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支持的论文(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学支持的论文(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一篇】

财政部门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随着财政部门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明显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主要以山东省为例,从深化财政政策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近年来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的绝对量在逐年增长,但与全省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相比,投入仍显不足。2006年,山东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比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4%、5%以上的财政科技拨款比例差距很大;拨款额为亿元,比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分别少63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受此影响,2006年,山东省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而全国平均水平为%,排名全国第11位,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陕西、江苏的%、%、%和%。科技投入能力的不足,是长期困扰山东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性因素。

2.基础研究经费占财政科技投入比重偏低。

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可以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是提高山东省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方面。从山东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经常费支出构成看,2005年基础研究经费只有亿元,占经常费支出的比重仅为%,基础研究经费在r&d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研究与发展机构是政府资金的主要获得者与使用者,基础研究经费在r&d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低也就意味着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的大部分投到了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活动上。由于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基础研究经费显然应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比重偏低的状况,不利于提高山东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优化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适当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山东省财政科技经费按项目类别分散掌握在不同政府部门手中,科技三项费用属科技部门,科学事业费属财政部门,科技基建费属发改委。即使在一个部门内,科技经费的分配和项目审批权也分散在不同的处(科)室。这种经费管理体制,人为地分割了科技研发过程中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而且不利于财政科技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高效配置。由于各部门自成体系,各部门之间的科技开发计划难免有重复,从而导致科技资源重复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经费多头管理,使财政支持的项目过于分散,每个项目只能得到小额资助,难以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不利于一些跨学科、跨行业大型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展。

4.税收政策存在缺陷。

一是针对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以暂行条例、意见、通知、补充说明等形式表现,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严肃性和稳定性。二是现行税收优惠侧重对新技术成果应用的优惠,缺少针对具体科技开发活动及项目的优惠。具体来说,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科研成果、科技应用单位,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或项目。这种把科技税收优惠对象定位于应用而非研发的格局,不利于激励科技自主创新。三是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税收优惠方式局限于税率优惠和税额的定额减免,对国际通行的侧重税基、加速折旧、加大费用列支、投资抵免、延期纳税、亏损结转和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等措施重视不够,很少应用。

1.增加财政直接投资与补贴额度。

财政资金支持是企业创新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政府投入对全社会r&d投入强度起着重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当前,加大政府在r&d经费中的份额,以财政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r&d投入,将有利于改变r&d投入水平偏低的状况。综观各国情况,财政的资金支持一般占创新资金总额的10%左右。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加,政府需要加大对整个科技研究与开发的财政投入。政府的财政的直接投资,可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支撑和资金储备,引导产业自主创新的方向,刺激企业自主创新经费的增长。

2.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明确税收优惠作用点,提高政策效力。要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要在政策适用主体上明确其地位,对高技术企业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向各类基础研究进行风险投资的投资法人或自然人以及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的企业给予激励性的税收优惠。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抵扣,如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五年内结转抵扣;对企业购买创新所需的仪器设备按照其价值的一定比例进行税前抵扣等。对高科技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一定年限内免征所得税,之后按照特定的优惠税率征收所得税;对自主研发的产品以及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单列税收抵免政策;对企业技术中心进口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重点研发项目的企业进口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扩大加速折旧范围。实行设备清单管理,替代现行的逐级审批,从而增强企业设备加速折旧的可行性。

3.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公告,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出资购买,使企业克服商业销售风险。政府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择研究开发机构,使企业根据政府需求,进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要发挥财政、审计与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对采购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或专项检查,督促采购人自觉采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

4.完善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

财政科技自主创新投入的资金管理要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在公共财政框架内实施改革。一是要按照早编细编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的要求,严格预算管理与执行。实行部门预算,将所有的收支项目都编进科技预算,有效增强科技创新投入资金的透明性。二是要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性科技资金的收支管理。科技部门的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直接缴入国库账户,科技支出在实际使用时从国库账户直接划入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账户,以解决目前科技单位在银行开户过多而造成的资金分散和监督不力等问题。三是要在科技经费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发展完善必要的公示制度和公共监督机制,在资金运用的全过程施以预算监督、内外审计监督和外部公共监督,通过公开性与透明度的提高,促进科技投入资金的合理统筹、节约使用。

5.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投入效益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首先,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性质的评价对象和科技活动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对现阶段客观上无法量化描述的某些基础科研活动投入,侧重采用公共选择排序法。其次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基础设施投入应分类进行支出绩效评价。评价政府基础研究支出绩效应把视角放在中、长期社会效益上。评价应用研究投入绩效必须紧密跟踪当期科技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公共政策的变动,评价视角的选择要与近中期各重大宏观政策相对应,评价指标的调整要与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科技政策等的阶段性重点相呼应,同时还要注重测评研究项目的中长期经济回报率。评价科研基础设施支出必须与营利性基础设施项目评价区别开来,评价重点应放在项目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科学发现等的创新以及各类科技投入主体基本科技活动顺利展开的贡献上,同时也要重点衡量项目自身的先进程度和有无对比效应。

