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8个)。
2.能正确朗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3.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4.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5.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2.理解与运用本课新词。
教学难点:
1.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
2.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当你碰到令人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吓傻了呢?有一个渔夫,他碰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差一点被吃掉了。可后来他居然把这个魔鬼战胜了,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渔夫的故事》吧。
读书了解课文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二、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渔(yú)yu 锡(xī)xi 撬(qiào)qiao 魔(mó)mo 耸(sǒng)song 桅(wéi)wei 啰(luo)唆(suo)sou 吻(wěn)wen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三、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四、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民间故事特征
二、本文段落层次。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三、细节描写分析。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四、课文深入分析。
a、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b、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c、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d、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五、小结本文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篇】
课文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
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
1、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2、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3、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4、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
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
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逞凶
渔夫获瓶 恩将仇报(邪恶)
(善良) 渔夫投瓶 以牙还牙(是非分明)
笑逐颜开 智斗魔鬼
渔夫获胜(智慧)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几人一个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三篇】
课文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
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
1、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2、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3、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4、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
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
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逞凶
渔夫获瓶 恩将仇报(邪恶)
(善良) 渔夫投瓶 以牙还牙(是非分明)
笑逐颜开 智斗魔鬼
渔夫获胜(智慧)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杂谈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 陈传敏
〖深入文本与浅出教学·《渔夫的故事》教学设想〗
《文成公主进藏》与《普罗米修斯》这两则故事比较短,故事也比较浅显生动,特别是后者我们只要注意神话故事自身的写作特点,我想与一般的阅读课文在教学思路与策略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不想多讲。我想最后与大家交流的是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渔夫的故事》。这样长的故事,我们该如何找准突破点呢?我想首先得关注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渔夫与魔鬼。我想长文章教学就得删繁就简,这一点前面我也提到。就这篇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脉络之后,可以首先抓住“魔鬼”这个恐怖的形象。文章中对魔鬼的描绘虽然简短,但却非常形象直观。像这样的语言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想象、体悟。当我们把魔鬼的形象做足、做厚,在来揣摩渔夫这个普通的人物又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魔鬼的。而渔夫的机智勇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表演他与魔鬼之间的对话来感受。这样通过魔鬼的反面衬托,再加上人物语言的体会,渔夫的形象才能真正“立”起来。
江西省乐平市实验小学 丁小红
〖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的认识与体会·巧妙的“宽带网”“阅读链接”“资料袋”〗
在有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宽带网”、“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不是仅仅停留在了解相关信息扩大阅读面上,还把“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阅读链接的内容不是很具体,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阅读、整理更多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如《牧场之国》的资料袋,就能让学生主动了解到了荷兰的相关信息,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如《渔夫的故事》后面的资料袋里介绍了《一千零一夜》,但只有几个故事的题目;《触摸春天》后面的阅读链接,节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因为这些书目与文字,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把整理搜集到的资料记载到自己的积累本上,有好词佳句欣赏、有读后感言、还有好书推荐、知识介绍,并让学生办墙报、手抄报,写读后感、举行读书交流会。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新生中学 曹必胜
〖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并能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便根据多媒体中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如教师在教读《皇帝的新装》《渔夫的故事》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便可引导他们结合课后练习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并表演出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的“课本连续剧”。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发现 交流 应用──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谈·实践应用 适度拓展〗
