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英语(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跨文化交流英语(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跨文化交流英语1
This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 British culture. In 55 BC and 54 years ago, Geraldine Jim Caesar rate Roman legion invaded Britain twice. Roman province is set in Britain, Britai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f the military area and administrative region. Romans actually only control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the north of Scotland and wales in the west of the still in the hands of the Celtics. The Romans to guard against they had to build a GREAT WALL . Concerning the British Culture, my interest is the UK customs. British people now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pursuit of spirit to enjoy. British people wear very formal in important occasions, usually the pursuit of simple, comfortable clothing. In addition, the British people like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reading books, writing articles, listen to the concert, the theatre, etc, also like pets. According to the river Thames and build the house of parliament is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Britain. It not only looks spectacular beautifully decorated, internal, and its stru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can fully give expression to the oldest monarchy. It is said that the British parliament during the meeting, the king should sit on the throne of the king of the house of lords, but the prime minister and members from the house of commons into their seats, ordinary citizens can also watch assembly process in the public gallery. The history of the tower of London has been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its function is constantly changing, castle, palace, treasure-house, powder magazine, mint, prison and zoo London sightseeing area until now. Castle known as the white tower, between the tower of Londo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oyal residence. It is said that the tower wall is 15 feet thick, impregnable. Of the royal family traditions remain here today, dressed in traditional costumes of the royal guard every day for the king key handover ceremony. Some of the most precious royal supplies in this exhibition, also can make visitors eye-opening. In the UK, everywhere can feel the culture permeates the rich atmosphere of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has the English culture like nutrients into the blood, Is not only the
带翻译:
这节课告诉我们有关英国文化。公元前55年和54年前,杰拉尔丁吉姆凯撒率罗马军团入侵英国两次。罗马省设置在英国,英国是分为两部分的军事领域和行政区。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和威尔士西部的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止他们不得不建立一个长城。关于英国的文化,我的兴趣是英国海关。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英国人在重要场合穿非常正式,通常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另外,英国人喜欢文化活动,如读书、写文章、听音乐会、剧院,等等,也喜欢宠物。根据泰晤士河和构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看起来壮观的装饰精美,内部,其结构和室内设计能够充分表达出最古老的君主制。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的宝座,但和从下议院成员为他们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以看旁听席的装配过程。伦敦塔的历史已近一千年,它的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城堡,宫殿,宝库、火药库、铸币厂、xxx、动物园直到现在伦敦观光区。城堡被称为白塔,伦敦塔之间最早的皇家住宅。据说塔壁有15英尺厚,坚不可摧。皇室的传统今天留在这里,身着传统服装的皇家卫队每天为国王关键交接仪式。一些最珍贵的皇家用品在这个展览,也可以让游客大开眼界。在英国,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莎士比亚文化渗透到丰富的气氛,莎士比亚英语文化像营养物质进入血液。
看了“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的人还看: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2
1、覆盖面广
国际旅游、求学、公干等项目人数剧增,出入境人数创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比增加37%。仅春节和黄金周,出境人数就赢超过150万人次。跨国公司、合资公司使外企供职和聘用外籍人士成为常态。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承接大型的国际高峰会议,ALPC、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等,覆盖范围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时代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英语的使用,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一,是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它是时代的产物,应市场的需要而生,应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媒体文化、商务交流等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范畴。因为,懂英语、说英语、写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英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最为常见的要件,不可或缺。
二、跨文化能力视阈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路径分析
1、丰富教学大纲,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名,教学有理有据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侧重于英语的学习,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教材编写方面、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给定的教学重点内容等等,皆以英语培养为主,以交流为辅,往往忽略了文化背景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讲,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是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将跨文化能力素质提升明确纳入到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之中,提升教师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给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名,明确目标,端正认知,才能完成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文化内涵的培养、跨文化敏锐性的训练等一系列后续问题的改变。否则只能说起来举足轻重,做起来松松垮垮,甚至无视眼中,跨文化能力只能纸上谈兵,或者沦为空谈。
2、突出文化导向,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加筹,教学有章可循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中的语言,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只是符号。文化视阈下的语言才赋予了语言灵魂和家园。结合二者方能使二者彰显各自的特点,发挥特长。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到重要位置,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挑战,是革新的重要举措。语言一直在英语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力,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丰富,而跨文化的技巧尽管与语言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从文化积淀和授课技巧角度而言,则远远不够。要将语言和文化合二为一,要多方借鉴,多元发展,突出文化导向,设定情景,加大商务英语训练力度,灵活多变,不断研究、丰富和实践,为跨文化交际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3、注重科学研究,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教师训练有素
