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汇聚精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汇聚精编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一篇】

1.人物画得太小,画人物的时候不够大胆,线条画不长,如果你要他画大的话,他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不是头画大了,就是腿画短了。

2.人物各个部位画得简单,还不能很好的表现细节。比如有些小朋友只会画手臂和腿,不会画脚和手;部分小朋友会画头颈,但是比例不对,总是会画得太长;对衣服的表现也不多,基本上不会画裤子,只会画最简单的裙子;头发的表现也不好。

今天的人物动态的绘画,是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他们画跑步的人物和领奖的人物。

1.小朋友拓展了画动态人物的思路,他们学会了画跑步的人物和领奖的人。他们知道了通过变化人物手脚的形态,可以改变人物的动作,使人物动起来。尤其是领奖的人物,小朋友基本上画出他们的神态。

2.激起了孩子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尝试将自己思想融入到画中,对画面表达的内容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1.画动态人物还处于基础状态,小朋友的水平还不是很高,稍简单的能画好,稍难一点的就画不好。比如画领奖的人物就要比画跑步的人物画得好。主要的原因是跑步的人物在腿的动作上有两个变化,而大部分幼儿只能考虑到一个变化,所以画出来的人物有一点不像。相反领奖的人物的变化相对简单些。

2.小朋友在构图的时候没有整体的观念,他们还是局限在单个的物体上,不能将整个画面进行排版,所以在排版上老师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这样想要孩子一个整体排版的思路,可以引发他们在下次的作画中学习整体排版。

3.在领奖的人物绘画中,学习了短裤的画法,许多小朋友还是没有意识去画裤子,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只画两条腿的做法,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的绘画中进行引导,逐逐步培养他们丰富人物表现的意识。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二篇】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三篇】

1、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大胆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2、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林的美,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3、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ppt、京剧视频、纸、蜡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别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呢?"(出示脸谱)"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仔细看就能想到答案。(出现视频),"刚才我们看了录像,你有没有发现唱戏的人脸上就像我们刚才看的图片一样?表演戏剧的人脸上才要化这样的妆,你知道他表演的这种戏剧叫什么吗?(京剧)"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就像大熊猫一样,是我们的国宝,京剧就是我们的国粹,表演京剧的演员脸上用油彩化的了很浓的妆,像面具一样,在京剧里有一个名字叫"脸谱"。

师:"京剧脸谱有很多,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脸谱,我想请小朋友用颜色来为脸谱取个名字吗?看一看,这几张脸谱你最喜欢哪一张,你觉得这个人怎样?"

师:"我们来看这张脸谱除了红颜色外还用了哪些颜色?(幼儿观察)为了让脸谱更好看,我们要用到几种颜色让脸谱更生动。"

师:"这些脸谱除了颜色很漂亮外还用了很多图案、花纹。(出示一张脸谱)这是什么形状?找找看脸谱上有没有和它一样的图形。"

小结:这两个图案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颜色一样,以鼻子为中心,在脸的左右两侧位置也一样,这就叫左右对称。

师:京剧脸谱除了刚才我们看的这些,还有很多颜色多样,图案对称的脸谱,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四、幼儿作画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脸谱,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空白的脸谱,请小朋友先用记号笔在脸谱上设计左右对称的花纹,然后用水粉涂上好看的颜色。

"注意:1、颜色,花纹要对称。2、设计的图案要大一些。3、注意卫生,不要弄到衣服桌子上。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幼儿通过这一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所以装饰绘画中出现了脸谱不对称的现象。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本文扩展阅读: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四篇】

美术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件特别愉快而美好的事儿。今天我正是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整个活动。本节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能用橡皮泥、线绳、彩珠、亮片等材料创造性地装饰不同的瓶子。感受彩泥等不同材料装饰瓶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遵循幼儿为主体的理念,突显在以下三方面:

送给了孩子一双慧眼。活动一开始请小朋友们欣赏各种材料装饰的花瓶的美丽的图片,带给小朋友们多种选择,把幼儿带入了一个美的境界。孩子们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他们一个个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眼前的一切,首先给了孩子们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美,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这为接下来让幼儿自己动手装饰花瓶作了很好的铺垫。

还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特别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欣赏,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幼儿视野。欣赏中能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现,而不是以自己的欣赏视角来压制幼儿。欣赏与表现时,我始终给孩子以亲切的眼神、鼓励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赏的话语,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自我体现的快乐。

