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精彩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精彩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第一篇】
1、学会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一、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朗读课文。
(3)交流故事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3、小结。
这则寓言说的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而南郭先生不会吹,于是他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齐泯王即位后,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默读课文,说说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你能想象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说话练习:每逢吹竽,他( )。
3、过渡: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难道真能永久地混下去吗?
4、南郭先生后来为什么逃走了? 他听到了一个什么消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5、想象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练习说话: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 )。
6、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揭示寓意: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续编故事:这下我们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的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和你的家人听。
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第二篇】
1、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看图写词。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
4、学生较对并订正。
二、揭题解题。
2、理解“竽”
3、学生猜想,教师简介“竽”
4、解题。
三、初读课文。
过渡:那么课文讲了谁滥竽充数呢?
1、全班齐读课文。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2、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1)齐读句子。
(2)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
(3)看图片说句子。
(4)谁能来模仿一下他的样子?
2、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3、思考讨论。
4、小结。
五、学习3、4自然段。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
1、出示小组学习单。
2、交流汇报填表。
3、小结。
六、明寓意。
1、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人会怎么说?
2、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
七、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
板书:
宣王必三百人混。
湣王一一听之逃。
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第三篇】
2、让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
说出寓言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第二课时。
小黑板大字课文课件。
一、复习词语:讲排场机会待遇腮帮继承脾气。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三、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四、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2、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
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五、比较句子,体会语言特点。(读中比较,体会寓言语句的准确、生动性)。
1、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混在队里充数。
六、选择句子,掌握寓意。(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的三个问题,正确地选择寓意)。
1、齐王爱讲排场容易被人钻空子。
2、南郭先生靠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七、想象复述,深化寓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1、想象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具体表现。
2、想象南郭先生混不下去的狼狈相。
3、你还可以想象其它环节。
八、拓展活动,丰富知识。
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拔苗助长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老马识途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老骥伏枥。
九、布置作业,分层练习。
2、选择拓展活动中的一则,复述给同学或者听课的老师听。
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第四篇】
1、板书课题。
2、什么叫寓言?(指名说)
3、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隽永的道理,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寓言滥竽充数南郭先生腮帮讲排场捂着装腔作势混(2)文中需要注意的字音:
齐湣王竽眼儿脾气
2、齐读读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1)指名读文。(2)指名说故事。
(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
3、带着对故事的理解,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表面含义。(1)指名说说。(2)归纳字的含义: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3)连起来说一说。
4、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哪个字最能表现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吹着不成调的竽凑数。(混)
1、看到这个“混”字,你能结合上下问提出哪些问题呢?
1(为什么能混?怎样混?最后结果如何?)
2、解决问题。
(1)为什么能混?读读第一段吧。a讲排场你能说说讲排场是什么意思吗?b出示句子并比较:
他常常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他有时让三百人吹竽给他听。
(“常常”能否换成“时常”或“有时”?)
(2)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
你能换一个词来表示吗?(装模作样)e南郭先生这样的装腔作势,在当时结果如何?
(高待遇)用换词理解待遇。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读
3、4段,
3、学习课文3—4自然段,看结果。
2(1)读这部分,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南郭先生结果如何吗?(板书:逃)
(2)对于“逃”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问题呢?a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吹。(不适合混了)
b逃之前他会有什么表现呢?会想什么?(从动作心理去指导。)c其他人为何没有逃呢?
(3)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却逃之夭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或事吗?
面对这样的人或事,我们该怎样做呢?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板书设计:
7、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混--------------------------逃
没有真才实学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教学设计一等奖滥竽充数【第五篇】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导入新课]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1、教师朗读,让学生回答问题。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续写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下一篇:二年级做家务教学设计大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