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最新《将相和》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三两个故事,通过蔺相如和廉颇的言行了解渑池会见时的斗争经过、结果,理解蔺相如避让的原因,了解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和好的经过,从而懂得他们都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二、教学思路:

本堂课采用“读读、画画、议议”的教学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蔺相如的言行,领会人物的品质这一条主线开展教学。找出重点词句,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议、说、演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廉颇到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时,将相两人各会说些什么,同桌互说,再上台演,目的是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涵,“喜欢谁,不喜欢谁”目的是感觉课文思想内容,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样学的?我们用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大段,默读思考: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2、反馈。说出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教师板书:渑池会见。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⑴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相如对这件事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弄清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的目的,是想借约见之会占赵国的便宜,赵王和大臣们正是看清了秦王的阴谋诡计,所以左右为难,决定不下。去怕有危险,不去,又显得太胆怯。怕日后被世人笑话。

相如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表现他勇敢精神,时时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为重的高尚品质。

⑵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因为赵王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辞?“推辞”的意思是廉让不干。秦王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指挥赵王为他鼓瑟,并秦王却得寸进尺,还让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在这关键时刻,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可抓住“生气极了”“请秦王击缶”“拒绝”“再要求”再拒绝“跟您拼”等词语,指导朗读。让学生读中体会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抓住秦王怕死特点,以死相拼,逼使秦王击缶,并叫人记下,表现了他机智、勇敢的品质。

⑶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

赵国占了上风,相如又立新功,封为上卿。廉颇在背景介绍时同学们已了解到,廉颇是一位英勇善战、为赵国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秦王之所以放赵王回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万一有什么情况,廉颇会拼力保护赵王,到那时危险的是秦王,所以,赵王安全回国,廉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⑷教师小结过渡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相”之间的什么问题?教师板书“不和”,从哪里看出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矛盾中,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

2、检查自学情况。

这大段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他们的什么事?

3、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用投影出示句子:

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颇吗?”说说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情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对比,突出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板书:顾全大局

⑵“秦国不敢进攻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是什么句式?果因句可以用哪个关联词语?在原句上加“之所以”,再读句子,然后用“之所以……就因为……”口头造句。

a.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说说之所以什么就因为什么。

b.说说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什么就因为什么。课文哪个地方证明了相如的话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的作用。)这句话说明蔺相如怎样?(蔺相如充分肯定廉颇作用。板书:英勇善战)

⑶“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要乘机来打我们了。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认识到为了国家利益,必须和好)。

4、这些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为什么廉颇开始是很不服气,现在觉得自己不应该?所以就亲自到蔺相如门上去……?“负荆请罪”,“负”是什么意思?“请”呢?整个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负荆请罪?想想廉颇负荆请罪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后指名几个学生说说。)

5、廉颇认识到自己错了,登门请罪,从中能看出他的什么品质?(知错就改,也同样以国家利益为重。)

6、演一演:负荆请罪的小品。

7、小结: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将相和教学设计2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将相和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

设计理念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连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读文去看看吧!

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得问题准备组内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作标注。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

(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

(4)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

1、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什匆?怠罢饪楸壬嫌械愣?∶?。俊?br>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

2、渑池之会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3、负荆请罪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

廉颇至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四、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勾画重点问题答案,为下一节课的汇报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廉颇和蔺相如,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机智和风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点问题提示:

引导: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故事?练习多读读,自由结组,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三、围绕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为什么?这一话题,交流讨论并指导朗读。

(1)蔺相如: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胸怀宽广;顾全大局;

(2)廉颇:英勇善战;热爱祖国;知错就改;

(3)要求学生想全理由,组织好语言。

(4)指导学生朗读蔺相如和廉颇的相关语句。

重点语句:

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的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四、总结

《将相和》中,蔺相如和廉颇使两个同样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让他们身上的这种优秀品质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吧!

第三课时

一、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想:廉颇到蔺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

1、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

2、把负荆请罪的结尾补充丰满,写一个片断。

3、读习作,师生评议。

二、编排课本剧:

1、选择一个小故事,试演。

2、师生品评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选做)有条件的学生看看表现将相和内容的戏曲的录像、录音。

《将相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自渎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层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1、读课题

学习3个多音字

2、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文中的将是指谁?相是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通过预设,使学生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以及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预设: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3)师追问:他们因什么事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听录音朗读,扫除障碍。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情况。

三、设疑激趣、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预设:“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四、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秦王凭借什么来骗璧?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赵王接到信后是什么反应?此时大臣们是怎么想的?

4、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他们想到了谁?(蔺相如)为什么说他能解决这个难题?(勇敢机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勇敢机智?

5、讨论、交流、整理:

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

语言:

(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勇敢)从两个如果说明了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应对秦王的几套方案,从中可看出蔺相如还是位深谋远虑、智慧过人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指导朗读:读得理直气壮,语气坚定、态度坚决)

行动:

(1)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6、秦王作出让步后,蔺相如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目的是什么?秦王为什么不杀蔺相如呢?

7、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六、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起因:(1-2)秦王企图骗璧

完璧归赵 经过:(3-9)蔺相如勇斗秦王

结果:(10)蔺相如完璧归赵

语言:深谋远虑 智慧过人

蔺相如

行动:勇敢无畏 不畏强暴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4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从整体入手,启发提问,直奔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后提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3、继续提问: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提示三个故事的联系)?

二、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

1、默读第一段。

思考题: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是怎样立功的。

阅读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教师板书:言行→品质)

2、幻灯出示图片——课文中第一幅插图。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画面上表现的是这一段中哪一小节的内容?然后指名读这一节。(第八自然节)

3、结合这一小节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

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

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机智勇敢”

4、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

三、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强化训练重点

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加深训练重点:“言行→品质”的印象。

2、提出进一步要求:不借助图片提示,确定此段的重点内容。(第三自然段)

3、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

4、教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继续学习第三级。

四、读议第三段,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要求学生自己确定贯穿全段的思考题。

3、抓住人物言行,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读议此段。

教师适时点拨:

①“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的情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对比,突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教师板书:“顾全大局”

②“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板书:英勇善战;蔺相如充分估计廉颇作用,可廉颇却贬低蔺相如的功劳,两相对比,看出蔺相如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和好。)

4、教师范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

5、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等教师提示后,学生齐读“我所以……利益”。

6、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节。(引导学生通过廉颇的动作描写,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师点拨:

①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开始是“很气”,后来又觉得“很不应该”,这是为什么?

②廉颇认识到自己错了,登门请罪,他为什么把自己的错误看成是罪过?

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学生看图,教师小结。

学生齐读“负荆请罪”一节。

五、总结全文

教师提问:

1、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和廉颇哪些高尚品质。

2、这些品质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言行品质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学到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16 2293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