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教案【实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北京的春节 教案【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北京春节特色习俗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教师板书:春节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春节"这个词语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春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让我们带着喜庆大声地读出这个词语。
4、师: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不相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去看一看吧!(板书:北京)
二、整体感知
1、师: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的北京的春节前后一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每个时间相对应的习俗。
2、出示连线题,把时间及相应的习俗相连
3、师: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文化习俗,在这些习俗当中,有哪些和我们过春节的习俗不同?请同学们找出来。
三、精读课文、品味不同的春节文化
师: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或最想了解的习俗仔细品读,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习俗?(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品味习以下习俗)
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课件出示腊八粥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腊八粥,它色泽鲜艳、香甜润滑,吃起来入口即化,那滋味真是太美了!
这腊八粥的材料可丰富了,实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我们一起,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
生:杏仁、核桃仁、瓜子······
师:只书中提到的就有8种,想一想还可能会有哪些材料?(红枣、绿豆、红豆、薏米等) 师:实际上人们也是用熬腊八粥这种方式来欢庆丰收,难怪作者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心情齐读这段话。(生齐读)
2、腊八蒜
师:腊八这天人们还要泡腊八蒜,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腊八蒜的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腊八蒜的?(颜色、味道)
师:什么颜色?什么味道?(色如翡翠、色味双美)
师:这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的腊八蒜真是叫人看了就想吃,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评(听了你的朗读真是让人胃口打开呀!)
二)买杂拌儿
1、介绍杂拌儿
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说明北京的孩子们都爱吃杂拌儿。这杂拌儿我可是头一回听说,谁来给我介绍一下?(生读)
2、课件出示做杂拌儿的材料
师:哦,有甜甜的胶枣、香香的。花生和脆脆的榛子、栗子,那可真是香甜可口呀!你们想吃吗?(随机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都想吃吧,让我们齐读一次。
3、学习破折号的作用
师:作者给我们介绍杂拌儿时,用了三个破折号,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生答) 师:全文共有8个破折号,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看一看。
三)祭灶王
1、了解灶王
师:这灶王是谁?你们知道吗?(旧时民间供奉在锅灶附近的神)
2、人们是怎样祭灶王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语言文字的幽默,你能试着找一找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吗? (彩排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先生幽默的语言。(齐读)
四)逛庙会
1、师:逛庙会可热闹、可好玩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因为庙会上有演戏的、有玩杂耍的、还有各种茶点、玩具卖。小孩子们去了,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2、欣赏逛庙会图片
五)元宵灯会
1、元宵灯会把北京的新年推向了高潮,让我们先来一睹为快吧!(欣赏图片)
2、师:真美呀,这正是作者笔下的——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3、自由朗读描写元宵灯的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种类多、数量多)
4、哪里看出种类多,哪里看出数量多?
5、生找出相关词、句。
6、师补充:从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故事,也能看出灯的数量多。这些彩绘灯也是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宣传。
7、想一想,还可能会有什么灯?
8、谁能通过朗读把元宵节的喜庆、热闹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9、通过描写灯会与描写吃汤圆的对比,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北京的春节【第二篇】
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jiǎo bàn fēnɡ zhenɡ
( ) ( ) ( )
biān pào xiǎo mài sì yuàn
( ) ( ) ( )
2、形近字组词。
拌( ) 旬( ) 醋( ) 饺( )
伴( ) 甸( ) 醒( ) 皎( )
3、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间断(jiān jiàn) 万象更新(ɡēnɡ ɡènɡ) 差不多(chā chà) 正月(zhēnɡ zhènɡ)
句段集锦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课文链接读课文,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除夕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
课外延伸
1、 阅读: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侯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还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昵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被我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 。 我要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 ) 激励( )
(2)作者到a国后为什么情绪低落?
(3)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文中画横线处(在括号里打“√”)?
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 )
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 )
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
(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这里的“一笔债”指的是什么?
2、写话:
请你从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参考答案:
字词荟萃
1、翡翠 搅拌 风筝 鞭炮 小麦 寺院
2、拌(搅拌) 旬(中旬) 醋(吃醋) 饺(水饺)
伴(陪伴) 甸(沉甸甸) 醒(提醒) 皎(皎洁)
3、间jiàn 更ɡēnɡ 差chà 正zhēnɡ
课外延伸
1、阅读:
(1)凝视(凝望) 激励(鼓励)
(2)生活费不够,找工作没有着落,居留成了问题。
(3) a.(√)
(4)陌生人给予“我”的快乐、信心和鼓励。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 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2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1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1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结合生活体验,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熏陶。
上一篇:《数字歌》(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