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汇总8篇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逐渐加深,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讨论,是否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1:
《白桦林好地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以怀念家乡童年生活的学唱歌曲。歌曲简短流畅,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结合,给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加拿大白桦林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在大自然风光中。本节课反思如下:
从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落实,但是某些细节掌握地不是很精确。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首先通过聆听歌曲旋律时做肢体律动,感受并分辨歌曲乐句,让学生体验在教室里自由的走乐句,初步感受过歌曲的情绪。在学唱旋律环节,通过找相同旋律和相似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的特点。在演唱歌曲环节,通过让学生感受在大屏幕展示白桦林中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用心去歌唱,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在完整学唱歌曲后,创设情境带入用不同力度变演唱歌曲体验音乐;最后通过多声部的演唱及声势律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综合表现力。
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教歌曲情绪指导方面还不够有表现力。在最后拓展环节,没有让学生通过单声部多加练习,直接多声部合作演唱,导致学生有些混乱。在这一环节,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对于自己的不足,我要努力完善与改进。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设计动静结合、张驰有度音乐课堂,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清新、轻松、美丽,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2:
《白桦林的低语》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课文歌颂了看林人长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无闻,甘为守护白桦林而牺牲青春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选准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研读、讨论,会收到较理想的效果。这是我上了《白桦 林的低语》后的感受。
我遵循课文的协作思路,先引导学生学习1—4自然段,初步地感受看林人和白桦林的关系,然后抓住重点段落5—7自然段,特别是5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思考、勾画、批注,学生很快找到重点词语“绝没有”、“绝不违章”、“不是┅┅而是┅┅”等等,并在旁边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自学结果。指导学生归纳出看林人的品德: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严控酒量。为了森林,不听歌曲,为了森林,甘于寂寞,甘于牺性。
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了看林人的高尚品格。因为找准了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重点语句,所以在讨论“白桦林在低语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看林人啊,谢谢你长年累月地守护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一个学生认为白桦林会说:“朋友,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没有受到人类的伤害。” 而看林人对白桦林的热爱,呵护之语。我对看林人的思念丶赞美之语。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3: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1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4:
如何上好习作指导课,我们在路上。
围绕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推荐一个好地方》,借助“国培”滑县送教下乡的平台,历经课堂诊断,专家引领,研课磨课等环节,反复锤炼自己的习作课堂。教学计划与课件,修了改,改了修;经过数次的研磨与实践,我的这节习作指导课《推荐一个好地方》初见端倪。
通过专家的示范引领及自己多次的实战反思,深刻悟出,想上好一节较为成功的习作课,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要明晰单元习作要求和知识点的前后勾连。
比如,四上的这节习作课――《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要求:推荐的是什么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推荐理由要充分;书中还给了“推荐一个古镇”的例子,旨在围绕关键句,从多个方面介绍。
在此之前,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很明显,让学生认真观察,写写身边的美景;同时,要求学生写的时候,运用从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把事物写清楚。
所以,到了四年级上册这个单元的习作,要在三上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围绕关键句,从多个方面来介绍事物的特别之处,使之做到内容充实,理由充分。
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思与说的欲望。
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指向,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内心,种下一颗会思考的种子,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结合习作主题,给学生搭建思考与表达的平台,学生会慢慢明白,通过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与认知,不难发现,自己所经历的诸多事情,都可以做为习作素材。常言道,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再加以认真甄别、筛选,而后大胆口头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当中,也无形激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之情。落实了“思”与“说”的过程,接下来的“写”,便
三、以文为本,从课例中找方法。
我们新改版的部编版教材,是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
在课本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明确了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要素。例如四上的第一单元,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把这一要素当成一种能力,借助课例与习作,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门训练,经过训练,变成学生“习得的能力”。本单元安排的习作要求是,推荐理由要充分。这时就可以借助单元语文要素“语言要有画面感”让自己的习作理由变得更加充分。在习作中指导学生,围绕关键句展开描写事物特点,强调语言要有画面感,充实自己的推荐理由。
如《观潮》的第四段“朝来时的景象”,作者让自己“看”和“听”的感官发挥其作用。通过朗读,眼前呈现浪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样子及潮来时惊天动地的声音,语言画面感极强。习作时,提醒学生,在描写事物现象时,一定要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如,看、听、思、闻、品、触……才能使语段生动、形象、具有画面感。
同时,还可以借助《观潮》、《走月亮》,为学生提炼习作中的写作顺序:《观潮》中,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潮来时,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走月亮》中,地点转换顺序等。让学生依据所需,选择恰到好处的写作顺序,使之习作条理清晰。
这样,从课例中习得方法,既有利于单元习作,又能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四、习后点评落到实处,重视习后指导。
重习前指导,轻习后落实。这是我们目前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一个通病。尤其是我,做为已有近二十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在此之前,一直崇尚习作前的指导。认为,把习作要求、方法、范文分享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写得好与不好,写得生动与不生动,写得真实与不真实,那就是学生的事了。现在想想,真是懊悔不已。
不是说习前指导不重要,而是说,习作后的指导,将是为潜在生提 不忽略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时机,难道不是我们教育人毕生的`追求?
