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后感【热选8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如何写读后感【热选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如何写读后感【第一篇】
而要让小学生有一个好的写作基础,就必须要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读与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读写联系的教学,要做到读与写地渗透,读与写相结合。读与写的结合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就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当然这也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正在探索的问题。笔者现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条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借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在“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这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好文章来说很关键。因为写作的根在阅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悟好的写作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中华民族中最经典、最优秀的、最值得朗诵的文章。教师如能从教材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去领悟其中的真谛,让学生领略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解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到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的,以及如何安排篇章结构的,让学生真正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情感,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理解教材,掌握课文内容,并且还对作者如何布局,如何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来展开自己的情感。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自然也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去运用。
二、以单元为块,进行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每个单元体验的主题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单元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会有所差异,在积累方面、读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的形式上会有差异。但是,一个单元中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其内容却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所以,教师在安排的每个单元的读写练习时,一定要有效地运用各个单元的这些训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想说就说,要说就给机会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凭借教材,以阅读为基础,把握课文的文路,理解内容,领会课文中那些写作方法。等到在单元训练中教师让写类似的文章时,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按照写作写出自己的习作。可见,以单元为块,训练学生的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三、选准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任何知识都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摄取的,虽然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作文训练,进行几次单元的写作练习,但只有这个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每篇课文中蕴含的读写资源。因为,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都蕴藏着丰富的读写资源,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选准读写的结合点,经常性地去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比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扩写、插补写等形式各异的且具有创新性质的练习,就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和锻炼,进而达到在读写结合中创新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进行仿写练习时,要注意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来时是适合的。所以教师在教低、中年级的学生练习写作时要注意细心地引导、耐心地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否则,学生在以后将出现怕写作文的现象。
四、拓宽阅读面,进行读写练习
尽管小学语文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毕竟篇数有限,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阅读面是狭窄的。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好课本中的课文的阅读,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其阅读量。
郭沫若先生主张“多读名著”,其原因是名著里的内容丰富、深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作品可以称为是作文的典范,因为这些文章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很有创意。诗歌、寓言、漫画等这些作品里面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元素,对触发学生的灵性有很大的益处。每当学生阅读完,都会受到启迪,在构思上、语言上会有所感悟、有所熏陶。
五、鼓励学生日记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丰富自己的见闻、见识,感悟自己,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一手好文章,就应对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环境养成观察的习惯,去对生活中一草一木、景物、天气、人物进行观察,去感受生活百味,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积累素材。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二篇】
一、用心观察,从看图写起
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如何用心观察图片,看图说话,怎么把图中的内容说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了什么。我不要求学生能说多少句话,或说得有多好,我只要求学生要说清楚,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想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用一句话或两句话写下来。看图写话是我在一、二年级中重点抓的内容,从说清楚到写清楚,从交代清楚基本的内容,即三要素,到能用一些形容词、修饰性的词语去说去写。
在这个过程中,以一幅幅图画作为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步。从看图中,让学生学习写人、记事、写景、写状物、写想象,从而教好“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这两大关键环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一句话中,学生要学习找出关键内容,说清楚关键信息,再到培养孩子用两句话、三句话,甚至更多的句子或段落去描写,从而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积累,打开写作的大门
在过去,常常听家里长辈说:“肚子里没点墨水,怎么写得出东西?要想写出好文章,还是要多读书,你不看,怎么写?”我觉得他们说得真好,没有积累足够多、足够好的词汇和句子,又如何写出自己的好文章。所以,写作要从文字积累开始。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孩子多背四字词语、好词好句。二年级开始,则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好词好句,学习使用比喻句、拟人句,使自己说的话、写的话更生动有趣。三年级开始,学生要开始学习模仿别人的写作顺序和方法,使用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写作方法,去写清楚,写细致,写好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变得尤其重要。所以孩子手中,都会有一本摘抄本,或好词好句积累集,还有一个观察本,观察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甚至是天气的变化,观察所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为写作积累素材。
