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面积(优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数学教案-面积(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什么是面积的 教案【第一篇】
什么是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建构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小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击掌 ,比较手掌面的大小,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观察了手掌面,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例如:书本的封面,硬币的正面(课件出示)
找一找: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老师的手掌面大?又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老师的手掌面小?
小结:不同的物体它的面的大小是不同的,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刚才我们所说的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其实是指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指的是什么?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 出示两片叶片比较两片叶片面积的大小。你是怎样比的?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出示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分别把它们的 一个面印在黑板上。 师问:这里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它有几个面?印在黑板上的 这个面是什么图形?
引出什么是封闭图形,板书并提问:你们还认识哪些封闭图形? 这几个是封闭图形吗?(课件出示几个不是封闭图形的 ) 黑板画的 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教师归纳: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 ,在数学上我们把封闭图形的 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教师把板书完善好)
请学生上台把黑板上的 两个图形的 面积表示出来。
学到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什么是面积(出示课题)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三、多种策略比较面积的大小
老师手上还有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小组探究学习。
活动要求(课件):
(1)先看看有哪些工具,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比较过程。看看哪一组同学的方法多。
(3)比较后,同一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开始吧,同学们。(巡视指导 师:现在有结论了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长方形的面积大)同意这个答案的请举手,都同意呀。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是采取什么方法比较的得出结论的。(学生汇报交流小组活动中发现的方法。师生评价、总结。)
区别周长与面积,
课件出示:有位同学是这样比的 用两根毛线沿着图形的 边围了 一圈,然后比一比这两根毛线的长度,对于他的 做法,请亮出你的观点,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约9分钟)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面积,并且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开始做练习。
1.课件出示P41-1 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在课前发的方格纸上用彩笔画图,教师巡视,并把典型作品放在展台上展示。
师:看到这些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形形状不同,面积一样。 课件出示P41-3
师:这道题是书上41页第3题,同学们打开书去数一数,画一画,填一填吧! 师:谁来说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各等于几个小方格? (生汇报 课件演示结果) 师:(鼠标指图2)我们看这幅图,先来说说粉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格子?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
(以粉色图形为例 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格子的过程) 课件出示P41-4 生读题
师:同学们看书上41页第4题,想办法比比吧! 师:大家比出结果了吗?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用数格子的办法,左边图案面积等于16个格子,右边图案等于14个格子,所以左边图案面积大。 师:(用鼠标指不规则格子处)这地方的格子你是怎么数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课件演示结果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形。
师: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数出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汇报。
五、知识梳理,总结全课(约1分钟)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有很多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
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量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并计算它的面积.
(请一个同学量一下,告诉大家,正方形手帕边长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投影出示.
(1)单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单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它的长是2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想: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考虑.
120÷24=5(米)
答:它的宽是5米.
5.怎样验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思考题.(投影出示)
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最大?
分析: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
40÷2=20(厘米)
(按长、宽都是整厘米计算)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师:从上面情况,清楚看出当长和宽相等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1.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2.拿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下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对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铺垫.复习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引出新课的学习,这样考虑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学过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观形象,通过长方形宽的变化,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巩固反馈安排了基本练习,为巩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思考题是让学生对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最大.有一感性的认识.
探究活动
面积变换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在变换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根12厘米长的细铁丝.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用一根长12厘米的细铁丝做一个正方形框架(如图),它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请在不剪断铁丝的情况下,设法把所围的面积逐次变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办到吗?
2.学生分组,先讨论,然后动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动目的
通过拼摆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组纸片,每组有如下三张纸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用这三张纸片能不能拼出一个正方形?为什么?
2.学生分组,教师发给每组一组纸片.