6.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与引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根本。财政政策的制定必须进一步体现人才意识,着眼于科技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要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支持深化科技干部人事制度和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拨出专项经费,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发现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要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服务。要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构建符合科技人才规律的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二篇】

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提供了国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蔬菜等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业[1]。当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建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那么,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村固废等排放量降低,从而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经济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种创新举措,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方面,应该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只有发展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拥有发展的依据和大体的方向,并且,相应的法律也应该完善,使得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法可依、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撑。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法律不完善、法律约束范围狭窄等等[2]。本文就地区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重要性、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以及必要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区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是使用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将物质循环再生,使产出废弃物减少,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3]。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作方式。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制度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制度规章,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较少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壮大。

(一)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所谓政策性金融,意为处于国家及政府部门保障下,国家信用作为根本,采取多样化不寻常的融资方式,依法遵循国家律法允许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的落实政府颁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办法,采取的区别于一般性资金融通的手段。一般的说,实施政策性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地区多种产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推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4]。

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以及农村,必须给予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以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金融进行指导和鼓励,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国家必须根据相应的经济政策,也制定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加快农村地区的建设[5]。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农村金融给予扶持,为农村反贫困提供有利资金支持,引导更多资金走向农村,大力激发农村的活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加快资金融通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采取政策性金融扶持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政策性金融支持策略,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建立了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农村的发展进行约束和指引。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失灵、对相关的发展现状考察不完善、财政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不完善。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用来保障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6],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远远地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会制定相应的制度,颁布相应的法律以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注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但是在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却忽视了多角度的发展农村经济,再加上对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缺乏考察和实地的研究,对相关地区的现状并没有实际把握。所以,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和扶持,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单一化发展的问题。

2。法律约束的范围狭窄。

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约束,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保障,因此,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并没有经验可循,再加上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可预测性,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不能进行全面的约束。相关的制度政策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约束范围狭窄,并不是农村金融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制度可循。另一方面,法律在指引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即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法律政策模糊,并没有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不合理。

国家和政府通过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来扶持贫困农村和个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7]。但是,并不是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合理有效的,也就是存在着部分法律不合理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度没有考虑当前的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盲目根据其它的发展经验制定的策略未必适合当地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出现了不适宜的政策问题。

4。政府职能失灵。

政府在促进一方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引、鼓励、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对相应的管辖地区的经济进行干预,但不能过分干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建设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方面,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对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规划。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不能过分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察相应地区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应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来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职能失灵的'问题,政府过度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8]。

5。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收入依然很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相关政府部门财力不足,并且,相应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及时的落实到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设置的建设方面。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财政支农政策,使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财政拨款力度,以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9]。

(二)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相应法律问题的建议。

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着问题必将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解决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的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要想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首先了解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询问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查询历年的发展现状记录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相应体制的建设。二是,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必须全面,即体现在法律制度渗透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地发展的各种产业进行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扶持。

2。以立法形式创新银行的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升级。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对应现代企业结构,面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状况,理应制定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健全各类有效机制,保证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并且适当吸引机构投资者,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水平,丰富多元化的投资主题,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责任清晰,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能够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充足,还能够降低风险,同时能够借鉴其他行业的整治经验,进一步不断提高。时下最要紧的是产权实现多元化,中央财政起主要作用,配套地方政府的财政,充分把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积极性。其次,实施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监管监督机制,克服多重的委托代理矛盾,完善权力制约手段。实施股份制改革时,必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与此同时,要使得定位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层次分明,最终构建出平衡制约的关系。经营管理层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决策。核心内容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特别是针对经理层,确保经理阶层可以给农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同时使农业发展银行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法律制度。

国家应该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立法能够保证农业保险的长期有效运行,还关系着农业保险的合理发展与长久利益。世界各国通常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单独立法,而且会在其刚开始建成的时候就逐渐实施,立法不仅能够使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农业保险正常有序的运营,而且还是一种政策性优惠。首先,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内容的视角出发,它不仅是机构组织法,而且还是业务活动法,进一步规范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宗旨、性质任务、职能、机构设置、法律责任,而且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活动原则、资金来源渠道和财政援助办法,进一步保证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依法开展,全方位增强了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国家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管理。

