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八省t8联考作文整理【精彩12篇】
八省T8联考作文主题多样,关注社会热点,强调个人成长与责任,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展现学生思维深度与表达能力。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5届八省t8联考作文整理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篇1
欲有所戒行有所止 篇2
吴琼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一封奏章,奏章中提醒唐太宗为君治国的十条思戒,其中前两条建议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关于欲与行的自警之论,虽然是一千多年前一位忠臣对一位明君的规劝,但以史为鉴可以照今,以人为鉴可以照己。在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当下,丝毫没有过时,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无论是修身做人,还是为官从政,都值得借鉴和吸取。
欲当适可而止而不可纵。之所以强调要谨慎对待欲望,因为人都不可避免具有欲望,正如孟子所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且欲望作为内在动力必然推动着人的行为方向、行为模式和行为轨迹,所以,欲望的性质如何、程度大小以及是否可控,可以成全一个人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毁掉一个人。正面的正常的欲望,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和推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而不正当的和过度的欲望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偏离应有轨道的行为和害人害己的后果。纵览已经查处的腐败案件,不管是曾经身居高位的“大老虎”,还是小官大贪的“小苍蝇”,之所以从曾经有过的不可否认的辉煌事业中一步步走到身陷囹圄的境地,背弃自己当初的信念和理想,一个共同的根源就在于欲望的放纵,或是权力欲膨胀、或是名利欲扩张、或是敛财欲疯狂、或是情色欲放荡……虽然不一而足,但最终都使一个人失去了本色、忘记了规矩、放松了纪律、疏忽了要求。
欲望横流缘于价值观的偏离和幸福观的错位。俗语说:“知足而常乐”。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满足,获取再多的名利也不会止步,总会得陇望蜀、得寸进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对自己的大臣提出过一个“水井理论”,大意是,虽然当臣子俸禄有限,但是如同一口水井,每天总会有水可以打上来,如果感到水井太浅、井水太少进而贪得无厌、贪赃枉法,则最终不仅得不到想得到的,还会连水井都会失去。很多贪官在忏悔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心轨迹时,大都提到是自己价值观和幸福观扭曲而滑入腐败的深渊,但是忏悔只能在事后承受悔之晚矣的恶果。作为当今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越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越是在关键岗位上,越是在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的状态下,越要慎思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事业,自我严格把握、严格要求,真正做到知足和自戒。
欲望得不到控制总会外化为行为,而行为控制可以将欲望压制在内心。古人讲“三思而行”、“三省吾身”,告诫我们的就是如何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合法、合规、合乎纪律和道德要求的限度之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当前以纪管党治党建设党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形势下,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凡是职责义务所要求的,都应当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实、做好、做到位,反之,“法无授权不可为”,凡是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都必须令行禁止、不越红线、守住底线。
“常怀贪欲之害,常修为官之德”应当成为每一位掌握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每日必修课,让高尚的情操充满自己的内心,在为民的事业上有更大的作为。
人民论坛网评|读懂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之道” 篇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的开篇首句,意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教育,强调德育贯穿其中,同时还注重“家国”文化教育。
近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不仅对当前我国历史方位作出判断,而且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兴才育才的“主战场”,需要发挥好重要价值作用。一是强化与时俱进,定位世界一流大学,坚持系统思维,对标找差、分析研判,强化体系支撑、完善制度建设,明确新时代学校教育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紧跟时代步伐,勇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二是加强美育建设,当前社会环境下,强化学校美育建设,对于培养塑造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子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动“馆校合作”,加大地方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与学校融合发展,齐头并进,有效发挥地方展馆的服务功能。三是注重科技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践证明,唯有不断开展教育科研,方能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以“见贤思齐”为氛围,着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贵在精准,一是实现融合性发展,不断营造“容”的环境,持续放大人才价值,坚持组织、人社部门双向发力,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加速人才集聚,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政策沟通、人才互通,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二是实现精细化管理,追求总量增、质量提、结构优,核心是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及时关注人才认同感、归属感,由过去简单粗放式培养向专业化、精准化过渡。注重“高精尖缺”专业化优质人才的培养,突出品德过关、能力过硬、素质全面、专业过强。(应鸣阅读与写作)
以“理想信念”为追求,做到勇于探索,勇于突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才是时代主力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自觉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肩负历史使命,担当作为,勇攀高峰。二是赓续奋斗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战严寒,在自然环境极恶劣的情况下,突破重重难关、战胜艰难险阻,最终冲破围追堵截。长征精神中体现的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国之魂、民族之魂,青年人才当从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三是发挥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人才要大力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等,提升独立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和家庭都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为传承优秀文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马东方谢文文)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篇4
2025届八省t8联考作文题原题重现 篇5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1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人民日报:体味人生“上、止、正” 篇6
一位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晚辈追问怎样才能让人生行稳致远,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说了三个字:上、止、正。这三个字,形如玩文字游戏,细味之下,却颇富哲理。
“上”者上进
“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始终如一地执着追求。俗话说得好,“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从呱呱坠地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天努力不一样,便有了好差、先后、强弱的差别。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人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愈发成熟。上进的关键在于实干,一切美好都源自踏踏实实的奋斗,精进不休,发愤图强,生命的充实、人生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止”者知止
“止”者知止,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把握不好度,健康会在大吃大喝中受损,名节也会因贪占侵吞而受辱。知止也意味着心中有界与戒,哪些朋友不能交,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拿,都要讲纪律、有分寸。朱熹有言:“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法律红线,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从不逾矩,志向清晰才会志之所驱、不受干扰。
“正”者守正
“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对居官从政而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
