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最新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 )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第二篇】
执教者:东山县实验小学 林睿谦
评析者:东山县实验小学 江丽芳
教学内容:《科利亚的木匣》(语文人教实验版)第五册
课例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
(生纷纷踊跃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
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 里来读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
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
(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
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学生“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
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
师小结、板书: 战争开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
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手锯”图片)
师: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斧头”“冰鞋”图片让学生认识。)
生齐答:斧头、冰鞋。
生2: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生3: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东西不能都带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个人。
师: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生7:这场战争是怎样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老师送你个“大拇指”。
(送给生7一个“大拇指”)
师:是这样的。这场战争指苏联的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 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战争的胜利。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生8:老师,我想提个问题。为什么科利亚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妈妈走三十步却能找 到木匣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谁能解答?
(送给生8一个“大拇指”)
生9:因为妈妈过了发育期,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同样送给你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 一 个“大拇指”)
生10: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
师:哎呀!连老师都不会想到提这样的问题。你可真会思考!
生9:老师。我知道。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亚挖木匣”为题,那就不完整了!
师:真是了不起。老师由衷地称赞你们,问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个“大拇 指”。
(送给生9、生10每人一个“大拇指”)
(生情绪高涨,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师:还有一些同学要发问,你们暂时把问题存起来,先帮老师解决个问题,行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自己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组内和其它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三、突破重点,感悟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1:科利亚是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亚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师:你们回答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利亚是怎么思考的?
(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内容,齐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做个跨步比赛。谁愿意?
(生踊跃举手,点一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请你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师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学一起数。
(生和师一起向前走10步)
师:从刚才的演示,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师十步走得比较远。
生2:老师的个子高,步子大,洁兵的个子矮,步子小。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科利亚就是这么想的。战争开始时,科利亚从家门口 向前走几步埋下木匣?
生齐答:十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当时他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小。(师板书:步子小)
师:四年后,科利亚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大一倍,(师板书:步子大一倍)
师:所以现在只要走几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齐读:五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最后科利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
生齐答:有。
师:文中哪个词语说明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很好。请同学们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这个故事使我们很受启发。同学们愿意再来读一遍课文吗?
生齐读:愿意。
(生齐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师:我们的周围哪些在起变化呢?请同学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下节 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洒脱,学生学得开心自在。
我想问题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同行评析:
这是《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这节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能遵循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水平、特点,让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开火车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安排“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 ”,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由于问题的存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林老师抛出问题:“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出重点段落(9—11),在反复诵读中,采用“比跨步”“摆脚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林老师始终用赞赏、尊重、呵护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始终以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与教师平等相处,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4.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生字词卡片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读读读画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科利亚的五岁相片,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相片)孩子们,认识他吗?是的,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板书“科利亚的木匣”,给匣注音,指导学生读准。)
一般来说,木匣是什么样子的?用纸做的匣子叫什么?那么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那到课文中去找吧。
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②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并思考这些内容分别是课文哪几段写的?
1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认识了科利亚,学会了“匣”字,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自读字词。
结合问题,边读边思考。
1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是九岁,大致和科利亚同岁。出示五岁的科利亚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小时候的回忆。对“匣”字的扩词,是为了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从实物或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匣的意思。
2三年级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需要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预习。
二、合作
交流检查交流:
1.卡片出示三个认读的生字词,采取领读抢读的方式来识记。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集体填空,讨论。
3.同桌分段读通课文。
1、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正确品读生字,区别多音字。
2、交流中学生大体说出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得出:1——3自然段描写埋木匣,4——12自然段写挖木匣,最后一段写受到启发。
3、同桌互检课文的朗读情况。
通过完成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互助互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
(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
木匣→木匣→
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巩固生字
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
左右结构归类: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形声字归类:匣阶锯管抢懂
比较记忆: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准、阶和价、屋和到
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刻舟求剑》
思考:(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因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故事与本文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把语文园地七的成语故事提前让学生接触。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刻舟求剑》,可以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
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亚
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第五篇】
课文解读
本文是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主题的第2篇课文,记叙了科利亚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情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课文语言朴实平白,没有生动的文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如何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感悟一切事物都在变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特点,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带些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成长记录册。
教学过程:
两课时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启动阅读
1、由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课题:科利亚的木匣。随机学“匣”字。
2、引导据题质疑: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特别之处?科利亚的木匣里装了什么?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通读感知,了解内容
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自读、指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为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课文奠定基础,随文认学生字“锯”“阶”。
初步交流读题目时提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交流后归纳板书: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叶老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也正是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再加上本篇课文的特点适合学生自读自悟,因此下一环节设计为——
三、自主质疑,初步探究
让学生读读文中两个“泡泡”,明白:一个是说读懂了什么,一个是提出了问题。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以“吐泡泡”的形式记录下来。
设计“吐泡泡”的学习形式,目的是落实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来的默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
交流反馈学生所吐的“泡泡”: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预计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课文中说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挖不到?科利亚说“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课文结尾说“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临场作出巧妙处理,或直接回答,或以问引读,或反问学生,或暂时存疑。在交流反馈中,对提问角度新,思维有深度的同学要特别予以肯定和激励。
四、重点研读,体会感悟
本环节主要是体现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作如下设计:
1、根据前一环节的质疑,引问: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科利亚却没挖到,科利亚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讲清楚讨论的步骤与方法:一、是什么原因,首先要从书上找到依据;二、关键是怎样理解这个原因,每个小组成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三、讨论交流后小组确定一种最有创意的理解方法,准备到班上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学法来理解和体会“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如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道理、用数学的方法画一画线段图、在教室里实地走一走、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等等。
语文是开放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应该是开放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语言文字。
4、呈现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地读一读: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5、师:大家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看,科利亚来到了我们教室,大家夸夸他吧!那么,同学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和体会到科利亚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呢?
学生回读课文,找出依据,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体会下面的句子: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多会动脑筋啊!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一个聪明而自信的科利亚!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做事情不蛮干,遇到问题不依赖别人,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多令人敬佩的一个小男孩啊!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从这件事情悟出一个道理,多会感悟的一个小男孩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重点是指导写字,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识记字形的规律和方法;二是对难写易错的字,如“挖”、“鞋”、“抢”、“管”“初”“懂”等,教师要板书示范,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5岁埋木匣步子小走10步
9岁挖木匣步子大走5步
一切事物都在变
上一篇:小学清明节主题班会推选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