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推荐4篇】
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只有一位特殊的听众陪伴他,展现了创作的孤独与坚持,表达了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推荐4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唯一的听众》1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 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由此也启迪我们要具有关爱品质,学会祝福,宽慰,宽容,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本文在写作上也很有特点,开头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说说同一词语所包含的不同意思及一些句子的理解。
要求:读懂句子,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含义。
①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秘密指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这里指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
②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的美好心灵。----秘密指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这里指"我"已经知道了真相----老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的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的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但是"我"没有告诉老人。
(2)对词语的理解。
沮丧:灰心失望或使灰心失望。文中我在家中拉小提琴时爸爸和妹妹说我在"锯桌腿",使我对在家中拉琴失去信心,有点灰心失望。
诅咒:原指祈求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文中指"我"把这难听的"锯桌腿"声音带到森林,打破了林子的宁静,"我"对自己的愤恨,自己骂自己。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苦恼。文中指"我"虽然听不到父亲妹妹的评论,但对自己又把这难听的"锯桌腿"声音带到森林,打破了林子的宁静而感到心里别扭,烦恼苦恼。
幽静:是指一个地方十分安静,宁静。文中指林子非常安静,宁静。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学生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根据一定的提示,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中出现的" 沮丧,懊恼,诅咒,难以置信"等词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两次出现的"秘密"指的是同一内容吗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同一词语所包含的不同意思。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妇人的语言,二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感悟老人美好的心灵,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得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质疑理解,适时的想象说话语言训练来揣摩体会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感受到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只停留在从内容到内容,缺乏书本世界与自身真实情感世界的沟通,而且部分同学的感恩意识也较薄弱,所以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的育人价值,利用换位移情,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创造型的复述课文等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达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真正将文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难以置信"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2.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并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4.运用抓住课题及课文关键词句等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五,教学准备
老师:乐曲:《月光奏鸣曲》,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认真朗读课文,抄写下列词语。
白痴 沮丧 绝妙 懊恼 神圣 蹑手蹑脚 潜滋暗长
2.形近词组词。
锯( ) 蹑( ) 眶( ) 受( )
踞( ) 镊( ) 框( ) 授( )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 懊恼---- 诅咒----
和谐---- 洋溢---- 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 声望---- 安详----
慈祥----
4.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
5.读课文找出人物的变化。
"我"演奏变化
家人情感变化
老教授鼓励言语的变化
像是据桌腿
的声音
简直是个白痴
"是我打搅了你了吗 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 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二)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
二,初读课文。
(一)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二)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老妇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音乐白痴"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理解"音乐白痴":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音乐白痴),因为他们觉得——(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二)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快速浏览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运用抓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指点"并质疑。
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两句话。
2.理解"指点"(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
(五)小结。
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 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 (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四,作业。
基础题:
1.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易混易错字)
2. 多音字注音组词:藏( ) ( )调( ) ( ) 曲( ) ( )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 懊恼---- 诅咒---- 和谐---- 洋溢---- 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 声望---- 慈祥----
4.抄写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5.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围绕着课题将故事主要内容完整地叙述出来吗 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去沐浴爱的雨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直奔重点,挖掘主题。
一个人由开始被 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 (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三,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
(一)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 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二)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 老人是怎么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己 (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现在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 (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妇人呢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己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指名读
(三)质疑,理解第一个"秘密".(学习第8节)
指导学生抓住两处"秘密"提出问题。(预设:秘密是什么意思,这两个秘密一样吗 )默读课文的第八节,我心里珍藏的这一个秘密是什么 你知道了吗
(四)细读老人的后两句话,体会对我的鼓励。
1.第一句
◆引读: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开始渐渐发生变化,有一天——
2.第二句
◆引读:我每天都会如约来到林中,面对着耳聋的听众拉起难听的琴声,而她总不忘说——
◆指导读句:老人的这句话该怎么读,才会让听的人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呢 (自己练,指名读)(再读一次,要让听的人深受鼓舞。)
四,学习第9节,感受"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理解"指点",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一)老教授的话有没有令我发生变化呢 自由读第9节,结合重点句子说说。
◆交流,出示: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充满自信)
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认真练习)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大长琴艺)
(二)联系老教授的话进一步体会"指点"的方式。
1.看来"我"身上的确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现在你觉得老教授有没有指点"我"
2.联系老教授的话说说她是用什么方式指点"我"的 交流,板书:耳聋 赞美
3.深入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体会老教授装聋的良苦用心。
☆借助提示练习说话:这样的指点方式,给了"我"什么 又令老教授失去了什么呢 借助提示说一说。出示:老教授 (怎么做) ,使"我" ,她却失去了(必须忍受) .
