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精彩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描述指出物体相应的位置。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活经验

师:一天早上,小动物们正排队做操呢(出示例题情境图)。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就在它们中间,你能猜一猜它是谁吗?

学生猜了两个小动物都没有猜中。

师:能很快猜中吗?(不能)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小动物在第2个,你能一下子就猜中吗?

生:也不行,要是知道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就能一下子猜中了。

师: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就能知道它是哪个小动物了。老师告诉大家,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1排第3个。你知道它是谁吗?

生:是小猪。

生:不对,是小狗。

生:他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小兔。

师:老师已经告诉大家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大家的意见怎么还不一致呢?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

师:你能说说几个同学的意见为什么不一致吗?

生:因为有的同学把横着的看成排,有的同学把竖着的看成排,所以意见不一样。

生:数第几个的顺序也不一样。

师:看来要确定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行。(板书:确定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师:小动物们是怎样规定确定位置的标准的`呢?我们来看一看小猴是怎样说的。(课件播放,小猴说:“我在第1排和第1个。”)从小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从左往右数。

生:我知道要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

师:这样能确定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吗?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横着的是排,还是竖着的是排。

师:我们再来听听小熊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现在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横着的是第几排,第几个要从左往右数。

师:你能在图上指出第一排的小动物是哪些吗?第二排、第三排呢?

指名到屏幕上指一指。

师:现在你知道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了吗?

生:知道了,是小狗。

师:(指小兔)你知道这只小兔在第几排第几个吗?

生:第4排第2个。

师: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在第几排第几个?

学生分别说出其他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在图上指某一个小动物,另一个小朋友说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也可以说某个小动物所在的位置,让另一个小朋友找到它。

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

小结:知道怎样确定小动物的位置了吗?(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给自己评价一下能得几颗星?

学生自我评价,并说明理由。

三、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放学了,小动物们回到了美丽的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左边的图)瞧,邮递员送信来了,你们愿意帮忙送信吗?第一封信是小猴的。

师:小猴说它住在( )。

生:第2层第3号。(板书:第2层第3号)

师:你是怎样确定小猴住在第2层第3号的?

生:第几层要从下面数起,第几号要从左边数起,所以小猴住在第2层第3号。

师:和他一样想的小朋友对他点点头。

师:按照这样的规定,小青蛙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生:小青蛙住在第1层第1号。

师:住在第4层第1号的是谁?

生:位在第4层第1号的是小老鼠。

师: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住在什么位置?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

师:(出示书架)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表扬大家,小动物们买了很多书要送给你们。兔子老师告诉我们:第1层第2本是《新华词典》。[板书:第( )层第( )本]这儿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本的?

生:从下面起数第一层,从左边起数第一本。

师:《科学大世界》在第几层第几本?

生:《科学大世界》在第2层第3本。

师:第3层第2本是什么书?

生:第3层第2本是《绕口令》。

师:《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分别在第几层第几本?

生:《成语故事》在第3层第5本,《数学家的故事》在第2层第9本。

师:《少年百科全书》在什么位置?

生:《少年百科全书》在第3层第12本。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第3层右边第3本。

生:第3层倒数第3本。

师:《少年百科全书》的位置靠书架的右边,所以也可以用第3层倒数第3本来表示。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表述《少年百科全书》的位置,可以使我们更快地找到它?

生:用第3层倒数第3本来表示。

教师小结(略)。

2. 结合生活举例。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确定位置。你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在确定位置时,要先规定从哪边数起,然后根据规定数出是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或者第几层第几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

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几人交流。

师:你也能跟他们一样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结合学生举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略)

3. 认识电影院的座位。

师:同学们去过电影院吗?(出示电影院座位图)看,这是咱们昆山电影院座位的一部分。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特点?

生:分双号和单号。

师:第一排在哪里?

师:(出示电影票5排8座)5排8座在哪儿?

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你是怎么找的?从哪个门里进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找座位的方法。

师:我们去电影院时,先确定从哪个门进去,找到第几排,再找第几座。

师:4排7座在什么地方?5排10座在哪儿?6排15座呢?

学生指一指。

4. 画图并确定位置。

师:你们学得真棒!这里有很多格子,请给其中的一些涂上颜色,并把这些涂上颜色的格子的位置表示出来,填在括号里。要求:涂颜色的格子不超过6个,而且尽量使它成为一幅比较美的图案!

学生进行创作,并完成填空。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5. 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哪些收获?能得几颗星?(学生回答)

师:数一数你今天一共得了几颗星。课后组长计算一下,你们组今天共得几颗星,填入表中。比一比,哪一组的表现最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动物图片、统计图、统计表,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最聪明?生:我最聪明!

师:大家都说自己最聪明,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新朋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看,它们是谁?(点击幻灯,出现动物图片,生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生:喜欢)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指名说)

师:看来每种小动物都有人喜欢。这时候小动物们争吵起来了,小乌龟说,我很可爱,大家最喜欢我,小兔子说,我跑得快,大家喜欢我,小狗说,我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大家喜欢我,老虎说,不对不对,我是森林之王,大家最喜欢我!(边说边在黑板上贴上四种动物的卡片:小狗、小猫、小白兔和小乌龟)到底它们谁说得对?同学们最喜欢谁?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也非常想知道,那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最受欢迎呢?

生:用‘统计’的方法!

同学们的意见一致,---引出“统计”,并板书

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

1、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要统计出喜欢的小动物的人数首先第一步应该做什么?(举手、小组统计或投票)

师:好!那我们就赶快来投票吧。请同学们拿一张纸写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由组长交上来,看谁最快!(学生迅速完成投票任务)

师:同学们都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投了一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进行记录)

师:谁还记得我们以前用过哪些记录方法?(指名说,建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好,下面谁来唱票?谁愿意做记录员?