每节课的课堂,是我训练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说话,是一种积累,多给孩子说的机会,特别是上课的时候,我会鼓励他们自由发表意见,要使用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不要求说得多么优美,尽量贴近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课文就可以了。
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训练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积累。我告诉孩子们:所谓写话就是把自己说过的话记录下来而已,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把说的内容变成写的,用文字表达我们所说的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说话与写句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写话,就是用笔说话,用笔说话和用嘴说话一样,你想说什么,笔下就写什么,你想说多少,笔下就写多少。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写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只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就算只有一句话,也是值得表扬的。
三、读写不分家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只有理解了文字内容、文章的意思,方能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为自己所用。因此,我每天给学生规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多读,读多了,学生写起来自然就比较顺手。
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文段的特点,如段落开头空两格,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观察文章的内容,如每篇文章或一段话的第一句会明确写清楚什么,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学生就能发现什么必须详细写,什么可以简单交代。所谓“详细写”,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并能够用上恰当的动词。在观察中,学生还学会正确使用“,”“。”“?”“!”等常见的、常用的标点符号,也能写通顺句子,然后做到在写话中不丢字,不多字,学过的字必须写字,没有学过的字,就写拼音。
同学们在读了无数遍课文,在和别的课外书做了比较,在读书中慢慢理解和积累了句子,就会慢慢地学会使用形容词、比喻句、拟人句等。在写作上,学生就不会感到害怕,也不会拒绝,甚至会爱上写作。
四、仿写,开始写作的道路
写作就是从模仿别人的写作方式、方法开始,慢慢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会和感悟,从而悟出自己的写作内容、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能独创一枝的方能成为大家。虽然,我不会要求学生成为写作能手、写作大家,但模仿是所有孩子进入写作的最好方式。
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写作的门槛,看图写话就是低年级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发现通过长时间的教学,通过不断的积累和阅读,当学生们正式开启写作之路时,将会轻松很多。我只需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仔细推敲,去写出自己要说的话;再要求学生找出要素,按照要素去写话,要求把关键内容交代清楚,如:谁在哪里做了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别人怎么把话写得具体,写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就会把他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上,甚至把电视中、动画片里学到的一些可爱的话恰当地用上,让人读了感到很有创意。如有学生写小猫抓鱼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
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它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于是,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可怜的小鱼,到死也没明白,它被骗了,真是可怜。这真是条笨鱼!
这样的习作是很有趣的。因此在模仿中,我会要求学生注意重点观察别人是怎么按顺序写的,只有按顺序写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在写景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我们的课文通常是怎么介绍的?为什么会这样介绍呢?我们能否用另一种方式呢?我要求的模仿也是要学会变通的,能做出改变的,能详略得当地描写,才能使作文更@张力,有所侧重。
读后感格式模板【第三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目送》的书,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作品,拿起书看到书名时不免有些疑惑,起“目送”这个名字,是不是送人离别啊?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这本书。
记得一个雨天的下午,我因为没带伞而感到一阵不安,这可怎么办?这样淋回家可不行啊,伴着焦虑放学了,先和同学打一把伞吧,刚出了校门,就看见了奶奶小小的身躯在人群中踮着脚尖张望着,我赶紧跑到奶奶身边,就这样,我和奶奶打着一把伞回到了家,把我送到家门口,奶奶说:“好了,你到家我就放心了,我得赶紧回去给爷爷做饭了。”之前,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有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儿,总是干劲十足的,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有活力。可就当奶奶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奶奶老了,头发白了,身子骨远不如原来了,我就这么看着她远行的背影,她的脚步伴随着雨声渐渐模糊了,渐渐消失了……奶奶老了,她真的老了。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四篇】
[关键词]精品化练笔;情感化练笔;补白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63-03
[作者简介]许伟(1975―),女,江苏响水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实施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读和说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依据新课标理念精神,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精品化练笔,在典型构段处模仿写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比较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练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为学生的练笔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莫高窟》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莫高窟的彩塑,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些彩塑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生:这些彩塑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文中是怎样细致描写这些彩塑的呢?请把描写它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生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师:想一想,怎样能把慈眉善目的感觉读出来呢?注意一下表情、动作,再试试。
(生入情入境表演读)
师:很好,那么对于“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雄壮勇猛的力士”,你能用刚才读的方法把“威风凛凛”和“雄壮勇猛”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评价)
师:在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请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
生:这句话写了这尊佛有16米长,还描写了它的动作神态。
师:哇,16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了,你看作者写得多具体呀!看到这一尊尊佛像,游人有什么反应?
