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本书强调提问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提问提升思维深度,促进学习和沟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学会提问》读书笔记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篇1
学会提问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读物。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批判式思维·如何建立便于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框架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式思维在书中也被称为“淘金式思维”,是一种与知识产生积极互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相对于“海绵式思维”而言,即一种被动的信息接收模式。
批判性思考的第一步,将信息转述为便于进行判性思考的框架,这个框架很简单,即论题—理由—论点。框架虽简单,可准确的提取却需要很多的训练。比如说,很多文章的论题或论点是隐藏的,或者一些理由隐含在某个实例或比喻中。
第二步,在这个框架下开始批判性的思考。这一步有点像对批判性框架进行核磁共振,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过滤其中可能出现的谬误。
整体层面的谬误主要是价值观假设错误与推理过程谬误以及替代原因。价值观假设错误指的是1篇文章的核心观点背后有不够严谨的错误假设。例如1篇题为《高傲的`理性终于在信仰面前低下了头》,这篇文章的主旨背后隐藏着一个前提假设:理性一直在高傲的面对信仰且一直在攻击信仰。但这一假设并未得到充分论证。推理过程谬误需要注意的是偷换概念的情形,如果一个关键的概念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要注意它所蕴含的概念是否前后一致。替代原因就是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这一结果。例如学校新来了一个体育老师,结果校队在全国体育联赛中获奖,所以新来的老师很优秀。这样的推导中忽略了其他可能导致校队获奖的原因,比如队员的努力,赛制的改变等等原因。
局部层面的谬误主要是逐一甄别支持结论的每一个数据以及证据。证据是否可靠,数据是否有欺骗性,是否有其他信息被隐藏等等。
最后,批判性思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一种带着提问题的意识去接受信息的模式,目的是在与信息的互动中建立自己的观点。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2
《学会提问》一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而不是一味的全盘接受。我顿时发现,原来平时我阅读文章,都是全盘接受作者观点的,我习惯去努力地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习惯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自觉不自觉地会把作者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
而批判性思维让你掌握主动权,让你带着问题去读书,让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中来,以怀疑的态度去分析作者观点的真伪。批判性思维是让人理性评判作者的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维方式,如果学会了使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就会拥有良好的鉴别力,就会去伪存真,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也可以使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日常工作,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找出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你会发现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干扰的?别人的说法有没有存在逻辑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推理是否正确?只有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梳理、汇总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开拓视野,理性思考,科学评判。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3
《学会提问》这本书,一共12章内容,前面每天看一章画思维导图,写1篇读书笔记发在简书。当读完的时候还想再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这本书前面说过,光看前言,就很有启发,书籍很经典,我读的这个已经是第10个版本,应该说是作者多年来用心锤炼的精华。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开头,就把这本书要讲什么,说清楚了,简单又自成体系,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结构——论题,结论以及理由,看完前3章,已经将重点都学会了,反而有好奇心,后面还有好多章,要讲什么?
给我那么大的触动,是因为和自己的表达习惯很不同。我自己以前,有一些好的想法,好的内容,恨不得一下子全部告诉别人,让别人瞬间了解很多。而这本书前3章,就把整体框架全部展现出来,后面还有很多内容,也很重要。但是作者却在前面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提及,放在后面再娓娓道来。
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就像有10件非常漂亮的衣服。我恨不得一下子全部让别人看到。可是如果我把10套衣服全部穿到身上去给别人看,那会很不好看。因为即使是最外面的一套也会露出里面的边边角角,而如果不要那么着急,一天一套去展示,可能会更凸显出这些每件衣服的风采。这本书的结构,就是很有自信和耐心的将内容一点一点地展示。
中间的部分也有很多亮点,非常细致的把关于理由如何去判断,哪些证据的效力在什么条件下更好等等,说的很清楚。
对我来说中间部分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作者一直强调的关键问题,在书中都作了展示,关键问题就是那些最基础的简单问题。比如: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价值观假设是什么?描述性假设是什么?这个证据的效力如何?我体会到了关键的问题,都是这些基础的问题。不是多么有技巧或者多么神乎其神的问题,最主要是不要怕麻烦,勇敢坚持的去问。
在最后部分也就是结尾的部分,书中的结论给我很多启发,也改变了我自己的一个认知。以前,对于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结论,认为存在着一种标准的答案。但这本书看到最后一章,才发现作者的观点是一个问题有多种合理的结论。你对于问题,对于假设,对于理由的不同理解和解读会造成不同的结论。这不仅会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多,也会让自己更容易去理解别人。
这本书,无论是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亮点。
学了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也要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些小小的挑刺练习,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也有让我自己困惑的部分是哪些呢?有没有替代原因那章节,关于如何去找到真正的原因,本质的原因,这部分所谈不多,这是我认为这本书有一点缺憾的部分。
有关学会提问读后感(推荐 篇4
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就像是一堵永不倒塌的墙。可是,没有哪一个人永远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站在家庭的屋檐下。踏入人生,离开父母的港湾,离开亲友的帮助,是人生的成长之路。我们必须学会独立。