(选一名当唱票员,4名同学到台上记录,其他同学在记录单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记录。)

师;选票已经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统计出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学生快速统计:各种动物各有多少人喜欢)稍等

师:好,我们来一起看看黑板上的统计结果,把结果填在课件的统计表中)

师:刚才我们先投票,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再把结果填在这样的'表格里,这个过程就叫做统计。这样的表格跟它起了个名就叫做—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师: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统计的结果很清楚很简单的表现出来?

生:统计图。

师:对,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小朋友们会画统计图吗?

师:(课件出示统计图)好,老师现在准备了一个统计图,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完成吗?(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中,我们来数数一列有多少个格子?(13个,刚好数字也是从0--13,那说明一个格子代表几个单位?在这里一格代表一个人。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格子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发现问题:格子不够涂,怎么办?

师:有办法吗?来,同桌的小朋友先商量一下,想好了再说,看谁的办法最好。(小组讨论问题)

学生可能的解决方法:课件演示

①在上面接着涂画

②在左边或者右边加涂几格

③一格表示两个数(师:那一格还可以表示3个数吗?4个5个可以吗?)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最好?(第三种)(分析说明为什么前两种方法不合适)

3、完成统计图

师:看来小朋友们真是非常聪明呀!现在你们自己来完成这个统计图好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统计图方格纸,用喜欢的颜色画出统计图。(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些同学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解决了很多问题,我还想再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点出练习)

三、深化知识,练习巩固

1、看统计图回答问题(根据时间而定作为课堂练习或作业布置)

(1)每格代表( )人。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多名回答)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你们愿意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生:统计

师: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统计知识,统计知识非常重要,生活中经常用到它。谁知道我们哪些地方用过统计的知识?

生1:我们订做校服的时候要统计身高。

生2:……

2、布置作业

师: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在“跑步”“跳绳”“游泳”这几项体育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呢?下去以后大家自己做一个调查。

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把你今天学到的“统计”的知识回到家里与家长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四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

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① 老师和学生比高矮,让学生体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必须量一量。

② 用喜欢的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

③ 指出: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学生尺。

2.出示学生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讨论)

① 交流:尺上有数;有很多长短不一的线;有字母“cm”。

② 讲解: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① 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② 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③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在直尺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④ 小结:学生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对应的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① 仔细观察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② 取出宽是1厘米的硬纸条,提问:用这张纸条的宽和1厘米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长)那么这根纸条的宽是多少呢?(1厘米)

要求:用拇指和食指把纸条轻轻夹住,再把纸条轻轻抽出,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保持不动,再举起手来互相看一看。

③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用硬纸条插进去校正一下。

④ 举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小朋友已经找到了很多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也知道了1厘米就是尺上两个相邻数之间的长度。那么2厘米就是尺上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3厘米、5厘米、8厘米?

4.测量物体长度

①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几厘米吗?(出示书上例2图)

提问:量的是什么?有多长?你怎么知道的?

② 师:小朋友已经会看图说出物体的长度了,那么你们会用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

试着量一量刚才那根纸条的长是几厘米。

教师询问不同的答案,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逐一讲评。

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这个方法来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宽和一指的长。

5.用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 提出要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 交流画法,并明确:一般从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4。

③ 练一练: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画好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请你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一下黑板较长边的长度,你觉得怎么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找、画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找、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白纸各一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预设:

对称图形

对折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听项老师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手很巧,昨天老师布置了请小朋友们剪一样东西,请你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比比谁的最美。

1、收集资料

收集课前学生的'剪纸

小朋友们,把你们带来的剪纸拿出来

(收集部分学生的作品,对称图形)

2、欣赏

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美在哪?

为什么觉得这些图形美,你发现了藏在它们中间的秘密了吗?

二、体验探究

1、对称图形的特征

(1)观察两边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A、发现中间都有一条痕迹

如果我们沿着这条折痕折一下,会怎么样呢?

B、两边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确定吗?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明白吗?

(2)学生上台折一折,将两边的图形大小进行对比

两边图形的大小一样,我们就说他们是完全重合

(3)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揭题:对称图形

(4)判断:你剪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吗?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5)小结:你觉得对称图形是怎么样的?

2、对称轴

(1)观察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这些对称图形中,都有一条折痕,他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两边完全相同的部分,我们就把他叫做对称轴。

(2)观察:这条线怎么样?(比较直)

(3)画对称轴

我们就用虚线来画出这条对称轴师示范

3、创造图形

(1)如果给你一张纸,怎么做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2)动手剪一剪并画出一个对称轴

(3)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你剪的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4、判断

还有些图形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称图形,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告诉他们吗?

(1)做一做: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是,画出对称轴,想一想,对称轴是直的,它该用什么画?

(2)学生在书上完成

(3)汇报

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三、拓展深化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图形?

2、出示对折后的图形,猜一猜展开后是什么

A、Y、日、甲、0、8

3、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猜一猜,有几条对称轴?

想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4、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

分别用纸片折一折三个图形的对称轴

5、展示

(1)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分别在哪?可以怎么折?

长方形的对角线为什么不是对称轴?

(2)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3)圆:有几条对称轴?你是怎么知道的?

(4)思考:一个对称图形最少有几条对称轴?最多呢?

四、欣赏

今天我们认识了漂亮的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对称世界去看一看吧!

五、小结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

16 354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