家国情怀渐行渐远。虽然我们都清楚地知晓,人性价值的确立诚然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个体的彻底解放依然与民族整体的解放息息相关,二者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深思。于是体现在文学创作中,既有表达个体欲求的个性主义的文本,又有表现民族与时代风貌的作品,二者并行发展,才是华文文学关注“人”的立场而健康向上的两翼。
林语堂与华人新移民这两代作家整体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林氏们着眼于民族与国家的呈现,体现为重视集体的安危与生存、个人与集体的休戚与共。其创作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重历史宏大叙事,突出时代大我,有热切激昂甚至是慷慨悲歌的特点。今天的新移民作家更多的着眼于作家生命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为重视作为社会个体的生活与生存状况,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微观叙事,充满自叙传色彩,哀怨徘徊或者琐碎而面面俱到。
从林语堂到华人新移民作家由儒家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弃个人私利于不顾,到过多注重身边琐事的“锱铢必较”式的写作,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叙事,一方面证明了文学是逐步深入到人的内心的、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路向。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多元文化和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的目光越来越短,作家身后几乎没有了支撑其创作的价值判断与终极情怀。所以林语堂的创作,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就更有论说的必要,即在以人性为基本的价值立场中,纳入传统儒家的人文关怀,积极参与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
写作文的技巧【第二篇】
1、想题目:如果是自己习作,要想从生活中选出一个什么题目来写(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另讲,今天不练习);如果是别人出题,就要想如何扣题,如何不跑题。它解决的是“帽子”的问题,一定不要张冠李戴。
2、想内容:就是想“写什么”?主要是什么立意?用什么材料?它是想作文的主要步骤,解决的是“灵魂”的问题。
3、想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一步骤可以写成提纲,它解决的是“骨架”的问题。
4、想技巧: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等。它解决的是“化妆”的问题,怎样锦上添花,让文章更美。
5、想语言:用什么语言来实现上面所想的各点,它解决的是“肌肉”的问题。在各个步骤中,它是允许边写边想的步骤。
写作能力论文【第三篇】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代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行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寓写于听、说等诸方面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一、加强听力训练促进写作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在介绍该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的基础。为提高学生听力,使其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为表达打下基础,从96届学生上高一开始,我就选用《高中英语必听》作为听力训练教材。该书选材多样化,有小故事,对话,英美家庭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人物介绍;语言地道,由英美人士朗读,语速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学生用过之后,扩大了见闻。具体做法是:事先提出每课生词,让学生在课后反复听课文内容,并逐字逐句写下。每周星期五布置,星期一用课堂时间,教师将该文念一、二遍,让学生听写,教师收上来查阅,加以评讲。经过近三年训练,有的学生在50分钟内,能写下300字的短文(有一定生词)。到目前为止,已听写到第一册第17单元,共68篇文章。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力有了较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了较大进步。这种训练,还将一直进行到学期结束。
二、积累词汇,促进写作
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如果我们的学生拿起1篇英语文章,有80%的词不认识,那么怎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呢?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0个词有8个词拼写不出或拼写错误,又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经过科学筛选的,是中学生学好英语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应"能拼写所学单词"、"知道基本词义,能听懂,在口、笔头练习中能运用"。为达到大纲要求,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不论是任初中课或高中课),都坚持每周用一课时让学生默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汉语解释,写出词的拼写形式,词类,音标。当堂同桌交换批改,教师抽查,记入平时成绩,半期与家长见面。要求默写正确率达到96%,对默写错了的,要立即订正5遍。从初中第一册开始,逐册默写,然后又从头开始,不断反复,直到学生中学毕业。这就使学生在长时期坚持不懈的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此外,对高、初中学过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过去名词,形容词,副词不规则变化,特殊形式的名词复数,年,月,日,星期等等,作专项默写,为学生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三、书写规范,促进写作
高考NMET"书面表达"的质量,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也反映在书面形式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入门阶段的书写,抄写,拼写到听写等等,我都坚持从书写26个字母的基本功抓起,从不马虎。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写好匀笔斜体行书,注意连写,以及文面美观。并采用出专刊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参加英语书法评比,从而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NMET试题中之所以要有"书面表达"一题,其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写"的能力,其中就包括拼写和书面的基本功,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基本功。