☆小结:老教授是为"我"而"聋"啊!(在"聋"上加上双引号。)
◆师生配合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虽然老人是——(引读板书: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学生说话),这真是一个( )的老人。
(三)理解第二个"秘密".
(四)联系下文体会珍藏的方式。
◆读读第12节,你觉得我是用什么方式把这个秘密珍藏在心里 (不道破。每天拉最好听的曲子给老人听。)
(五)引读第12,13节:于是,——,每天都这样坚持着,我渐渐找到了音乐的感觉——(音乐起)我和老人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看到老人——(透过老人的这些动作和表情,猜猜她此刻是什么心情 ——而此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对她的——)后来——
五,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一)引读老人的5句话。
我总会想起她对我用心良苦的指点,记得初次相遇时她曾对我说——,每天清晨,我拉完曲子停下来时,她总不忘对我说——,有一天,她竟对我说——,这些都成了我永远无法抹去的,美好的回忆。
(二)总结:
1.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自己博大的胸怀,美好的心灵呵护了"我"对音乐的热情。"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看到了美丽的心灵,我想内心更会升腾起美好的情感。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演奏家,但是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每天清晨里"我"——(再读课题)
(三)假如这篇课文的内容换成老教授来写,会怎么样呢 我们能不能尝试着把老教授做为第一人称来回忆叙述这个故事呢
老师给你这样一个开头:一天早晨,我正坐在树林里的一张木椅上休息……
六,作业。
必做题:
1.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唯一的听众,在"我"音乐成才之路上,给了我无私的 和 ,让我有了 ,有了 ,这是一位 的老教授。
3.把老教授做为第一人称来回忆叙述这个故事,回家后讲给父母听。
发展题:
1.用已经掌握的品析语句的方法理解语句:(任选2句)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②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③ "聋子 "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2,想象老教授的心理活动
①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②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③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生活故事。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
唯一的听众 "我"
(音乐白痴)----(演奏家)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是教授 热爱音乐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面对成百上千观众演奏
美好的心灵(装耳"聋" 赞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2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人物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努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
⑴ 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崇尚真、善、美,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美好心灵的人。
⑵ 教育学生懂得感受爱,回报爱。
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是一节分析课,学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后,不能不被老人那美好的心灵而震撼,不能不被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而折服,由此,我把对老人的语言分析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模式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导引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步骤
一、导入
由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物美好的心灵。进而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做准备。
二、快速浏览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理解课文
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同学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四、交流探究
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座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五、感悟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收获,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最后,在我富有哲理、诗一般的语言中,轻松的结束本节课的任务。
《唯一的听众》3
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和欢呼声,我提着小提琴,走下了舞台。我的心情很复杂,有高兴,有感动,有……我朝着那片曾经让我重拾信心的树林走去。
在那里,我没有看到我想看见的东西。我失望地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渐渐地,我已经完全陶醉在我自己的音乐当中了。就在我放下小提琴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背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转过头来一看,那位老人正微笑地向我走来,我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很高兴你终于成功了!”老教授用她那和蔼有极富有磁性的声音亲切的说。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心中的感慨不知何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了。我沙哑地说:“为什么您要隐瞒您的真实身份?“老教授笑了笑,转过身说:“你并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别人对你没有信心。”“可是,你可以直接教授我知识呀!”我追问道。“不!那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直接教你的话,你的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你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思考片刻后,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不由地佩服她那独特的教学方法,心中的谢意更浓厚了。
风吹炊树叶沙沙作响,更加显出了树林里的宁静。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后,轻轻地问她:“您以后还会像往常一样来这儿吗?”“我期待再次看到你的进步!”说完,她转过身蹒跚地走出了树林。我的心中已经知道了答案,老教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眼前的道路更宽,更亮了。
《唯一的听众》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教授对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比,进入学习重点。
1.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
2.《我看见了大海》和《唯一的听众》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和结构上的安排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根据《我看见了大海》那篇文章,我们如何来学习这篇文章呢?