赠给了孩子一个平台。欣赏与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与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老师的一句“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将花瓶变得更加美丽吧!”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着艺术表现,看得出:孩子们装饰的花瓶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孩子们更加喜欢用橡皮泥来装饰花瓶,他们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图案,有的做成花,有的做成小鱼,有的用线条来装饰花瓶。

总之,我的这节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美术新课堂的活力,新课堂的色彩,给了我很多启示。孩子们动手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我们要给与幼儿充分的发展空间。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五篇】

一、成功的地方:

1、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探索欲望很强,操作积极性很高,每种方法他们都很想试试,活动中,情绪非常好,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从孩子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根据幼儿讲述的大青虫的动作用磁铁在黑板上摆出大青虫的动态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方式掌握大青虫的各种动态。

二、不足的方面:

1、操作时使用的圆片是用的手工材料大青虫,色彩比较好看,效果可能会较好。但是第一次试教时是让孩子们自己剪下再贴,时间很长,所以这次我就把手工材料上的圆片剪下让孩子们只要贴出大青虫的动态,选择圆片粘贴的孩子操作方法不明确,头和触角粘贴在哪个位置不知道,还有身体圆片怎么连不清楚。所以这个效果不好。我想还是自己用绿色纸剪出圆片再让孩子们进行拼贴并用油画棒添画上眼睛触角要简单一些,效果也会出得来。

2、第二环节试教的时候我先是自己讲解,示范的是棉球印画,示范完了提示幼儿说还可以请小手食指来帮忙,请了一个孩子上来示范手指印画,再让孩子们讨论画得怎样,哪里不好,引导他们说出一节一节的身体要连起来。

试教完重新修改教案的时候是想着先让孩子讨论用手指怎么帮忙,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手指印画,引导孩子们通过看、说逐步掌握圆形连接的方法,再由教师讲评一下,哪里不够好的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再强调一下印象会更深一些。但是今天上课时也并没有这么做,就直接自己开始讲解示范,所以虽然我今天操作前有提醒过孩子们身体一节一节要紧紧地连在一起,但是效果比不上叫个孩子上来示范要好。所以出现了有的幼儿没有把两个圆点结合在一起,画得比较凌乱,虽然在操作指导中也有个别提醒过,不过还有的没有改过来。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六篇】

反思:在给孩子欣赏已有作品时,我只出示三幅作品,其实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可以提供多一些作品。所以第一环节还是应提供更多作品,打开孩子的思维。

二、孩子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孩子来完成这样的作品,他是怎样的`特点)。

反思:观察、模仿,对于第一次接触,模仿居多。在想孩子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会拼出更多。

三、材料怎样来呈现?(教师可以怎样来避免现象?)。

反思:

1、装叶子的盒子太小,装的少,人多拿费事(可以用大箩筐装)。

2、开始讨论时,只需……,其余的放在大箩筐里,箩筐放在桌子底下。孩子讨论好了,想好了,再请组长拿出来放在桌上,这样比较有条序性。

四、怎么组织评价?怎么评价?到底评价什么?

反思:教师应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比一比哪幅作品最漂亮,引导幼儿从拼贴的东西,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整体布局等内容来进行点评。可以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变的魔术,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样的叶子变的什么东西,添加了什么。评价中要有一个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最后,发现第三环节中幼儿上前介绍作品并讲一讲所编的故事,其中,讲故事没有必要。

由于我还是教学才三年的新教师,在课的设计和把握上还不是很到位,教的痕迹也有点重。在这节美术课上,王老师虽然没有很细致的点评,但她提的几个问题,让我对这节美术课有了更深的认识,犹如醍醐灌顶。这让我在以后课的设计上有了更多的依据和思考。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七篇】

《路边的树》是从中班主题《我在马路上》中延伸出来的活动。马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路边的树是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在充满想象的孩子们眼里,树是具有生命的小精灵,在进一步观察大树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和惊喜呢?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是树每天站在马路边会看到什么呢?此活动旨在通过马路上的树,从一点向多点引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将获得更丰富的有关树的感知经验,并通过想象与艺术操作相结合,在创新、科学、艺术等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据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而且多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所以本次活动借助中班孩子比较熟悉的树,在游戏、观察、制作中多角度地引领发现并产生突发奇想,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大树就在孩子身边,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给孩子一个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树,通过层层引导、提升,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多感官参与的情况下,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乐趣。具体设计思路是:经验交流——观察想象“树”——添画想象——换位想象“马路上的热闹”。

