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编8篇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对最后一乐句中的节奏掌握。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教师要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分析歌曲,完整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欢迎走进解老师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认识哪些乐器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演奏一曲。(你知道刚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介绍曲子以及演奏乐器)引入傣族的泼水节。
出处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呢?(放泼水节传说ppt)。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泼水节?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泼水节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歌《快乐的泼水节》(放泼水节课件,师板书课题)。
看完视频之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三、学唱歌曲。
2、打节拍再次聆听歌曲。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重点节奏。
(出示节奏。
3、学唱歌谱。
4、学唱歌词。
a。唱第一段歌词。
b唱第二段歌词。
5、学唱结束句。
6、歌曲处理,分形式演唱。
师生接唱。
男女生接唱。
7、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按照我们刚才分析,速度、情绪,我们将整首歌曲演唱一遍。
8、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快乐的泼水节。
四、表现泼水节。
1、用打击乐器伴奏。:师:泼水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我们想个办法让歌曲变得更加热闹一些,好吗?请同学上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舞蹈。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么地开心快乐。老师也忍不住了。让我们大家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欣赏舞蹈《小卜少》。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了解了傣族的风光,学唱了傣族的歌曲,学跳了傣族的舞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亲亲热热永远是一家。让我们在这动听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三篇】
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
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
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
3、交流反馈:
a、学习第三节。(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
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4--6节。
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
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
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
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
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
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引读最后两节。
这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4、朗读全文。
一、总结,延伸。
作者邮箱:rongmingna@。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四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书空“泼”)。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6、齐读。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人们又是怎样泼水的呢?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人们做了什么准备?(指导读第一句话)。
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3、有人来得还要早呢!来做什么的呀?
4、泼水节用的水可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红花香水,多美多香啊!(指导读第二句)。
5、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人们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6、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7、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课文中有几句话就描写了图中的情景,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多么热闹的场面啊,再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能做个灌的动作吗?泼呢?
伴随着人们的这些动作,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12、衣服都湿透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一瓢瓢,一盆盆,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祝福啊!
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高兴吗?
14、指名读最后一句。
15、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2、交流,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情景吗?
总结。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
学习生字“幸”。你幸福吗?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五篇】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文档为doc格式。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六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识字、写字。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七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八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读课文的思维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一)、导入。
1、西双版纳在哪里?课件出示。
2、这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傣族。傣族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3、教学“泼”。先讲读音,再讲字义:猛力倒水,使散开。最后讲字形。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和傣族人民过节吧!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泼水节。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迎”。给“迎”组个词。师:“迎”在字典里是“迎接”的意思。在生活中,你迎接过什么节日?你迎接客人时,穿什么衣服?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的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呢?)。
傣族人民迎接什么?(傣族人民穿衣服呢?又是什么心情?)。
生:指名读。
师:引导学生评价:要把迎接的激动心情读出来。“迎”这里可以高一点儿,上扬一点儿。看教师的手势,跟老师读。再指名读。
师: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在用这种心情迎接他们最隆重的泼水节。来,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学生齐读。教师评价:“一”下去,“一”上来,泼水节要说得干脆点。
过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2、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他们的高兴。
3、看第一句。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要这么早来?(因为他们迫不及待了,想早点来参加这个活动。)。
4、还有更早的人呢!他们来准备好了……(引读)。
5、开始泼水了!(教师激动地说。)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6、人们为什么要用瓢和盆来泼水呢?灌是倒进去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看图说话,教师指导。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说。
出示:()拿瓢往()衣领里灌。看图说一说。
你还想说谁呢?
是啊!参加泼水节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兴。
下面,我宣布: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大家做的还不够好,看老师做个表情,这就是笑开了花。大家也来表演一下把!边笑边读这句话。(老人……笑开了花。)。
8、老爷爷(小妹妹),为什么你身上湿透了,还不回家换呢?
9、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过渡: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哪些活动?读第三自然段。
1、看视频,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想回去吗?你想去干嘛?
泼:用习字册分三步讲:
第二步,描第一红字。停笔,把你描的字与范字对照,你认为很像的,请举手。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像,怎么办呢?再描第二个。
第三步,仿影。对照。
布置学生回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预习下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