生: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知道了这些彩塑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也明白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彩塑的,以及游人看到这些彩塑后有什么反应,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呢?
生:能。
师:那好,在我们初读课文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还写了莫高窟的一些帛画、刺绣、铜像等。但是文中没有细写,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可以写铜像,也可以写帛画、刺绣等。
例:莫高窟里的铜像也有很多。这些铜像[CD#4],[CD#4]。有[CD#4],有[CD#4],还有[CD#4]。其中有[CD#4],[CD#4]。看到[CD#4],[CD#4]。
《莫高窟》的第二自然段是一个非常有写作特色的片段,它主要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莫高窟的彩塑写得惟妙惟肖。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读写结合,顺利实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尤其是例子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练笔环节。这种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情感化练笔,在情感共鸣处拓展写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情感共鸣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如:《船长》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正是因为有着哈尔威这样经验丰富的船长,才使船上的60人得救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哈尔威船长自己为什么不走,他为什么要放弃自救的机会?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生:因为他是船长,一切都需要指挥,如果他离开了,现场肯定会乱得很,不利于船上的人安全脱险。
生:他为了乘客宁愿牺牲自己。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诺曼底号承载着船长一生的追求,在危险来临时,他时刻牢记自己船长的职责:组织乘客安全脱险,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此时此刻,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望着哈尔威船长逐渐消失的身影,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请大家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果你是史莱芒,你想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获救的妇女,你会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被救的儿童,你会对船长说。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处引导学生写话,可以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如泉涌,写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个练笔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而且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对船长的感性认识也得到了升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补白式练笔,在文本空白处想象写话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常常运用一些“空白”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独具一双“慧眼”充分利用作者这种“笔所未到,意有所指”之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及时对课文“补白”,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
例如:《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大儿子想把烛台转移出去,受到了德军的阻拦,蜡烛在慢慢地燃烧着,这对于他们一家三口来说到了什么时刻?
生:气氛最紧张的时刻。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紧张的感觉读得再浓一点?你读得很流利,但是紧张的味道还不足。
(生读)
师:就在这最紧张的时候谁出来了?
生:小女儿杰奎琳。
师:她是怎么说的?
生:司令官先生……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你们觉得她这样说司令官会同意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她怎样说司令官会同意?
生1:显得有礼貌一点。
生2:显得可爱一点。
生3:显得乖一点,娇气一点。
师:那么你们能用这种语气把小女孩的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司令官同意了吗?他是怎样说的?