尽管跨文化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已经初见起色。在国际上,我国的商务英语影响力度和科研成果,远远不及美国。就亚洲而言,也与日本不可同日而语。在借鉴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我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国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体验商务英语技巧,建立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培养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商务英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教师境外交流的学习机会,公派年轻教师融入英语国家,感受文化、体验文化、诠释文化、传授文化。要善于挖掘中国的外教人才,为他们提供平台,以实现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差异互补。
4、功夫在诗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理论联系实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既包含语言能力,又体现文化理论和实践,是“适用于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Snow,2002121)。教学要有意识立足课堂而不拘泥于课堂,要有计划的安排活动,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热情,要广开渠道,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体验文化差异,观察文化融合,以实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论文英文3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国文化失语 文化软实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其中“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瞩目。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在其1990年出版的专著《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及于同年发表的论文《软实力》中提出的。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1]在“软实力”的构成中,文化无疑是“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当某种文化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后,文化主w的实际力量就会被放大,或者说无需动用物质性力量,只需凭借其无形的影响力即可实现某些政策目标,这就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的软实力,或曰软权力”[2]。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增强中国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那么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媒介――语言的作用就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目前无疑是对外介绍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的重要工具。如果说过去英语教育的任务旨在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那么在新形势下,我国英语教育就要肩负起新的任务和挑战,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当前的英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即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那么提升文化软实力只能沦为空谈。
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并指出,即使是基础英语水平和中国文化修养都较高的一些博士生,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也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该文同时呼吁中国英语界和文化界携手研究有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面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引起了中国外语教育界的广泛重视[3]。根据从丛的描述,“中国文化失语症”可以定义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或现象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或低效的现象。
宋伊雯等[4]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现阶段本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但欠缺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大学英语教师在一部分中国文化知识的翻译上也略显不足”。肖龙福等[4]采用测试卷、访谈及问卷等研究工具,对山东省两所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171名四年级本科生、26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受试师生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及其英语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文表达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失语现象’,尤其是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还不具备向外输出、宣传、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能力”。其他研究者(刘世文,2003;邓文英,敖凡,2005)或采用测试,或使用访谈、问卷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被试难以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测试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认为中国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十分欠缺。笔者也于2014年采用测试和问卷的研究工具,对理工科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2013、2014级英语专业的1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症”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直以来,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有声有色,为了尽量减少母语及母语文化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教材中的课文以原版欧美材料为主,中国文化元素严重缺失。浙大版新编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共有文章120篇,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只有5篇,中国文化占有率为%;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共有文章l20篇,仅3篇涉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占有率为%;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80篇文章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只有2篇,中国文化占有率为%。纵观三版大学英语教材,其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的平均占有率仅为%。这些原版材料虽然语言地道,和外国文化结合自然,能帮助学生掌握纯正的英语语言形式,促使他们熟知英语思维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教材中关于中国题材的文章特别少,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中国文化的涉猎偏少,致使学生不能学到用英语表达中国观念、讲述中国文化内容、输出中国文化精华的方法,从而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学生能熟练地唱经典的英美歌曲,能用正确的英语把圣诞节讲得头头是道,讲国外名胜古迹时如数家珍。但遗憾的是,当他们要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节日、推荐中国特产时却常捉襟见肘,心欲言而口不达。
另外目前的英语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流。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社会上的各种英语培训更是目的明确,无不是为了通过各种英语测试,即便不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其课程设置仍然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重点在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虽然大学英语专业也开设了文化方面的后续课程,但主要是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内容,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的学校寥寥无几,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致使学生有时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时候“哑然失措”,有些学生甚至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
至于教师方面,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培养起来的,他们对于中国文化本身的内容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都有一定的欠缺。在邓文英等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四川十所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的测试问卷中,有高达%的教师出现过不知如何回答中国文化知识的情形。这一数据虽然只局限于某一区域,但这足以说明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知识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薄弱这一客观事实,势必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数量最多,英语的地位被空前提升。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学习英语?”我们正处于所谓的“英语时代”,我们声称要与“世界接轨”,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遭受到挑战和威胁,在整个英语教学链条上,大纲、教材、教师、教学,中国文化的输入少之又少,更何谈输出呢?