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神来体会。
二、自渎课文,感受老教授的真诚和用心良苦。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教授的语句画下来,进行简单批注。
2.交流:第一次交谈
l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并没有因我拉的难听而使她受到了影响。平静的意思---------这给了我勇气,让我继续练下去,没有惊讶,让人感到老人端庄,有修养,很不一般)
l“是我打扰你了吗?”(告诉我,我的琴声并没有打扰她)
l满头银发,格外晶莹。(和蔼可亲,端庄有修养)
l“你一定拉的非常好―――”(给我肯定,鼓励我,让我没有负担,大胆练习,鼓励我继续练下去)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不聋装聋,用心良苦)
老妇人在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什么语气?心理会想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l“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么?就在每天早晨。”(不仅仅是在感受音乐,同时感受着刻苦练习的精神,主动要求做听众,关爱我,支持我,同时也告诉我要天天练习,给我指明了方向)
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鼓励,期待,坚定,用心良苦,为我指明了方向)
老师小结:理解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
第二次交谈:
l“她总是很平静的望着我―――从未有过的感觉”
对比读,指明2人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体会了老教授的真诚,是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在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的良苦用心。
第三次交谈
3)在老人的鼓励下,我刻苦地练习,我拉的曲子越来越动听,老教授竟然对我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再读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怎么体会?(我的进步,坚持不懈,刻苦练习的精神,以我的进步为快乐幸体会到老人的真诚无私)
3、当我从妹妹的话中得知,老妇人不仅不是聋子,而且还是最有声望的教授,又是首席小提琴手时,我被震撼了,感动了,我突然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
(1)老人与我素昧平生却给我了信心,使我的技艺提高。让我感受到老人的真诚和无私,让我看到了老人那宽广的胸怀。
(3)对我的帮助很巧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督促着我。对我用心良苦让我感受到老人的伟大。
这就更促使我,每天早晨(引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l安详,微笑,悄悄打拍子。(表扬我,鼓励我,投入的欣赏,说明我进步了,使我信心十足)
l也许………..(真的让老人高兴,联系上文)
l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地潭水(有进步了,但仍然需要努力,再攀高峰,用心的良苦)
再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我与老人之间的默契,谈感受谈意境)
三、回顾全文,情感升华。
是老教授是原本失去信心的我爱上了小提琴,小提琴成了我难以割舍的爱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为什么回想起老人?