4。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法律定位。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责就是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其特殊性体现为农业发展银行宗旨和特征有别于一般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宗旨是进一步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合理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农业发展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存在竞争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征不同于商业银行。眼下,农发行的市场化经营表现在:对资本融通的环境进行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出现市场调节失效情况时,坚决实施政府部门的经济调控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调节市场活动,降低市场风险,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不仅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农村居民自身的努力。为了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国家会给予政策性金融支持,通过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而通过不同的手段对农村金融进行管制和改善,那么,在相关的支持法律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之后,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答案是肯定的、向好的。所以,未来农村的将是更加现代化、更加科技化,发展融入更多的工具和政策,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农村指日可待。通过金融创新的应用,各种新兴的金融工具也逐渐地被应用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方方面面,农民的观念也将会改变,农村的经济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和改善。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来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通过促进农业的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在支持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方面给予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问题,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性支持没有完全覆盖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还存留着一定的弊端。因此,要实现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法律问题,使得相关的法律问题更加全面、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制定根据当地的发展现状。相信通过研究与落实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法律问题,地区循环农业可以得到很好地实施,农村经济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的实施和使用,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会投入到农村,农村经济将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元珏。绿色生态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j]。农业经济,(04)。

[2]朱宝丽,马运全。我国农村金融法制问题探究[j]。理论学刊,(07):34—36。

[3]杨义生。政策性金融和信贷特性与历史演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7(26):254—256。

[4]苏文斌,冀福林,乔允翔。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j]。2017(07)。

[5]白钦先,张坤。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项目的国际比较[j]。西南金融,2016(7):3—9。

[6]郭永田。正确把握政策性金融扶贫的若干关系[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7):14—18。

[7]白钦先。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长久性战略决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4):12—14。

[8]祝树民。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主导作用全力支持精准扶贫[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12):11—12。

[9]农发行总行扶贫金融事业部课题组。新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扶贫的战略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2):48—50。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三篇】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是说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汉字对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创造条件教学生逐渐学会拼读音节外,还应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懂得归纳识字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对韵歌》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在其中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快乐,以及利用熟字巩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韵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浅显的了解,并尝试让学生学习“对韵”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bpmfdtnl。

2.复习拼读拼音。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文,会认5个字,1个字。

4.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懂得爱护大自然。

四、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五、教学方法。

谈话,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七、教具准备。

2.字母卡片。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6个单韵母,它们是---那么声母有几个呢?对,23个,我们也学了一些声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它们?(出示卡片:bpmfdtnl)。

师:看来,大家已经和八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二)拼读音节。

1.学生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

师:这个小老师当得怎么样?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2.学生拼读(拼音+汉字)的音节。

师:词语头上的拼音你们会拼读吗?自己拼读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拼读得很认真,那我们应怎样拼读音节呢?(出示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现在请一些同学来拼读一下。

师: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请男生女生合作拼读一个音节。

3.拼读没带汉字的音节。

师:男女生合作得不错,还有一些音节朋友想和大家交朋友,愿意吗?和同桌一起拼读一下。

师:刚才同桌两个人拼读可热闹了,老师请几对同桌来拼读一下。

师:看来,团结力量大。我请小组来拼读一下。

(三)谈话,揭示主题。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音节,还不熟练的同学不要紧,只要坚持练一定可以的。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叫:对韵歌。先看老师写课题。

师:同学们,跟老师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在第三单元里,我们背过一首对韵歌,大家还记得吗?

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知道了几个对子,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日对月,今对古)。

师: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一首对韵歌,这首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一起来听听这首诗歌。

(四)初读诗歌。

师:同学们,请打开语文书43页听老师读,老师读到哪个字你们的手指就指到哪个字。

师:你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那就赶快自己去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真会评价。

师:我请全班同学一起响亮、流利地读一读《对韵歌》。

师:第一二组和三四小组比赛一下。

师:四个小组都读得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五)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学习过的八个声母。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诗歌里把我们学习过的八个声母圈起来。圈完了和同桌读读这些声母,注意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师:谁来说说这八个声母藏在哪里?我们一起读读吧。

2.找出水果名。

师:同学们,《对韵歌》中除了藏着我们学过的八个声母,还藏着一些水果呢!找一找,用“-”画出来。(出示:葡萄架苹果园李苦对瓜甜)。

师: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些水果。你们知道葡萄长在哪里吗,那苹果呢?

师:你看(出示:葡萄,苹果的图片),多诱人呀!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师:你们吃过李子吗,什么味道?那西瓜呢?(出示李子,西瓜的图片)。

师:看到你们的笑容老师就知道有多甜了,老师忍不住想表达一下我的心情。听--(师读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能像老师这们读一遍吗?

