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措施热选3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初中科学教学措施热选3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1
一 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第1章 “科学入门”,本章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该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观察生物”,本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微观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是“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本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组成地壳的岩石、泥石流、板块、地形与地形图,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4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这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本章内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另有7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
三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教学重点:为了解科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理解科学实验室的规范,了解科学观察与观察方法,掌握长度与体积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度数,科学活动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常见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学会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类的理念和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的理念。
教学难点: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生物体;建立生物分类观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运用经纬网确定气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基本观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简单等高线的判断和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征求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简单等高线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第四章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四 学情分析 本期担任初一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二个班共有学生8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各地,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 教学策略
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 2 )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六 具体安排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实验教学。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 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方法一是创设情境。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
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 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 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
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的一种策略。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3
一、学期教材分析
科学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
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
科学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课外适当注意个别辅导,找原因找差距。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强学习是的引导和课外的学习指导,使之更上一个层次。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知识技能方面
以落实教学大纲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方法及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好习惯。理解研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实验和观察,学会长度、体积、温度、质量、时间的测量;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各类动植物的只要特点,学会使用显微镜;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的特性,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习常规、学习习惯方面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地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工作,并能够主动提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学习技法时,首先进行集体讨论,提出创意,然后分工收集素材,设计制作方案。具体实践时,要遵循科学规律,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物、节约材料、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倡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难点;独立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勤作笔记;定期进行章节检测,及时反馈,及时巩固。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七年级1、2 、3班的科学教学任务, 共有学生170多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3、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科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科学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
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5、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要求学生做到:课堂内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开动脑筋,并大胆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回答问题完整、不含糊、不罗嗦,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作评价。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从正面引导为主,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竞争性,采取同桌竞争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7、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热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