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 透 镜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凸 透 镜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凸 透 镜1

教  材青岛版五年制课本四年级科学教材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放大镜,滴管,盛水的玻璃杯

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

课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本课有一个凸透镜成像实验,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怎样才能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份实验记录表。体现学生实验前的猜想和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发现。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活动指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让学生了解到透镜的种类繁多,功能的特点,让学生把课堂研究延伸到课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让学生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猜谜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学生自由猜谜。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引导和评价。

如果没有时间或不必进行课前谈话,此部分则可省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先让学生猜一猜,并以此为引子,便于在课堂中引出“放大镜”,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玩水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分小组进行玩水游戏。

(学生分小组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透过水滴和盛水的玻璃杯看字,字变大了,有很多同学迫切的想探究其中的奥秘,那好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而且透过水滴和盛水的玻璃杯看字,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玩水游戏初步感知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刚才玩的高兴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放大镜(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请大家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看它在外形上有那些特点?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仔细。

(1)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随机指导)

此观察活动大约需要3—4分钟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一同学都仔细观察一遍,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描述自己所观察的放大镜。

(3)学生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1中间厚 2边缘薄  3有的中间厚度大、有的中间厚度小4透明)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放大镜虽然有的中间厚一些,有的薄一些,实验用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边缘薄,中间厚,镜片透明。人们根据放大镜这一特点,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透镜。(板:凸透镜)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

三、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可能还没玩够吧,老师想问一下,以前玩过放大镜和激光灯吗?那你一定有很多玩法!你想怎样玩?会有什么发现?每一个小组商量一个玩的方案,在做好简单的分工,玩的过程要及时记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自己的发现。

学生分小组商议、分工、进行探究,记录。气氛活跃,热烈。

教师在小组内巡视,并做提示: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1、学生分小组研究凸透镜放大和聚光的作用

(1) 约十分钟后,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1)和(2)可先后随机)

看来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真真切切得体验了一下,得出这么多的经验来,有的同学利用放大镜把课本上的字变得很大。 有的同学透过放大镜发现自己的钢笔、尺子等身边的物体都变大了,有的同学还看了自己的手,发现都比原来大很多倍,哇!同学们的发现真棒呀!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师板书“放大”),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

(2) 其他小组简单汇报

哦,你这样拿着凸透镜对着太阳,发现太阳光透过凸透镜片后形成了一个光点,把火柴放到光点处,过一会儿,火柴着了。火柴着了说明光点处的温度——(高)。那我们能不能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不能)会怎样?(灼伤眼睛)能不能拿着放大镜在易燃物品旁做这个实验?(不能)课后大家可以在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做这个实验,看看会有什么更多的发现。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凸透镜还有聚光的作用。(师板书:聚光)

小结:看来,玩中真有大名堂!通过玩,我们发现了凸透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你们真棒!

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尽情的玩,并时刻提示学生怎样做有危险性在玩中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许多发现,教师应恰当地进行点播,,使学生清楚放大镜的放大和聚光的作用。

四、亲手实践,探究凸透镜有成像的规律

(1)、实验指导

咱们继续来尝试一种新的玩法,好不好?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 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小瓷盘。实验桌上有一张记录卡。)

大家把蜡烛、凸透镜、纸屏直立在桌面上,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师提示要注意安全),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看看有什么发现?

实验时注意:把用过的火柴棒放在小瓷盘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实验,小组长分好工,把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卡》中。

实  验  记  录  卡

我的做法

看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

(2)、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组长打开盒,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时刻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应把试验中学生的实验记录作为指导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操作试验中的有效信息,以便学生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此处,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改变蜡烛、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来获得有效的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

看到同学们玩得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发现。可以开始交流吗? 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它小组要作好记录,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记录表并介绍实验方案(师帮助点燃蜡烛和随机摆放,演示成功后)噢,(惊讶状)真成了倒立放大的像。你真了不起!

还有别的发现吗?好,你来。(看,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有的小组还有发现,好,你来示范一下(不错,火焰和像的大小差不多。)

不过,刚才老师发现:有的组在操作时,什么也没看到,这是为什么?(教师操作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还有的把蜡烛放在这个位置?(教师操作---镜在一旁)应该怎么做?通过教师的错误演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对,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这样才能在纸屏上成现倒立的像。

刚才每个个小组的代表向我们演示了他们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

(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利用课件展示规律: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像。

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谈感想。

这节课的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的,反复验证的。一次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一定完全科学。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一般不太注重总结分析,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是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总结分析,反复验证才获得的。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其实呀,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并且凸透镜中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凸透镜应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更希望大家课后像牛顿一样,进一步开展研究,去探究更多的光学奥秘。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延续到课下,达到了使学生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

学生制作土照相机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

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

(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

八、板书设计:

13.凸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 边缘薄

距纸屏近,距蜡烛远 缩小

距纸屏远,距蜡烛近 放大

体会与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探究活动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兴趣是探究学习的主要动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先让学生从“猜谜语”、“玩水游戏”入手,在充分的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迫切想研究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玩水游戏”又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 观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在《凸透镜》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从观察放大镜入手,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尽情地玩放大镜,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且发现。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三、 动手操作中,自悟学习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验的效果也很好。并在活动经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归纳慨括的能力。在科学探究凸透镜作用的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后的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善于记录、总结分析,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在进行探究性动手操作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极有兴趣,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从而会有大量的发现,学生基本上是看得多,记得少,发现得多,总结的少,分析得少,因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记录的习惯,把点滴发现记录下来,及时总结分析,使记录成为一个信息包,在研究中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手资料,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凸透镜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放大镜并了解放大镜的作用(聚光、成倒像、放大物体的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放大镜,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尊重他人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制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

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保鲜膜、玻璃器皿、激光灯。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用手摸一摸家里的放大镜或者是爷爷奶奶的老花镜,你会发现这些镜片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

2.猜想一下我们家里的爷爷奶奶的老花镜有什么作用呢?

