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母亲的恩情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9母亲的恩情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母亲的恩情1

教学内容

9.母亲的恩情

共几课时

3

课型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教学重点

难    点

认识5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ppt、孟郊的资料

预习设计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部首查字法给“补、针、根、抚、摸”扩词,并描红。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正与反思

一、古诗导入

(预设5分钟)

二、揭示课题,解题。

(预设3分钟)

1.读生字“恩”,并扩词。

2.读课题,解题。

三、初读课文(预设20分钟)

学习单: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3.朗读词语。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观察生字,书写生字(预设12分钟)

学习单:

1.认读生字,说说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2.怎么把它们记住。

3.描红。

一、古诗导入

1.出示《游子吟》。小朋友们,你们会读这首诗吗?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2.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齐读。

简介孟郊。

二、揭示课题,解题

1.孟郊为什么写这首诗呢?

2.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教学生字“恩”

恩情:深厚的情意。

三、初读课文

导学

1.出示词语:

(1)指名试读

(2)开火车读、 齐读

2.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相机评价。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补、针、根、抚、摸。”

2.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老师巡视指导。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相关生字

3.《一课一练》诗歌《妈妈的爱》

教学反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日期2013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9.母亲的恩情

共几课时

3

课型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文结合,明白古诗意思,背诵古诗《游子吟》。

3.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恩情, 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难    点

1.学会本课另外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资源

ppt;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关母爱的诗歌,如《妈妈的爱》

预习设计

1.背诵《游子吟》,并说说诗意。

2.想一想: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哪里?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正与反思

一、古诗导入,初步感知(预设2分钟)

朗读古诗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预设25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单:

1.轻声读,重点读好有关句子。

2.投入地读这句话,体会到母亲的不辞劳苦和对儿子无私的爱。

3. 了解当时民间风俗。

4.反复朗读体会母亲的爱。

5.看着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母亲想到的说出来。

6.引读诗句,理解诗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单:

1. 读第二自然段,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反复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爱。

2.想象说话,体会

孟郊的心情。

3. 教师引读一二段。读出母子情深。

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习单:

1.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

2.理解“生机勃勃”。

3.读句子。

理解“抚摸”

4.朗读理解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真正体会到母亲的慈爱,懂得感恩。

5.画出诗句意思。

6.诵读《游子吟》。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预设5分钟)

1.齐唱歌曲

2. 说说打算用怎样的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呢?

四、书写生字(预设8分钟)

1.认读生字。

2.观察字形。

3.描红临写

一、古诗导入,初步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齐读课题)。出示古诗:指名朗读。

让我们带着这首诗走进课文中去细细地品位,去感悟母亲的恩情。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母亲的恩情呢?

2.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

(2)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3)出示图片。瞧,她就在这盏油灯下为儿子缝制衣服,请同学们看,她缝得怎么样?

(4)介绍民间风俗

引读:时间就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此刻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依然在为儿子缝补着衣裳。(齐读)母亲缝呀缝,眼睛酸了,就停下来揉一揉;腰疼了,就用手捶一捶。就这样不停地缝呀缝呀。

(5)母亲是把对儿子关心,对儿子爱都缝进衣服里去了。看到这位母亲细密的针脚和她劳累的身影,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6)这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透着母亲深深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3.母亲边缝着衣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2)谁能体会此刻孟郊母亲的心,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试读、指名读,齐读)

(3)师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浓浓的感情就融会在诗句中,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体会。齐读古诗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天不知不觉就亮了,第二天清早,母亲早早地起来送儿子上路了 ,读第二自然段,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1)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2)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依依不舍和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一生读)师:这就是母亲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母亲的嘱托呀!

(齐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2.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湿润了。他在心里会对母亲说些什么?

3.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教师引读一二段。

母子俩彼此挂念,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呀!这里,哪句话也特别能体现诗句意恐迟迟归的意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生机勃勃”指什么?(小草长得茂密绿绿的)

3.孟郊看到小草,抚摸着母亲做的衣服,心里想:―――引读

4.出示句子:“孟郊……恩情啊!”

(1) 什么是抚摸?(轻轻地摸)

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也常抚摸你们的头(师动作),那是老师喜欢你们。

孟郊又为什么抚摸着身上的衣服?