3.理解“习习绵绵”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来了风婆婆和雨姐姐,它们从天南地北赶过来了,大家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出示:风习习雨绵绵地北对天南)。

师:风习习是怎样的?雨绵绵又是怎样的呢?(出示风习习,雨绵绵动态图)。

师:同学们真会用眼睛观察生活啊!那就让我们轻轻地,柔柔地读一读这一句。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风婆婆和雨姐姐的温柔了。

4.学习对子。

师:老师上课不久说过这首《对韵歌》里也藏着对子,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歌,一边读一边找。

师:谁来说说有哪些对子?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一起读读对子吧。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不少对子,那你还知道哪些想对的词吗?

师:学过的知识会运用真棒。奖励你们把诗歌再读一遍。

5.拼读生字。

师:刚才我们走进诗歌里,和诗歌交朋友,现在诗歌里的字词很调皮跑出来了,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葡萄苹果李风习习绵绵地北天南)。

师:谁来拼读,拼读对了,其他学生跟着读。

师:请男生或女生拼读。

师:同学们拼读得真好。那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它吗?(出示:苹、李、瓜、地、南)指名生拼读这些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字,想想打算怎么记住它。

师:同学们的认字能力越来越强了,刚才我们采用了“加一加”、“组词”、“找象形字”等等记住了这些字。(出示:“加一加”、“组词”、“找象形字”、“读拼音”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认识很多字。)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6.学写字。

师:好了。字我们会认了,我们要学写字了,要求我们会写的字有三个。(出示:果、风、北)。

师:谁把他们拼读一下。

师:这节课我们学写一个字―“果”,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观察得真仔细呀。谁来说说它的笔画顺序?

师:现在老师根据你们说的写,请认真看。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书空,描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评价)。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果园里的收获可真大啊!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知道了一些自然现象,那我们更要懂得热爱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

1.“果”字写一行。

2.背诵《对韵歌》。

十、板书。

对韵歌。

苦对甜。

天对地。

北对南。

教学反思。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这首诗歌前我先带领学生复习音节,因为学生已有前面几课的拼音储备,所以我采用各用形式,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例如:采用“识字带拼音”的方法拼读音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熟字认识字母和音节,学习拼读。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韵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识字,并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

遗憾的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学生了解韵文内容后升华主题---我们应如何爱护大自然,最后教师总结以此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四篇】

时下,很尴尬的是,医学人文在掌握了医学“硬”科技的医者身边“布道”时,常常会引致其充满鄙夷不屑的目光。其实,在不少医者的眼里,医学人文既不能杀灭病毒细菌逆转病情,也不能丰富医学科技层面的知识,更不能提升医疗专业技能;相比于“硬”技术,医学人文那玩意儿是或然的、边缘的、辅助的、几近无用的知识,是可有可无的职业情感训练[1]13。王一方先生在《医学是科学吗?》一书的自序中写道:“其实大部分有医学知识背景的人都漠视医学人文学科,认为是一只‘不下蛋的鸡’……”[2]医学人文精神在当下的意义上几近为一种奢侈的理想。于是,医学科技转身向左,人文扭身向右,两者分道扬镳!

2医学人文精神被异化之关键词:强势、交易、遮蔽。

先借用黑格尔在评价宗教改革时的一句话,“……他的心,他的灵魂在场”。实际上,医者一直“灵魂在场”,其所为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皆为医学之本真。人之为人,其身必为首要之根本。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位,精神第二位。身的物质属性无疑使其具有对心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它是心之存在的基础与载体。人因患病而痛苦之时,对生理痛苦能立即解除的渴望,恐怕是患者的第一反应。于是,医学科技就需先从对患者的肉身干预入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医者运用医学科技施治于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解除其肉体的痛苦,是医者对患者同情、悲悯情怀的彰显,这恰好生动地演绎了医学之灵魂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何曾与其人文分开过?由此可见,“医学的人文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给的。”[4]英国科学史专家斯蒂芬指出,医学是人道思想最早产生的领域,最初的医学不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仁慈,一种人道关怀[5]。医学科技天然地具有内在的人文性,它被包含在医学人文之中,是医学人文的一个硬性的价值向度。

