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范例【推荐4篇】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第一篇】
潮热湿重的梅雨季总是让人提不起劲儿,烦闷又无处宣泄,今天亦是如此。妈妈似乎早有准备,提议我们去看王老师安利给我们的电影。看电影——那自然是极好的咯!
影片名叫《长安三万里》,以唐朝为历史背景。影片一开始便讲述了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大军大举侵略西南,作为节度使的高适弃守云山城,长安陷入困境。影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展现了高适向监军太监讲述其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影片中,高适和李白的情谊是最为出彩的感情线,他们少年时期游历江湖巧遇并结为至交。高适正直、坚韧、讲原则又胸怀大义,一心想要报国明志。而李白却是性格奔放又洒脱。高适答应李白的一年之约,无论自己身处何处,都如约而至。收到李白的急信,也毫不犹豫策马扬鞭,赶赴长安,找寻李白。而李白却纵情诗乐与美酒,全然不记得何来的“一年之约”也忘记了自己修书过高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虽然高适和李白是性格迥异,人生观也不同的两个人,但是却有着同样的“大鹏之志”,可虽志向远大,却都壮志不得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少年时的李白放荡不羁,对自己的才华更是自信满满。
可人到中年,依旧碌碌无为。自父亲走后,李白便大病一场,后又经历了赘婿和入道等诸多不如意。即便如此,他依旧洒脱随性,很少将内心的伤痛表现出来。
而高适虽同样仕途坎坷,一身本领却无人赏识。但他为人老实谨慎,认为还是自己技艺不够高超,数次回乡,巩固枪法,钻研诗词,日益精进。“莫愁前苦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便是他最好的写照。
高适与李白分合聚散几十载,困难面前互相扶持,得一知己,莫过如此。可惜安史之乱后,高适入哥舒翰麾下,成了淮南节度使,奉命讨伐永王。而李白却被永王招为幕僚,和高适站在了政治的对立面。人到暮年,友情却经历考验。
影片不仅清晰地展现了高适和李白一生的情谊与矛盾,也贯穿了非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文人和唐诗。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不充满了浓重的历史气息。
繁花似锦的长安城让我们领略了盛唐时期的壮丽景象,安史之乱后的狼烟四起与满城狼藉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的动荡背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必定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度和自信,去追求我们的梦想。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第二篇】
大唐盛世,一个让人向往的朝代,有许多有名的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今天观看了《长安三万里》这个电影,让我有所思考。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唐朝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电影的主角高适少年时和李白成为朋友,但到了中年,李白只管饮酒取乐,而高适空有一身武功,但不能上战场杀敌,于是回乡好好读书,准备去报效国家。但还是一事无成。可是到了年过半百时有了转折点,因为国家没有了有用的将军,高适成功做了将军,去打败永王的大军,这是李白加入了永王军,最后被高适在长安抓回,被贬了。高适后来去打
击吐蕃大军,吐蕃大军全军出击,最后败了,李白也是刚到白帝城被叫回朝廷重新做官。
我看了这个电影让我感慨万千,我们做人要学习高适有理想,不能学李白只会饮酒取乐。看到李白醉酒的样子,让我想到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中的青年们在里面,在这种地方娱乐,而是要向理想努力,进步。
《长安三万里》这个电影让我有了许多醒悟,这个电影太棒了!值得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第三篇】
今天,爸爸带着全家一起去观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当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接近尾声时,我才真正了解了爸爸带我们此行的目的。这部电影不仅让大家在视觉上过足了瘾,内容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这是一部讲述盛唐历史的动画片,不仅让我学习了一段盛唐历史,也在我心中播下一颗诗词歌赋的种子。这部电影唯美、壮观。
影片一开场,顿时让我仿佛感觉有一道光带我穿越到了那个人人都会写诗的唐朝,同李白、高适、杜甫、贺知章、王维、岑参、王昌龄……一起在黄鹤楼里饮酒作诗;和高适一起镇守边关,保卫国家;和李白一起感受惬意生活,仰天长笑。而每当电影里出现我会背的诗词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的读起来。
最让我感动的是李白和高适的友情:他们的性格不同,一个政治凛然,一个浪漫无邪,一个是“世间人”一个是“谛仙人”,但却误打误撞变成了好朋友。
战争的时候,李白犯下了滔天大罪,他投向了永王。李白被抓进了大牢,高适虽然很气愤,但是因为他和李白多年的友谊,他还是求情郭子昂放了李白。李白出狱后,在小舟上写下了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就是写高适的吗?他们俩的友谊真的很让人羡慕。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几位诗人在黄河边饮酒的情景:李白拿着酒杯说着《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杯莫停”……听着这些诗句,我仿佛跟着李白他们一起,乘着白鹤飞向九霄云外,畅游天宫,畅游世界,共举杯!这是何等的惬意、洒脱,何等的满足啊!这也让我体会到了李白为什么被称呼为“诗仙”。
今天,我看了《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它让我全面了解了盛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更也让我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真是不枉此行啊!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第四篇】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盛世长安已落幕,千万首诗歌传颂至今。看完《长安三万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到醉人的诗歌里,饱含着诗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情愁百态。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影片中的高适谨慎稳重,刚正不阿;李白自由豪放,放荡不羁,同样是文人却性格迥异,但面对困境,他们同舟共济。
影片中的李白看似健忘,实则牢记挚友情谊。从开头他带着骨灰把好友葬身至黄鹤楼中,我们就能看出李白的仗义和重情。第一次高适去赴约时,李白并不是健忘,而是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改变不了现状。第二次李白让高适速来长安时,是因为李白得到了重用。然而,到高适赶到时,李白才发现自己的才华只为逗贵妃乐。等到高适到时,他只能装是自己忘了。这几次健忘是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有能者也难重用和对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但李白还是鼓励朋友,自己却深埋痛苦以笑示人,真是个折翼的天才。
史书中的是现实,影片中的是梦想。
我们新时代少年也应该像诗人一样,心怀梦想战胜困难。
影片中高适曾言:”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而我想说:“只要我们在中国就会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