(2) 孟郊觉得母亲的慈爱,不就像就像――(春天太阳的光辉)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3)诗人为什么说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春天的太阳让我们身上暖暖的,而母亲的爱让我们心理暖暖的)

(4) 小草的要长得好,离不开太阳的照耀。所以――“沐浴着……:诗人由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也想到了自己。出示:我们这些孩子,无论怎样都————啊!

5.你觉得哪句话可以用来解释诗句(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呢?请你把它划出来。

6.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轻轻地读这首诗。

(指名诵读古诗、齐读古诗)

7.这是孟郊感受母爱,感念母恩,献给母亲的诗,也是献给天下所有母亲的诗。谁愿意把这首诗献给自己的妈妈?指名多人读背。让我们再以无比感激之情来朗诵这首母爱之诗吧!(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2.观察字形。3.描红临写

★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 ★  背诵《游子吟》。完成《一课一练》。

读故事《孝敬父母的小乌鸦》。

★★★ 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

教学反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9、母亲的恩情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会用“忙着”造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3、阅读《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积累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教学

重难

1、会用“忙着”造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2、阅读《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

资源

《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妈妈的爱》

预习

设计

背诵《游子吟》,会用“忙着”造句。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5分钟)

读课文

读诗

二、指导背诵(5分钟)

三、读《新语文新习作》上的相关文章。(8分钟)

1、自读文章。

2、小组内读

3、班级交流读文

四、作业(22分钟)

学习单一:

1、比一比,再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造句

时间:8分钟

学习单二:

用两三句话写下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时间:5分钟

班级交流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   )针(   )恩(      )

扑(   )什(   )思(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服,(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3、 出示句子。

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1)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2)造句:

妈妈忙着(        )。  (           )忙着(         )。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集体评讲订正。

作业

设计

★    《一课一练》第一、二题。

《补充习题》的第一题。

★ ★《一课一练》第三、四题。

《补充习题》的第二、三题。

★★★ 搜集有关妈妈的诗歌。

《母亲的恩情》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1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作者 陆凤娟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第9课母亲的恩情

教材简析:本文通过叙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逢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古诗《游子吟》。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借文悟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能力目标: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谁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题   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里有一首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二、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

1.出示古诗,学生自己读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古诗。

师:孟郊怎么会写下这首古诗的呢?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1—3自然段。

三、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

2.师:这个小故事里还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呢,现在请大家把课文和诗对照起来读,看谁能自己从课文中读懂诗句。你在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读懂的,用横线把句子划下来。

3.学生再读1—3自然段,诗文对照着读。

四、精读1、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诗

1.出示前四行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交流:谁读懂了这四行,你从故事中的哪儿读懂的?

3.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请同学们在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母亲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儿子。

生: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母亲辛苦一天肯定已经很累了,但是她不顾自己的劳累,夜很深了“还在”缝补儿子的衣裳,我体会到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夜很深了,母亲本来应该休息了,但是她还在“忙着”缝补儿子的衣裳,由此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生:母亲是“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补衣裳,看得出她缝得十分仔细,非常认真,把自己对儿子的深深的爱都缝进了衣裳中了。

师:在孟郊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针脚细密,儿子就会早点回家,不然儿子就会迟迟不归。这一针针一线线缝入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期盼啊!

生:母亲一边缝着衣裳,一边还在想着儿子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的心中牵挂着的是儿子,我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位母亲深夜缝衣的情景。

生: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

师:假如你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

生:母亲真好!

生:母亲对我的爱真深啊!

师:母亲熬夜逢衣为的是……(儿子),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的还是……(儿子)

师:这么深深的爱,这么浓浓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读好词语“恩情”。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母亲的“恩情”。

生:学生再看录像,深入感受母亲的恩情。

(2).指导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意。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注意读好“还在”、“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过渡:母亲的恩情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请你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

4.学生自己读第二小节,自己体会。

5.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生:第二天一大清早,母亲亲自把孟郊送到村外。联系上一个自然段母亲深夜还没有休息,现在大清早又不顾劳累亲自送到村外,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送别)。这就是当时母子俩在村外依依惜别的情景。

生: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这是为儿子操劳而增添的呀!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多深哪!

生:母亲拉着儿子的衣服舍不得儿子离开,她叫儿子要早点儿回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出示句子: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谁能读好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师:母子马上就要分别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回说些什么呢?