3.学生进行拼摆,然后选派代表说出理由.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手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同学们快乐的40分钟又开始了请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面积”你想研究面积的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
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试验吧。
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题
2、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展示探究结果
4、概括总结:
(1)这个伟大的发现由谁来写在黑板上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2)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练习
(1)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这个计算公式高兴吗?为自己鼓掌吧!常言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是不是要利用公式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
(2)完成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先量出长和宽在求出面积
6、猜想
“请你大胆猜一猜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7、总结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8、练习
学生动手测量手帕的边长,然后计算面积。
三、迁移运用、分层提高
1、完成课本79页2题
2、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请你任选一个先估计他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长和宽计算出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很接近。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于什么?正方形面积等于什么?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时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小学四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教材分析
我上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39—143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导出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它提供了度量和计算面积的基本道理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具有启后的作用,是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面积打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因此,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
本节课如果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的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了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本只需直接出示面积公式,然后通过大量的面积计算训练即可。但即使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显然,本节课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的理解透彻,而且记忆深刻。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课本安排的准备题是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例1的教学做准备。例1是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填一填,然后对败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讨论,最后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例2是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想一想是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分层次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实践作业,第一个问题是基础训练:要计算教学楼区、操场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小明同学搬新家了,他的卧室的长是5米,宽是4米。你能帮助我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第三个问题是:墙壁粉刷,除去门窗的面积。实践作业是让学生课外找一样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跟估计进行比较,提高学生估算能力。这样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教材处理
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我对教材做了以下的处理。
首先确立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其次教学过程处理:
(一)激趣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上课伊始,我先设计和学生谈话:这学期我们已经是第几次来这里上课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样?上次我班有几个同学表现的非常出色,比如张扬,回答问题头头是道,给在下面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也就记住了四(5)有一个了不起的张扬。这节课,他们将继续做我们的评委,看那些同学是四(5)班的骄傲,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然后,我变辅垫导入式为创设题情境导入式:这么美丽的地方是那里啊?恩,是我们的校园,你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板块?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教学楼区和操场区的面积分别有多大呢?有哪些办法知道?用面积单位去摆不现实。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计算”。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计算公式。这部分分两部完成,第一部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计算面积,产生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任意取出几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有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刚才是你们自己动手拼长方形并且计算了它们的面积,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想办法去验证,逐步归纳出公式;接着追问: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第二部是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先让学生口算几个图形的面积。再让学生找出几个特殊的长方形,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把这两个公式写下来。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得出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分层次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实践作业,第一个问题是基础训练:要计算教学楼区、操场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小明同学搬新家了,他的卧室的长是5米,宽是4米。你能帮助我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第三个问题是:墙壁粉刷,除去门窗的面积。实践作业是让学生课外找一样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跟估计进行比较,提高学生估算能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 “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计算面积,产生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有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刚才是你们自己动手拼长方形并且计算了它们的面积,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想办法去验证,逐步归纳出公式;接着追问: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得出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
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1平方米的格子若干个,长方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几张照片,问:这么美丽的地方是那里啊?恩,是我们的校园,你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板块。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2、如果要知道操场和中心广场的面积分别有多大呢?怎么办?
我们今天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从生活中引出的问题,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的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件演示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起做实验观察和验证一下。
1、探究活动一:摆一摆。
(1)要求:小组合作,组长分配任务:一人做记录,其他三人动手操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长方形
每排个数
排数
长(厘米)
宽(厘米)
1平方厘米正方形个数
面积
(平方厘米)
1号
2号
3号
(2)讨论并回答。
①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②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面积有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舞台,逐个出示3个长方形,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的猜想。]
2、探究活动二:验一验。
刚才是你们自己动手拼长方形并且计算了它们的面积,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追问: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
长
宽
面积
1平方厘米的
个数
课件演示,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我们通过刚才的动手和动脑,对长方形面积的探索-发现-验证,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长×宽,把你们认为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写在作业纸上。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
[设计意图:在验证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验证过程中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体验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灵活运用,迁移方法。
1.口答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6
6
6
6
7
5
5
6
5
8
2、算后让学生找找哪两个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它的面积公式是这样的呢?(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你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s=a×a)
[设计意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问题一
出示图:中心广场、操场(无数据)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图:两块场地出现数据。
2、问题二:
小明同学搬新家了,他的卧室量的长是5米,宽是4米。你能帮他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
3、问题三:
4、实践作业:
找身边的一件物体的表面,先估计它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课后小结: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作业纸
探究活动一:4人小组合作,组长记录,其他三人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长方形
每排个数
排数
1平方厘米正方形个数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
(平方厘米)
1号
2号
3号
(讨论:说说有什么发现?)