二)实验(观察)探究

1.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我们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选择一个猜想,进行设计一个方案进行研究。

活动要求: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小组共同商讨选定验证一个放大镜的猜想。

参考课本提示独立思考p14-p15.

小组内讨论交流,做好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的具有                       作用

组内的实验计划

①实验材料:

②实验过程与结论:

实验项目

项目一:

项目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课题5:凸透镜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方案汇报:我们比一比哪一组的实验计划最详细,效果最好。

(过程要求:认真听,可以提问。最后根据交流所得完善自己的实验计划)

3.实验探究(有能力的小组,可以按照方案多做其它组的实验)

按照实验计划中的过程进行实验: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猜想及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①组长分配任务:一名记录员,两名操作员,其余观察。

②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③按计划实验:要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三)实验展示质疑(一个组一名发言人进行展示,同伴进行补充。其他组可以提问质疑)

向全班讲解展示实验结果,并说明实验过程及现象。同学可以再黑板上进行展示,也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四)检测(5分钟)

a.我会填

1.像放大镜这样、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阿拉文库☆)镜其实就是。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

b.我会解释

4.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应用了凸透镜,请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

5.有一支探险队,在南极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队员们才发现,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被暴风雪刮走了。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正当大家万分着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队员想办法取到了火。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猜想一下,他是怎样取火的?其中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

五)小制作我喜欢做:做个小凸透镜。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一个小凸透镜。(除了课本上p15的提示,还有什么办法)

六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凸透镜?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怎样科学用脑。请查阅相关资料,粘贴或者书写在下面。

七板书设计

5.放大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作用:放大,聚光,成像

凸透镜3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进行猜想,引入新课

观察现象:我们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后会回答:由于金鱼缸和水组成了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小金鱼比实际的放大了。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后回答:不是。物体有时会放大,有时又会变小,像还会由正立变倒立。

从前面我们的学习中知道: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启发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那么凸透镜能够成像,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

(一)课题板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同学们用桌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小手电筒代替平行光源。

2.指导学生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要求: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

学生思考会回答: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的大小,倒立或正立,像的虚、实。

实验要求:

1.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2.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

3.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

学生每2人一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_____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u/cm

实虚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

u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启发和引导。

三、交流评估

1.各小组送交自己的实验记录结果,进行投影展示,表述发现的现象和规律。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开展评估,各述己见。

四、归纳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投影展示:

>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虚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五、课后延展

1.商家制作的泡有人参或海马的酒瓶为什么设计成较圆的凸形?

2.照相时,使用的长焦镜头有什么作用?

3.取两只老花镜片(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镜片看前面的物体,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布置作业

课本p68页,题。

凸透镜4

教学设想

为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思想,我将《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成学生通过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得出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组织教学,基本流程为复习提问(有关生活中的透镜)→引导提问→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实验评估→交流合作→实际应用→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照相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件动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

的简述

播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动画

根据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提出利用什么光学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异的提问,再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引入新课。

回答问题,产生凸透镜有什么规律的想法。

激发探究的兴趣

播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动画和成像差异表格

同样是凸透镜,成的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根据动画和成像差异的表格,学生讨论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出示:

合理猜测与假设

根据动画和成像差异的表格,帮助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

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

1.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2.可能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小有关等等

培养根据图表分析做出合理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出示合理的实验方案

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引导要验证猜想最好实验。

介绍实验仪器:凸透镜:f=10cm,光具座(重点:光具座上的刻度、光屏以及暗示学生光具座上的物体、透镜、光屏都是可以移动的)、蜡烛、火柴

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

让实验组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说出仪器所起作用教师确定一个合理方案,指导观察实验数据表格,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补充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

学生同时观察实验数据表格,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观察屏幕,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精神,

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发现问题:

有的组像在光屏的边缘,怎么办?

怎样的像才是清晰的像?

提问在光屏得不到像时,怎样观察像?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

点蜡烛、移光屏,观察,读出物距和像距,将数据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结合猜想思考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分析

论证

实物投影:学生较标准的数据

选出学生较标准的数据实物投影,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讨论是否证实了猜想,进一步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根据数据实物投影开始讨论,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启发学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实物投影:学生有代表性的数据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

举手发言,做出评估

培养评估,表达能力,

演示动画,出示文字:

能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虚像

指导学生得出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指导学生讨论得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规律,并补充到前面总结出的规律中。

学生领悟,思考得出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讨论总结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规律,并补充到前面的规律中。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演示图片,动画:

1.照相机的原理

2.投影仪的原理

3.放大镜的原理

指导学生认识构造,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原理。

培养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原理的意识

课堂

小结

出示文字:谈谈你的收获?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课里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简单汇报

让知识和方法系统化

16 1538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