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课时(简案【第一篇】

一、学习内容:课文1—3自然段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读为主线

三、学习步骤:

1、媒体展现当年自愿军回国时的情景,同时播放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对朝鲜人民的三个代表人物的具体描写,多媒体展示有关内容,学生合作学习,了解各自然段的具体内容。

3、按“话别——回忆——赞扬”的顺序理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感情朗读。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 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 这篇课文是1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 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

①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② 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③ 感情朗读。

④ 背诵。

⑵ 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 分组交流、讨论。

⑷ 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⑴ 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⑵ 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⑶ 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⑷ 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⑸ 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⑹ 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1篇想象作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能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了解抗美援朝的故事吗?谁来谈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指名回答。)

板书:

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读后同坐交流收获。

2、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认真读课文,看看从中有什么发现?

2、同坐交流,课上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大娘洗衣、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小孙孙,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血的代价。

例如:小金花、大嫂等人物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

四、质疑问难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提出不懂得问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⑴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的腿被炸弹炸掉。

⑵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其效果胜过了陈述句。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五、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想不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喜欢这部分内容的原因。

3、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读的优点与不足。

(多让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作业设置

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朝鲜人民──志愿军

大嫂真挚情谊──国际主义精神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第四篇】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 万凤林

《再见了,亲人》记叙了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时的感人情景。课文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字里行间洋溢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真挚的强烈的爱。教学这篇课文,在讲读完全文后,我运用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逐段引读总结全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引读课题。

师:(语言叙述,创设情境)就是这些待我们亲如骨肉的亲人,我们今天就要与她们分别了。这怎么不叫人依依难舍呢?让我们满怀深情,一声又一声地向她们告别吧——

生:(接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

2.引读前三节。

前三节分别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依依惜别,引读时可指导学生依次朗读前三节每节首尾部分。

师:(引读第一节)瞧!那曾为我们送过打糕,曾为救护我们的伤员失去了小孙孙的大娘来送行了。快,让我们去向她道别——

生:(接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师:(引读第二节)呀!小金花也来了!那次她与妈妈救出老王后,妈妈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知道后没有流泪,可现在她哭得泪人似的——

生:(接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

师:(引读第三节)快看!大嫂也拄着双拐从人群中挤了过来。她那双腿就是上次为我们挖野菜时被敌人的炸弹炸伤的呀,让我们快去扶一扶她——

生:(接读)大嫂,请回去吧!……

3.引读最后三节。

师:“呜——”列车启动了,亲人们紧追着列车,流着泪,挥着手,我们把头伸出车窗,也流着泪,挥着手,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

生:(接读)再见了,亲人!……

全文感情真挚,感人至深。教学时,这样逐段进行巧妙引读,在引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力,达到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

16 300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