当下我国英语教W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已经成为新式“哑巴英语”:跨文化交流“单向”、“被动”,即在跨文化交流中多被动地提供交际对方所需信息,而不能主动向外输出我国本民族文化。外语学习者承担的责任之一就是将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传播给那些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也就是说,只要有跨文化交际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母语文化的输出,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交际的本质。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非西方世界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应只是被动地应付,而应通过发扬自身的文化个性来对全球化潮流予以回应。他提出要有一种“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与未来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之下的[7]。跨文化交际绝不能仅局限于对交际对象的理解,更不能只是一味地“迁就”,而应该与交际对象进行“文化共享”,乃至对交际对象产生“文化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不谋求霸权,但也决不甘于在跨文化交际的舞台上沦为西方文化的代言人[8]。我们都清楚,一旦文化空间被渗透,那远比一场实际战争更为可怕,因为它带来的不是政权的更迭而是整个民族思维的改变,一种文化甚至可能会因此而消亡。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始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这是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失语的前提,也是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的必要因素。因此,作为培养人才,包括跨文化交际人才主战场的中国英语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这就不仅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还需要专家学者、教师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对把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予以重视。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良好能力,同时本着文化多元、平等和对话的原则,国人才能在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真正自信而有力地发出中国的声音,扩大中国文化应有的影响力,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陈玉刚。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J].国际观察,2007(2).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4]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
[5]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
[6]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7]张景华。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文化身份与汉英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126-129.
[8]曾洪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5-107.
本论文基于201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项目题目――慕课时代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跨文化交际论文英文4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行动研究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伴随着教育全球化和课程国际化的趋势,教育技术学这门年轻的学科一直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领域在不断丰富、扩大,中国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也需要和国际接轨。英语作为国际普通话,学术交流的工具,在学术会议、各种论坛上,用英语特别是用专业英语进行交际,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培养英语能力的重要阵地,创建了师生共同探讨、参与国际交流的环境和平台。
应当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对师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及专业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学资源、师资相对不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师生积极探索,以期求得高效有益的教学模式、方法,着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人从事教育技术学系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十分重视对于教学实践的总结,经常寻求教学行动中的得与失,并向外语老师、外籍老师借鉴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开展文献、行动研究,通过几轮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教育技术学基础类文章为主,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历史、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绩效技术、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涉猎了各个领域,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课程把专业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学会从外文资源中搜索文献、获取专业信息的方法,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用英语进行听说交流的基本技能,掌握撰写、翻译专业文献的基本方法。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侧重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英语重在了解国际上学科发展最新动向,提高运用语言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前者是后者的选修课程,可将基本的语言知识、阅读翻译技能迁移到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中。
