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林海(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3林海(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林海》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鹏博士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林海
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
[我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今天我们就来这课学习。
二、轻声读课文,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讲来大兴安岭前的想法。
2、讲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3、讲大兴安岭的林多。
4、讲落叶松多。
5、讲林间的野花美。
6、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三、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课件
按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
2、岭上的林
3、林中的花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与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五、指导学生分段
1、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几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讲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林海的?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
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板书:亲切、舒服)
2、讲读第二段
(1)多媒体显示。指名读第二段。
(2)问: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写出岭的温柔?
理解温柔、盛气凌人,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看大兴安岭的林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显示第三自然段。知名度,理解品句
眼睛看到的到处是绿的;茫茫的一片林海,说明林很多;不同的绿色说明树木的品种多。
(4)小结:这一自然段讲大兴安岭是林海。
(5)多媒体显示第四自然段。理解品句。
这里把落叶松比成什么?浪花指的是什么?
(6)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品句。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大兴安岭看作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之情。
(7)多媒体显示第六自然段。理解品句
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清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理解空洞、千山一碧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切、舒服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背诵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号在哪里。
(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时写俏丽的百花,树干时银白色的。
(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座山,白桦围裙,还穿着绣花鞋。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自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多媒体显示第三段]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加深厚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人与山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她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理解兴国安邦
三、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运用了那些方法?[拟人、对比、比喻]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四、巩固练习:
1、写出带点的反义词
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综合-------()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温柔------()
它的美誉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折断化石把大兴安岭和()比较着写,大兴安岭的特点是(),而秦岭的特点是()。
3、练习背诵课文的3--------6自然段
五、作业 :
生字组两个词;练习用缺乏、恰好造句。
《林海》教案【第二篇】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苏霍母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十二册教材《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印象前后完全相反。本段着重写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大兴安岭是那样“亲切与舒服”,并非“高不可攀”。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先从“岭”、“林”、“花”这三方面分述“所见”(写景),再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国家强盛这两方面分述“所思”(联想)。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巨大贡献。因此,根据文章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充分利用审美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觉性,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
二、设计思路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精神。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 第2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能通过比
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
1、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回忆美
第1课时我让学生初读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还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进行了交流,应该说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林海有了初步印象。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再一次展示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然后让学生谈谈“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孩子们欢畅的交流中不知不觉的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
三、寻找美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的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以激起学生的竞争心理。然后再请学生互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
三、欣赏美
感受课文的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称之谓“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整体认识后,应进一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对课文的美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认真品读。2、品读时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
C、应该怎样创造性的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四、讨论美
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作为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先辅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的出示这个小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重点研究课后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的意境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阅读教学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给予认可和鼓励,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体会两种看是很有道理的特点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创造美
在学生学习完了描写大兴安岭美景的这一片段后(课文3—5段),教师再一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书”、“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书”指选用课文最精美的片段,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设计 :
林海
岭——多温柔
景物特点林——像海
花——多美
我的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我觉得它是我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缩影。
六、教学过程
1、回忆美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 :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出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寻找美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欣赏美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2)学生仔细品读。
4、讨论美
教师辅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重点研究课后第2题中的3个句子)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书”、“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书”指选用课文最精美片段,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林海【第三篇】
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三、教师归纳: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 岭多
13、 林多
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2、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板: 岭 多而温柔
林 多而绿
(亲切、舒服) 花 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林海》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三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2)学生仔细品读
4、小组讨论
教师辅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五、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林
海
岭——多
温柔
景物特点
林——像海
花——多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