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新授知识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块。分给2人,平均每人……人数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2 4 8

80÷2 =

你发现了什么?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每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 T 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16 37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