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

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

师:千言万语化为了一句话,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好凝聚着母亲全部感情的这一句。

生:齐读句子。

6.指导朗读前四行诗句。

师:母亲的恩情令孟郊感动,他一直深深地铭记在心不能忘怀,在几十年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四行诗,谁来代孟郊深情地吟一吟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五、精读第三小节,体会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两行诗句。

1.出示多媒体画面(孟郊远行路上)

2.师生接读

师:孟郊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远行的路,心里百感交集,这时他看到————学生接读

师:一路走,一路想,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孟郊忍不住深情地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学生接读

3.后两行诗你理解了吗?你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交流后出示文字: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想想: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谁?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什么?

生:自己读这段话思考,交流: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自己,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母亲的慈爱。

师:再读句子,孟郊写的是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其实,他想说的是——(自己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孟郊对母亲充满了感激,谁能读好这段话。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于是,孟郊又充满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两行诗。

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行诗。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    师:母亲的恩情如此深厚,让孟郊难以忘怀,一生都铭记在心,于是在50岁那年,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怀,让我们来读好这首诗。

2.学生自己练读  指名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指名读  指名读   齐读

5. 背诵古诗

七、指导书写古诗中的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迟、寸”,指名读。

2、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3、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子,并自己尝试写一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教师相机指导。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XX年太仓市“走进新课程”阅读教学专题展示活动观摩课

XX年苏州市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二等奖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

《母亲的恩情》3

作者:yl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3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      )摸(      )恩(      )

扑(      )漠(      )思(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 的(      )不就像这(      )吗?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母亲的恩情》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3.结合课文理解《游子吟》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教学难点:感受到母亲的恩情,理解“临行、游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游子吟》,谁来读?这首诗是谁写的?他为什么写下这首诗?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1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孟郊的母亲,看,母亲在干什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多媒体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谁来读读?

母亲在怎样地缝着衣服?指导朗读“一针针一线线”。

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母亲把针脚缝的又细又密,是希望——(儿子能早早归来)——母亲缝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来,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觉得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夜深(点红“深”)了。从这个词上你读出了什么?这么晚了,母亲还在仔细地缝着衣服,母亲这么辛苦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齐读

2.齐读第二三句,点红“忙着”,再读读这个词,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出示课后练习4,用“忙着”说话。

3.孟郊从小失去了父亲,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当知道儿子即将出远门,母亲心里是多么舍不得啊!(出示齐读: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孩子出门在外,母亲是多么放心不下,吃饭的时候,妈妈会想——;天冷了,风刮起来了,妈妈会想——;下雨了,妈妈会想——

是呀,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所想的、担心的实在太多太多了,这么多担心都藏在了这个省略号里!这省略号里面包含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第2段

1.过渡:离别的时候越来越近了。母亲是多么舍不得儿子呀。(出示图片)此刻,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儿子说。看母亲拉着儿子的手,想说什么呢?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点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指导朗读

2.听了母亲的叮咛,孟郊他—(引读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眼睛湿润了是什么意思?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是呀,为了孩子,母亲操碎了心,看着,想着,晶莹的泪珠在孟郊的眼眶里打转,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只能不住地点头。(点红:不住地点头。)

谁来读好这两句话?——多么难分难舍呀!—— 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从这依依送别的画面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母亲对孩子这份浓浓的爱!

缝衣,送别,多么平常的事,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把缝衣、送别这两幅爱的画面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拿起书,一起读好第一第二小节。

这就是古诗中的前面两句诗,出示诗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孟郊背上行李,独自一个人上路了。一路上他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点红“抚摸”——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请你读读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轻轻的、柔柔的摸,这就是抚摸。

出示生字卡,谁来记记它们?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真聪明!师范写,生书空。

谁也曾经这样抚摸过你?(妈妈,奶奶……)是啊,抚摸你们的,都是深深地爱你们的人。谁来再读这个词?你也读。我们一起轻轻读好这个词。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这一路上他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

2.根据回答相机出示:看着路边那生机勃勃的小草,孟郊抚摸着……,注视着……,心里想……光辉吗?

生机勃勃是什么意思?(小草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生机勃勃?

孟郊心中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读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母亲的慈爱就像(         )。

孟郊就像(          )。

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就好比(    )也报答不了(                    )。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好这两句话。

这就是古诗中的后面一句,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村晖!”齐读。

五、学习《游子吟》。

1.孟郊对母亲的恩情永远铭记在心(板书:反箭头)。所以,他50岁那年写成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齐读。

2.小朋友,现在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吗?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谁还想来吟诵这首诗?——指名读(配乐)

5.孟郊用〔〕他的真情写下了这首诗,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一直流传到今天,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满怀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吧,把它奉献给我们深爱的母亲!