生:当然可以,我家……小女儿。
师:小女儿成功地把烛台带走了,那么在她出来之前她会想些什么呢?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呢?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境把小女孩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但是这样的想象又是以文本为依据的,是合理的想象。在《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中,教师把小女孩出来前的内心活动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练笔,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这种补白式的训练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如果能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读促写,加强对学生的练笔指导,就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读后感的写法范文【第五篇】
一、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个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小学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语文教材内容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训练方式可以进一步深入掌握语音技巧并且充分吸收知识。写作与阅读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时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1 ]。这是由于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又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基础就是进行阅读,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运用写作技巧来展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分层,并且概括段落的大概涵义。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罗列提纲来进行文章写作,保证文章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实施策略
1.有感而发,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文章或书籍后,内心产生了波澜和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要将内心的感触记录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情绪。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有感而发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进行适量引导,让学生自行写作读后感 [2 ]。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读、带读、朗读等多种形式,再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在完成课文相关背景介绍以及内容的讲解后,可以分组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并且在课后写下读后感,说说自己通过这篇课文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认识。课文中波兰音乐家肖邦对祖国深沉的爱让人动容,即使在弥留之际也要求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的爱国之情十分浓烈感人。而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必然也会涉及到其他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文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通过读写结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根据课文进行仿写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满足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材中课文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感悟 [3 ]。这一教学目标的实质就是让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和铺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摹仿,有目的进行仿写。例如在小学语文《烟台的海》一文教学中,当学生完成烟台的海在春季、夏季、冬季以及秋季的段落学习时总结出作者描写一年四季烟台的海的景色特点,广泛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烟台的海的美丽壮观,最后通过描写景物歌颂了烟台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描写一处景物,通过拟人、排比等手法来对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进行描写,并且通过景物歌颂美好的生活或难忘的人或事 [4 ]。再例如在学习《夹竹桃》一文时,对月光下的夹竹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远洋的海轮、水中的荇藻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从作者的文字中能够感受到火热的爱心以及挚爱生活的真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植物或动物,发挥想象力描写在不同情景下某种动物或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生活体验,书写日记
日记是学生累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撰写日记最大的问题就大于日记内容的选择。日记不能是简单的罗列发生的事或见到的人,而是应该建立在感情和情绪基础上的。因此通过阅读来增强生活体验,能够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仔细观察生活,从而实现读写结合。从生活中来理解阅读和写作,感受阅读与写作带来的美妙体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得当的形容词、动词等。例如文中“挺秀”“弯曲”“枝干蟠曲”等。这些都是描写黄山上奇特松树的词汇。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家庭作业,和家长去游览一处景点。学生在游览景点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景色的优美,然后写日记来记录自身的真实感受。从教材课文阅读――生活体验――日记书写,这一过程就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
4. 想象外延,进行续写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根据课文性质适当的将课文情节外延,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开展续写。例如在进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教学中,法布尔在放鸭子的时候总是捡一些贝壳和彩色的石子,虽然遭受了父母的责骂但是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仍然没有停止。每次法布尔放鸭子还是会去捡一些“没用的玩意儿”躲起来偷偷的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法布尔放鸭子的故事进行续写,想象法布尔在下次放鸭子时又会遇到什么有趣的故事?法布尔的父母后来有没有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法布尔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昆虫学家的?学生合理的想象所开展的续写能够充分体现其真实的情感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写作兴趣。
5. 贴近生活,寻找素材
教师在进行教材课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课文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春联》一文中,春联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是张贴的,每一副春联都有不同寓意,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有的体现了祖国繁荣富强,有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和邻居家张贴的对联,从每一副对联中引申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通过仔细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读后感的写法范文【第六篇】
关键词:读写;教学;结合;模式
读写结合这一教育模式在中国由来已久,唐朝时就有相关记述和思想。近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对读写结合教学有过如下论述。他主张,阅读是接受的过程,写作是创造的过程,阅读可以为写作累积经验和素材,而写作则可以阐明通过阅读得到的体悟,两者相辅相成、联系密切。新课程改革后,学者们又继续深入挖掘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论,讲究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就目前来看,读写结合教学能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提升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对教师的配合度也显著增高,这又反哺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授课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
1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读写结合认识不够
