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为学生获取新知搭建平台。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先让学生自主画角,然后让学生量角,激发灵感,接着让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后总结方法,这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轻松,乐于接受新知识,从而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成为可能。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学习知识的过程,都应由自己发挥、探究,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通过用三角尺画60°的角和用量角器画60°的角的对比,使学生发现用量角器画角的优势。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体验自主感悟、发现、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平角。

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一说画角的方法。

2.揭示课题:同学们画这样的角既快又准,如果是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如60°的角,还能这么快就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板书课题:画角)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回顾量角。

师:我们用什么工具来量角呢?(量角器)请一名同学到台前量一量黑板上的角(60°),并说一说量角的步骤。

生: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是60,这个角就是60°。

2.画60°的角。(课件展示)

(1)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60°的角怎么画?

(2)学生自学教材43页例题的内容。

(3)交流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A.画一条射线;

B.点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C.线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D.找点连线;

E.标度数。

(4)教师按步骤示范画角。

(5)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小组内交流画角的体会。

3.组织学生画任意指定度数的角,巩固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画角的前提是在脑海中要有角的大致形状,在探讨角的画法之前先让学生量角,做到“脑中有角”,以达到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的效果。使用PPT课件教学画角的步骤,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量角与画角的对比,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量角

画角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找到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在量角器上对准所需度数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在角内标出测量的度数。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并在画出的角内标上度数。

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设计2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页到第五页的例1 例5 ,练习一的1-5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 的读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CAI 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CAI 课件出示我国行政区划图,用点按热健的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图片,同时伴音介绍我国的人口普查数,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由此这节课你想探讨什么问题?(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些大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大数?等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 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 人为例试读。

2、 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问题: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什么?老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

3、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 个一万是“十万”,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自己同位交流说说,认识10 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往我们数单位?万以上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十万、百万、千万、亿)

4、 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 :我发现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

生2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3 :我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生4 :每相邻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太明白?

生5 :我可以告诉你,……

师:同学们怎样证明你的发现是对的?

生5 可以进行证明,如:……

师: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的规律。

5、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 )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出示数位顺序黑板帖)

(2 )拨数,将13819000 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3 )写出13819000 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 )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 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6、 学习“数级”。

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拦,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一分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按级读出北京市人口数。

7、 巩固联系完成第4 页“做一做”。

(1 )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2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8、 学习“读数”。

(1 )CAI 课件出示例2 ,读出下面各数。继续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表下,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 个数,2496249 600006407000 85000300 。

a) 让学生在下面与同学说一说并写出读作多少?

b) 集体交流,读出每一个数,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读法。

c) 课件出示正确读法。

(2 )小组讨论。

a) 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b) 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 数位上出现0 ,又该怎么样读?

(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

(3 )反馈交流信息,学生归纳总结。

(4 )巩固练习,完成第5 页“做一做”。读后说说你发现这3 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三、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收获。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1 —5 题。1 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加深了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2 题按排的是4 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读法不同数的大下意义不同,也为后面学习大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作铺垫。3 题创设一个情境,小组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4 题5 题,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理解,提高读数能力。

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示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3080000 40500000

470000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 348和3480000 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20040080500 28000075

569200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 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 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 250和┆2500000

2005┆和20005┆0000 2050和2050┆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 164┆5800 520┆5000

47┆0050307┆08003060┆0900

10┆4070120┆0605 1┆0000┆0000

3.教师说明:改革2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阿拉文库●(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21500000。.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①先读万级 再读个级

读高位 读低位

②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读后加一个“万” 字。

③每级末尾0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教后反思:

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怎么把这些理性的、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吸引学生?我认为首先就应把“情感教学”吸纳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这节课的开始,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深深打动了孩子们,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学生在积极主动地交流、探讨中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然后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统计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浪费的数据,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同时心灵被震撼,意识到了我国国情的必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激发。赫尔巴特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美国数学家克莱因也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

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让我们的数学课也煽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16 1143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