四、渗透写法
课文学完了,放下书,我们仍然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老教授那慈祥和蔼真诚的面�
2,读完后问:我拉的小夜曲像在锯床腿,数次"折磨"父亲和妹妹后,他们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可是我这个"白痴"后来却成长为一个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的人,这是为什么 (生答:因为有了老人的鼓励和帮助。)
3,读文章最后一句,揭题:唯一的观众
4,给"唯一"换个词。(独一无二)
5,这个唯一的观众是谁 (一个自称耳聋的老妇人),扣住"自称"提问。
过渡; 这个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到底教给"我"一些什么绝招,让我对拉琴由"沮丧"变成"无法割舍"的爱好呢
二|,研读:
先来看看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
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父亲和妹妹怎样评价我 (学生想——学生说——全班说)
这样的评价让我感到怎样 (扣住"沮丧"和"不敢",反复读这一句。)
再来看看"耳聋"老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自读课文2——8自然段,将老人的语言画出来。
逐句品读,老人的语言和"我"的心理变化
老人 我
说自己耳聋 放心
做我的听众 兴奋
真不错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尽心尽力的演奏)常忘记她是聋子
分析第3句后过渡: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关注和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在我的琴技有了很大的进步的时候,老人又怎么说
再读课文2——8自然段,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一个关键词。(平静)
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 请找出来。
围绕三个"平静地望着",体会"平静"中的含义。(接纳——鼓励——更高的期待)
小结:"老人"到底教给"我"什么 不是技艺,而是(根据回答板书):自信,宽容,鼓励,期待,耐心……这就是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体会"我"的感情:
再读最后一段。当"我"从妹妹那里得知老人的"聋"是装出来的之后,"我"感到怎样 (敬佩,感激) 因此,每当我自信地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时候,"我"总是……(引读最后一句子)
四,回扣开头: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在面对一个小提琴爱好者能做到"装耳聋"做听众,这么有耐心的鼓励我,而文章开头的父亲和妹妹的评价如何 从中你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成材,需要什么 不需要什么
四,拓展:
课文最后的省略号作者还有什么话要写呢 请发挥想象,写出来。
1,针对"我"和"老人"的特点,请分别送给他们一句名言。
2,听了妹妹的话,"我"想到些什么
3,听了"我"的讲述,父亲和妹妹想到些什么
4,看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什么 想说什么
《唯一的听众》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中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
小提琴的演奏多么悦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而当一位一向被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最终走上了舞台,面对千百观众,从容奏出这悦耳音乐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
学贵有疑,对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 交流: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极瘦极瘦的,耳聋的)
◆简单概括地说说�
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原因有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如果是你看见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宽慰她?这样做有用吗?
◆老妇人这样说,你能读懂她的用意吗?
◆ 她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此时,你觉得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祥,关心年轻人)
(2)句子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你能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3)句子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怕听到“音乐白痴”沮丧——躲到树林里拉——在家里拉琴(找回了自信)
(4)句子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对此有疑问吗?
出示:
我也常常会忘记了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
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2、那么,这位老妇人到底是不是耳聋人?
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此时,你想的是什么?
3、老妇人究竟为什么说自己是耳聋人呢?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中,划出描写老妇人的眼神的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四、总结升华
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也许� 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正是由于她——(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五、回归生活,感悟人生。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板书:
唯一的听众
尊重鼓励肯定欣赏
白痴————————————————成功
自信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后反思
朱伊红
上罢课,才感觉到空气是如此清鲜。也许是上课时太紧张的缘故吧!这也是久不经沙场之故啊。
选这篇课文,也属偶然,因为教材已经上完了,答应学生给他们上几堂人教版十一册的课文,上次已经上了一堂《草虫的村落》,学生被文章当中所写奇妙的昆虫世界所吸引。因此,想着这学期的公开课,就用这一册的教材吧!
