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通用4篇)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通用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数“1”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和耐心倾听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淘气为了欢迎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我们,(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哪儿?图中有什么?
2、生汇报后,师: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3、师提示:谁有好办法能把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都找出来?(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找,或把找到的做上记号。)
4、请小老师为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
二、抽象出数字“1”
1、师:刚才大家找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
带读“1”
2、师:很大的物体,如1棵树、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个物体,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
师借助身边熟悉的实物:1根粉笔,1盒粉笔;1个班级等等
3、请学生用1来说一说身边的事物
三、抽象出数“2、3、4、5”
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已经找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体,谁还能说说,这幅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
2、生观察图,可与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师要善于指导:用手一个一个地指,指一个数一个,要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
4、师及时评价,(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表扬表达清晰的,表扬能认真倾听的,表扬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的)
四、找一找,说一说
1、师:孩子们,在这幅漂亮的图画上有不同数量的物体。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数量的物体呢!老师说一个数,你能说出物体吗?
2、活动:师说“2”,指名说物体(如2只手,2只眼睛,2张桌子)
师说5,生说物体(如5个手指,5个扣子,5位同学)
3、生生活动:同桌一个说数,一个说物体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经营性质第1、2题。
1、师先引导读题目
2、生尝试完成第1题,集体汇报
3、照样子,圈一圈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一题的题意是很难的。要引导他们学会看例子,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六、总结升华: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顺序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在这幅图中找到了一群鸭子,谁能数数,一共有多少只?
2、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手口一致,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式)
3、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数吗?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
4、生再按顺序数
5、师:孩子们,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了,请问系蝴蝶结的小鸭子排第几?谁排第4?
6、哪位同学也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呢?(生问生答)
7、师:联系自己的座位,数数这一组有几个同学,再说说每位同学排第几
二、出示“数一数,认一认”的内容,学生观察后
1、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2、汇报,请数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数数的方法(按顺序或做标记)
3、师板书: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将相应图版贴出,并根据图片的数量在旁边写出数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画,再说说每一幅图上都有几个物体,最后再说说第几(谁排一?为什么?这要引导学生明白,根据物体所处的方向不同,第一也是不一样的。)
2、引导学生读题(师先读一遍,学生用手指着题目跟读,再学生齐读)
学生独立完成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算式。
2、填空。
9+()=149+()=17
14-9=()17-9=()
9+()=139+()=16
13-9=()16-9=()
3、口算卡片
二、口算练习
第6题、第7题
(1)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同桌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每人选做一行,然后交换。
(3)校对,有错误的说说计算过程和顺序。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8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找找条件和问题
(3)看着图练习说图右边的三句话。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第9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找找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
(3)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明确单位名称:只
进行小结
四、总结评价
1、引导小结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你有哪些体会。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读一读思考题,交流、明确题意
启发讨论(必要时结合画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
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
③都用两步计算;
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
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
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
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上一篇:un n(汇总4篇)
下一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