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何更有效地提升课堂互动与参与感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彩虹》是1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效果
1、图片识记生字,加深生字理解。本课生字比较多,需要会读的生字我将生字进行了分类处理,与此同时,我采用图片识字的方法加深孩子对生字的识记,这个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成效。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对于要求会写的生字,我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讲生字的读音、笔顺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孩子书空,加深生字笔画的记忆。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 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3、以彩虹为主线导入,激发学习热情。彩虹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由此入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成功之处
1、生字环节用的时间较多,但是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图片识字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使得学生牢固的掌握本课生字。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仿写,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从小女孩身上懂得要学会体贴他人,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三、不足之处
我觉得在长句子的停顿这个教学重点上处理的还不够,长句的停顿在多次朗读中能有进步,但是实际效果还不是很好。还需要加深对长句子的重点指导,领着孩子读,领读全篇,让他们读的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教学时教师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其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2、教学中应该让朗� 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了解彩虹知识,同时也会对大自然的奥妙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2:
昨天,我们学校请来了良乡中心校的杨艳丽老师,� 《小彩笔》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校园”为主线贯穿课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精神,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如下:
一、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课的伊始,杨老师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出示小彩笔)看看,什么呀?你喜欢小彩笔吗?谁来说说都有什么颜色呀?
在轻松的谈话中从学生喜爱的小彩笔引入,让学生从对小彩笔亲近感迁移到对课文的喜欢,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2、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杨老师向学生渗透画画的顺序(表达顺序),在朗读指导后设计了给校园涂色的环,这样画的层次、顺序在学生的心里就更加的深刻了,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兴趣也会被带动起来。
二、培养习惯,抓细抓实
一年级孩子,尤其是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可以说习惯的培养真要从“0”抓起,你不说的孩子不知道,你说的孩子记不住,真的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讲。其实重要的是认真倾听这一关很难过。这节课我关注了学生读书、倾听、说话、阅读等习惯。指名站起来读书时,告诉其他学生要眼睛看、耳朵听,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学生发言时,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声音要洪亮;阅读课外材料时,表面上关注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其实是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手指着、读准字音、不会的一定要拼出来、摆好正确的读书姿势等。长期关注这些,会对学习很有益处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3: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在我执教的一年级口语交际课《猜谜语》中,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1.创设情境──让孩子人人想说。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交际需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达到“人人想说”。
在《猜谜语》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到“猜谜语”的角色中来。
比如,一上课,由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人物“小公主”带领大家进入“谜语王国”,介绍古代的谜语,猜灯谜的风俗,又去看谜语王国里的小朋友猜谜的情景,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我又创设了“我说你猜”的竞赛情境,“小公主”带来满树的红苹果,为猜谜获胜的小组奖励红苹果。灵活的思维,互动的交流,合作的精神开始形成,时时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惊叹。最后一个环节是游览“谜语王国”的全班互动情境,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谜语王国”,孩子们可以走下座位,到别的“谜语王国”去参观,去猜谜,去交流。每个孩子包括平时不大说话的孩子在内都积极地参与了这项活动,把口语交际实践落到了实处。
正是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情境,吸引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才能做到“人人想说”。
2.典型引路──让孩子人人会说。
“人人想说”只是口语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要想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让孩子“人人会说”,还要发挥典型个例的指导示范作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礼仪。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猜谜时,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小朋友合作猜谜的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想想在小组里猜谜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组合作猜谜的要求。有了典型示范的引路,又有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作基础,在这之后的小组合作猜谜甚至整节课里,孩子们都在注意着如何去表达,如何去倾听,如何去和别人交流,这对口语交际习惯的养成有很大促进,让学生在原有口语交际水平上有所提高,真正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
3.平等对话──让孩子人人乐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其前提是课堂上的平等对话,有了平等对话,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民主、宽松,思维变得活跃,交际时时互动,学生身在其中,跃跃欲试,“人人乐说”。
在《猜谜语》“我说你猜”环节中,有位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嘴像一把铲,脚像一把扇,走路爱摇晃,水上能划船。”另一位同学答出了是鸭子,并且非常充分地讲了理由,我和同学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正要往下进行时,另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来,“老师,还可以是鹅,因为鹅……”显然,这是一位喜欢思考的孩子。我并没有直接去肯定他,而是问其他同学,可以通过他这种不同的答案吗?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鼓励这位全班最勇敢、最爱思考的同学呢?最后,同学们一致选择,用最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他。显然,这种平等的对话,不仅对于这一个孩子,对于全班同学都是莫大的信任和激励,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参与更主动了。
有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说不好而不敢说。我更注意关注这些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别着急,慢慢说。”“你说得很好,声音再响亮些,让大家都听到。”“说错了没关系,同学们会帮助你。”“你的进步真快!”学生听了这些话,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创设情境,让孩子人人想说;典型引路,让孩子人人会说;平等对话,让孩子人人乐说,让学生在精心创设的交际情境中切实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4: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我们学校数学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
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我之前总是先制作课件,然后根据课件去进行教学设计。然而,贾校长细心地告诉我:“小冉,你把顺序弄反了。教学设计要走在课件的前面,你的课件是围绕你的教学设计而展开的。”这也使我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不足。
2、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4、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关于教师“板书写什么?”“怎样板书才能简而意赅、事半功效?”的问题,我也深思了好久。最基本的一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最应该板书的。而我却板书了其他内容,唯独教学重点“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却忘记了板书。追本溯源,还是因为自己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没有把板书的设计做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上一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汇总8篇
下一篇:《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实录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