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一)培养学生分类意识,不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分类标准,比如书籍的分类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认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分类常识,把握渗透分类思想的契机。在五年级方程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是通过将式子进行二次分类构建含有未知数的相等关系,把方程的意义弄明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式子,可以分为带等号和不带等号的,然后再将带等号的式子分为有未知数和没有未知数的。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满足方程的两个要素是什么了。再比如,学生们在学习整数时,会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如看能否被2整除可以将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如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可以将自然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将分类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当中,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分类的意识,并能基本掌握一些分类的原则,比如分类的标准是统一的,分类的对象确定。在确定分类标准以后还要按级次进行分类,一级一级讨论,不能越级讨论等。
(二)增强学生思维缜密性,教授学生分类讨论的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分类思想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分类讨论就是根据对象的特点,满足无遗漏、互斥、最简便的原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只要学生掌握了恰当的分类方法,才能帮助他们理清数学知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可以根据数学概念将对象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可以给出一些数学概念。比如说复名数和单名数,就是以所带计量单位个数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标准,就可以了解这些知识的特点了[1]。2.可以以图形的特征或是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分类标准三角形如果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如果根据边的长短进行分类,又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3.也可以根据探索方向将对象进行分类比如在学环行行程问题和直线行程问题时,可以找出解决问题时相似的方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高年级,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只有让学生形成分类意识,通过分类,才能系统完整地把握这些数学知识。如果不进行分类,就会出现知识的混淆。教师可以通过分类讨论帮助学生概括知识点,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就可以理顺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具有条理性。比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很多关键字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教师可以以题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动画的形式或是模拟的形式演示四种典型的行程问题:两地相背而行、两地相向而行、追及问题、同地点相背而行。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字,然后让他们做答。最后通过对比,将这些行程问题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找出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出发地点的不同,出发方向的不同等。学生之间对这些分类标准相互交流,他们就会意识到只有选择了合理的分类标准,确定了分类对象,他们所做的分类才是恰当的。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分类可以将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时,学生参与到分类讨论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不但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类的意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分类思想,同时与其他的数学思想相结合,有效地利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认识的层次,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以促进每个小学生综合数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沈海峰 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实验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课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一、确定学生学情定位。
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全面了解学生目前的素质发展状况,确定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活动,真正做到既不是“不跳”就能达到目标,也不是“跳起来”也达不到目标。
二、深入钻研教材,用活、用好教材。
同一本教材不同地区使用,有一些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符合当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这样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补充选取一些贴近当地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的情愿体验,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是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设计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意义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能不成功的关键。目标设计要做到“三个并重”:保底和开放、显性和隐性、短期和长期并重。当然保底、显性、短期的“双基”仍然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要从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设计教学目标。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备好一节课,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处理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探究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灵活安排教学途径,加强实践应用,扩宽数学知识领域,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小学数学备好课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基础理论简答题(三题选二题) (分值30%)
1、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备好学生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认知派学习理论家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质变过程。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准备状态。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的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前后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
(2)、先行组织者策略。学习新知识前,提供一个材料,这个材料是以学生既有的知识为基础,并能与新知识发生联结,能够突出新知识的具体结构,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3)、注意将分化后的知识前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贯通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引导学习者以划分层次或列图表方式发现内在的时间、空间、人物或其他方面的发展线索。认知学习理论还强调以整体的方式呈现教学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宏观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遵循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重启迪的精神,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手脚,要以暗示和启发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运用你所了解的某一学习理论谈谈如何备好学生。
参考答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案设计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并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教学生才会感兴趣?重点难点又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优化,以此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起点,高速高效构起一条设计教案的最佳路线,使教学活动始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从而有的放矢地备课。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为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2)、了解学生
教师应有明确的“备学生”意识,包括: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技能掌握的范围和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等。既要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缺陷、困惑、疑点,以及在认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以便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拟订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使教学过程和谐融洽,保证学生顺利步入知识的殿堂。
(3)、依靠学生
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在备课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体味语言,把握学生认知中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解决疑难问题。
(4)、激发学生
注重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3、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有哪些?
