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样例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样例范例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过程评价的特点,知道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设计过程的评价,培养质量管理意识。

了解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价的目的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设计的一般原则。

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体验交流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交流者应有的品质,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

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写设计总结报告。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作品外观造型评价(结果的评价)

投影展示各小组的作品。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作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与制作。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些作品进行

评价。请大家认真观察,上面哪一个作品最好?

请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

(简单的非正式评价,只为引出评价的标准和选出候选作品,减少后面的打分工作量)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评价。在刚才的评价中,我们同学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阐述。而这些角度就是我们评价的标准。请大家思考一下,对这些作品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让学生提出评价的标准,给出评价的程度等级,再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量化,利用ecel“图表功能”生成雷达图。让学生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

师;整体评价依据是坐标图的面积大小。是否面积越大,评价就越好? 学生讨论

(同一产品同一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面积越大越好,但也应灵活地、动态地去把握各个评价的指标)

师:刚才我们大家进行了一次评价,大家知道什么是设计的评价吗?并结合刚才的评价解释定义。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靠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

定的活动。[板书定义] 师:我们选择的评价标准可以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两个基本的依据:一是参照考设计的一般原则,另一个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板书] 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都采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

生:口头语言,文本,图表,模型(原型),计算机演示[板书]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明相

应方式的特点(以后还会学到)。

师:我们刚才的评价活动是对过程还是结果的评价?

生:应该是对结果的评价。

师:很好。我们的评价按照评价的对象可分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其实大家在刚才的评价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另外的两类的评价,那就是他评和自评,这是按照评价者的不同来划分。

[板书评价的分类] 请各组发表意见,对本次的评价结果是否认同?若有异议,请陈述意见。

(这一过程,既是自评,也可以说明:评价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师;根据定义,我们进行这样评价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生: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分出作品的优劣等级)

2、提线动力系统设计制作

师:评价完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看别人设计的小鼠作品。

首先播放一段提线小鼠的操作动画或者买一个做实际演示,原来可以制作出可以动的小鼠。然后提出任务:制作小鼠的动力系统。

展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适当的分析,然后请学生设计方案并制作。

每组领取器材袋等,开始设计并制作动力系统。期间教师要留意和观察课堂,并给一些相应的指导,并要

求填写简要的方案与过程。(只要分工合理,15分钟大部分能完成。器材袋中可准备制作示意图)

3、测试动力系统,发现和分析动力系统中的问题(对过程的评价)

请几个代表组操作演示作品,然后请学生评价,优点和存在问题

学生活动:例举缺点。教师选择几个缺点分析

(主要选择三类问题: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在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

请学生分析: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分别可能是哪些原因。

活动不灵活的:任务不明确,资源运用不合理

能活动但是打转的:两边轮子直径不一样,橡皮筋松紧度不一样

操作不方便:自重不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其实我们作品的缺点,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设计的过程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对过程的评价也很重要。

各小组讨论确定针对过程的评价标准,并请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

可以请几个代表组阐述原来的设计过程及相应的反思。教师总结,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4、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应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更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缺点,我们接下

来应该怎么做?

生;改进

师:很好,这才是我们对作品评价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甑别,更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板书] 所以,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提炼一些关键的技术信息。——对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见要作客观的、有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能敏感地抓住他人意见、建议中的创新点或对自己设计活动富有启发意义的部分,用以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交流的过程成为改进自己设计、开阔自己视野的过程。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第二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点

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

2、研究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继续研究。

刚才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

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会怎样?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

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怎么样?

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确实相差1。

(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

师:也就是说排在的是什么?(小兔)排在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情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

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

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回答,说想法。

(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

再看,夹子和手帕。如果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

学生回答,为什么?

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需要几个?

自己先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纸。

(1)□○□○□○□○□○□○□○□○□○□

□有10个,○有9个。

(2)○□○□○□○□○□○□○□○□○□○□○

□有10个,○有11个。

为什么摆法○有9个,而第二种摆法○有11个?

A、师:○还有可能是几个?有没有可能○也是10个呢?这时候怎么排列呢?