探究活动二:同桌合作
一个同学量出右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另一个同学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验证这个图形的面积。
长
宽
面积
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
问题一:
计算中心广场、操场这两个场地的面积。
问题二:
小明同学搬新家了,他的卧室量的长是5米,宽是4米。你能帮他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
问题三:
4、实践作业:
找身边的一件物体的表面,先估计它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让学生的思维真正主动起来
——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反思
实验小学朱淑雅
一向自信于自己数学教学工作的我,在一次“自信”的教学中得到了醒悟。
这次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我多次教过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了如指掌,因此心中颇不以为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很合时宜地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推导面积公式的环节,为此我还很是得意。下面就自己对本节课的课后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从操作中探究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先课件演示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计算面积,产生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有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刚才是你们自己动手拼长方形并且计算了它们的面积,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想办法去验证,逐步归纳出公式。第二步是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先让学生口算几个图形的面积,再让学生找出几个特殊的长方形,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把这两个公式写下来。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得出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到生活中运用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它、发展它,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中,不断深化知识。如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分层次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实践作业,第一个问题是基础训练:要计算教学楼区、操场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小明同学搬新家了,他的卧室的长是5米,宽是4米。你能帮助我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第三个问题是:墙壁粉刷,除去门窗的面积。实践作业是让学生课外找一样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跟估计进行比较,提高学生估算能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上下来,看似一切进行得很顺利,通过课堂反馈我了解到学生对于面积公式的掌握较为熟练,照理说是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我心里总是觉得有哪儿不妥,可又说不出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教学重点把握出现了偏差?
显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面积公式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学生课堂练习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一目标是完全达到了。
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好像也不至于。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我特意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的教学环节,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的思维方式顺利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从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形式来看都没有大的问题。
那么问题究竟是出在哪儿了呢?
1.上课好象是在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课件演示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时,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主动思维的需求。最初的设计虽也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重要性,可是实践证明这种主动还是主动在上课的形式,学生内在的思维并没有主动起来。只有设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思维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
2.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制约,几何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学习的难点,因此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讲清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上。通过实践,我意识到目标定位只限于此是不够的,小学阶段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从而能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有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通过操作,学生汇报发现每排有几个,长就是多少;排了几排,宽就是多少;总个数有多少,面积就是多少。这个过程没有展示学生的操作作品,针对性不强,当学生说每排的个数与长一样时,没有及时追问,为什么是一样的,让学生说说原因。因此,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公式解题,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各种抽象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具备了解决其他图形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基本条件。
3.语言不丰富,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我没有正确地做出评价,有时学生回答的很精彩,我也没有抓住机会,进行表扬,有时学生回答的不完整或错误回答,怕打击他们的信心,也没有及时纠正;在激励学生时,只用了“很好”、“好的”,起不了激励的作用,老师语言的苍白,只能是平时积累的太少了。该如何丰富自己的教师语言,使之抑扬顿挫,幽默风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果那堂课真的是那么十分完美,也许就不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正是因为有问题才激起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才留给我不可磨灭的记忆。总之,我将谦虚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我将活到老,学到老。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量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并计算它的面积.
(请一个同学量一下,告诉大家,正方形手帕边长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投影出示.
(1)单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单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它的长是2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想: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考虑.
120÷24=5(米)
答:它的宽是5米.
5.怎样验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思考题.(投影出示)
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最大?
分析: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
40÷2=20(厘米)
(按长、宽都是整厘米计算)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师:从上面情况,清楚看出当长和宽相等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量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并计算它的面积.
(请一个同学量一下,告诉大家,正方形手帕边长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投影出示.
(1)单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单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它的长是2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想: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考虑.
120÷24=5(米)
答:它的宽是5米.
5.怎样验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思考题.(投影出示)
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最大?
分析: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
40÷2=20(厘米)
(按长、宽都是整厘米计算)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师:从上面情况,清楚看出当长和宽相等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1.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2.拿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下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对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铺垫.复习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引出新课的学习,这样考虑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学过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观形象,通过长方形宽的变化,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巩固反馈安排了基本练习,为巩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思考题是让学生对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最大.有一感性的认识.
面积的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
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面积》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图片招牌.教师说明: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3.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周长和面积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意 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4.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周长和面积有哪些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下一篇:雾凇教学设计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