它以科学技术为利器,解除患者病痛,维系生命健康,是医学人文精神具体化、专业化、外在化形式,是医学人文精神实现的手段[6]。故而,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自医学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割裂过,医学的工具理性与医学的灵魂密不可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医学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水平。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寿命男性71岁,女性74岁[7]。而1957年我国人均寿命才57岁[8]。生命权是人民权利的最好诠释,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此,医学的人文精神得到了现实的诠释。在医学人文研究视域中,《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编辑部于2010年第7期开展了在医学人文知识建构方面的关于“好的医学”的讨论。这种讨论不但具有引导学界关注医学根源性问题的作用,而且还颇具导向性地规范医学人文研究路径起点的意义。因为当一种学科或学科群,定位了其研究的起点,拥有了自己的知识建构和研究路径时,其学术生命即为诞生,沿途而去,其力量则愈发彰显。在讨论中,王一方认为,从技术上看,医学(技术)“进步”(异化)是医学不可爱的真正根源。医者笃信科学这个“新教”的征服思想,崇拜技术的成长与成熟,技术主义甚嚣尘上,忽视对人类苦难的敏感、敬畏、同情和悲悯等职业情怀的养成。医者自身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我治病救人赖于科技之功,与人文何干?临床实践中,医者因掌握了医学科技而具有高贵感和优越感,患者寻求帮助是医者这个强者对弱者的恩典。医者表现为专制主义的职业傲慢、偏见与冷漠。对于疾病的诊疗,医者不愿、不会或不屑于与患者沟通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如在医疗方案中,患者只需听话就成,即所谓“遵医嘱”。医者威严冷峻的权威态度,满嘴的专业术语,以及医患的交流媒介于冷冰冰的机器,更加深了与患者的鸿沟。

医学科技的强势,遮蔽了医学内在固有的人文内核,温情的医学不见了。从利益上看,物欲喧嚣下的交易格调是医者职业风险的经济诱因。医者瓜葛于各种利益集团,集团的利益胜过了患者的利益。而医者职业道德的净化机制还未健全,道德自律苍白,正确与正义,真理与真谛渐行渐远,越来越疏离[9]。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力与物力,而当财政的投入不断减少加之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之时,医者必定会把手伸向求助于他的患者。换言之,医疗卫生在当下中国极其强烈地表现为一种科技与金钱的交易模式了———你给我拿钱,我给你看病。医学的人文精神在医患之间程式化的交易模式中渐渐消弭了。因此,强势的医学科技和交易格调的医患关系,遮蔽了医学科技内在固有的人文精神属性。医学的人文精神被异化,医学的人文关怀情愫,不见了。在民众的眼里医学“不可爱”了。于是,当患者肉体的病痛没能解除、精神的痛苦在医者的冷漠中加深以及金钱丧失等情况一并袭来之时,医患冲突的爆发达到了临界,剩下的就是导火索了[10]。如此,医者职业的风险危矣。

3哲学视角下的医者职业风险。

4医学人文精神异化的消解:医者职业风险的解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坐而哀叹、抱怨均于事无补,故而需刚健进取。笔者认为,要消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异化,必须建基于维护和保障好医者和患者的利益与福祉,如此亦为化解医者职业风险之道。从对科技本身的直接规约来看,对医学科技的专业性几近无法制约。因为对于知识、经验、能力这类存在于人的头脑里的内在东西的规约,不同于对政治公权力的制约。或者说,洛克、孟德斯鸠等的政治权力制衡理论在对科技权力的约束中容易失效。其意义在于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这种视角来看,消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异化,只能从规约医者实施医疗技术的外在行为入手,所以各种各样的关于医疗卫生行为的制度法令出台就是必要的了。但仅有这些律令条例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执业医师法》只是刚性地规定了医学伦理学这一门课程是必考课程,其它“医学人文”类的学科不见踪迹。在以崇尚实用主义而著称的中国,在硬性的执业资格考试中必须再加入些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人文”类课程的考核。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1]18它告诉医者,其职责不仅仅是诊疗和治愈,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帮助和安慰。医学科学技术对很多疾病还是无能为力的。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为病人开出的成千上万种药物中,可有可无的占30%,基本无效的占60%,只有10%是确切有效的[11]。

因此,医者应保持一份理性的谦卑,常怀敬畏与尊崇生命之心,谨慎行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做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13]亦即医者当以此来力图张扬被遮蔽的医学人文精神,减少其与患者日甚一日的冲突,渐次化解自身的职业风险,构建和谐之医患关系。从利益的角度看。社会学家伦德尔柯林斯指出,人们总是自我利益的追求者;人们在实现自我利益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策略与观念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资源[14]。人性是趋利的,道德的说教永远难以抵抗现实的利益诱惑;同时,道德也并非是高在云天的东西,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所以,医疗卫生事业一日不能实现其公益性,医者的创收冲动就会存在一日。医者不去利用其专业技能的资源来掠取患者,他还能“宰”谁呢?姑且不论这种“宰”合理与否,眼前的实务是,患者不拿钱,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医者没有钱也难以活下去,医院没有钱也就难以生存。没有了医者,没有了医院,何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医者纠结于各种利益集团之中,实为一种无奈的生存之计。由此可见,对医学人文精神异化的消解,或者说对医者职业风险的解构,需要对过度市场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可喜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正朝着公益化的方向迈进。笔者认为,医疗卫生体制的变迁,必须以刚性的执行为先决约束条件。如,保障医院公益性的财政补贴一定要及时足额到位。倘对医者的利益维护与保障不力,医者还必须“自劳自养”的话,那么无论社会上如何诟病医界,医者还必将继续扮演“白衣屠夫”的不良社会角色[15]。如是,医患之和谐仍将在山的那一边。