生活上需要独立。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年,暂时不需要自己去打工养活自己,但我们最基本的独立本领就是我们能够自理,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煮饭等等。成年后,就要懂得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的绝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笔独立自强的精神财富。”美国五百家大公司之一的总裁斯坦利先生是世界巨富,他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财,如何赚钱,如何对待金钱,同时告诉孩子,自己辛苦挣得的钱是最珍贵的,要学会自己独立。
学习上需要独立。当今有很多学生并不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经常要父母监督着、责备着来学习。有的人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是大学生,自己比别人落后就觉得理所当然,但其实,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诚然,古今中外“将门虎子”屡见不鲜,居里夫人的女儿是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使他们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这是他们成才原因之一。我国数学家张广厚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矿工,家境贫寒,然而张广厚在艰难中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努力,刻苦攻关,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见,他们的成功绝非靠父母遗传,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父母、老师给我们指明方向,指出学习方法,他们也不可能一辈子伴随着我们走,进一步地学习、钻研就要靠自己了。
工作上需要独立。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这句话,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不大适用了。当今社会需要竞争,需要真材实料,需要diy(自己动手做)人才,那些“走后门”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地位了。在工作上独立,就要懂得自己找工作,靠自己的力量步步高升,善于在领导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不整天哀叹怀才不遇,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独立解决困难,勇于尝试等等。
要如雨果所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要相信“我就是我自身的主宰!”杨澜读大四时去应聘央视主持人,面对如林的强手,她毅然对评委说:“不管你们选不选我,但我今天一定要把自己表现出来。”她也确实这样做了,结果,她击败了众多强手,如愿以偿。宋代著名散文家苏洵曾将自己精心撰写的22篇文章拿给翰林学士欧阳修看,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将其推荐给朝廷。
记得拉美国家有一句谚语:“自力更生胜过上帝的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养,社会的哺育,老师的教导。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学会独立才是关键。一个人在有利的条件下重视独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5
当我初读《学会提问》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是发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他们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维。而这应该主要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教育。
从古到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进行渗透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道德观念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纵观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内容“我一定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的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的选择,批判的接受,否则,你会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如何拥有这项技能呢?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只有部分大学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作为中学的一名基础科学的老师,我们也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推理中存在谬误吗”“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等十一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便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家长、老师、专家、领导的语言、思想和行为,避免上当受骗甚至可以解决盲从的问题,使公民逐渐走向诚信、民主,社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掌握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将来对某个事件产生疑问后,知道如何去寻找理由、搜集证据,如何利用互联网或者查阅资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如何通过探究实验验证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不再盲目、机械地学
读完此书,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本影响你思维方式的书,它不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足以影响你的后半生。”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篇6
《学会提问》作者粟津恭一郎作为日本企业高管教练,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总结出,好的提问至关重要。他关于提问的技巧,可以很好的帮助家长们改变过去“吼叫”的教育方式,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
1、优质提问,优化亲自关系?
提问是引发人思考最直接的方式,好的提问能够引发人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正如粟津恭一郎说“优质提问具有强大的力量,能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轨迹,使它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成功人士大都不会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提问,他们会不断努力,争取每天都能向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新的提问会促成新的行动,而新的行动则会导向成功。”
不光是家长与子女之间,同事之间,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应该注重提出优质的问题。优质的提问就是那些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的提问。
有的时候,一个好的提问,甚至可以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子女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被当做一个大人来看待,因此,回答起问题来,也会更自信。优质提问可以优化亲自关系,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对话机制。
2.越反问越笨,越提问越聪明
“还要我说多少次?”的潜台词: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别人家的的孩子像你一样吗?”的潜台词:你比别人家的孩子差!
