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风俗(经典(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过年的风俗(经典(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过年的风俗【第一篇】
年三十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是广州的品牌。“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派利市红包传达吉祥意
由于广州较早就发展了商品经济,老广州讲意头、祈求生意兴隆的心愿在广州的年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州的红包不叫压岁钱,叫“利市”便源于此。此外,给没结婚的人派利是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做法,这一习俗据说最早传自香港。
年初一斋日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年初二开年(返外家)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越早越好。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赤口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年初四神落天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旧年发达的要用鸡鸭鱼肉祭拜。
过人日七宝羹同庆生日
大年初七这天,广州人会过“人日”。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解放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评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话动;一家老小则登山或者逛庙。近几年,人日游花地这一传统也恢复了。
年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
广州的过年饮食习俗
自古以来,粤港澳一带的饮食文化就名闻遐迩。但在古代,这里文化比较边缘,饮食文化无非体现为“敢吃”。到了明清两代这里充分开发之后,“会吃”就日益成为重点。
岭南文化是粤式美食传统的核心。这里既保留了中原古老文明的风流余韵,比如粤语,比如宗族与祠堂,同时这里重商,比起农业文明的安土重迁与稳定,商业文明显然富于开拓精神,同时要承担格外多的风险。因此这里的人们更加重视祈祷与祝愿。理解了这些,也就能理解与接收他们众多的仪式与禁忌。
中国人重视过年,广州人一样。但广州人对吃的讲究却是其他地方所难以比拟的,因此广州年夜饭无疑代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高度。这一顿美食色香味是“下线”,菜品丰富食材高档做工精致价位高昂都是必须的,最重要的莫过于菜式是否具有好意头。翻开菜单,“发财就手,年年有余”、“大吉大利,金银满屋”等等诸如此类的好话都一一藏进了菜名中,鲍参翅肚,山珍海味,这时都比不上一棵生菜(谐音“生财”)的意义重大。
鱼是年夜饭中不可少的一道菜,菜单中的“素心如意东星斑”,通过东星斑通红的外形来衬托吉祥之意。鱼身上遍布形似天上星星的小小花点,寓意年年有余、福星高照。而深海东星斑这类兼具营养和美味的高档食材,本身也深受食客喜爱。除此之外,在年夜饭新春菜馔里,出现频率最高的食材还包括冬菇和生菜,冬菇形如“金钱”,寓意“满掌金钱”、“金银满屋”,而它又价廉物美、营养丰富,因此必不可少。
以生菜这道菜式而言,冬天是它最佳的食用期。本来它是一道简单的素食小菜,但现在满世界的高糖高盐高油高蛋白,万红丛中一点绿,对追求健康的人们来说,生菜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更重要的是它的读音,具有“生财”的意头,因此成为年夜饭中备受重视的“角色”。每逢年底都是年糕和盆菜的销售旺季。年糕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春节传统美食,主要是其谐音为“年高”,寓意来年步步高升,表达中国人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常见的年糕礼盒,带有清雅贵气之余,还带有几分岭南风情。椰汁年糕、日本冬菇、北海道瑶柱碎、特级蚝豉、糖果等作为年糕礼盒,通常用作送礼的佳品。然而和月饼一样,最经典的总是那款蛋黄白莲蓉,年糕最经典的滋味也还是红枣糕、果仁糕、萝卜糕这几款,越是传统,越受欢迎。
还有盆菜,这是广州年夜饭的一大特色。盆菜菜如其名,类似于淮扬菜系中的“杂烩”或者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大煮干丝”,讲究分量大,材料多样,无数种组合,但食材要高档很多。集各种山珍海味于一体的盆菜,寓意着“盆满钵满”,其原料包含蚝豉、美极大花虾、原粒大连元贝、美国特大鹅掌、南非网鲍、巴基斯坦花胶皇、特级辽参、日本水云海鲜发菜等,对于不少家庭而言,或许一年才能大快朵颐一次。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与身边的人对传统节日生出一些厌倦,或许有如前所述的对消费主义的抵制,还有对“春运”的恐惧,主要问题还是传统氛围的淡化,特别是“年味”的淡化。
但在物质问题相对解决了之后,情感,包括对故乡和家庭的怀念,都需要正视与满足。尤其是阅历进一步丰富后,更加能够理解与珍惜传统的核心价值。这也是常变常新的年夜饭所承载的不变的诱惑。
过年的风俗【第二篇】
温州的春节比北京还早,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了,在十一月份,人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上用的食物——酱油肉、酱油鸡、酱油鸭和鳗鲞。先把生猪肉、生鸡、生鸭放在酱油中浸泡一天,然后晒干食用。听外婆说,以前,在这晒腊肉的月份,每家的屋檐上都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满了腊肉;而鳗鲞是直接剖开,洗干净后放在地上直接晒。现在市场上都有现成的了,但外婆还是喜欢自己做,因为自己做的新鲜安全。
