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重点难点: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过程与方法: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呢?

生:克、千克、斤

师: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PPT出示:填适当的单位)

2、创设情境

师:前段时间正是国庆放假,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约好一起出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

师:那“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告诉我?

生:不能超过1吨。

师:“限重1吨”就是只能是1吨,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重量是用“吨”来作单位?

生1:大象的重量

生2:飞机的重量

生3:鲸鱼的重量

生4:一座房子

生5:一座山

生6:轮船的重量

。.。.。.

师:看来同学们观察都很仔细,很好,给自己鼓掌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物体及其重量。)

小结:那么,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来表示)。接着让学生把这句话画出来,再齐读一次。

2。感受1吨有多重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去称自己的体重。现在,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请举手。(接着,我让4位同学上来)

下面,我们请4位同学上来感受25千克的重量,背一背,说说背完后的感受。

师:好,你先来说说

生1:没问题,我能背得动。

师:你呢

生2:我也行,感觉很轻。

。.。.。.

师:那现在让你们把这4位体重约为25千克的同时背起来,你们能做到吗?

生:不能,太重了。

师:我们知道,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那4个同学的总体重是多少呢?

生:100千克。

师:谁来说说是怎么得来的?

生:4个25千克就是100千克。

师:很好,我们给他鼓掌。4个25千克,也就是4乘25,就等于100。

师:那照这样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和又是多少呢?

生:1000千克。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40个25就是1000。

师:那1000千克也就是。.。.。.

生:1吨。

3、单位换算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师:那么,反过来1000千克也等于1吨。

(板书:1000千克=1吨)(让学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生活中,像这样1袋大米是100千克,那几袋大米重1吨呢

生:10袋。

师:为什么呢?

生:1袋100千克,10个100就是1000,1000千克也就等于1吨。(引导学生说出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师:1头牛重500千克,那几头牛重1吨呢?

生:2头,500+500=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师:(PPT出示教材第32页)同学们试着完成课本32页例8。

(边巡视边指导)

师:好,写好的同学请举手,看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快。

很好,手放下。好,我们一起来说说,4吨等于多少千克呢

生:4000千克。

师:很好,那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

师:4个1000千克也就是4000千克。

师:那3000千克又等于几吨呢?

生:3吨

师:为什么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

师: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也就等于3吨。

同学们,都能听明白吗?

生:明白。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材第32页“做一做”

1。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2。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50吨80千克6千克4吨

3。解决情境问题

师:刚才大家知道1吨有多重了。那你们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同时过桥,因为他们的体重总共有1300千克,超过1吨了,他们一起过去。这桥就会断了,他们就掉到水里淹死了。

师:说得真棒,他们如果同时过桥的话,他们的总体重是多少呢?

生:400+300+500+100=1300千克

师:那1300千克等于几吨几千克呢?

生: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把1300拆成1000和300)

生:1000千克等于1吨,剩下的300千克就是300千克,所以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师:那1吨300千克>1吨,也就是超过1吨了,桥就会断掉。

师:那他们应该怎样过桥呢?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

生1:他们可以一个人先过去,另一个再过去。

生2:也可以两个人一起走。

生3:还可以让牛大哥先过去,然后他们三个一起过去。

师:你们的方法真棒,牛大哥他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了桥,都很高兴。

你们想得真周到。我们过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认识重量单位吨,体验1吨的重量,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还有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这节课,我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轮船、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使抽象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直观、有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的体验活动统一起来。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首先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然后感受1吨有多重,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从具体到抽象,从物化到内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以致用

在练习的设计上,紧密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有层次、针对地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