同桌讨论讨论,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B、这里还有一种摆法跟前两种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像这样排成一行,○与□的个数相等呢?(板书:相等)

如果也像刚才那样将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暂时圈一个圈),大家想想余下的是什么?(没有多余)全圈。这也就说明了○与□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摆法,和第三种差不多,出示: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呢?

师: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板书:两端物体不同)

师:□有10个,○几个?有几个?还可能是几个?

师:在什么情况下,○比□少1?在什么情况下,○比□多1?在什么情况下,○和□数量相等呢?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并且是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如果一个隔一个围成一圈,出示

这时,数一数□有几个?○有几个?

仔细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线,围成一圈其实也就是两端不同的情况,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数学可真神奇!

四、联系生活、感悟规律。

老师出示校园外的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黑色方块和黄色方块,红蜡烛和白蜡烛,跨栏的栏杆和跑道,柱子和栏杆,屋檐上圆木头和扁木头,石柱和石桌。

瞧,人们把一一间隔排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第四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小学 尚剑英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做出各种回答。他们或是赞同,或是反对,有时会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一笑了之,这时需要教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简要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思想的目的。接下来结合我教学实践中的情况,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出示如下一道练习题,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能用1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目标2:能用2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目标3: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归纳出最简单的方法。在检查时发现有如下几种解法:

A、(5×5+5×10+5×10)×2 B、5×5×2+5×10 ×4

此设计体现了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老师在评价检查中,并进行表扬,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有成功的喜悦,学困生能达到目标1,中等生能达到目标2,优等生能达到目标3,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二、注重评价语言,展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话,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赞扬蕴含着老师的鼓励,蕴含着老师的爱与期望。当然错的终究是错的,要看你怎么评价,不是说放弃批评。我们总是看到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魔力”,那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利用课堂评价语言。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的亲切性。

“亲其师则信其道”。名师的课前的热身导语,都是以好朋友一样的话语,学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欢他,师生融成一片,课堂气氛轻松和协,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课中称学生为小伙伴、孩子们、小朋友等,都体现出亲切性。

2、评价语言注重准确性。

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评价语言充满激励性。

比如:“今天你又有进步了”、“还需努力”、“再细心一点”、“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等,用激励性的语言,善待我们的每个学生,树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

4、评价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老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如:我在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黄展鸿(学困生)回答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脸也红了,这时我微笑着说:“你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又响亮,真不错,刚才有点紧张,把三角形的面积说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没关系,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只见他很快地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真不错”我拍着掌说,全班同学也意会老师的用心同时为他鼓掌。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假如也跟着同学们的笑声批评他,岂不是雪上加霜,他也许再也没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就是我说出答案他也不一定听得到了。当他听到我表扬他而没有批评他时,便能轻松地想起答案,并能及时地说出,又听到大家给予他的掌声,整节课都很开心,在日后的课堂上也能看到他的积极的一面。

三、评价因人而异,情感真挚。

我们在学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容貌带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同一课堂中的学习必然会表现出个性的一面。对老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

我在教学时:当有的学生因一时思路断线说不出来时,一句“没关系,你还没有想好,先坐下,下次再回答。”当学生因为十分紧张而面红耳赤答不上问题时,一句“来,让老师来帮助你。”当学生回答精彩时,一句“你见解独特,很有创造性,可见你对这个问题研究深入,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当学生东拉西扯跑题时,一句“你说的,我们等会儿再讨论,你能再思考一下吗?”等等

此外,在教学中,老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投以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这样也能使被评价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只有教师给每位学生以充分的个性鼓励,才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乐趣。

虽然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特别是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诸如:“你真笨、你真傻。”、“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不如到幼儿班去。”、“我讲了几遍,你还是不懂,怎么搞的。” “没出息,越来越差了。”、“你没救了,全班算你最差。”等等之类的话,大大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反感,直接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事实上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对他们进行评价。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提升学习的动力。“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神奇的力量。”只有真挚诚恳的交流,才会有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才能体验学习的无穷乐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是动情的。

四、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1律地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过度的指责、批评学生则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一蹶不振。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语的“尺度”,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

教学中,个别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还不明白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精彩,请你大声重复一下你的想法。”只有教师客观的进行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又如在教《减法巧算》时,出示算式:234-36-6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学生回答:“我觉得36和64两个减数相加正好等于100,再从234里去减,这样比从左往右的方法计算只有方便”。师:“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或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评价,这对我们的教学毫无用处。