“上课有听讲吗?”的潜台词:你上课肯定没有认真听讲!
看似问句,其实是一个接一个的惊叹句,是对孩子消极强化。
粟津恭一郎认为,优质的提问态度上应该是积极的,目标上也是积极的,这样的提问引发积极的行为。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轻率言语,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深地印象。“人的意识是可以被提问控制的。一旦提问改变,具体可见的事物也会发生变化。”粟津恭一郎表示,好的提问是可以引发人好的行动的。因此,当你希望孩子能好好做作业的时候,你的提问不应该是“消极的”,因为“消极提问”只会引发消极的行动。
3.好的提问胜过的好建议
“你照着这样来做。”
“你重新检查一遍。”
这样的建议句式,也应该改变成,“�
粟津恭一郎认为“对于来自他人的“你必须这样做”“请照这样去做”等单方面的教训或命令,任何人都会反感和厌恶。
与之相反,“提问”具有能够轻易进入对方大脑的优秀特征。......提问比其他任何言语都更容易被人牢记住。尤其是“没有答案的提问”,内化的力量相当强大。”
当你把思考问题的权利交回到孩子自己手中,他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主动的去担负起自己的的学习责任。
4.四种类型提问的转化
四种类型的提问
粟津恭一郎将提问分为四种类型:轻松提问、优质提问、劣质提问、沉重提问。
四种类型的提问之间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而是可以互为铺垫和互相转化的。
轻松的问题,例如:“今天在学校开心吗?”,“今天的午餐好吃吗?”这样轻松的问题,可以为接下来的问题情感上的铺垫。
沉重的问题,例如“这次考试成绩是不是下滑了?”,可以转化为优质的提问,变成,“你觉得这次考得如何?�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神奇的效果,是因为“‘沉重提问’能促成从他责到自责的视角转变。沉重提问具有将对方的视角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身上的强大功效。”
为什么会出现沉重的提问,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与孩子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正如粟津恭一郎所说“有时父母向孩子抛出与考试、就职等有关的沉重提问,会引起吵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关系破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亲子双方尽管存在信赖关系,却没能实现目的的共享。”因此,家长避免自己提出沉重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努力向孩子的目标靠拢,孩子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做到更好,那么家长就应该一次次的多给他们机会和鼓励。
5.优质提问的具体方法:
优质的提问是解决许多亲自问题有效的工具,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优化亲自间的提问:
一、询问“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提问” 。了解孩子的内心。
二、询问工作大义的提问。大义,指对于世人有着怎样的意义,问孩子的远大理想。
三、尝试改变立场提问。站在孩子的角度提问。
四、询问现在和未来的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未来。
五、“优质提问”是开放式提问 。不要问只能回到“是”和“否”的问题,应该鼓励孩子畅想。
事实上粟津恭一郎表示说,优质提问无须特殊知识和技能,因为,你充当的是镜子的作用。也就是说,你的提问,是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发问,促使对方更好的认识自己。
因此,家长的优质提问,是孩子认识自己的做有效的工具。
但是粟津恭一郎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提问时的小诀窍:
一、交换言外的信息(衣着,表情,姿势等)凝神谛听对方的话语。学会观察孩子说话时的表情。
二、提问应顺势而行,现想现问。对孩子提问要自然,不要刻意,不要居高临下。
三、提问不提建议比起好的建议,“优质提问”更容易成为“一生的财富”。
四、意外回答的应对方法。不要给出否定回应;顺藤摸瓜,问问为什么
五、将“沉重提问”变为“优质提问”的方法。变成面相未来的提问。
六、认清场合提问。孩子也是爱面子的,不要再公共场合,提出为难的问题。
优质提问,不仅可以给他人带来有效的思考和行动。也可以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想法,定期自问,不断的调整和确定自己的目标,给自己积极的指引,促使自己更好的超目标前进。同时,对于父母与孩子,抛给孩子好的问题,就是抛给孩子对未来的希望。教会他们积极思考人生的工具。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篇7
概述:《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这本书是美国大学生的必修书目,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普遍来说,西方人的思维更注重于思维逻辑,他们更加注重于提出建设性的问题,而这种能力本身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很可惜,中国的教育从来就没有为批判性思维提供一个空间。就现在的中国大学生而言,感觉在逻辑等理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欠缺,而批判性思维带来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实用有益的。所以此书值得一读,遗憾在接触辩论之前没有读此书啊,但是还是那句话:“never too old to learn”。
下面是我对本书的一些理解:
1、缘起: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新事实和新观念。教科书、报纸、杂志和因特网上都有→些要求我们接受的观念。在所有的知识领域中,都有很多论题讨论如何确定哪些是专家的观点,而确定哪个专家的观点值得信赖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
2、目的:批判性地听和读一一对你听到和读到的事情进行系统性的评价,这需要一些技能和态度。这些技能和态度建立在一些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基础上。当我们对这些问题逐一地进行学习的时候,目标就是使它们能够整合起来以帮助我们作出最好的决定。我们已经把这些问题表述为一系列你应该做的事情,但这些系统性的问题与好奇心、质疑、智力挑战等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认真思考是一个永远没有结局的工程,一个寻找结尾却永远找不到的故事。批判性问题为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剌激和方向:它激励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好的观点、决定或者判断。批判性思维涉及下面几点:
(1)意识到一些彼此相关的批判性问题。