5结语。

一个民族最可怕的不是陷于危机,而是失去反思的能力,因为没有反思就没有走出危机的可能。令人欣慰的是,医学人文研究者们正热烈地关注着医患冲突,他们不希望医者戴着钢盔去上班,也不希望请警察到医院看场子,更不希望白色的条幅横亘在医院的大门口,而是希望医学的灵魂日益得到彰显。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中深情地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笔者希冀,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应该是、也必须是一个最好的、充满着人文智慧的时代。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五篇】

与常规的农业产业化相比,生态农业因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环境污染的控制、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不断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和生产技术,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替代性的、少污染的、无害的产品、原料,研究新的生产工艺,进行污染的治理、控制和预防,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在围绕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生态农业领域的产业链、农牧结合、变废为宝等许多技术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外,生态农业杜绝了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和污染,制定了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进行有机食品开发;在我国,生态农业以有机肥、轮作、套种、绿肥、豆科作物等手段维持和提高了地力,在生产中可以有限制的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措施,也取得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得的成就。概括起来,我国生态农业生产建设中常用的技术有如下八大类技术体系:第一类技术:农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农村再生资源、环保生态工程技术。第二类技术:生态建设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的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技术。第三类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生物种群的调整、引进与重组技术。第四类技术:基于生态位理论分工,以系统生物种群时间、空间有序性以及景观生态学调控为中心的间作、轮作、套种、立体种植、立体种养等技术。第五类技术:其他各生产组分、各种群组分之间的优化组合、生态耦合技术;种植、养殖及加工、销售过程中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组装技术。第六类技术:可降解、低污染、低毒性农药,以及高效生物肥、有机肥等环保、替代性投入品的应用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植保技术。第七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节约资源、提高生态效率的技术。第八类技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人工调控、科学管理等。

2生态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

为了消除生态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确保产品的安全无害品质,生态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也需要广泛利用“环境无害化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绿色技术”。所谓“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绿色技术经历了末端技术、无废技术、废物最小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技术等发展历程。与20世纪60年代的末端技术相比,20世纪90年代通过全程管理和控制进行污染预防的'技术具有更明显的生态友好特征。总之,正是通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都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才实现了“科技化”,并通过“科技化”保障了“生态化”“、无害化”的实现。

要确保上述二大类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就必须有一个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的农业基础科技体系。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一直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强化了农业基础科技建设,应该讲,我国农业基础科技具有巨大的资源积累和先进性。但是,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农业基础科技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存在着脱节的问题,很多先进的农业基础科技无法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致使我国的农业科技优势难以转化为真正的现实生产力,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升级和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农业基础科技体系建设。

首先,注意基础科技体系吸收国际先进成果和本土化问题,科学技术没有国界,基础科技更是如此,大量地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先进性意义重大,但农业技术必须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在国外环境基础上的先进科技成果,在中国应用,就必须有一个本土化的进程。

其次,要实现基础科学的多学科联动、协作。生态农业涉及的学科非常多,按照“木桶原理”,一个学科的基础技术落后,就会导致整个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失败。这正是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讲,多个政府部门分别管理一部分农业资源,已经使不同领域的科技形成了条条分割;从教育层面上讲,大专院校学科越分越细,学科间交流越来越小,进一步加剧了学科交叉、协同的困难;从研究领域讲,无论是现有的科研院所,还是各类研究平台,都很难为基础科技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

最后,要形成一系列开放的基础科技成果平台体系,为应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良好的平台,应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科技成果支撑,由于没有这方面公开的开放性平台,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重复劳动非常普遍,从生态农业发展的角度讲,这些开放型平台主要包括:中国动植物种群信息系统、中国气象环境信息系统、中国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中国农药管理信息系统等。

除了生态农业企业需要科技支撑外,生态农业的基本生产者———广大农民,以及生产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广大市民,都需要生态科技的支撑。因此,要建立全方位的生产农业产业化科技体系,就必须包括农业科技普及体系。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农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这一体系,在政府的管理下,为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正因为是在政府管理之下,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方面,类似于中小学的灌输教育,农民被动性地接受科技知识,效果不是最佳;另一方面,类似于医院的急诊治疗,重点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科技困难,要全面地、系统地,甚至超前地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困难较大。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有义务对农民进行科技普及,但这种普及又是临时性的,务实性强,如果不考虑农民科技知识全面性,就不利于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生态农业科技普及体系,就必须实现在政府体系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在企业管理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合理耦合,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态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率。

