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猜一猜,5~~10、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加快1厘米的认识过程。)
③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讨论: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发现与创新。)
三、巩固练习。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使同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同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照例4画面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 出示例4。
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同学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同学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同学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算出得数。
(2)假如同学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
引导同学: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局部?使同学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局部。
接着,让同学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同学口述算式和得数,
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同学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同学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局部,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局部可以用10+5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同学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同学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自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同学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同学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同学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身考虑,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方法。
(3)交流。
请几名同学说一说自身的解决方法。比方: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知。
让同学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考虑过程。强化同学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知。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8226;.让同学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一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干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2.假如时间允许,以第2题的式题为主,再适当补充一些,
7十6 9十7 2+8 4+5 10一6 9+4
9-4 8+6 10-2 3+7 17-10 12+7
由教师读题,同学写得数,最后,同学集体订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