作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生还不成熟,没有形成更系统的理念认知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相关”的理念没有形成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普遍认为,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关系。缺乏主观认同,学生便很难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收效。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小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很难将教师教授的读写结合迁移到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中,教师往往也很难干涉学生的独立阅读过程。方法和理论如果不能根植在实践之中,是很难生根发芽、形成自觉、养成意识的。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应用不当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家长也普遍以成绩要求学生,这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总是不自觉地将应试要求作为教学重点。因此,不少教师认为,读写结合于应试毫无帮助,也不是主要考点,在教学中便放松了对读写结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备课、上课环节,教师都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读写结合上,对读写结合训练的频次与反馈方法都不甚掌握,也就难以达到读写结合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其次,教师对教材的编排层次认知不足,往往不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联系。目前教材的编排大都以单元模式进行,每一单元都有其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期望,事实上,读写结合可以任意应用在任意单元,在作文教学时有意识地与单元中的课文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易于实行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了。第三,教师对“以写促读”的理念认知不够。相较于“以读促写”,即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素材和观点,“以写促读”显然更难以理解和把控,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不够,也就无法明确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相关训练。
2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积累语句素材
读写结合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动人的词句并进行模仿写作,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将阅读过程中累积的素材,用自己的话写入作文里。例如,在《珍珠鸟》这篇课文里,既有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也有拟人的修辞手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改写且不能改变原本的语义。再让学生用相似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最后再用比喻、记叙等其他手法進行扩写,这样不仅实现了语句素材的积累,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提升情感理解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感情,每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才能读之动人。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注入作文中。如课文《匆匆》中,主要通过大量的排比句和反问句来重点突出情感,文笔优美、情感真挚,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悟。在阅读学习完本篇课文之后,教师自然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思考,时间过得到底快还是慢?作者为什么不舍时光飞逝?通过课文感悟、教师启发及学生小组讨论等环节后,再指导学生采用相似的方法进行仿写,仿写时则务必做到是“有感而发”。最后,通过自身情感由“启”到“发”的过程,学生自然而然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赋予的情感,阅读理解能力也就伴随着写作能力一并提升了。
融入现实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悟。如在学习了关于“四季”的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想一下,他最喜欢哪个季节,四季的代表性植物是什么,又或者在某个季节中发生了哪些令人难忘的事等等。学生乐于与人分享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互相讨论中,学习兴趣自然能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时,教师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年级低时可以以说话为主,年级高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收集相关素材再进行写作。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时明白了该从哪里获取素材,哪些素材又更为生动实用,下笔时也便不会太过困难了。
3 结语
小学生普遍对写作和阅读兴趣不高,但这些教学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认真设计好科学的教学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增强相关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第七篇】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也许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3. 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4.齐读(1-2)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口头组词:
先( ) 工( ) 去( ) 奶( )
失( ) 江( ) 专( ) 级( )
1. 写字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六)作业
自由读课文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用 “同 级 工”扩词
2.读(1-2)自然段。
(二)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
2. 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7.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7. 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8.分小组读3—8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词
1.教学生字“才、队” 认字“准、备、请、双 各”
2.写字指导。“队”字的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双耳旁的写法上,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1) 读一组,比一组。读,积累词汇;比,区分每一组字。
(2) 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比比,再在全班读读比比。最好能借助课件或卡片,帮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 再进行口头组词。
4.用“准备”进行口头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家后将这件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3.再读课题,解释课题。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总结谈话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板书:
如何写读后感【第八篇】
一、细致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也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是“无病”之作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要想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就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把作文教学融入富有情趣的生活之中,为学生接通生活和作文的“运河”,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二、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先导,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它以需要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交朋友。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例如,写作《记一次劳动》,我利用实践课把学生带到我校的植物园,聆听专业技术教师讲解如何栽花,让学生亲手实践后再写作文。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写出好文章。无论学生写得如何,只要是学生亲手采撷的生活“浪花”,发乎心,取之事实,无论“浪花”美不美,都要予以肯定与欣赏。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真切感受周围的事物,当学生接触的事情多了,感受深了,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写起作文就会激情饱满,得心应手。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还会为学生的作文发愁吗?
三、开展课外阅读
上一篇:一座城池读后感【汇编5篇】
下一篇: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