消费者对生态农业产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各种不同媒体。这些信息往往是分散的、零乱的、真假并存的,容易误导,再加上由于广告不可避免地对产品的质量、品质等有夸大宣传的成分,消费者对来自生态农业企业的宣传往往持怀疑态度。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媒体和企业是很难形成消费者科技普及体系的,参照国外经验,对消费者生态科技的普及,关键在于生态产品的品牌化,以及品牌内含的宣传,这种通过第三方宣传的形式,不仅公正,消费者也容易接受。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六篇】

我们知道农业的长久发展是一种持续的产业项目,更加是我们的整个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深入的研究当代农药市场的状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农药市场上的化学农药依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调查中发现如烟碱类、恶二嗓类杀虫剂、甲氧基丙烯酸醋类杀菌剂和三吐并喀吮磺酸胺类除草剂等,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农药品种结构的变化加快。

1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农药的应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经济以及农业的不断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不可复制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站在科学的分析角度,针对农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研究,致力于找到好的研究方向。

2世界农药市场的特点。

想要深入的研究农药的发展方向以及今后的趋势就要不断的据了解世界农药市场的变化。在世界农药市场的不断发展中,我们要知道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农业中农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相当成熟的产业,成为现代经济,尤其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化学产品,农药有着和其他化学产品一样的价值,它的应用是很普遍的,是和每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一般来说,在对世界农药市场的普查上,只要哪个国家的农业越发达,哪些国家的农业中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发展水平就越高,总体来说是呈现出正相关的发展趋势。诚然,我们知道,农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由于一些化学污染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问题以及影响。但是农药在世界上的使用也是对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个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通过研究我们还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农药的研究以及开发热点集中在一些信产品的更新和研发上。尤其含氮杂环化合物,包括烟碱类似物、毗哇、毗陡、毗咯、稠杂环及其它杂环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

3如何提高我国农药研究开发进程。

要想提高我们国家的农药研究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将质量作为最终的提升,我们就要做到:

第一,要始终将创新性的研究态度作为我国农药研究的重中之重,要注重产品的不断创新。在我们国家的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农药一共有将近三百多种,这些中有很多都是仿制品。没有专利。但是我们处于已经信息化的时代,没有只是产权的品种在国际经贸上的流通也是十分不好的。根据以上原因,我们在农药工业的研究以及发展中要注重创新农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要及时将农药的经济改革做出调整,要注重新的产业项目的升级以及产品对于更新换代的需要。立足于我们国家南、北两个农药创制中心的建设对我国农药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这是一个很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措施,这使得我们的农药行业在软件和硬件的配置上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第二,我们的化学研究者要突破传统化学的固有思维,要用化学的视角将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完善,这样我们才能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化学水准的提高是我们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我们国家的科研机构,尤其是化学组织要很好的,有意识的将化学农药的自主研发放在首位,要提高我们国家的科研能力,使得农药的研究不断的向前发展。要注重化学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的国家,企业以及高效能够很好的将化学学科尤其是农药的发展方向作为研究的重点。

第三,在化学研究的角度下,充分的研究和发展高效农药的新品种研发,这样才可以不断的促进我国乃至世界农药的发展,从转变产品结构,创新新型农药开始。另外,整个世界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要不断的在化学农药的生产研发中注重新型产品的毒性及残留毒性的水平以及质量,这样的话,我们的农药在壁垒中才可以不受到阻力。所以在今后的研发方向中,我们要满足农业对于新型杀虫剂将有更大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非农业农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以及升值空间,是今后农药稳定增长的重要起点。

在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要重视农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化学的`引导下,是的经济发展中农药的生产以及研发向着细致化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对于农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有所期待。发展超高效、低用量的农药新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将面对更复杂的结构、更复杂的合成化学或生物化学,包括光学活性产品的开发,需要利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所以立足于我们企业是农药发源地,要更加爱重视农药研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将创新上的投入资本增加,并给农药研究人才独立发展的空间。

