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片《建军大业》观看心得【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革命历史片《建军大业》观看心得【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建军大业》观后感心得体会【第一篇】
看完这部掺杂着血与泪的热血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仿佛是回到当初年轻的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武装的艰难历程。
我们现在的军事强国,背后是无数革命先贤用自己的血肉一步一步披荆斩棘闯出来的。影片将其震撼呈现,枪炮错转的瞬间,藏着的不仅是残酷战争的缩影,还有中国共产党人骨子里的抗争与不屈,挣扎与希望。
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第二篇】
通过观看《建军大业》,我深刻的意识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他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爱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1945——1949年中国即将诞生之际,蒋等部分国名党人士搞起独立,共产党与之抗衡,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起新中国的故事。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淮海战役结束,毛主席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在庆祝晚餐上一杯又一杯地喝着酒,一直喝醉为止,他静静地躺在一旁,脸上挂着胜利喜悦的笑容。而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这四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他们不禁唱起《国际歌》,“英特那雄布……”那一声声气壮山河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份胜利的喜悦同样也感动着我。还有那两位被凶恶特务所杀的李公朴、闻一多他们那震撼人心的演讲,为了和平他们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一切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佩服及伤心的眼泪。郭师傅是多么一个尽职的厨师呀,他为了能让主席吃上可口的饭菜,不顾自身安危冲进厨房就为了锅里的一点红烧肉而没有逃出死神的魔掌被敌机活活地给炸死了……我心里叹息:当时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呀!
但是,艰苦的生活没有打倒红军,他们以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共产党历史性的胜利。这部影片中其他的故事同样也深深地感动、鼓舞着我。今后,我要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1100字【第三篇】
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4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他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他也好,他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他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他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他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他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第四篇】
从事党建工作几年时间以来,我感触较深的事之一是单位的离退休老党员对于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激,比如每次的党组织活动,他们一定会提前半小时到,比如每到七一、八一、十一,总会有书法、绘画、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对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又比如每一次的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都会精心准备安排,切合每个时期党的大政方针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当然还有很多,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退休了有时间,更重要的是老一辈地质人身上有更深厚的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今日观看了献礼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这种感觉愈加强烈。电影中贺龙要求火线入党,“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在旧军队里身居高位,可自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便积极追求光明,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屡遭拒绝。他不改初衷,继续努力,先后多次要求入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想,一个人理想的实现,首先得有强烈的意愿,才会有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奋斗的勇气。他经历了多次的被拒的挫折,才有了越来越坚定的信念,而我们年轻一代,为什么要入党?我想是很多人都没有特别想清楚的一件事情。至少缺乏强烈的意愿和崇高的信念,和平年代,入党的过程大致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太多的考验和挫折。可我们要认识到,当今虽不可能去经历生死的考验,但也时时刻刻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考验,精神懈怠的考验、守规矩讲纪律的考验、开拓创新的考验、舍小家为大家的考验等,贴着“共产党员”的标签,就应当在行动上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我想正是我们年青一代在入党过程中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对党员身份的认识不够成熟,也就缺少了一些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精神上的认同感。我认为,对党在精神上认同就是要从思想上、理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同党的纲领和章程,特别是了解党的历史,从而才有了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如果缺少认同,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党性观念淡薄、无担当精神,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毛泽东在剧中说到:“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什么是革命信仰?在革命年代叫革命信仰,在如今,应该叫人生理想,没有共同的理想,没有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成不了合作伙伴的。对于一个企业,职工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幸福感也不会高。这里也说到身份的认同,职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能主动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将自己与企业结成利益、事业和命运的共同体,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对企业的价值取向、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企业精神、规章制度、标志标识等,予以认知认可、理解赞同、接受并笃行,从而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反之,缺失认同感,就会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情绪。
不管是在中共党员的身份还是普通职工的身份,认同感尤为重要,了解党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是触发每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的方法,让入党动机不再是一句口号,真正的切合到我们的工作中来,我们在平时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向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这个目标靠近。对党的认识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就会让党员在生产工作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支部在项目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上一篇: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影评优推4篇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