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请你从以下两案例中,任选一例分析)(分值30%)
(一)这是某教师《克和千克》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请你结合“备好课”有关理论知识分析该设计的: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参考:
成功之处:该目标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制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新知、把握新知和应用新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不足之处: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比较模糊,应分类详细说明。
b 、整个目标定位错误,以教学要求代替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行为表现的角度来表述,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而不应该表述教师做什么。
(二)这是某教师《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操作、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请你结合“备好课”有关理论分析案例的: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参考:
成功之处: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清楚、详细,层次合理。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不足之处:
1、目标定位错误。
2、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方法,从而提高能力。
三、请你从以下两课中(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2)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任选一课制作以下部分教学设计:
1、设计教学策略(要求:能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确定教学重难点)。
2、设计一个导入新课方案(要求:要有趣味性、实用性和目的性,要做到启发与投入相结合,要精炼)
3、设计一个结课方案(要求: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4、设计一个板书方案(要求:语言要精炼、恰当、科学、准确,要有灵活多样性和清晰的条理性,布局合理,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启发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
(一)、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购物等活动中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难点: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创设小明买生日蛋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说出元、角、分三个单位,然后充分利用模拟人民币帮助他们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共同解决小明买蛋糕的问题。
2、人民币的兑换。
通过小明换零钱买橡皮,让学生学会不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三、应用新知。
1、兑换游戏,让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兑换方法。
2、模拟购物,教师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快乐的体验。
四、课堂总结。
在总结中教育学生要合理使用零花钱,要爱护人民币。
(二)、设计一个导入新课方案:
教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边用课件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趁机导入到新课。
(三)、设计一个结课方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玩的高兴,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谁能说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你还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教师趁机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四)、设计一个板书方案:
认识人民币
1元 = 10角 1角 = 10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一)、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方法:
1、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质疑,导入新课。
教师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入手,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自然导入到新课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学习例1:通过让学生将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化成以米做单位的小数,让学生观察米=米=米,初步认识小数的性质。
2、学习例2:通过在同样大的两张正方形纸上表示出和,让学生再次感受小数的性质。
3、让学生将自己之前观察所得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试着归纳出来。
4、看书质疑,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三、课堂巩固、运用新知。
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二)、设计一个导入新课方案:
教师:我有个邻居小明的爸爸下岗了,最近他开了个便民小超市,想请大家帮忙给设计个标价牌,大家能帮这个忙吗?(出示手套和毛巾图)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条3元,标价牌该怎么填呢?学生自由创作。(选择几种写法引起争论)
板书: 3
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元元(课件演示)
和都表示2元5角吗?3和相等吗?
为什么会相等呢?学会今天的这节课你就明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三)、设计一个结课方案: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探索小数的性质的?通过对整数末尾0的变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小数末尾0变化引起变化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的实例发现了小数性质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过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四)、设计一个板书方案:
小 数 的 性 质
元= 元 3元=元= 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末尾添上“0”
小数 米=米=米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掌握、接受、升华和运用的过程。有效备课能体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传统教学的备课大都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都是凭借教师已有的个人经验和意向来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农村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倒不多见。由于受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限制,好多农村教师都感到有心无力。那么,如何有效的备好小学数学课呢?备小学数学课,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并遵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采用系统备课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小学数学的备课工作。
一、备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越充分、越细致、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分析学生情况:(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的知识预备状态,主要是看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有何经验基础。(2)分析学生背景知识。数学知识经常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建构新知识,又使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备任务
当代教育理念是“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备课不是任凭教师主观预设方案进行简单的复述,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数学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充分领悟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1)明确学习任务。(2)认真分析教材,领会教材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教材的育人因素,这些都是教师备课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本网网)
三、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讲究全面、明确、适当、分层有弹性。既要确保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备检测
教学活动中教学信息反馈也十分关键,检测的目的就在于此。
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未达
到目标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教师得到信息后就可及时对教学进行
调整。
五、备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多样化,多个环节,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是多元教学因素共同形成的`教学过程。要考虑好教学过程的步骤、策略、学习环境和教学时间等。(1)设计合理的步骤和策略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备课是要多考虑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动手、乐探究。
教师应相信学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的主要途径,备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以学生为主,反映出新的备课理念和艺术。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