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优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颐和园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颐和园》教案【第一篇】
颐和园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
《颐和园》教案【第二篇】
教材分析
1.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2篇精读课文。本组共3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1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义句意的理解上还欠缺,他们在三年记忆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问题并不陌生。
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zh09)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颐和园【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和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谁去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
(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课文。
⑵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⑶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⑷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⑴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⑶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⑴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完成思考练习
八、练习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廊内——绿柱红栏五彩画
长廊:长(700多米)
廊外——花木盛开微风轻爽
山下看: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山上望:瓦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白塔
美丽的大花园堤岸杨柳石桥
昆明湖湖心岛葱郁宫殿
十七孔桥石柱石狮
上一篇:《莫高窟》教学设计(4篇)
下一篇:《凡卡》教案【汇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