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博物馆观后感(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第一篇】

今天我们去气象博物馆考察,一路上我们兴奋地聊着关于气象博物馆的事,没一会就到了,刚一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一个球垂掉在空中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小球大世界”我们都在谈论着这是什么意思,一会,随着投影仪的照射在球的表面的,此时变成了一个地球。上面出现了好多黄点子我们正纳闷这黄点代表什么意思时一位讲解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说:“这些黄点是代表飞机飞行的路线,黄色点子越多表示飞机越多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很发达,说完,球上有显示了白色螺旋状的台风形状,讲解员指着其中的一个台风图说:“这是2013年的海燕号台风它在太平洋上产生往菲律宾方向移动后在菲律宾上空停留了一会再移到中国到达贵州省能量耗尽散掉了”,我们又看了关于雾霾的图片,讲解员说紫色的云雾是代表雾霾,这么多紫色标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雾霾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有点严重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尽办法控制雾霾。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墙壁上挂满了关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介绍,讲解员问我们“你们知道霾和雾的区别吗?”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霾是各种灰尘凝结在一起而形成的,雾是由无数个看不见的水滴漂浮在空中而形成的,讲解员说我们只答对了一半,。雾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 讲解员形象地介绍了大家经常听说的的大小是头发丝的1/16这么大。由于质量小,携带病毒及有害物质时间长、传输渠道多样、移动距离较远、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的确是名符其实的隐型杀手!

我们还看了关于地震的电影,强烈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恐怖、目前难以解决的无奈。在二楼参观了火灾自救,电梯自救,现场急救,和低碳生活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通过参观我知道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自己贪图享受而给大自然带来负担,我要一个低碳生活者和宣传者。

博物馆观后感【第二篇】

北京鲁迅故居一处在阜成门内。旁边是北京鲁迅故宫博物馆。

看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网站,介绍自己是2014年两家合并,为国家文物局直属正局级一级事业单位。现在在网站上介绍自己级别的事业单位好像不多。

双休日去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硬件条件很好,且免费,但参观的人很少。

展览布置似乎有点平淡,感觉不熟悉鲁迅的人难以引起共鸣,也许展览设计者对观众的定位是鲁迅研究专家或鲁迅迷?

展品也未按专业博物馆水准注明是原件还是复制品。在我看来,至少有一部分是复制品。标明复制品,能让原件更能吸引观众。

不是“旅游”热点,不影响根据现代观众的需求不断丰富、调整、完善陈设,不影响不断加强学术研究。鲁迅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对于博物馆来讲,研究实力、陈设水准、网站和现场服务水平是核心竞争力。

博物馆中有一句鲁迅的话: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博物馆一部分展厅给了一个皮影之类的展示宣传,未看。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第三篇】

成都博物馆—一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这次我终于一睹了它的“芳容”。

走到博物馆的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无数个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全金镶玉”建筑。走进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成都平原出土的各式各样的宝物,这全是成都的一段历史记忆,真被人们大长见识!

踏进博物馆的一楼,我看见的了一块巨大无比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字。馆里的陈列物也让我看得应接不暇:什么金器、银器、石刻、字画……。忽然,一只石犀牛把我的目光给牵了过去。我的见地真好,这只石犀牛重8吨,是镇馆之宝。虽外表有点萌,但它可是秦朝时期制作的,到目前是活了几千年的犀牛爷爷了。

博物馆一共有5层楼,每层楼展示不一样的文化,但让我最有兴趣的应数皮影了。皮影的图案有有动物、人物、风俗文化等,大大小小的皮影被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这部分图案被制作得栩栩如生,让我对皮影愈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博物馆里的这部分文物,我仿佛看到了成都的历史变迁。这次真是不虚此行,让我又学到了新的常识,而且让我对成都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第四篇】

今天早晨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山东省新博物馆。我们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导游带领我们参观。

我们组先参观了第七展馆史前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模仿史前人物居住的场景:在一个大山洞里有几个人,有的拿木柴,有的正在钻木取火。这个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东省猿人进化的头颅,展柜展示了一些猿人头颅的进化情况,既有趣又有些害怕。展品有展示剔牙行为的,吃饭的用具从陶釜开始慢慢演变成了陶鼎。陶鼎有了三条腿,可以方便安放、携带。然后慢慢地出现了酿酒的器具,说明了人类开始有富余的粮食用来酿酒了。还有一张史前人如何酿酒的过程图呢。盛酒的器具各不相同,形态万千。最受人欢迎的是十大的镇馆之宝之一蛋壳黑陶杯,这是由两个独立的不相同的黑陶叠放在一起的组合体,下面的杯子是竹节纹形状,我知道了竹节纹陶瓷的烧制方法是一条条泥巴条往上垒的。上面的部分像一个反扣着的帽子,帽沿部分十分薄,只有毫米,最厚的部分也只有毫米,好像蛋壳一样,蛋壳黑陶杯的名字由此得来。

71 3396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