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草原》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

《草原》是1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马蹄

摔跤偏西鄂温克羞涩低吟 襟飘带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

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2)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2)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草原的美丽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

这种境界,既 ,又。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去过草原的人还这样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是谁写的童话?这是勤劳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

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业:背诵第一段。

4、下面,让我们在一首草原的赞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的演唱;

2、指导学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赞美的心情演唱《草原赞歌》,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

3、演唱《草原赞歌》并表演,加深理解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具:VCD、钢琴、录音机、萨克斯、挂图、服饰

歌曲分析:

《草原赞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民族五声调式的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A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8小节组成,第二乐句由9小节到16小节组成,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体现了朝气蓬勃的情绪,赞美草原的感情,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使人感到欢快活泼。

B段由17小节到26小节组成,节奏舒展,把人们一下子带到蒙古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辽阔草原,飞奔的骏马,点缀在草原上的是星星点点的蒙古包,飘香的奶茶,悠扬的牧歌,茂盛的草场,肥状的牛羊。

教学过程:

一、入教学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一起走进教室,分四组坐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给同学们创设情境,带到蒙古大草原。

师:蓝天、白云、小羊、奶牛、真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草原。

师:老师在上节课让同学们搜集少数民族―蒙古族的资料,你们搜集到了吗?

生:搜集到了。

师:下面请展示你们的成果吧!

生:(展示)

师:你们用文字、图片、服饰、乐器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蒙古族,老师也创编了一条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发声练习曲,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唱吗?

生:(想)

5 3 1┃ 5 3 1 ‖

辽阔的大草原

(强调学生声音统一,音色明亮)

二、歌曲学习

今天呢,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族歌曲。(出示歌名)

师:老师范唱,请你们听歌曲中都描述了什么。

生:(听)

(听过范唱后,学生开始描述)

生:闪烁的星星多草原的羊儿多飘浮的云彩白草原的羊绒白

师:大家说的都是歌词,那么和老师一起按照节奏来读歌词吧。(出示节奏)

师:我们刚才仿打的只是歌曲乐句中的两个小节,请看黑板:这是完整的三条节奏,谁能来试奏?

生:……

师:同学们不但掌握了这些节奏,而且还能够填进歌词,你们真棒!

师:同学们看到了,老师已经按照小组分别准备了卡拉OK、录音机、钢琴、萨克斯,请小组长组织好各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这首歌曲―《草原赞歌》。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开始吧!

(分组学唱)

(每组汇报学习成果)

三、总结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出色。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唱歌曲时,能够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更加饱满。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这首歌曲。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③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草原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横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2 33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