专业英语不同于教育技术导论。教育技术导论是介绍专业的研究体系、基本概念、知识,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专业英语是了解国外专家的各个领域的文献、经典著作,主要理论流派、重要学术成果,显然二者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教育技术导论也可以说是选修课程。
二、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
1.专业英语采用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即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侧重利用英语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术语,进行学术交流。双语教学模式包括沉浸式教学、保持型教学、过渡型教学等。教学中必须将外语作为主体素养,老师需要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精心设计课堂,以准确、精炼的英文组织、讲解专业知识,开展互动式教学,只有如此,才能构建愉快、和谐的英语交际环境,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学术语言。
2.教学内容兼顾学术经典和前沿
教学中,教材选取国内专业人员编著的教材,如刘世清主编的《教育技术专业英语》、焦建利主编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选取国外优秀的教育技术专业英文文献,涉猎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各个领域,既注重经典,又反映前沿;既体现专业性,又兼顾语言优美。为此,本人根据教材的伸缩性,对各章节的内容作相应的扩展,如引入国外计算机教育的原版教材,教育技术英文原著,从近期学术会议、期刊、网站上搜集新近论文英文摘要,自主翻译论文和摘要,介绍专业英语、科技英语的文体、语言知识等,不断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收到良好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3.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相结合
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等相结合,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相结合,教学策略上着重语言交际的策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接受法、情境表演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各个环节中,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用英语交际的兴趣,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鉴于学生基础的差异和营造语言环境的需要,演示文稿用中、英文对照方式设计,配有大量图片和实物教具演示,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国外电台、电视台教育技术的音频、视频节目,课下结合网络环境学习,如Weblog教学日记,国际网站注册、发帖子,并试验开办网络教室的教学。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本人从事了几届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开展了几轮基于行动研究的实践,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不断的质疑、析疑、解疑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进行高效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探究性教学。
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具体情景不同,存在着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只有集研究、自我反省、实践等角色于一身,才能在教学实践的具体观察情境研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特殊性,获取有效的学习方式。
以《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一节的教学为例,探讨几轮教学中的改革与进展。本课教学目标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涉及的主要英文词汇及其缩写形式,熟悉美国教育设计与技术的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媒体技术或教学设计思想方法,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英文定义。熟悉科技英语文献的结构和论述方法。
(一)第一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用四个课时讲解美国教学媒体的发展史,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练习。
教学行动中,老师在多媒体教室通过演示文稿,把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包括文章结构、句子成分、长难句、一词多义的讲解,文章写作结构、内容要点、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观察学生听课的表现,回答问题的反应,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听力口语能力,分析书面作业。
老师及时写教学日记,总结情况,进行反思。通过详细讲解课文,学生对于教学媒体的发展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对美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所以知识面只限于课文内容本身,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理解不深入,对专业文献的文体、语言特点感到陌生。学生作文作业反映出汉语式的英语表达问题突出,语法、字体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比较普遍。老师大部分精力用于备课、查找资料,与学生交流太少,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提问环节,很多学生不敢开口,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思想。学生建议老师多补充专业方面的背景知识,专家介绍,学术文体知识,互动口语活动时,多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等。
(二)第二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四个课时,以教师讲解为主,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任务,补充相关背景材料并开展情景剧表演的口语交际活动。
在教学行动中,教师注意补充发展史的背景知识,如经验之塔、二战时的军队培训,并以排序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学习与交际结合,讲解与操练并举,在情境教学中,如情景剧角色扮演,运用交际法、激励策略、组织策略、控制策略等,引导学生增强语用能力,老师启发式的提问,以积极的情感策略,生动、幽默、生活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敢于开口用英语交际。