看到《唯一的听众》,我被老教授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所折服,她那无声的语言胜似千言万语,老教授隐瞒真实身份,装作聋子,这种精神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 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引导学生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
文章由两条线索交替行文,一条是老妇人的言语和神态对作者的鼓励,另一条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改变。利用这两条线索,牵引出整个故事,让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走个来回,则是我设计教学过程的一个出发的。于是,我抓住老妇人的语言描写为主线,穿插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和我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作牵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其次,由于老妇人隐瞒了身份,装作了一个聋子,直到有一天,妹妹才告诉我事情的真相,由此,我震惊震撼,我百感交集,在原文中,作者还是继续隐瞒了这个秘密,继续面对这唯一的听众演奏着动人的曲子,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老妇人的教导。因此,事情的真相的揭示,同样会给同学们一个震撼,足以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因此,我也改编了教材,期望在课堂上出现那令人震惊的效果。
回顾课堂的四十分钟,我自己觉得在以下方面还可圈可点。
1、围绕着主线,紧紧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两者一主一次,一暗一明,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品词析句中老妇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2、其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伊始,在悠扬的《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揭题。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自读课文时,给与充分的时间朗读,同时写写批注。在巡回时,我发现有些同学的批注还是相当精彩。在课堂上,限于时间, 有的针对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写道:环境的优雅,为我能鼓起勇气练琴作了铺垫。有的针对文末“耳聋”的老妇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这儿要加上引号?难道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通过阅读,学生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而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有的对“平静的望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现在回想一下,课堂应该是展示学生学习心得的舞台,课堂上未展示这一点,实在有些遗憾。
正是由于学生出于对老教授的尊敬,所以学生学得入境,读的入情,感悟得也更深刻。如:我的心中漾溢着一种从未有过感觉。我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学生的回答令我惊喜:“这是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这是一种像喝了蜜甜滋滋的感觉!”“这是我从未感觉到的自信!”……谁说不是呢?正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受到了讽刺和打击,对拉琴甚至其它事方面更无自尊和信心可言。这如春风拂面般的感觉是多么令人舒畅。学生读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
3、巧妙的教材处理,适时地出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当学生谈到我的琴声让老妇人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时,我适时提问,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老妇人是不是真的是 “耳聋”的呢?一下子众说纷纭。我出示课文中的一段话。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老师的激情朗读下,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当我读完这一段,我分明感受到同学们震撼,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还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你此时最想说什么?”一生说:“老教授分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首席演奏家,她听惯了高水平的演奏,怎么能够忍受这锯床腿般的声音,而且坚持天天去听,表现出来的神态还是那么平静。”“老教授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是聋子,而不教一些拉琴的技法呢?”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教授作为一名首席小提琴手,居然天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拉琴,真是太伟大了!”有人在发出自己的感概。这些精彩的话语净在文章中的“……”。这个补白自己赞一下,还是相当成功的。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这样1篇课文,我用一个教时就完成了。容量是相当大的。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预习未到位,对文章的内容还一知半解,长期以往,可能这部分学生就会掉队。但是由于是公开课,不把课文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部分讲到,又会显得平乏无味。因此,第一课时究竟怎么上?还待进一步思考。
其次,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化,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呵呵,还有因久未上公开课,心里比较紧张,致使课堂上表现的不够从容,着急、牵引学生的痕迹比较明显。等等等等。先反思到这儿,回去好好再想想吧!
同时敬请听课老师多多拍砖!
《唯一的听众》7
《唯一的听众》一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内容真实动人,表达的情感真挚纯朴。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教学模式, “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品析”的方法学习课文。既让学生动眼、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德,感悟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一、揭题设疑
1、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
你们听,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娴熟的弹奏技巧啊!在每次演奏的时候,作者都会念念不忘一个人,一个他心存感激的人——就是他练琴时的“唯一的听众”。
二。 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一)、理解唯一的听众的真正身份。
1.这唯一的听众的真正身份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说明。
2.出示句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最有声望、首席)
(2)“首席”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老人之所以成为“最有声望”的教授是因为什么?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德才兼备)
(二)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正因为这位老教授德才兼备,才会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及时给予我真诚的什么呢?
