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人生读后感【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第一篇】

这本书是由季老的随笔散文整理汇编而成,每1篇文字都在探讨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汇总在一起,就可以相对比较全面地了解季老对待人生的哲学和态度。当然,季老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宝贵而丰富的,可这本书却编得让人不敢恭维,实在是有太多重复的东西了,看到后面,有些篇章感觉有凑数之嫌。话虽如此,编排的失误依然挡不住季老的光辉,此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过大可不必像我这样买书来读,网上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读到此书。

要说感想的话,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窃以为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这个观念跟南师(南怀瑾)经常在自己书中提到的颇为互通,不过南师喜欢引用宋代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在我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在民间也有很多体现,譬如中国人重祖先就是一种“承上”。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地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写到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个人曾跟我说过的话:“我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奋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价值是否有点太少了呢?

关于安身立命的问题,季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与平衡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季老一直都是忧心忡忡,他看到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淡水短缺、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反复强调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还引用恩格斯的话“人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想这些大家都有体会,可以自行判断。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了对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这两点我认为不必细说,大家自己玩味下会更有感触,那么如何对待坏人呢?又如何区别人之好坏呢?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三个是个人的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点其实是季老在书中谈得最多的,因为说白了,也就是如何自处的问题,书中探讨的关于命运、福祸、礼仪、道德等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自处的,如果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最后,我写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受季老启发而来,如果觉得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就去看看季老是如何思考的吧。在这个思想混乱、价值观缺失的末法年代,能够通过向大师们学习而使思想得到一点涤荡,会是非常有助益的一件事情。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第二篇】

“我认为人生中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

爽朗的大笑,畅然,舒顺,抑于狭小的自我内心世界太久,每日被繁杂的生活课业琐事充斥填满,且少了须臾停下来放松地大笑。常常有种感觉,人越往高处走,越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无助无力,心中越来越多的隙间被困惑渗满,越来越不易感受到快乐。缜密的思绪仿佛一点点地使我们不易发笑,不易大笑,不易产生爽朗的笑声。何其可悲。然而,城市,纷杂,扰搅,压力,这些真的是我们不再大笑的理由么?实则不然,源者是我们的心,内心里的声音。静,使我们安逸;笑,看似动,扰动了平静,可爽朗过后是真实可触的舒畅,亦为获得更大的深层次的内心平静。躁动浮世间,愿一抹笑意,常挂于嘴角,愿银铃般的笑声萦绕耳畔,人生,因之,美哉。

“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但长寿,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语,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长寿,这常人看来求之不得的命运,对于真正长寿者来说,或许五五开,但,长与他人的那些时光加之利用乐观积极过活便最大程度享受其益利的一面。我想,人虽无力选择在世长短,但无论长寿短命,凡存活于世间,极力认真努力过活便好,看世间冷暖,心,随之起伏,或许时时有叹息煎熬,但体味过,以心态化之亦非不可。于自己小小的内心,小小的过往,小小的人生旅程中,客观出现发生的事无力扭转,但主观待之的方式可控于己,临之于物,感之于心。活着,以心之力化物之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要走,将视角拉远,再拉远,或许每个人,每代人的路渐渐渺小甚至虚无,但那并不代表人生无意义与价值。存在即合理。每个个体的存在都是历史长河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或许日常中,我们不会常常,作为一个小小不言的个体,想到自己的历史价值,但立足眼下,步入大学,选择今后所走的路,踏出第一步,我想,我们每个人自己道路职业工作价值的认同自信将助于我们实干,完成实现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的意义。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第三篇】

趁着十一小长假读毕了《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感受颇多,现分享些许读后感。

作者在第一辑人生漫谈中提到: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保持心情的平衡。所以,中庸不极端的态度应该是,既能脚踏实地去耕耘学业事业,又能仰望星空顺其自然,而不是像我曾经那样努力一段时间后浑浑噩噩,与不可更改的事实作无谓的斗争。失之坦然,得之淡然,顺其自然,大抵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辑做人与处世中,两篇印象较深。一则是引用冰心前辈为他人题的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不必奢求太多,要有自知之明,知足常乐即可。做人也要有原则,各年龄段各角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有取舍。另一则涉及到的是出自《论语》的典故,“三思而后行”这是众人熟悉的,多数人也认为反复权衡再抉择是必要的,曾经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其后还有一句“再,斯可矣”,意思是做事诚然要小心谨慎,但过分犹豫则不可取。现在想想,昔日被教诲的所言极是。

再者就是,第三辑里我们面对的事实中《论恐惧》的文篇,作者以蒙田的短文为引,折射出其对待恐惧的态度,简而言之即是,遇事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处变不惊。这点于我是非常适用的,到了任何环境都应学会适应和融入,面对任何困难都应极力克服和解决。以上是较能打动我的章节,给予了我思维上的转变和行为上的指导,希望对于你们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总之是一次很愉悦的阅读体验了,收获颇丰,我最希望的状态是,从书中习得的智慧将伴随着我,从容与自信地走完接下来的人生。希望你们也是这样的,自信而从容,笃定且真实。今日举国同庆,趁此良机,写下此文,与你们分享喜悦。祝你们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第四篇】

什么是人生?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抽象、很哲学,只有哲学家才会去思索,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想通透的问题,而哲学对人生的看法向来高深晦涩,远离生活,于是越发觉得这个问题很是深奥。直到最近,读到季羡林大师的随想录,书中谈到人生以及人生感悟,大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述说着多年来自己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对生活的种种感悟,通俗易懂,语言幽默而又充满智慧,在这种简单朴实的文笔中,终于让人豁然开朗,原来人生可以有这样简单的回答:不完满才是人生!

对于人生,季老谈到:“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凡人”,多多少少都有种种困扰,都有悲欢离合。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生有顺境就有逆境,有高峰就有低谷,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有时,生活就像参禅领悟,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完满”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一种动因和期盼,是赋予事物结果最为理想的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也无论事情的巨细,其中无不包含着追求完满的成分与动机。但“完满”的实现,总是与人们的热盼,或长或短,总是会有一定的距离,不完满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思想中有了不完满的存在,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改善提高;只有看到他人的不完满,也会有不足存在的时候,就会做到善于理解他人,谅解他人,才会正确的对待他人。

对于人生的意义所在,季老在书中写道,人的生与死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应有所作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从单一的每个人的角度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价值二无意义,但从长远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作为一个平凡人,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如何让头脑更清醒一点,减少一些糊涂,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自我,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

对于人生些许种种,在书中,季老以平实的语言,对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礼貌、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毁誉、怎样对待压力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解析,让我们对做人与处事、迁就与适应、成功、毁誉、压力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可领悟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生活智慧。通观全书,从更深层面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

季羡林的作品很多,《季羡林随想录》这部书,是季老谈人生的杂文ji,季老以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谈对人生的看法,谈对人生种种问题的感悟,论说活泼、生动、道理深刻。在这本书中,每1篇文章都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然而每1篇文章都值得深思。文章每一句话都很朴实,信手拈来,像一个老者,谆谆教诲,自然舒畅,不知不觉深入了人心,将深奥的东西通俗化,也只有这般大师能够做到,慢慢读来,恰似在细细品味一壶幽幽的茗茶,在宁静和思考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和真谛,在简单朴素中展现出一代大师的语言风采。

71 2834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