(2)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和回答批判性问题。
(3)愿意主动运用批判性问题。
3、思维风格类型:海绵&淘金(跟侧重于别人观点的角度)。
海绵式思维:强调获取知识,它是相对被动的。它不需要艰辛的心理过程,而是很快、很容易发生的,主要的心理加工就是注意和记忆。如果材料是清晰、有趣的,那么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主要的心理加工包括注意集中和记忆。严重缺陷:一个读者始终依赖于海绵式思维,那么他将始终相信其最后接收的信息。成为别人思想的木偶都是一件可怕的事。这意味着你的决定是一个偶然的联想,而不是慎重判断的结果。
淘金式思维:强调知识的互动,这个任务富于挑战性,有时候甚至是艰辛的,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要求读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或观念。
4、淘金式思维带来的巨大益处:身体力行通常比旁观更有趣,做好比只是简单地做更有趣。批判性思维者发现,如果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对某种观点说"不"知道为什么作出这种反应是恰当的,那么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你经常运用掏金式思维的话,那么任何进入你头脑的信息都会首先得到系统性的检验。如果某种思想或者信念确实通过了这种检验,赞成这种观点就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你知道为什么应该接受或者拒绝某种观点,那会感觉多愉快呀!许多人遇到一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时,他们就会说"噢,这只是你的观点。"但问题是,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某种观点是谁的,而是它是不是个好观点。如果使用本书中的批判性思维来武装自己的话,你能够感觉到一种满足感,即知道为什么某种观点只是一堆废话所产生的满足感。【淘金式思维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这源于找到自我感的满足,因为我们得出的观点是从自己理解和评估的不同观点中选择出来的。同时也提升了自信与勇气,提高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感】
5、情感对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当你第一眼看到一个结论的时候,你已经学会去关注特定的事情,去支持特定的兴趣,去思考一个特定的观点。对于这些既存的观点你有感情。它们都是你的观点,你总会保护它们。然而,如果你想成长,你就需要认识到这些情感,并尽可能地暂时把它们束之高阁。事实上,我们� 这种对问题产生情感卷入的危险性就在于,你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一一只要你昕一下别人的观点,许就能够改变你的看法。记住情感卷入不应� 理论上说,推理之后情感卷入最强烈。
6、学会提问————好奇与勇气,重在练习。本书会鼓励你去努力寻找较好的答案。当然,有些答案更加精确,更适当、有用,更有道德价值。如果你想要做这种艰苦的工作去找出更好答案的话,你需要相当的好奇心甚至是勇气。需要勇气是因为,如果想找到较好的答案,我们就要愿意放弃自己既有的信念或者立场。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脑子里已经有一个答案了。但我们不可能头脑一片空白地听别人讲话,我们会提取出自己的观点有一种拥有感。我们需要用很大的勇气去放弃自己既有的观点。作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找出新的答案。旧答案和新答案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我们成长的基础。学习新的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很像学习一项新的操作技能。你不能仅仅听、看这些技能,必须亲身实践,频繁的练习虽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简化你的学习,然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其实批判观点是一方面的意义,更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思维系统来形成更有效的心智模式,提升自己价值系统的质量。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8
最近利用在外学习期间见缝插针的碎片时间,快速看完了这本《学会提问》,培养理性、缜密的思维习惯,比较适合学工科出身的我。
本书案例丰富、层层深入,介绍了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模式,首先是如何提出好问题,因为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谁都可以发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文章、以及各种不明出处、或者所谓专家写的小文章充斥着各种网站。
很多文章看似引用官方数据,权威结论、图文并茂,但其可信度到底多少?作者是基于什么样的个人经历和价值标准?论证的过程效力如何?推理过程有无谬论?调查的样本是否合理?有没有数据欺骗?真的需要我们擦亮双眼。
这本书会非常系统性地提供给你超强逻辑性的批判思维,教你辨别。这本书同样适用于爱写作的你,特别是学术写作,研究报告,教你如何从实验中得出合理可信数据,写出条理清晰、得出令人信服的最佳结论。写到最后发现自己像在给本书打广告了,确实这本书会让你聪明很多。回忆起我看过的文章,很多结论我很是质疑,甚至知道是谬论,但是说不上来怎么不对,看了本书你会豁然开朗。
这本书适合学术研究、公众言论、专业论文领域,所以不要把这种批判性思维用在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上,人是感情动物,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智,也无需时刻保持理性生活。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9
在四本必读书目中,《学会提问》是最薄的一本书,也是我第一本拆开封面开始阅读的书目。没有按照指定的阅读书目顺序,纯粹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被最薄所吸引,因为我的阅读速度太慢,总习惯一字一句的阅�
但是当阅读之后,我发现自己理解的片面性,它其实讲的是:革命批评精神。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学会善于向各方面提出问题,即学会去提问。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内容充斥网络和生活,直击我们的眼球,以至于我们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而《学会提问》不止教会我们学会提问,更教会我们如何自我思考、批判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准思维工具,让我们可以在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中不至于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被错误的信息所蛊惑,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内容。