经过自主发现,交流提升,学生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规律有了初步认同,但还不能算内化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应用,将得到的理性认识具体化,才能使语言表达形式的认识进一步内化。例如,在《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七》的学习中,学生在理解了排比和引号的特点后,再回到其他课文中去寻找,去判断,或者写一写排比句,加一加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就检验了自己的理解。再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是总结体会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通过发现,交流两个环节,学生可以明白小东的"段意归并法"的意思,但仅停留在什么叫归并法是不够的,只有学生再回到课文中去实践应用,其理解掌握才可能真正到位。比如,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本单元课文《渔夫的故事》,学生亲自尝试如何归并,如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几部分“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归并法的要义和方法。
河北省刑台市清河县第二中学 马秀达
〖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多种兴趣,增植厚实长远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对课外读物我们要有所选择,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以下五类书:第一,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的书。如学习《渔夫的故事》,再指导学生读《天方夜谭》。第二、有助于巩固和拓宽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第三,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书。第四、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度的必读名著。第五、常用工具书、重要参考书等。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还可在学生中有计划的开展一些读书知识竞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发展为乐趣、志趣。
浙江省江山市大峦口初中 毛江根
〖跃动语文课堂灵气 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浅谈农村初中阅读课文教学的几点尝试·组织好朗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良好熏陶的学科。那么,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训练课文,就是为学生尽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在情感上受到教育而设置的。但长时间以来,农村初中教学阅读训练课文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低,课堂教学效益差。我认为,这是课堂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旧的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重知识的灌输,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启。那如何克服这些消极因素,提高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效益 我想在此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仁共商。
朗读,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它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通过朗读,能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既受到感染,又受到教育。朗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多样的朗读训练。
组织朗读训练,教师应结合不同体裁的作品或范读,或先通过听录音,后指出朗读要领,要求──读音,停顿,速度,语调,然后根据作品特点,条件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或学生单人朗读,或齐读,或分角色朗读,或结合读。人物多,对话多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渔夫的故事》就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渔夫,魔鬼,其他同学既充任陈述人又做观众,兼做评论员,课堂成了舞台,教室变成剧场,效果很好。韵文和优美的散文可采用齐读。如教《黄河颂》,让学生摹拟录音齐读,顿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昂,激qing澎湃。应该说,以那种宏大的气势常令人沉浸于浓烈氛围中,并给人以美好的享受的齐读和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并带着乐趣及内心的追求,去深入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分角色朗读法,它们所起到的激发学生感情,激起学习兴趣,跃动课堂灵气的作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市岭南中学 陈亦莹
〖教育,教学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的小结·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我的教学〗
学习新课程的标准,从理论上认识到上好一堂课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水准。
要明确教学理念,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中的行为,情感倾向透露出来的或隐含着的价值取向。我们要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指向知识与能力,还要指向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教古文《陋室铭》及《爱莲说》时,改变了过去只是抓课文的知识点串讲朗读直至让学生回家背诵为止,课外辅以练习巩固, 而是在课堂上尽量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料,工具书,通过小组交流,互相讨论启发完成对课文的理解,还指导学生通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想和脉络来朗读背诵。
设计教案要有创新,要有所突破。语文教师要改变写教案就是抄参考书的习惯。应该做到每1篇课文,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既紧扣目标又突破传统,突破教参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有新意。为教《渔夫的故事》如按照原先的设计,根据教参,即突出童话知识和想象能力的教学,这样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而我在设计时,既为让学生按童话语句特点说自己的感受,又把自己想象成渔夫,在情节发展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这样,课堂上的问题探究就收到实效。
河南省灵宝市第二小学四语组 张 慧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结合课文内容、逻辑关系,设计巧妙的教学过程的过渡、衔接语言。
我在教《渔夫的故事》一文时,第一节课学习到渔夫救了魔鬼,可魔鬼却还要杀害渔夫。此时,下课铃响了。渔夫智斗魔鬼而获生的情节,须在第二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我是这样结尾的:“这个魔鬼不但不感谢、报答渔夫,反而还要加害渔夫。究竟渔夫的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借古章回小说的结回语来结束本堂课,既风趣,又勾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念。第二节课我又这样开讲:“上节课我们的渔夫遇魔了,这个魔鬼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要杀害渔夫,那渔夫是否就束手待毙呢?”这样启发思考、留有余味的过渡性语言,既使学生不因下课而中断学习兴趣,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无中断之痕迹。
上一篇:《司马光》教学设计精编5篇
下一篇:夜莺的歌声教案【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