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热选5篇】
通过观察物体,学生增强了空间想象能力与观察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是否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 篇1
针对第一次的有序和有效问题,在这节课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交流能按一定的顺序,在交换位置时也不争抢,同时因为每个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示范,因此小组活动也是有样可依,能顺利进行,特别是活动结束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耐心地等待其他小组完成任务。其次,在练习时也暴露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因此练习题的错误较高,因此巩固练习时添加了课本中原有的“例1”,并且用这样三个问题(你认为最容易找到谁拍的照片?你有什么困难吗?怎么来区分“左右”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这样在观察熊猫时解决了 “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不同的物体”,在例1解决“根据不同物体的面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活动非常有效。
不足之处:
1、在处理熊猫的左右照片时还是简单了些,当时是这样的处理:学生指出熊猫左边的照片时,我提问:是谁拍的?也是谁拍得?处理右边照片也是这样。再问:怎样来区分左右两张照片呢?周焱:可以把身体转一转。我就草草了事了,如果我让周焱站在屏幕前,让那些拍到左边和右边的`学生也跟着周焱转一转,指出相当于自己的哪一边,我相信全班小朋友的印象会更深刻些,以后在没有实物而想象力也缺乏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这样来试一试,相信效果会不错的。
2、在那首诗的处理上,如果这样处理:苏轼看到的庐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二(3)班的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是什么各不同呢?(前后左右各不同),这样的效果肯定比较震惊。《盲人摸象》可以这样处理:你想对那些盲人说些什么?(小结成:大象前后左右各不同,不识大象真面目,只缘摸到一个面,观察物体要全面。)这样应该不错,不过已经没有机会试试了,可惜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 篇2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实物观察和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拿出如正方体、长方体、玩具娃娃等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形状,积极性很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的讨论有些无序,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观察结果,没有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这提醒我在今后的小组合作指导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他们对于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在某个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然而,当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物体组合,如两个正方体叠加时,部分学生就容易出现混淆。这表明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建立上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感觉对于观察物体的方法强调得还不够深入。比如,在观察时,应该引导学生先确定自己的位置,再明确观察的方向,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而且,在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在课堂上,我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更多不同类型的观察物体的情境,如从空中俯瞰物体、在水中观察物体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观察物体这一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 篇3
在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三个环节:
1、观察寻入,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判断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了解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写出课题。
2、探究新知,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以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体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变换自己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
3、练习体会这一环节里通过“想一想”、“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通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 篇4
《观察物体》这堂数学课的教学让我对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反思。
在课程导入环节,我利用了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他们说一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教室的哪些部分。这个导入很好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观察结果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表达不够准确。这反映出我在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新知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引导他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亲自操作、观察,兴趣浓厚。不过,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转换观察角度时不够灵活,总是局限于自己最初的视角。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去想象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应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引导学生空间想象的环节,比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某个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然后再实际观察进行验证。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但对于一些需要空间旋转思维的题目,部分学生理解困难。这说明我在练习设计上,应该更加注重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单一物体观察到复杂的物体组合观察,再到需要空间转换的题目,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同时,我意识到可以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互动游戏,比如让一个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其他学生猜测他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范文 篇5
《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观察玩具恐龙,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整节课,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在活动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在观察茶壶和茶杯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由于在课堂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机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