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读书笔记【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汇集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育的读书笔记【第一篇】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十分必要。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完美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我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确定、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教育的读书笔记【第二篇】

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必须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俗语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所以,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仅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我的孩子交给怎样的教师来培育,你自我就做这样的教师吧!是的,教师,请把完美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欢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欢乐的回响。

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当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一样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供给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礼貌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日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我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我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求发展。

教育的读书笔记【第三篇】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当有自我明确的教育梦想和教育追求。

读书是第一位的,思考是第二位的,只读书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宝山空手而返。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者,迷惘而无所得也。它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这样认为:读书是借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自我的。智慧。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人类思考的结果,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我在阅读《教学工作漫谈》时深深感受到魏书生的卓越、渊博和机敏,折服之余,我发此刻他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两点:那就是课前的独立阅读、思考和课后的深刻反思、总结。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他注定了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完美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教育的读书笔记【第四篇】

蹲下来,亲近学生,听学生的心声

在所读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魏教师提议教师们应当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说学生,不论什么学生,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当像斯大林所说:“要细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以往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离异,为了生计无人照顾她,她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不求进取。当了解到这些情景后,我立即向她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她谈心,在生活对她问寒问暖,鼓励她学习,并且把她当作自我的朋友,经常和她聊天。慢慢的,她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提高起来,最终进了自我梦想的中学。

读《班主任漫谈》,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它让我意识到教师应当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齐拉响生命的琴弦。

71 2818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