在课堂上观察到,尽管课堂中互动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但是平均到每个学生的机会太少,情境构建手段不够丰富,课下缺少语言环境。老师补充讲解阅读技巧,翻译方法,并让学生练习和作业,发现学生对一些专业性强的内容(如意译、句子成分的翻译顺序等)表现出困惑,迁移运用到实例中的能力较差,翻译中组织语言的方法掌握不当。老师需要加强翻译实例的讲解和练习,设计的问题要分类、从各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并注意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课下布置查阅网站资料写报告的任务,发现个别学生完成的出色,学生们反映需要老师给予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三)第三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用五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上一轮的基础上,老师把课文问题设计成几种类型,如主旨大意题,例证题,推测词义题,是非判断题,内容辨析题。从各个角度让学生思考,在理解中强化记忆。
在行动实践中,教师采用多样的方法,如播放专业外语的视频资料,创设语言环境,开展英语游戏竞赛,如两人一组,做描述和猜词,分成四人小组集体翻译补充最新专业外语资料。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进行听写接龙。观察到学生的态度认真,参与积极性很高。合作式学习督促每一个成员都要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介绍专业外语的文体知识,如体裁、时态、语态特点等,分析中文文章的思路、结构上的差别,讲究遣词造句的正式用法等。课下布置小专题查阅资料和写作,老师批改、注释,课上进行典型问题评析和范文展示。运用评估策略,元认知策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多做课堂口译练习,进行自我评价、反馈,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能力。
在大专题任务完成过程中,老师观察到有些同学不自觉或不知道如何下手,老师需要多鼓励、开导,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和改正机会。课堂上多谈论大家熟悉的话题:如清明上河园游艺项目石碑上的英文介绍用排比法增强气势,这与课文中的某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北京餐馆菜单翻译的笑话等。采用实物教具展示,如幻灯片,图片多米诺故事接龙游戏等,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第四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六个课时,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采用任务型探究和课堂专题发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力图让学生完成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弥补交际法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不足,即选用有意义、可完成、有差距的真实任务,分为个人、小组、短期、长期、社会生活运用、课堂运用等几种类型。如在国外专业网站上发帖子,与国际同行交流,参与远程教育的课堂讨论,做英语专题演讲,开展辩论赛,如讲媒体比较研究时,引入历史上媒体大讨论的问题,展开辩论。在各种任务驱动下,督促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扩展了文化信息的传播,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老师观察到在学生们自己发言时,其他同学容易产生竞争的动力,自觉参与到任务中去,互相帮助和提高。
老师让学生就某一主题,开展一段时期的研究性学习,如新近的教学媒体和媒体观,进行课堂专题发言。发言人控制时间,回答听众的问题,教师进行评价。发言人进行从语义过程到句法过程的可理解性产出活动,将语言形式、意义、功能相结合,符合语法、准确、连贯得体的表达意义,同时说出实现情景要求的功能的语句。学生就某一话题广泛阅读,并清楚、恰当地表达出来;回答问题也要简单明了。这涉及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话题的深入,句式复杂程度、连接手段、词汇使用都相应增加,对语言形式在表达意义中的适当性也加深,锻炼了发言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语言习得,提高了词汇的正确使用率,锻炼了口语表达、逻辑判断、组织应答反应能力。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合适的体态语驾驭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本人反思教学发现,真实任务教学的国际教育环境至关重要,需要强化国际联系,寻求更多的社会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真实任务。课堂专题发言希望老师给予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介绍,多选取适宜的话题,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显得吃力,这就需要老师帮助、鼓励,并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知识予以补充课堂内容。目前,本人正尝试在天空网络教室中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实现课堂、课下全方位渗透专业英语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行为记录,如上线时间、上线频率,在线布置作业与测试,任务答疑、作业批改等。试图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之外,成为学生专英学习的资源和环境,可以实现自定步调、异步交互,跟踪热点问题,构建学习化团队和社区,成为信息化时代学习变革的体验者。
总之,专业英语教学在信息化时代中,要继承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外,还应当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构建多样化的语用空间,多采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运用中提升能力与素养,使专业英语成为伴随教育技术人员专业成长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作为教师,一定要成为多元文化的理解者,行动研究者,学生的关怀者,终身学习者,着力提升语言文化素养和日常行为修养,以不懈的努力追求卓越的教学研究成就。
参考文献:
[1 ] 王小根.多媒体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 102-103.
[2 ]陈宝军.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07,(8) 46-49.
[3 ]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2-57.
[4 ]周晓玲,柏敬泽.任务型英语教学初探[A].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6-287.
上一篇:活着的意义作文英语最新5篇
下一篇:英语心灵鸡汤每日一句(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