上进、知止、守正,代表着人生的起点、拐点和支点,起点要高,拐点要慎,支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一环环紧扣起来,人生画卷展现的才会是绚丽图画,而不是污淖或者凌乱。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上”好比油门,加油提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止”好比刹车,危险时刻如不当机立断、紧急制动,结果就会车毁人亡;“正”好比方向盘,牢牢把好行驶方向,保持不脱轨、不跑偏,才能快速而又平稳地抵达梦想彼岸。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保尔·柯察金的人生之问,让一代又一代人思考。现实中,“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大有人在。年轻人上学怕苦、工作怕累,些小困难都扛不住,上进心长满荒草,梦想难免沦为侈谈。一些人退而不休、走而不放,利用各种关系干预插手原地区、原部门的工作,如能当止则止,怎会腐化堕落?落马官员忏悔自己的堕落过程,常自言被亲情压倒原则、欲望淹没党性、私利泯灭正气,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走正道?人生没有涂改液,不可能推倒重来,该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路,马虎不得,随意不得。(应鸣阅读与写作)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人生之题言人人殊,但体味好“上止正”,必定受益无穷。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篇7
写作指导 篇8
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学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
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学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
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前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的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
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学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
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
四个句子,都提到了“止”,但每一句的含义却不同。下面我们先来分别理解一下各句中“止”的不同含义。
以下是对各句中“止”字意思的解释: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止”的意思:这里的“止”有“停止、止境”的意思,即在有所作为时要考虑知道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
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止”的意思:第一个“止”是“停下来、中止”的意思;第二个“止”是“自己主动停止”的意思。整句话是说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止”的意思:“止”在这里是“达到、处于”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达到最高的善。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止”的意思:“止”是“停止、辞职、退下”的意思,意即能够施展自己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名句综合立意 篇9
领导干部要陈力就列,不能尸位素餐 篇10
康学鹏来源:人民网
2月9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强调,对懒政庸政怠政、不作为的要严肃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骨干,是实施党的领导的决定性力量。其思想素质、能力水平和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关系着党和党领导事业的兴衰成败。而时下,有些地方个别官员确实存在“为官不为”的问题,一些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的难听点就是尸位素餐。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面对当前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领导干部干工作、做事情不仅要遵规守矩、依法行政,更需要有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而“太平官”、“维持会长”式的干部,虽然不像“贪官”那样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他们拿着人民的俸禄,花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却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工作上得过且过,事业上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但贻误工作,坐失改革发展良机,而且败坏干部队伍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在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用超常之功、作非凡之为,是党员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写照。敢于作为、勇于担当,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而责任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恪守职责,主动服务,积极作为,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应鸣阅读与写作)
为官者如果怕有作为会担责任,或者是不愿意作为,放着工作不做,无积极进取的思想,这只能认为这个人不适合坐在这个位置,应当调整到与其能力相应的职位。当好一个官,就要从改正“不作为”开始,深刻认识到“不作为”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改变思想观念,端正工作态度,明白所在领导岗位职责的重要性,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在岗有作为,离岗想作为。
孔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要自觉践行宗旨,把担当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树立“守土有责,知责思为”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勇于担当,把奋斗作为成就职业理想的途径。相反,如果没有为民谋利益的崇高追求,没有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不修为政之德、缺乏事业之心,担当就会沦为一句空话,也就没有资格成为一名领导干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篇11
治一治官僚主义者的“心”病 篇12
雷鸣来源:人民网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是我们党斗争矛头的目标指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都有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毛泽东曾提出“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延安整风时期,他用泥菩萨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官僚主义者的形象特征。他说官僚主义者除了三餐不食这一点不像外,其他方面都很像一座泥塑的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其实,官僚主义者和泥菩萨相比,还有一点极为相似,那就是“心”病缠身,身居官位不愿作为、不想干事,少了一份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一些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无所用心、漠不关心,对官僚主义“慵、懒、散、推、拖、绕”那一套东西却无师自通,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泥菩萨”。心不正则行不端。十八大以来,面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这些“泥菩萨”也挖空心思,换个“马甲”登台亮相了。他们摇身一变,由“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变为“高高在下、俯下身段、巧于应付”,由“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变为“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他们还自视高明地以为这种套路上级追责不得,群众奈何不得。殊不知,这种障眼法掩盖不了“泥菩萨”的真面目,人民群众看得一清二楚。
官僚主义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危害极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危害极大!形式主义之于官僚主义,总是亦步亦趋,如影相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1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他再次强调,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切中时弊,深中肯綮,再次向全党释放出驰而不息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的坚强决心。(应鸣阅读与写作)
官僚主义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文化根源,与科层制的组织特性也不无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也表现出顽固性反复性和多样性变异性的特点,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官僚主义者的“心”病往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出了问题,病灶就在“官本位”的思想意识和错位的权力观政绩观上。必须对症下药,综合施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泥菩萨”最怕抓实的、动真的、来硬的。对于官僚主义的老问题和新动向,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倾听群众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把党性教育、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放管服”改革和各种监督方式结合起来,在官僚主义的病灶上精准“开刀”,使全体党员干部树立起人民至上的公仆之心、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子之心。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对于那些患有官僚病的干部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对于那些病入膏肓一门心思想当“太平官、糊涂官”的“泥菩萨”,不要也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