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优推5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优推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第一篇】
教材知识介绍: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5、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7、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
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2、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4、在设计上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
5、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
7、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判断平年、闰年,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时间: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三、巩固练习:
1、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记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内容习题。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c、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年、月、日的升华(7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初步体会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观察讨论、游戏活动等发挥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养他们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践与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思品教育,培。
养学生爱科学,珍惜时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及特殊二月的区分。
教学准备:
1、日历一本。
2、每人备好年历卡,20xx年——20xx年,月天数填写表一份。
3、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生:“日历”。
师:为什么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日历每天都要撕去一张纸到了年底只剩下日历皮了”。
生:“日历有三百多页纸,每过一天就要脱衣服一件。”
师出示“一本日历”观察。
师:“日历上都记载着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观察20xx年历,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识?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
(2)师: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
师:为什么?
生:知道了一个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个月的天数乘上12就会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师:观察我们已备好的年历卡,然后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已备好的表里。(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自己的表格)。
3、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一组交流发现规律,指名发言。
生:我要发现了我们组的二月份填的天数不同有28和29天。
生:我发现了我们组除了二月份日期不同,其它的月份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是30天。
生:我们组发现20xx年、20xx年、20xx年这三年的月份所对应的天数相同,也就是表格填的一模一样,20xx年的二月天数与上三个年份的二月天数多了一天。
生:我们组把1月到12月的天数加起来得到了20xx年、20xx年、20xx年的一年有365天,20xx年的一年有366天。
师:同学们,大家这么爱动脑,发现的问题这么多,老师就依照顺序看谁能又对又快的回答这个问题。
师:有几个月是大月?有几个月是小月?
4、观察年历的各年份。
师:二月份的天数是否相同?(不相同)(让学生观察发现和归纳)。
5、数学游戏。
男生表示大月,女生表示小月,老师随意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男生就站起来是小月,女生要站起来。
师报二月时间:为什么男、女生都没站起来?
板书:二月二十八天。
6、回顾与总结。
总结谚语出示: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十一月)三十天。
唯有二月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77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几个难忘日子(调动学数学的积极性)。
20xx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每年3月12日植树节。
每年6月1日儿童节。
每年9月10日教师节。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步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以后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日行不怕千万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年、月、日”里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不停的去学习、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双数学眼睛就一定会收获数学学习的甜蜜果实。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1997—20xx年的年历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
(2)计算20xx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xx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xx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xx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巩固练习: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5、小结。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同内容习题。
教学反思:
平年和闰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有的老年人也受农历计年法的影响,对闰年不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对年历进行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果,掌握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年、月、日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和制作年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是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判断平年、闰年,记住各月的天数。
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第二篇】
今天,我去乡下舅姥姥家里玩。舅姥姥家里有一个养鸡场。一群群黑的,白的,灰的,黄的鸡……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好奇地文舅姥姥:“有多少只呀?”舅姥姥诡异地笑了一笑,朝着鸡群说:“你自己数吧。”
我找来几个竹筐子罩住小鸡后再数,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几个筐里罩着的小鸡的只数分别是29只、18只、21只、17只、32只、23只。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就可以了。我刚刚学会了用小括号来列式计算简便一点。列式:(29+21)+(18+32)+(17+23)=50+50+40=140。
我很快就完成了舅姥姥给我的数鸡任务,舅姥姥笑得直点头,连连夸我的数学学得很好呢!原来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疑问很多难题,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第三篇】
小明和小华这哥俩又有新话题了,关于数学对小学生是有利还是有弊,他们愣是开了个舌战会,要辩论一下这个问题。我作为观众来到现场,形式那叫一个紧张,辩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吐沫星子乱飞,火药味十足……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录:
来自
小明:“先问你个问题,你喜欢数学吗?说实在话。”
小华:“当然喜欢了,数学多有意思啊!”
小明:“对于你们优等生来说,学习当然有意思了,可是我们差生一致认为:‘数学这种枯燥的学科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小华:“那是你们没有看到数学灵活的一面,一道数学题同时也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呢。著名的勾股定理有五百多种解法,难道数学不活套吗?”
小明:“‘1+1=2’这个公式难道可以改成‘1+1=3’吗”
小华:“你纯粹是狡辩,但是,‘1+1=?’的答案还真有别的,比如10。”
小明:“10?”
小华:“没错,在二进制的运算里,满二进一,所以‘1+1’自然就等于10了。”
小明:“先不说这个了.圆周率难道不枯燥吗?一点规律都没有,实在是让人讨厌,我只记得小数点后两位,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小华:“。”
小明:“咦,你怎么这么轻松就背了二十位。”
小华:“我是用了谐音记忆法(是不是有点像广告?),只要把这些数字编成顺口溜,就可以很轻松地记下来。”
小明:“好办法!不对,这是辩论,不是夸奖对方的时候。”
小华:“我知道,其实你也想把数学学好,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小明:“你真不亏为我哥,太理解我了,千金易得,知己难寻哪。可是我还想说数学的一个缺点,就是作业太多。”
小华:“作业是有点多,可是要学好数学,就要多做题,掌握方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激烈的辩论最终以温馨的结尾收场。各位博友想必数学都不错,但是应该都因为作业的问题抱过怨,只有多做题,掌握方法,数学才能顶呱呱。所以,大家一定也要体谅一下老师的苦心呀!
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题(略)。
2、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级数学教学指导【第五篇】
有一天,爸爸做红烧排骨,让我去买酱油和糖,我拿着20元钱高高心心地去了,不一会儿我就气喘吁吁的回来了,满以为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爸爸一定会表扬我的,哪知爸爸当头一棒,把我“击昏了”,他问我:“酱油多少钱?糖多少钱?找了多少钱?”我攥着一大把钱,不知道怎么回答,爸爸说:“下次买东西一定要把数学知识用上哦,我们可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我听了重重的点了点头。
没隔几天,爸爸又让我去买料酒和盐,这回我可长记心了,我仔细地问清了老板,料酒是4元5角,盐是2元8角,一共是7元3角,我给老板10元钱,老板笑着说:“小朋友,我应该找你多少钱啊?”我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下,一口报出2元7角。老板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这次我回来,不用爸爸问,我一一报了帐,爸爸果然表扬了我,我心里开心极了。
上一篇:大学教学工作(精选8篇)
下一篇:数学教学实践分享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