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推理能力,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引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出示课件:七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2、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略读课文――

3、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2、时间到!认为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顺的同学请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请同学们翻到书第35页,这里有个《词语盘点》,它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 看!读读记记中除了前两个,后面的词语全来自于我们这篇课文,请同桌马上互相检查一下。

3、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4、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静地默读思考,并在书上做做相应的记号。

2、刚才大家根据学习提示再次默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刚才有同学讲到魏格纳在观察(板书:观察)地图时产生了一个奇想,师边讲述边演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l 这个奇想是凭空出现的吗?那――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还可以圈一圈、划一划。(巡视了解学情,最好找到三次发现都划出来的学生)

指名交流,并相机引导看图。(相机板书:发现)

l我明白了,有了这三次不同的发现,所以魏格纳的脑海里才形成这个崭新的奇想,对吗?

课件出示:

第一次发现: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成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合。

第二次发现: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发现: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l 让我们反复读一读这三次发现,让我们也去发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发现一:魏格纳的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细致。(三次发现的内容不同。)

发现二:(这三次发现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第一次发现是偶然的,不曾想到的。引导联系课文:突然、竟、这般不可思议!(读句)――无聊、消磨时光――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读句)

第二次发现是有意识的,应证了猜想。(那么)

当魏格纳偶然发现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几内亚湾不可思议地吻合时,他精神大振,(心里会怎么想呢?板书:思考2、3人)心想:       (魏格纳就是这么想的,)于是   (引读他”仔细端详……”),果然  (引读)

师:亲爱的魏格纳先生,当您的想法被证实时,心情怎么样?

生:很高兴、很兴奋,兴奋极了等

师:请再次表达一下您的心情,好吗?齐读

此时,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当时魏格纳师――兴奋极了(引读)。

(5)小结:魏格纳就这样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又不断地思考,然后又不断地观察、发现、思考,所以他的发现才越来越深入。正是有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奇思妙想:――齐读

(二)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1、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魏格纳又展开一系列行动。请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话,看看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待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2、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回读中心句: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这部分的教学较略,随机抓以下几处进行点拨。

枉费心机  你懂吗? 是呀,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回读

考察:(板书:考察)考察就是---到实地观察、调查。魏格纳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亲自到各大洲去考察,足迹遍布美洲、欧洲 非洲、南极洲、印度和澳大利亚,先后考察了山系、地层、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冰川等。当时魏格纳的身体尚未康复,医生千方百计进行劝阻,但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始终没有放弃。回读

浩如烟海  你懂吗?是呀,在这样地资料中寻找犹如大海捞针呀!回读

2、引读最后一段。

魏格纳这样持之以恒地考察、考证,终于――引读。

3、面对魏格纳大陆漂移的假说,老一代地质学家并不承认,当时的人们更是嘲笑他荒唐,斥责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开玩笑说,大陆漂移学说只是一个“大诗人的梦”而已。但魏格纳仍孤独地吟唱着自己的诗篇,继续坚定执著地为自己的假说寻找着证据,。最终于1930年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气象时,不幸长眠于冰天雪地之中。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许多,课后让我们继续找一找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也可以找一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六、自主选择、分层作业

1.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

2、找一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第二篇】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第三篇】

基础训练

一,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漂 ( ) 假 ( ) 奇 ( )

( ) ( ) ( )

二,我会填。

结构

音序

音节

部首

除部首外有几画

组词

三,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病房 ( )的部分 ( )的海湾 ( )的资料

( )的吻合 ( )地出神 ( )地发现 ( )地端详

四,根据词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2,白费心思。( )

3,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 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形状 ,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 的巨大极块,后因大陆不断 ,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综合应用

六,课内阅读。(选文见课本)

1,"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是一个( )句

a,反问 b,设问 c,疑问

2,本文题为"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出了什么"发现"

3,文中交代:"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你认为魏格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课外阅读。

用冰点火

一架飞机突然失事,飞行员不得不从飞机中跳出来,打开了降落伞。

飞行员落在一座荒山上,这里只有冰,雪和枯枝落叶。飞行员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怎么办呢 机灵的飞行员拿起一块冰,把它磨成一块凸(tū)透镜,金色的阳光,透过这块用冰做成的凸透镜,光线聚集成一点,很快就把落叶点着了,落叶点着了又点燃枯枝,燃起了熊熊烈火。

不久,人们发现荒山上的火光,营救了那位失事的飞行员。

这个有趣的"用冰点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聚集到一点,才会燃起熊熊烈火。一个精力分散的人,常常会一事无成。

1,按要求写词语。

机灵的近义词是( )

聚集的近义词是( )

2,仿照例子写一句话。

例: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3,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相关句子在文中用" "标出来。

4,短文中这位飞行员是怎样用冰点火的

拓展提升

八,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有趣的情景或神奇的变化 从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piào 漂亮 piāo 漂流 jiǎ 假如 jià 放假 qí奇怪 jī奇数

二,左右 w wǎnɡ 木 四 枉然 左右 h hao 氵 七 浩大 上下 z zhào 口 二 召开

四,1,不可思议 2,枉费心机 3,浩如烟海

五,地图 相似 连在一起 漂移

六,1,c 2,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对魏格纳的评价。

七,1,机敏 聚合 2,这里既没有花草,也没有树森,是一片荒凉的世界。 3,文章的结尾一段。 4,飞行员拿冰磨成凸透镜,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点燃了枯枝。

八,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或查阅资料写一写发现的趣闻。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第四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1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地球仪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