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案例【汇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寓言故事,揭示了伪装与真实之间的对比,强调真实才能获得认可,教育学生追求真才实学的重要性。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滥竽充数》教学案例【汇编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滥竽充数》教学案例 【第一篇】

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骗子,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常常会发生冲突。如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滥竽充数》教案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滥竽充数》教学案例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2.学会畅所欲言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交流、辩论过程中逐步澄清认识,明白道理。

3.会读会认本课字词,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寓言,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教训,课后你还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补牢”。

生:我还知道“班门弄斧”。

生:“叶公好龙”、“杯弓蛇影”。

生:“滥竽充数”。

师:你看过“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不能给大家讲讲呢?

生:滥竽充数就是讲……(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讲述故事)

师:你很不错,能够把自己看过的故事记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讲给大家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认准生字“滥、竽”,课件展示竽的图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种竹制的乐器。

[复述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投影生词――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     腮帮   挨个    溜走

师:�

生:装腔作势的作是作业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个的挨是一声的,不要读错。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词。

[识字以自主学 ]

(三)品读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学习问题

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想一想《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问。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能留在吹竽队充数?

生2:南郭先生是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生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

3.交流思考题:

问题1:

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人多南郭先生不会吹,也不会发现。

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教师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学生边读边表演这句话。

b师引导: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学生找出“装腔作势”。

c(出示插图)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装腔作势的?学生看图自由说并朗读此句。

(2)齐读第二小节: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被人发现,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通过对“装腔作势”的理解突破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人物侥幸心理]

问题3:

(1)齐?⊥踅写刁牡娜艘桓龌灰桓龅卮蹈?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师: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生:有的时候我没有背过课文,最怕老师一个一个的检查了。

生:我去学钢琴,每次老师都要单独检查,如果我没有练好就很怕去上课。所以我总是抽时间练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师: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来怎样了呢?请你根据课文所表达的寓意展开想像

生1: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是个骗子,齐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关  进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没听过吹竽的声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给国王听。南郭先生便又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装作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点地称赞:“好!好!”(续编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风格,说明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师总结:同学这节课不仅读懂了寓言故事,而且还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实学、有本领的人。

〖教学反思〗

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本课复述故事、续编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以后生发出来的想像,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三年级识字教学以养成主动识字习惯,逐步提高主动识字能力为主,因此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识字机会,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适当点拨、有重点地指导认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效的认字、记字方法。

《滥竽充数》教学案例 【第四篇】

《滥竽充数》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1篇选学课文。这是一则寓言。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在教学设计,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想象为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始,我以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继而以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以及寓言背后所蕴藏的道理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合

本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如果深入去研究,不难发现文中有许多地方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

想象一: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告示会怎么想呢?看到这喜人的告示,南郭先生想:———————————————

想象二: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 —————————————

他心想:———————————————————————

想象三:南郭先生逃走后,————————————————

想象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从而提示其背后所蕴藏的真理。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说说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草草结尾,对于学生反馈出来的“南郭先生会重操旧业”这一回答没再做引导,着实是个遗憾。

《滥竽充数》教学案例 【第五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1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二

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陈秋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16 3548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