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优质5篇】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2022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5月12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怀着一份激动的心情,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了由市教委组织的“长沙市初中英语线上教学研讨会”。我认真观摩了吴志芳老师以TheMid-AutumnFestival为话题的读写结合课,课堂上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吴老师上课时精神饱满,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的状态,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与反思的东西。
吴老师本堂课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展开,以《水调歌头》的英文版歌曲为导入,迅速引起学生共鸣,抓住学生无意注意。课中吴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文学素养,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与中秋有关的文化知识,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充电。为了促进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理想结合,实现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道德修养,讲起课来才有深度。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学生,以行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熏陶与影响。让教师真正掌握传统道德中那些依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部分,真正将传统道德的优秀部分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身道德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才真正做到了“德高为师”,才符合“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的先决条件。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第二篇】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新的理解;解开了我在教学中的存在的许多迷惑,使我在设计教学中思路更加清晰,让我知道了如何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更好的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为培养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明了方向。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小学英语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为:
三、四年级应达到一级目标;
五、六年级应达到二级目标。以下是一级至二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
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对以上一级至二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内容的深入了解,将有利于我今后撰写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设计,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通过本次紧张而短暂的培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我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老师。总之,通过本次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收获不少,理会了新的课程标准修订和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设计理念,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2022英语新课标学习体会【第三篇】
4月21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出台,英语课时量不变,但考试难度增加,词汇量、阅读量和写作要求增多……这些对新时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在学科带头人贾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聆听大咖讲座和研读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探索: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将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目标,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承担了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任务,还要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和调试学习策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的学习要体现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鉴赏,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强调“语篇学习”
新课标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可见语篇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英语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而听力和阅读教学是语篇输入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情设计主题语境下以语篇为载体的听力和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在听读练习中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一学一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直接从教材和常用的课堂活动入手,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思考教师需要做什么,需要使用哪些教具,以及需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和活动,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只是片面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逆向设计,首先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如何评价”,最后再根据这些目标来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新课标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表层化和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提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从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到应用和分析,最后到评价和创造,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此外,设计活动时还要考虑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等的多元互动,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愉悦感。
关注“目标”和“学生”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要去到的地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无论课标如何变化,目标和学生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两个中心点。英语教学不仅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知道“如何学”,如此,教师才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应根据目标和学情设定教学活动,把自己当成孩子,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多说多做。
新课标的出台给新时代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立足新课标,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方法,跟上新形势,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磨炼,在探索中成长!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我通过在业余时间认真细读了《英语课程标准》后,对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新课标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新课的编排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包括两大部分,那就是Section A和Section B,在每个单元的Section A中,词汇和语言都是在图片中人物头上的语言泡里,使人一目了然,不用解释和翻译学生就可以明白它们的意思和简单的功能并学会语法点的使用;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全都在语言运用中进行,防止了单纯地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弊端,而且趣味性强,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同一单元的Section B中,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把在Section A中学到的内容与新的词汇、语言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新的语言练习中再次强化前面学过的语言,这样由浅入深,以旧带新,循环扩展,循序渐进,避免了机械操作的教学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学会语言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的重要特点。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A teaching tool in which the primary focus of classroom activity is the task and language is the instrument which the students use to complete the task.”。Willis把任务型教学分成任务前、任务轮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包括介绍话题和任务;任务轮阶段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语言焦点阶段包括分析和操练,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不仅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而且也有利于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由于教材按循环扩展进行编排,很多课文都有重复、零乱的缺点,此时,教师不应受制于教材、教参,应跳出教材、教参,大胆设计一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教材上的真正目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编排都认真地研究,根据不同单元的特征,给学生编排了任务,在具体实施中分为:
1、前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介绍话题,提示相关词语。如果是以听力或阅读为目的进行的,教师要通过一些方式对影响听力或阅读的词汇或语言现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做好准备。
2、任务环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任务、设计和报告三个部分。学生以各种形式执行并完成任务,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流利程度,教师不必纠错。学生在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汇报时,教师要以顾问的身份帮助学生纠正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的错误,力求表达准确。最后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所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果。
3、后完成阶段,这是语言焦点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做一些与任务实施中听力和阅读有关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练习和活动。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以前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既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的理解是“全体学生”是量,“全面发展”是质。质和量一起抓,一个不能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变成学生独立学习。同时我们还应比以往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宽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用训斥性、讥讽的语言,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多用鼓励性话语,多给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少用命令式的语言,多用建议性语言。
四、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活用教材,重组话题,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课内调整设计任务。
课内调整是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这个整体引出话题(Topic),然后设计任务,达到课堂目的。
2、单元内的调整设计任务。
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单元之间的调整设计任务。
单元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如果教学时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激活了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时,学生周围的世界发生了与教材内容相关或相似的重大事情,教师可以调整单元间的顺序,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近期重要的歌坛新闻和赛事内容,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总之,教材、教法不一定千篇1律,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情况都在变化,教材的使用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平等沟通,达到情感交流才是目的。
小学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五篇】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县第一中学听了两节由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示范课,一节是作文指导课,一节是文言文教学课,听完这两节课,我感觉收获很多。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语文课堂有效性”,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次活动中陈文新老师在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由始至终,陈老师通过由学生的感悟去出发,去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内容,而且无论讲到文本的哪部分内容,陈老师都可以娓娓道来,而不用去翻阅教科书,可见他对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对学生学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彻,这一点是我尤为钦佩的。正是陈老师对学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是讲文言文,我总是要在课堂上发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翻译,才能进一步探究文本,所以课堂气氛就相对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抄译文,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我一直很费解,直到昨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才恍然大悟,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为陈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了课堂预习,而预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解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堂上他就不用一句一句地翻译,只须点一下就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学生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
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室王延龄老师提出“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语文老师上课要上的有语文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课,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然而,有人把语文味等同于语文课的味。事实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见得“有味”。语文课堂不能缺少“语文味”,因为这是语文课的本色要求;但语文课堂又要力求“有味”,因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让语文味“出味”?这里想就最具语文味的品词赏句方面做些探讨。出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循循善诱理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做到既不失语文本色,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丑的英文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