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读后感(参考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本书的读后感(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本书的读后感1
我读了《航空到航天》这本书后,懂得了一些关于飞机的知识,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有人尝试过用羽毛编织成大翅膀绑在身上去天空中飞翔,可是都失败了。1903年12月17日,由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部卡罗纳州德基蒂霍克飞上蓝天,从此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向往飞行的愿望。
读了这本书后,我非常钦佩莱特兄弟。他们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们刻苦阅读了许多航空科技书籍,立志要以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去揭示人类飞向空中的奥妙。
在学习上,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一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和坚韧的决心!
本书的读后感2
在我床头,总放着一本书——《100位名人成材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那么生动有趣,故事中的每一位人物都那么令人崇拜。它是妈妈送我的10岁生日礼物,每次翻开它,我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时空。
“铁棒磨成针的少年李白”告诉我,学习要有“铁棒磨针”的韧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白正因为从老婆婆那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成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爱数星星的孩子——张衡”提醒我,“在学习中,要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细心地进行研究。”张衡就是经常细心观察,尽心研究,才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立志气象科学的沈括”教育我,“在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人们常说“能够提出问题,才说明把书本读得透彻”,沈括之所以成就了我国气象方面的巨著《梦溪笔谈》,就因为他从小就爱在学习中思考,并且能下工夫去钻研。
在这本书中,一位位名人那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轻轻地叩开我的心门,时时激励着我要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多下苦功。是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书读得多,写文章时才能做到“文如泉涌”;只有把书读得精,才能在文章中写出“点睛之笔”;只有把书读得透,才能在叙述时“信手拈来”。
生日又要到了,妈妈笑着问我:“你想要什么礼物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帮我的《100位名人成材故事》找个‘姐妹’吧。”因为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天地;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本书的读后感3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我知道许多。比如陈寿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在马老师的阅读课上,我又认识了一个关于读书的新词——“煮书”
“书不是读的吗?怎么可以煮呢?把书放在锅里煮,不是煮烂了吗?”我和文中的小作者有同样的问题。读完了《煮书》,我懂了,原来“煮书”是个形容词。“书是人的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就可以煮着吃啊,而且煮熟了再吃下去,才会消化吸收啊!”文中的爷爷这样回答。
“煮书”的含义真是太深刻了。这让我想起这学期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窃读记》写的是女作家林海音小时候,街道上的锅勺敲打声,炒菜的香味从没让她停下读书的脚步,而紧邻饭店的一家书店每天都吸引着她,在那里,她常常饿得饥肠辘辘,却每天坚持在书店窃读两个多钟头,脚站得麻木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每当这时,她总会想到国文老师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告诉我们,人不仅需要身体食粮,还需要精神食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要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把书“煮”透了吧?
《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作者说了,无论走到哪里,书都是她的伴侣,书是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也是把书“煮”熟了吧?
《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这如同是“煮书”过程的烹饪技巧,让这精神食粮更加有味道,并且能熟中生巧,把它“煮”得香飘万里。
“煮书”十分贴切地告诉我们,你想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富有,更充实吗?那就在读书时认真“煮一煮”,把书“煮透”、“煮熟”、“煮香”,再仔细品味一番,那你何愁自己不是一个“烹饪”高手?一个人读书能达到“煮书”的程度,那人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书籍读后感4
失去了父爱或是母爱的孩子,被称为“单翼天使”。他们表面看起来快快乐乐的,和一般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但内心里却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忧伤。
《单翼天使不孤单》中张小伟这一人物就是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他努力用表面上的快乐来掩饰自己,换回的却往往是同学们的嘲笑与讥讽。他掩饰得很好,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发觉出来。就这样,他一直憋在心里,在寂寞与孤独中伴着委屈与泪水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但在我看来,单翼一样可以很美丽,也一样可以创造奇迹,甚至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因为,你们还有梦。这一个个梦会牵引着你们去追逐它,找寻它。一边的痛楚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带着你飞,在自己的天空中任意地飞,自由地飞。
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相信自己,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本书的读后感5
庄华涛的《学生是一本书》中记载了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活生生的故事。记录故事就是回味故事,回味故事就是生长故事。因为记录,故事才会生长得更好。记录,是人对故事关心的一种表现。你关心了故事,故事就会成为冬日里的暖宝宝。 可以说,《学生是一本书》是庄老师二十几年工作积累下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一个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期间,庄老师做过家访、开过班会、个别交流等等,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全心全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琐碎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自信、阳光、信任……就像他说的:“虽然这种琐碎教育缺少了系统性和普适性,但也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因为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我对教育最基本的认识。”
我也不禁思绪连篇:其实,学生何尝不也是一本书?当学生进入你的班级,意味着你成了他的人生引路人,使其长知识、明道理、育情感,最终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痕迹深远。就像庄老师书中写的,他做过家访、开过班会、个别交流等等,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全心全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琐碎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自信、阳光、信任……,显然,教师教育水平优劣、责任意识强弱都将严重影响学生这本“书”质量高低。高明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聪慧;负责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谨慎;大气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豪放;大爱的教师,其学生相对灵媚……是呀,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生命体,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关系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担子不轻呀!
庄老师说过“学生是我们教育生命的‘贵人’,需要我们以感恩之心去将他们永远牢记心头。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一本书,读好这本书,教师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形象背后的灵魂。”或许我无法翻阅每一本书,但至少我会把手里的这本书读完。庄老师还说:“在每一个教师的背后,都会有一些陪伴他走过职业懵懂期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教师生命中的‘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确实是教师生命中的“贵人”,学生在学校中不断成长,事实上,教师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尤其是那些或者个性张扬、或者调皮捣蛋、或者孤单古怪的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与他们相处,去真心感受他们的想法,陪伴他们快乐成长。在所有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拔气门芯的“好学生”》,看到这个故事的《阿拉文库·》时候我首先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处理,如果言重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但是如果对于这样的事情置之不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可能又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我会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但是像思怡这样的好学生,她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她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庄老师的处理方法,我确实很佩服,非常恰当,既没有在学生面前批评思怡,也没有大篇幅的讲道理,而是心平气和地与思怡单独聊天,给思怡以足够的信任,让思怡能够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将这件事作为与思怡间的秘密。通过具体情况的了解,庄老师适当地引导思怡认识自己的行为,让她能理解同学与妈妈,舒缓她的心理压力。庄老师真的是一个耐心、温和、有智慧的教师。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教师的工作中真的是很普遍的,但是我们很少会把这样的事记录下来,并辅以反思,所以这样的事情可能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并没有留下一些什么。尤其是教育的时间越长,越来越难有这样的耐心,学生间的很多事情可能也都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说明这样的经验已经在我们的心里了。庄老师是一个耐心细致的教师,她善于发现工作的每一件事,并且以生动的形式再现故事。
九和小学几年时间下来,时间让我跟孩子们逐渐了解彼此,每个孩子们都具有未完成性,他们正在书写着自己的点点滴滴,而我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其中一个读者。
书都是有内容的,每一本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内容是需要人去读,但是真正去读孩子这本书的人恐怕不多。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成长;教师因为孩子多的问题,全面关注每个孩子肯定是纸上谈兵,只能做到尽力而为。所有的读“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原意坚持,那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世界是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书也一样。有的可能每1篇、每一章都精彩,使你愿意读下去;有的可能开头平淡无奇,但精彩却在后面;还有的可能在中间会有大的转折,原来平淡无奇的也许会突然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这些书都需要人去读,学生这本书是活的书、生动的书,真正以平等的心与孩子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天真可爱。
上一篇:四年级读书笔记【8篇】
下一篇:我的梦想演讲稿范文【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