相机板书:鼓励、关爱、欣赏
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人的影响。
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
1、默读课文2-8自然段,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比较句子:
a、你拉得非常好,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假如你就是那位教授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2)句子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
对应读: 出示幻灯片(2组对比读)
1、老妇人这样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2、小伙子这样做: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从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心里暗暗有了几分信心,“每天清晨”我在老人的陪伴下每天坚持练琴。每当我停下来时,老人都会说:
(3)句子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从老人的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小伙子每天坚持练习,琴艺有了进步,鼓励小伙子)
这句话让我心中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你知道这感觉是什么吗?(自信)
老人的话有这么大的精神力量。那么请你也读读这句话吧。
老人的鼓励让我充满了信心。
(4)句子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快速浏览课文,请用~~~画出来这样的句子,体会句子含义?。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过渡:老人有声的语言让我信心倍增,专心练琴;老人无声的语言向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不了那——唯一的观众。
四、巩固延伸
(一).同学们,你喜欢这样的老人吗?
(二)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信心,刻苦练习,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完成小练笔:(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此时此刻,我想对老教授说:“ 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 。”
也想对小提琴手说:“ 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 。”更想对自己说:“ 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
(三)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这样的听众,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关爱,让别人从你这里得到自信,快乐地成长!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个懂爱之人,有爱之人,爱人之人,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四。布置作业
(一)作业超市。(请选择一至两题完成)
1、把你读完课文后所获得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
2、为你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奉献你的爱心。
五、板书设计: 11 唯一的听众
鼓励 关爱 欣赏
成功
作业一:根据教学设计要点分析如下: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1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使学生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想问和讨论相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就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提出:文中的年轻人练琴中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问”,再次要求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他们愉快地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中教师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四、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教师应该范读。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如导入环节用时过长、学生在课上通读课文时间过长、老师的话过多等等,这些环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方面受到了影响。
四、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教师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教师安排了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在讲这篇课文时应主要抓住“文中的老妇人哪里让你感动?”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作业二:分析围绕教学环节中的“巩固延伸”这一核心概念,找出的具有的上、下位关系的知识。
学习目标: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用能力,开拓视野。
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巩固延伸“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三是开拓视野,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持、延续下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
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
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巩固延伸环节注意事项:
1、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地行巩固延伸。
2、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不拔高要求。
3、巩固延伸的内容要适度,要切合低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加强读写练习。
作业三:针对一项教学内容,做学生分析。
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让“我”继续练琴,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我”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设置好一定的情景,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对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及对 “我”的行为的描写再结合图画来感受。图文结合,观察、思索,最终体会到来自老妇人的语言及眼神的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唯一的听众》8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传神,是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的很好素材。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研读老人的语言、眼神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作为教学的重点开展教学。上完了这节公开课,听了市教研员王亚芸老师给我的精辟点评,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思我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紧扣本单元及本课课后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展开教学,重视了领悟写法的指导,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如在课堂上多次抓住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等。
二、注重披文入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内化情感。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同桌互读、师生互读、评价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达到了预期的读书效果。
三、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了多种语言训练内容,如引号的用法,转述句转换为引述句,想象说话等,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了我的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引得比较紧。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逐层抛出问题,一步一步领着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先理解老人的三次话语,再理解老人的眼神的含义,每个环节都完全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而且,对于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如“我”和老人怎样相识的就不用再讲解,要敢于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建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使课堂更高效。
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进行以下的修改: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让学生主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和段落重点点拨,进行朗读指导,体会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是“我”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这样的设计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学生情感更加容易激发,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板书设计欠严谨,没有体现主要人物。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关爱 鼓励 真正的小提琴手
语言 神态
沮丧 自信
这样的板书让学生误以为课文的主人公是“我”,而实际上本课的主人公应该是老教授,因此,这样的板书是不严谨的。根据王老师的建议,板书应做如下的修改:
唯一的听众
关爱 鼓励
老人 我
语言 神态
“耳聋” 白痴 沮丧
最有声望的教授 小提琴手 自信
修改后的板书更能体现文章的写作思路,主要人物的品质得到更好的体现。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番话道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精髓。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让我们老师成为更出色的引领人,让学生在攀登“高山”过程中更快更轻松。我将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