温州人除了元宵那天外,还有一天要吃汤圆,就是在冬至这一天。这天除了吃汤圆外,还有吃麻糍。麻糍味道很好,就是无馅的`“驴打滚”。
在除夕这一天,温州人还要吃“分岁酒”,也就是俗称的“年夜饭”。我们这里叫“分岁酒”,是因为除夕是新旧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就是代表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分岁酒上的菜除了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准备的腊肉和鱼干外,还必须有:年糕、花菜、柑橘、鲫鱼、豆腐。年糕象征年年高;花菜象征发财;柑橘象征大红;鲫鱼象征吉利有余;豆腐象征门前清洁。总之,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意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盖顶端,以示讨彩。除夕还要“望年夜”,也就是俗称的“守岁”。
在吃完年夜饭后,还要放关门炮,表示旧岁平安。有关门炮就有开门炮。在大年初一清晨,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放了鞭炮,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过年的风俗【第三篇】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我们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很惧怕“年”来伤害他们就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爷爷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很平常的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老婆婆和村里的人都躲到大山里去了,只有白胡子老爷爷留在了老婆婆家里。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怒气冲冲的。就朝院子里跑过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嘭嘭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就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子里的人回来一看,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纸,院子里都堆着一燃烧一边啪啪响的竹子。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窗花、红福字,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过年的风俗【第四篇】
腊月二十四扫尘、理发、买新衣服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几天大人开始带小孩去理发,购置新的衣裳,和购置过年用品一般是,对联、鞭炮、还要围炉的食材等等。
腊月二十五六蒸年糕
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要蒸年糕,主要是为了敬神,这两天家里老老少少都聚在一起做年糕,潮汕地区叫“粿”这天也是孩子最高兴的一天;犹记得我小时候那些胡乱做的奇形怪状的年糕还历历在目!
腊月二十八贴春联、宰畜牧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潮汕人贴春联多在除夕的上午或下午。春联的内容多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如“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有时,人们就在单扇门儿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一来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二来借“春”与潮州话“存”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宰畜牧一般为鸡、鸭、猪、鱼,为了祭祖和祭神用的`,这天大大小小都忙的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九祭神、祭祖祠、花水
这天大人一大早就起来准备了,大概是早上4-5点左右;挑着扁担罗庚就出发了,先祭神,祭完神,回家在准备祭祖(祖祠),这天是年前最热闹的一天,整天祭神的鞭炮响个不停!
各家各户在祭拜祖宗之后,全家老少开始轮流洗“花水”,即用四式(也有十二式)花叶加入洗澡水中,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正
大年夜三十围炉、压岁钱、留财
早上开始,家里的主妇就开始准备围炉的晚餐,围炉一般都是在中午2-3点就开始了,寓意团圆的意思
吃完团圆饭,大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给孩子们和长辈压岁钱,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年轻人们也开始访友,聚一起玩乐!
今天是不可以洗澡的,寓意留财!
初一吃素、迎财神、拜年、掼春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除夕子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 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茶 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初二、初三、初四回娘家(食日昼)
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可是,现在回娘家,不仅可以吃晚饭,还可以留宿娘家,时代也在变化。
上一篇:拿来主义读后感范例(精选4篇)
下一篇:汪曾祺散文读后感(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