在一次次的习作研磨实战中,梳理出习后点评指导三步法。
第一,先让学生自读自评。解决文中自己发现的病句、错词、错字等现象。为了调动学生自评的积极性,可以为学生专设成长星。修改的地方越多,获得的成长星就越多。创建积极的心理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学生渴望成长的潜能。
第二,同桌或小组互评。依据习作要求,符合一条就为对方赠送一颗成长星。这样,既能得到对方的赏识,又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久而久之,同桌或小组内,将会形成“愿学、乐学、竞学、赛学,取长补短”的习作之风。
第三,习作分享,师生点评。教师通过共性例作,在班级里进行例文分享。让学生依据习作要求对听到的例文来做评判。好的地方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大加赞扬,鼓励大家多多学习;不足之处,效仿前者,赠送成长星。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得到大家的鼓励,又乐意接受来自大家真诚的帮助。最重要的是,通过来自班级同学的例作分享展示点评,大家便会明晰自己习作中的优劣。接下来,学生真对自己的习作,该修改什么地方,如何修改,自有方向、方法可循。
总之,让学生爱上习作指导课,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如何上好习作指导课,在“国培”的助力下,我们这些习作路上的朝圣者已看到了曙光。道阻且长,怀揣欣喜与梦想,我将学习不休,努力不止。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推荐给大家,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地方好在哪里。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习作中指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写作时充分利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在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修稿。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运用了部分非常贴合学生实际的举例,这些通俗易懂的举例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了写自己习作的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占用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缺乏交流和准备素材的时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安排好习作指导的时间比例,使学生既能很快掌握习作方法,又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构思。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6:
1.作文指导的还是不够具体
虽然从选材题目到提纲上很细致的给学生们做了指导,孩子们的作文还是空洞洞的。孩子在遣词造句上还需要下功夫,他们所写的句子还是像记流水帐一样,下次在习作的时候从句子入手,从每个句子扩展到段落。
2.孩子们的积累不够
遣词造句的匮乏真是积累薄弱的表现,我们的孩子读书也很多,但运用的很少,导致读和写的两层皮,读写的脱离,所以还要经常的小练笔,抓住语文课的10分钟黄金时光,抓住暮省的可贵时间,抓好采蜜集的积累好词佳句。
3.在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错别字太多
中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可能是孩子们还在过渡期,所以错别字频率高,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利用好字典,人手一个小字典,遇到不认识或叫不准的字立刻查找,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4.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
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是平淡的,如何具备一双观察的研究,于平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老师要善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平时的课题上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表达,学会写作。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7:
《白桦林的低语》是“高尚”这个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白桦林的美丽,看林人认真负责, 课文没有写看林人的具体事迹,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看林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精神,渗透着作者对看林人的赞美之情,敬佩之意,读后感人至深。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看林人的敬佩之情。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读中感悟。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理解,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抓课题——“低语”做文章,是因为我觉得六年级的学生一看课题就会明白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桦林的低语”表达对看林人的赞美之情。相反,领悟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看林人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8:
这是1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感情,蕴涵着作者对看林人的敬佩。句子看似浅显易懂,细读起来,却又能体会出另一种感情来,使人不禁浮想联翩。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其次,倡导学生互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本文的语言优美,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重点句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深入探究作者如何对守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特别是对守林人的敬佩而引发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学生更是直抒胸臆、热情讴歌,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此时,水到渠成,老师及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深入领悟课文的内涵,从而体会到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下一篇:高二数学教学反思【汇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