四、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
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1篇课文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口、笔头表达等全都有了,故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打下基础。
1)听写能力十几年的教学中我都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音标,并全批全改,然后几课为一单元,定期默写。
2)遣词造句能力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都要学生联系简单句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让他们一造句子就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句型。
另外,还有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例句,均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与此同时,尽量将课堂所学内容记下来,尽管现在各种辅导教材很多,上面同一语言点的例句比比皆是,但我仍要求学生在作口头操练的同时,尽可能记下由老师或同学口头造句的每个句子。这也是一种听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的能力,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一举多得。在我的学生中,有的能将课堂上的口头造句一个不漏地记下来,并且笔记详细,干净、整齐。学会做课堂笔记,这对学生笔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3)朗读和背诵能力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我们学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都坚持让学生背诵部份课文,今年(96届)从高一年级起,均要求学生隔课背诵,然后当堂抽背,每课结束,凡要求背诵的课文,均抽其中一段默写,收上来批阅,避免抽背时有的学生未抽到,力求人人过关。这一届学生共背诵了高中一、二册中近一半的课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4)口、笔头概括能力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口笔头复述课文。以学生学过的《盲人摸象》一课为例,说明具体做法。
教师给出关键词,如:thefirstblindman,happenedtofolace,theside,likeawallthesecondgraspedandfeltoneofthetashs,likeaspearthethirdtookholdof,thefrunk,likeasnaketheforthopenedbothhisamsandclosed,oneofthelegsthefifthcaughtholdof,oneoftheears,likeafanthesixthgotholdofthetail,likearoottakeaone-sidedviewofthings
然后让学生口头造句,最后连贯叙述,再落实到笔头上。这一届学生,凡是背诵了的课文,均作了口、笔头复述练习。
5)限时阅读训练与课外泛读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抓好课文教学的同时,我都指导每一届学生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这届(96届)学生已读完了易乐山主编的《高中英语阅读训练150篇》,北师大出版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100篇》,还要读《高中英语阅读理解100篇》,还选用了大量的其他阅读材料。以前的学生除读过类似材料外,还选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英语读物》一、二、三辑中的部份篇目,如《玛丽·居里》、《艾萨克·牛顿》、《简·爱》、《大人国和小人国》、《白雪和红玫》、《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等等,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法,思维习惯和文化知识背景,从而能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
同时,选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刊登的《高三英语限时阅读材料》作材料,对学生进行课堂限时阅读训练,该材料每篇文章均标有字数和阅读时间,便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节奏感。
6)自由表达能力。我们要学好中文,尚需多做写的练习,那么要学好英语更需大量的写的练习,故每届高中学生,我都要他们用英语写日记,或天天写,或每周写1篇。
五、结合高三复习,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尽管平时已注意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写作训练,但学生在做考书面表达题时却不一定能得到理想分数。因此,必须结合高三总复习,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以简单句为线索,训练写作。这一次的复习句型,不仅仅是象平时那样,看到一个动词,将它简单地对号入座,用对句型即可,而必须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性和归纳性。以主+导+表句型为例,这一次复习必须进一步给学生归纳出所学过的能用于此种句型的导动词,如常用的导动词是be,它表示一种稳定的状态,get,become,furn,它们表示状态的变化,looktase,smell,sound,这类动词表示主语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有一种被动的含义,后边表语要用形容词,而不能用副词。如:Thebreadtastesgood,不能说表示句子主语作为感觉主体的感受。如:Shefeelshappy,keep表示保持的状态。如keepquiet,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用错。其余句型的归纳在此不一一详述。
同时,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用书》英语分册P.98上的惯用句型为材料,让学生套用那些句型,每周一组,最终能达到活用的目的。
2.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近年NMET试题包容量大,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每届学生从高三开始,便定期作限时短文训练。这届(96届)我采用的是北师大出版的《高中英语书面表达100篇》作材料,该书选材全面,每类文体均有指导语,每篇练习后均有解析,每类文体有3—4篇练习,便于学生使用。具体做法是,每周五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边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为加大练习量,教师准备出3—4篇类似文体的练习,在下周星期五一节课时间内当堂处理,然后收上来批阅,每一内容批改1/4,则每周平均批改每个学生1篇短文,摘抄出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抄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并指明是哪位同学的错句,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到目前为止,应用文部份已练习了书信、请柬、便条、通知、讲演稿、致辞、海报、启事、履历表。还练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等,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做这类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理解透它的要求,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使它条理化,再以合适的口气、身份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
