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课文及教案【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课文及教案【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知识点【第一篇】
一、我会写组词
豁huō(豁开、豁子、豁出去)
凛lǐn(凛然、凛冽、威风凛凛)
疙gē(疙瘩)
瘩da(疙瘩)
棍gùn(棍子、冰棍、木棍)
裁cái(体裁、裁定、别出心裁)
筹chóu(筹划、筹备、一筹莫展)
橡xiàng(橡胶、橡树、橡皮)
雕diāo(雕刻、木雕、石雕)
跺duò(跺脚)
颓tuí(颓然、颓废、颓败)
沮jǔ(沮丧)
趴pā(趴下、趴着、趴窝)
屉tì(抽屉、笼屉、床屉)
二、多音字
哄 hōng(哄笑) hǒng(哄小孩) hòng(起哄)
缝 fèng(裂缝) féng(缝补)
攒 cuán(攒凑) zǎn(积攒)
哄 hòng(一哄而散) hǒng(哄骗)
三、近义词
风靡——盛行 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疲倦——疲惫 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神气——威风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俨然——好像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沮丧——丧气 轻手轻脚——蹑手蹑脚
四、反义词
破旧——崭新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疲倦——活跃 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沮丧——振奋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呆头呆脑——心灵手巧 一无收获——满载而归
五、理解词语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俨然:形容很像。
威风凛凛:形容气概威严,令人敬佩。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课文中形容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入迷程度。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六、句子解析
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2.那一受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3.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4.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写出了裂缝的宽度,又写出了裂缝歪歪扭扭的样子,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学习条件,更写出了那时候玩具的稀少,衬托出竹节人在孩子们眼中的重要性。
5.“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表现出了竹节人受欢迎的程度。
6.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夸张,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表现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7.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
七、问题归纳
1.作者为什么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作者写破旧的课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3.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段(2-4):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段(5-18):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段(19-29):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2.品味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了解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一)出示传统玩具: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依次出示沙包、抓子儿)想一想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变形金刚、拼装玩具、毽子、跳绳)
(二)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抓子儿、跳皮筋、弹球儿等,由此导入本课课题。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乍看上去,这些玩具虽然显得简单粗糙,但它们却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玩具永远是孩子们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三)大家看,老师手里又是什么玩具?(出示竹节人)让我们继续去《竹节人》中,发现它的乐趣。(板书:竹节人迷)
二、梳理文本理清脉络
(一)师生共同回忆文章脉络,采用略读的方法回忆文章情节,并出示略读的定义,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板书:脉络略读)
(二)教师提出问题:本课与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生观察文章开头#教案#导语部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应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呢?(板书: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
三、深入研究完成任务
(一)任务一:
抓住“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的课后提示,教会孩子如何运用浏览的方法,迅速找到目标内容。
(浏览是一种有效阅读的方法,浏览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式,即选读,要求在阅读中迅速扫视,选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板书:制作浏览)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任务单一《玩具制作指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3.教师对有关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4.播放有关竹节人制作的视频,让孩子利用更加直观的方法,了解竹节人的魅力。
(二)任务二:
抓住“‘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的课后提示,教会孩子如何运用精读的方法,挖掘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精读,就是要仔细地、反复地阅读,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理解和体会,全面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中心及表达方式、写作特点,包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等,以达到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板书:乐趣精读)
1.从整体入手,分析文章中各个环节中可能有哪些备份突出了竹节人给人们的乐趣。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说说对于每个部分的内容理解。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们理清了竹节人的乐趣可能在于:做竹节人、装饰竹节人时的词句;斗竹节人时有趣、快乐、投入的部分,想象竹节人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上课时,孩子们依然意兴不减;老师玩竹节人时专注的样子。
3.分析上述内容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4.品味写法词句和片段,根据提示完成任务单二。
5.师生分析主题内容,在做竹节人和玩竹节人中,有哪些内容体现出“乐趣”。
(三)任务三:
1.抓住“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课后提示,教会孩子如何运用复述的方法,把握事情的主要内容。
(运用之前学过的“复述”的方法,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清楚,故事就能讲的清楚明白)(板书:故事复述)
2.重点阅读了第21—27自然段中与老师相关的部分。
3.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老师和孩子对竹节人态度和心情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动手做一做:制作一个属于你的竹节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第三篇】
《竹节人》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以致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这是1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 望和动机,创造“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表现了孩子们对于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堂上,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三、不足之处
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到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接着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作者是怎样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然后利用时间地点人物,学习阅读方法: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
后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记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进行分析,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画面想象,和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1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谁来说一说?
二、关注#教案#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发现课文前#教案#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
2.理解任务
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
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
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
3.从课前的#教案#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1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是的,同1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
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
3.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4.汇报交流
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
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四、完成任务单,体验阅读方法的选择过程
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先来。
(1)成果展示
任务一:请两个小组上前展示。
(2)评价提升,从选择内容到细读提炼
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呢?
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在你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那么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在写这个指南的时候,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
这么有意思的竹节人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组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哪些乐趣。
刚才老师听到了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阅读方法?
五、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了《竹节人》这篇课文里面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策略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讲老师的故事。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