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1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背诵并理解课文
2、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4、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古诗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情境导入,了解诗人。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宋诗(板书、宋诗)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回答)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
二、读通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并配乐放录音。
师:你能听出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意思吗?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自由朗读,再指名三名学生读、再齐读。
要想读好诗,就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书本上的注释自己去理解吗?想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
大屏幕出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指名学生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同一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节节败退,一直从首都开封逃到长江以南,后来赵构在长江以南建立了一个新的宋朝,史称南宋,都城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兵占领,北方的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过着屈辱的生活,而南宋政府却只知道花天酒地,忘记了亡国之辱,忘记了收复失地。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山河破碎悲)
你能把这种痛苦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两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这是何等的气魄!全班男生齐读这两句诗,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板书:百姓受苦悲)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指名学生齐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统治者在干什么?我们在一起去临安看一看,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师:他们在干什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那些南宋的大臣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祖国的统一,忘了……。诗人还为什么而悲?
板书(昏君无能悲)
师: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哀愤,学生齐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指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嘱咐儿子,一再叮嘱。
你来读,再指一名学生读。评价:你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们一起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诗人,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陆游、文天祥、范仲淹、岳飞的诗句。学生欣赏
师:这些爱国诗人写下了无数篇爱国诗句,我们在学习这些诗句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诗的内容,还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名爱国的人。
板书:示儿:爱国之情
无限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示儿》教学案例分析
一、找准切入口,建构文本
在《示儿》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了诗句中的一个“悲”字进行理解。在认识了诗人,了解了诗句意思,初步感受诗人心情之“悲哀”后,我又选取了课外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如上述片段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把同背景下的沦陷百姓生活呈现给学生,去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学生述说的那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题临安邸》中的权贵们的花天酒地,都让我们的学生与爱国诗人陆游一样,为百姓苦难生活感到“悲痛”,为南宋王朝的荒淫生活感到“悲愤”。如此一来,诗句中的“悲”就丰满起来,学生的感悟也丰富起来。
二、抓住情感主线,整合文本
我把这首诗中的“悲”拆成了很多份,如果就此打住,那么课堂中就没有生成。诗是散的,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散的,我们的课堂也是散的。于是我还是以这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患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的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 ,陆游悲痛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心中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回顾整个课堂,安排的最出才的环节是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去想象诗歌后的背景,并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清洁。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这节课还有一点做得比较好的,即有感情的朗读很充分。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以朗读和写话来体会诗的内涵,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获得成功的快感。
结合《题临安邸》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的了解。也让学生懂得了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当然,本节课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
2、有些依赖课前的教案设计,使得课堂生成还不是很自然,显得各环节的衔接不流畅。
3、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示儿》教育评价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这首古诗也较为浅显易东,所以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共同品析重点词句。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
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 、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
(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 、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作品发表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中国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六(4)班全体同学
2003年4月18日
九、课外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后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时候呢?
伟大诗人陆游还有哪些其它的诗歌作品,
2、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陆游的其它作品发表在作品栏中。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4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作者:齐治平
陆游(1125-12XX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朱自清本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爱国者,新、旧诗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对陆游其人其诗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从《示儿》诗中看到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换言之,也就是陆游爱国思想的进步性和它所达到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陆游热爱祖国是和他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的,既包括对“忍死望恢复”的中原“遗民”的深切怀念,也包括对“岁辇金币输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与哀悯。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万里之黄河”和“五千仞之太华”,以及“两京宫阙”等等。再则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到破坏与同化,以致“东都儿童作胡语”,甚至整个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传统(有关例证,详见拙著《陆游传论》下编第四章)。这些才是他“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热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爱国思想的根本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祖国和对自己的人民、对优秀传统的爱。陆游诗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些。因此朱文声称:“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评价虽显得过于强调,有抹杀他人之嫌,但为了指出特色,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示儿)本文转载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