(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把握住全部要点,理清脉络,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要漏掉要点。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考虑试题内容后,把汉语提示简化到口语化的程度。用英语将要点列出然后扩展成句,组织成文。
(3)语言地道,表达恰当。书面表达不同于汉译英,它要求学生表达什么,学生就表达什么,较之汉译英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在做题时一定不要拘泥于对原料进行硬译,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要学会变通处理,变难为易,一句话正说不行,反过来说,如果还不行,再换一种方式。如:他考试不及格。如果你记不住failintheexam,可以换成notpasstheexam或nodowellintheexam,总之要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式来表达,一定不要用没有见过的句型。要求用简单句写。
(4)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在完成短文以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也可以同桌交换检查,再交上来,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体裁,格式是否恰当,写信不能写成通知,说明文不能写成议论文,要点是否有遗漏,时态、语态、主谓是否一致,单复数变化是否有错,每个句成份是否完整,单词拼写是否有错,总的字数是否合乎要求等等,这类检查,可以先给学生说清楚,在某一阶段师生共同注意哪一方面的问题,效果较好。
写作技巧【第四篇】
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在中考英语写作中失分率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从失分情况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词拼写错误
2.人称、时态把握不准
3.语法错误
4.句子不完整
5.词性误用
6.搭配不当
形成以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暴露了教师在平时英语写作指导方面缺乏科学性、针对性。
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应在平时写作指导上探索规律、寻找对策、掌握技巧。以下是笔者在英语写作实践中摸索的一些做法。
技巧之一 以说促写
动口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动口的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应当布置口头作业。要让学生知道,口头作业也是作业,与笔头作业一样重要,还要让他们知道口头作业不仅是朗读、背诵,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同时教师自己也要认识到检查学生口头作业也是批改作业的一种形式。动员学生们配备录音机,购买空白磁带,空白磁带用来录制口头练习,供教师审听检查。
技巧之二 以仿学写
对初学写作的学生可引导他们仿写,“以葫画瓢”。仿写指仿照给定的句子或语段、短文去练写句子、语段或短文,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文衔接的句子去写。仿写句子对于初学英语写作的学生尤其重要。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而且是循序渐进、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一步。仿写可由仿写句子开始训练,如:She is from Japan.可仿写成 I am from China. He is from America. They are from Canada. 在此基础上可再进行仿写语段训练,如仿照“I am Tom, I'm twelve years old. I'm in Class 1 Grade 7. I like reading and travelling. ”可写成其他人称:My good friend is Ji Juan. She is fourteen years old .She is in Class 3 Grade 8. She likes drawing and dancing.
技巧之三 以图引写
写作内容的生活化,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们找出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简笔画线条简单、易画、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能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能较好地创造语言运用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技巧之四 以读辅写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还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范文阅读,在阅读范文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如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自觉地进行不规范、不地道的英语表达,通过阅读范文,能让学生的某些表达变得地道、规范。如:我认为你应该听听老师的建议。错误表达为:I think you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s advice.而范文上的表达是:I think you should follow /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再如许多同学在写作时不使用过渡语,文章层次不清,结构不紧凑,通过阅读范文学生就会明白,如果在语句之间采用合适的关联词或过渡词能使文章层次清楚,行文连贯,锦上添花,在今后的写作中他们就会考虑使用合适的过渡语了。另外,学生们在写日记、书信、通知和便条时,常常只重视内容,而忽视其体裁或格式。如果在练习写作后再阅读范文,其体裁或格式会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前的错误就不会再犯。实践证明,百闻不如一见,阅读范文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技巧之五 以改助写
学会修改,写作水平才会有提高,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培养出来的。
上一篇:幼儿园师德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下一篇:毕业演讲稿范文【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