让我们再读一遍——“母亲的恩情”。

不仅我们人类存在着至真至纯的母爱,动物也是如此,请看下面一组图。师随图做简单叙述。母亲是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爱孩子可以不惜一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以后你会怎么做?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抚摸”

说说书写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3.给生字找个好伙伴。

七、作业

1.回家为妈妈朗诵《游子吟》这首诗。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儿子: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5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谁来展示一下?学生背古诗,

师:你们真了不起,背了这么多古诗。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出示古诗)一起来读读。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简介诗人

孟郊写的这首歌颂母爱的诗,真挚感人、流传千古,在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母亲的恩情》这一课,齐读课题。打开书,读读课文《母亲的恩情》这一课。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词,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师:认识了生字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这些生字谁都认识了?

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去掉拼音谁还认识它们?齐读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生字了,同学们真聪明!

3、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跟着默默地再读一遍,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评价  师评价:你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可能有些同学读得还不熟练,不要着急,在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可以继续练习。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写孟郊的,孟郊写的游子吟,孟郊的母亲很爱他,母亲的恩情

三、细读感悟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

1、生读课文

2、出示插图一:

(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正忙着干什么?)

从图上你还看懂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夜深了,一句,理解: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对比一针一线) (很细心,很用心,缝的时间很长)母亲把深厚的爱都融入到这一针一线中去了,把母亲着深厚的爱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省略号的意义

她还会想到什么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b.点出:“深、还在、一针针一线线”

c.你觉得母亲怎么样?(很辛苦,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自由、指名、齐读

(3)师指图:你们看,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补得多么认真啊!她的眉头紧琐,双眼充满了忧郁。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a.指名说说。

b.出示: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儿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指导朗读:哎,不知道孩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这时候母亲是一种什么心情?(担心、担忧)谁能把母亲此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齐读

第二自然段

1.出示插图二:师口述,深夜,母亲为儿子细细地缝补着衣裳。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仔细看图,母亲拉着孟郊的手会对孟郊说些什么?指名读,这时,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担忧、担心、舍不得有希望孩子有所作为),把母亲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应该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用一种期盼、不舍的语气来读)母亲还会叮嘱些什么?请大家自由看图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母亲会对孟郊说些什么?

2.指名说,出示:“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自由读句子,想想:这时,母亲的心情怎样?

(2)交流:她非常舍不得儿子,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

(3)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点出:天天、 挂念、早点儿

(4)指导读好这句话:指名、齐读

3.师: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你能换个词吗?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想想母亲的白发是怎么来的?(是为儿子操心,日夜操劳而来的)想到这,孟郊的双眼禁不住——(齐)湿润了。  为什么?(他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感激母亲为他的操劳。)

4、齐读第二段

第三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三:孟郊含泪告别母亲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太阳的温暖。)

这让孟郊想到了什么呢?读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看到了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亲的慈爱。他为什么会想到母亲的慈爱呢?

(1)指名答(……抚摸……注视……心里想……)

(2)指导读:是啊,这身上的衣裳,这又细又密的针脚,都代表着母亲对孟郊的关爱!谁能把孟郊对母亲的感激读出来呢?

2.出示句子,指名读,此时此刻,孟郊心里在想,齐读,(注意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了解反问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象小草,母亲就象太阳,母爱就像这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从来不求回报。就象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一样,我们这些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太阳把光和热无私的洒向大地,让小草茁壮地成长,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作为子女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爱的阳光下,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这么深厚的母爱呢?让我们来听听两个关于母爱的真实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听完了故事,谈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这伟大的母爱确实震撼人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的母爱就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细微的母爱同样令人感动,想想你从身边的哪些事中能感受到母爱。生谈,师小结。母爱是床头那杯冷好的开水,是冬夜悄悄掖好的被角,是你生病是焦急的目光,是雨天为你撑开的一把伞。

让我们包含着对母爱的感动再读读此段,指名读。

第四五段

1师引读第四五段: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著名小诗——《游子吟》。 介绍孟郊写诗的背景

2.指名读《游子吟》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五、升华延伸

1、每人说一件父母或长辈关心自己的事,说说你该怎样报答父母或长辈?(尊敬、孝顺,听从他们的教诲……)

2、齐读《游子吟》

3、指导背诵:自由、同桌互背,指名、齐背

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博大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

六、作业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或几件事

16 1243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