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挥评价的交流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鼓励自我评价

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对达到的目的程度负起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方面真正的负责。自我评价法,树立现代的评价观,使评价外部的转化为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化为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评价发展方向。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中,在全课总结时,提出问题“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哪些方面表现很棒,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对知识进行总结性记忆,同时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互评

“互评”是指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陈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互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十分重要的疑问:对于这部分知识,我掌握了多少?班上谁掌握得多,谁掌握的最好?有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在课结束总结时,互评谁表现得最棒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价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评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每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评价老师这节课的表现,有利于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总之,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3、《小学数学心育艺术》

浅谈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思考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做出各种回答。他们或是赞同,或是反对,有时会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一笑了之,这时需要教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简要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思想的目的。接下来结合我教学实践中的情况,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评价因人而异,情感真挚。

我们在学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容貌带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同一课堂中的学习必然会表现出个性的一面。对老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

我在教学时:当有的学生因一时思路断线说不出来时,一句“没关系,你还没有想好,先坐下,下次再回答。”当学生因为十分紧张而面红耳赤答不上问题时,一句“来,让老师来帮助你。”当学生回答精彩时,一句“你见解独特,很有创造性,可见你对这个问题研究深入,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当学生东拉西扯跑题时,一句“你说的,我们等会儿再讨论,你能再思考一下吗?”等等

此外,在教学中,老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投以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这样也能使被评价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只有教师给每位学生以充分的个性鼓励,才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乐趣。

虽然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特别是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诸如:“你真笨、你真傻。”、“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不如到幼儿班去。”、“我讲了几遍,你还是不懂,怎么搞的。” “没出息,越来越差了。”、“你没救了,全班算你最差。”等等之类的话,大大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反感,直接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事实上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对他们进行评价。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提升学习的动力。“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神奇的力量。”只有真挚诚恳的交流,才会有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才能体验学习的无穷乐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是动情的。

二、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1律地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过度的指责、批评学生则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一蹶不振。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语的“尺度”,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

教学中,个别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还不明白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精彩,请你大声重复一下你的想法。”只有教师客观的进行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又如在教《减法巧算》时,出示算式:234-36-6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学生回答:“我觉得36和64两个减数相加正好等于100,再从234里去减,这样比从左往右的方法计算只有方便”。师:“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或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评价,这对我们的教学毫无用处。

三、评价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有针对性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同样,在对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各种回答和表现也要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在上《平均数》时,教师由情景引入平均数后揭示课题,接着问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问题?”“我想知道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用得多吗?”“什么叫做平均数?”等等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有些问题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到:“刚才,同学们很有想法,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又如在学有余数除法练习时要根据25÷3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题,并选出一道题交流。

小组1:我们编了这样一题:有25颗草莓,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几颗还余几?

提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程改革,提倡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重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评价,同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要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评价 过程 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变强调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数学评价应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发展性学习评价机制,关注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励、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做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终身学习有价值的公平的客观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并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才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学生评价和反馈。例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刻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单元知识结构、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等。另外,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还可以设计成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教师共同确定。事实上,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整个过程与其中所收录的内容一样重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树立负责的态度。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中,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某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如:小学第一学段(1~3年级),对数与代数内容的评价,应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评价,要结合直观素材和生活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对统计与概率的评价,应结合生活情境考察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和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试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或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的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例如:用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长方形排列,是否能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猜测到当围成一个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局限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如课堂观察,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听讲,能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作业,乐于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愿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同时考察学生个人对数学的感受,是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信息,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有序安排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是过程性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包括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课堂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随时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分为非正式和正式两种情况,正式的课堂观察可以运用观察记录表来进行(北大教学用书提供的课堂观察表可供借鉴);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可以采用口试的方法,准备一幅内容丰富的场景图(包含整册书所学主要内容的生动而丰富的画面),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内容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对于有价值的、有创意的问题应及时鼓励。

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小刚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他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在这个方面是全班最好的。但他在使用语方解释统计结果有一定困难。继续努力,小刚!评定等级:B。”学生阅读了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实际上也是与教师的一次情感交流,他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评价,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着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公正、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历程。

22 53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