第四,在农药的研究下,有机的将化学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做一些有机的结合,这样可以促进技术的融合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我们利用化学理论对于产品的性能进来改造以及研究的时候要很好的挖掘生物化学的特征,这样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效用。开发活性更高的新品种,甲氨墓阿维菌素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半合成杀虫剂。再就是利用微生物直接作为农药,如bt,即所谓生物防治。这些技术的不断融合将是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第五,重视农药新助剂的研究。我们在研究中了解到,因为我们国家在当下生产的农药是一种比较单一的,大多数是由于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但是在国际上的应用,这两种化学药剂就显得比价落后,新型的农药类型正在逐渐的将这两种类型的农药淘汰掉。所以一些比较有优势的,新型的以及比较安全类型的农药就出现了。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性颗粒剂都是很好的证明。可以说,新型的农药研发是一种可以使得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农药新剂型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农药今后的研究发展中,要注重农药更高的选择性和非杀伤性,所以我们在选择一些农药开发的方式以及方法上要十分注重,在化学研究中始终将高效、低毒、安全最为研究的重点,但是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见效慢,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进行推广和运用。所以我们的农业植保部门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力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致力于我国农药的长远发展。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七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央财政始终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要求,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切实保障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制定实施财税政策,引导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有机结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和改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历史性机遇与战略性挑战前所未有的时期,是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面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财政科技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努力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科技活动规律、又符合财政管理要求的财政科技经费新机制,支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树立五个理念,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树立依法投入的理念。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确保财政科技经费法定增长。二是树立制度先行的理念。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必须立足长远,精心谋划,做好制度设计,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政策导向作用。三是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必须与科技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投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四是树立规范范围的理念。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合理界定财政支持范围,明晰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及科技公共产品的属性,重点支持公共科技的发展。五是树立优化结构的理念。依照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使用财政科技经费,引导和鼓励创新资源向创新绩效好、创新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单元集中。

同时,还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对“物”的支持到更加注重对“人”的支持的转变。科技活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科学把握人的精神活动的方式、特点和规律,把财政经费供给的规律和科技事业发展内在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更加有利于调动科技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财政科技投入新机制。但是,注重对“人”的支持,并不是简单地从科技项目经费中开支人员费,而是从创新环境、研究氛围、制度保障、资源配置机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营造更加符合创新规律、更加能够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环境与氛围。

体系,发挥资源的集成、系统、共享的优势和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实现从单纯增加投入到更加注重对投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增加投入既要有政策的设计,也要有管理的设计,通过规范的制度,科学的标准,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使投入的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实施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政策。

财政投入是实现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财力保障。财政部将认真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切实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和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在此基础上,要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继续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一是完善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在继续加大对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支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水平创新团队、公益性科研院所、公益性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稳定支持力度,改善科技基础条件,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努力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保持适当比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动力,保证我国原始创新力提升和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需要,注重加强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支持。此外,还将加强对民生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科技工作等的支持,推动知识创新工程深入实施,支持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工作等。

(二)切实保障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科技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长远发展做出的前瞻性战略决策,重大专项顺利实施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确保国家安全、超前布局科技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推动重大专项更好更快实施。一是为重大专项实施提供及时、充足的财力保障,并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及时拨付和下达专项资金。二是创新经费管理,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等,探索实行后补助财政支持方式。同时继续研究探索有利于重大专项又好又快组织实施,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相关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用有效结合,面向结果的财政支持方式和途径。三是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对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综合平衡工作,建立和完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

(三)实施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

1.通过税收、企业财务、资产管理等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税收政策方面。积极落实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扶持政策,包括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发费投入、技术转让、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软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以及对购买相关科技开发用品、科研和教学用品、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涉及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等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财企[2010]8号)等。在资产管理政策方面。总结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开展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的有关经验,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2.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有机结合。实施并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创业风险投资试点等。启动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对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收集、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补偿和对为转化科技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给予绩效奖励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不断丰富政策内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同时支持公共服务机构围绕中小企业开展创新资源共享、专业技术及技术转移等服务。

4.支持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通过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大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明确支持重点,提升重点、关键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

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人才纲要》),从财政角度,积极研究促进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新机制。统筹整合资源,建立落实《人才纲要》相关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的财政保障机制。深入研究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建立以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会同科技部积极推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实施,从制度保障、创新氛围等各个方面,营造更加符合创新规律、更加能够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环境。

(五)引导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推动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为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促进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科技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大对地方科研单位和科普单位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支持力度,并推动地方结合存量科技资源情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技的定位等,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统筹规划,调整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布局。另一方面,通过中央财政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入,集聚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区域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段,强化过程监管;督促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切实担负起科研项目(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主体的责任,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教学支持的论文【第八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教学支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幼儿教育中尤为关键。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有幸亲身体验到了教学支持的力量。在我与幼儿们的日常互动中,我深感教学支持的重要性和价值,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教学支持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教学支持的实施(200字)。

教学支持是一种为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方法,可以涵盖多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发现和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速度。最后,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三段:幼儿在教学支持下的心理发展(300字)。

教学支持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我发现在教学支持的环境下,幼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敢于尝试新的学习挑战。他们逐渐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动力。同时,教学支持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心,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第四段:幼儿在教学支持下的学业成就(300字)。

教学支持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幼儿的学业成就。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和困扰。同时,教学支持也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在教学支持的环境下,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更有能力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

第五段:结语(200字)。

教学支持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支持,我们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但也有着巨大的满足感。我将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支持能力,为每一个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帮助。相信在教学支持的引导下,幼儿们必将茁壮成长,追逐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

22 2912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