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它们?提问便是第一步。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能启发人的智慧。提问题带动我们去思考,而我们思考都有明确的目标,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更加精确,了解到那些我们没有真正全面透彻加以了解的论证,这样就可以兼百家之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智慧被启发,思想被开拓。在面对对现有观点感情上的依恋时,也能更理智的思考、对待,而不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立场,使自己处于无休止的内部心理斗争的内耗之中。
问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工作中的碰到的问题千种万类,打交道的对象形形色色,如果用千篇1律的方式提出问题,不仅不利于思考,还会使得交流变得无趣而索然无味。封闭性的问题让对话人机械的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等等,这样的交流是无法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的。当我们问的问题引起批判性思考时便是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时,我们还得考虑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只要与我们交流的人对批判性思维的主要价值观和我们心照不宣,那么我们提的问题就会被当成新的证据而受到欢迎——大家面对的是共同的问题,一起结伴寻找最佳解答。
问问题,也需要讲究思维。一定不能舍弃了批判性思维,因为我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解释,而不是必须完全接受另一种他人的思想,自主性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丢失的品质。所谓批判性的聆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其具体内容我觉得也是有必要与大家分享一下的:
①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
②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③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我们知道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要想判断一件事是否为真实,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提炼有用信息,逐渐形成对事物自己的看法。《学会提问》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金库——批判性思维,让我受益匪浅,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始终带着这一思维来思考、不草率、不盲从,形成属于自己的真正独立性思考。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篇10
听了景敏教授关于高效课堂的讲座后,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让我深切到高效课堂:要求老师的教学是高效的,在课堂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高效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合作、和谐的探究,并且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进其所。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以下各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生动活泼。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 在学习上的快乐对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 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数学是理性很强的学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在教学中寻找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我课堂设计的重点。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有理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理进行分组,让课堂精诚团结。
在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合作学习的�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的选择,批判的接受,否则,你会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如何拥有这项技能呢?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只有部分大学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作为中学的一名基础科学的老师,我们也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推理中存在谬误吗”“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等十一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便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家长、老师、专家、领导的语言、思想和行为,避免上当受骗甚至可以解决盲从的问题,使公民逐渐走向诚信、民主,社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掌握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将来对某个事件产生疑问后,知道如何去寻找理由、搜集证据,如何利用互联网或者查阅资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如何通过探究实验验证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不再盲目、机械地学
读完此书,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本影响你思维方式的书,它不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足以影响你的后半生。”
上一篇:说明文作文【推荐2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