1、根据树的形态、颜色进行想象,初步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

2、通过创造性地表现大树的眼睛,想象和感知马路上的热闹。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1、材料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围裙、套袖、与孩子相当的图片。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调查了解哪里有树。

3、课件的准备:有关大树的ppt。

(一)图片导入,经验回顾。

1、经验交流。

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ppt出示“树”,“今天我们来讨论树,哪里有树?”引导孩子交流对树的位置的经验影像,促进孩子对新经验的建构。

2、大胆说出树好在哪里?并通过教师的回应提升,了解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引发孩子的情感同时引出孩子们对树的热爱。

(二)欣赏课件,引发想象。

1、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欣赏ppt中“树的美景”。并通过欣赏,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从而为孩子广阔的想象做铺垫。

2、使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ppt的操作(用我们的小手依次“点开”ppt中的色块),通过ppt出示不同形态的树,引发孩子从树的颜色、形态进行想象。

(1)绿色色块——绿色树叶的形态奇异的树。“这棵树像什么?”"根据树的形态来想想象。

(2)黄色色块——黄色树叶的形态奇异的树。“这是哪个季节的树?这棵树像什么?”同样根据树的形态来想想象。

(3)红色色块——红色树叶的树。“红颜色的树让你想到了什么?”根据颜色进行发散性的想象。

(4)蓝色色块。“猜猜蓝色色块后,藏着什么样的树?”通过老师的质疑“你见过蓝色的树吗”,来引发对“灯树”的了解和想象。

(三)动手玩乐,换位想象。

1、添画想象:“如果树有眼睛会是怎么样的呢?”通过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现大树的眼睛。

2、换位想象:“如果大树站在马路边上它会看见什么?”想象和表述马路上的热闹。

3、自由操作,引导孩子们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

“你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心中“树”;并通过添画不同的色段来换位想象“我看到了(马路上的)……”

(四)展示分享,活动结束。

与同伴互相说一说“你的大树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也可以与听课老师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象。)。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美术教学实例及反思【第八篇】

蔬菜对幼儿来说是很熟悉的,而且蔬菜的外形是圆形和椭圆形为多,幼儿在绘画时也是比较好掌握的。结合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菜园乐翻天》。为幼儿大胆的想象、创造提供了条件。感知秋季蔬菜丰收的喜悦。学用绘画大胆想象和表现菜园里的热闹场面。

1、分辨和表现常见的蔬菜的外形特征。

2、大胆表现蔬菜的颜色,感知秋季蔬菜丰收的喜悦。

:分辨和表现常见的蔬菜的外形特征。

:大胆表现菜园里热闹的场面。

:示范画、蜡笔、记号笔。

一、认认说说。

1、观察辨认各种蔬菜,说说它们的名称。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蔬菜娃娃。

(出示示范画)。

谁认识这个蔬菜?它是什么颜色的?

预设:番茄,红色的。

2、比较它们不同的形状,用圆圆的、长长的和尖尖的`进行分类。

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青椒是方方的、绿绿的。黄瓜是长长的、绿绿的,番茄是圆圆的、红红的。胡萝卜是长长的、橘黄色的。

二、教师示范。

1、蘑菇:

先来看一看,请了谁来?“先画一条线”,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画个半圆形,再在下面把它围起来,现在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什么?然后给它画上手和脚,就像我们以前画苹果宝宝一样。

2、茄子:

这个你们知道是哪个蔬菜娃娃吗?画一条波浪线,然后画一个柄,它是什么?

画好2个蔬菜娃娃了,再来涂颜色。要想清楚,你画的蔬菜娃娃,是什么颜色的。每个小朋友选2种蔬菜娃娃,左边一个,右边一个。

请问第一组,你们想好画什么了吗?(提问个别幼儿,督促他们动脑筋)。

三、幼儿想象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1、按照蔬菜的颜色选择相似的蜡笔颜色,画出各种蔬菜的特征。

2、添画动作表情等细节。

四、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做个简单介绍。

来自

教师评价:造型;涂色是否不出黑色围墙,是否用力、均匀。

活动以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让孩子大胆创作。整个活动因人而异,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评价。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对待不同的幼儿也给予了不一样的评价。对绘画基础比较弱的幼儿,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对冲动型的幼儿,评价重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冲动型的幼儿,往往缺乏认真思考就开始画,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幼儿不能给予鼓励的评价,教师要劝他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好的幼儿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

22 2481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