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专项训练——指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板块一)。
2、作文实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后专题作文,做到写景具体、详略得当、抒情自然(板块二)。
板块一:学文说写——学校景物片段说写专项训练
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激趣导入
师: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诗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投影仪简介屈原的故事。
二、故事引路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个屈原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播放《山洞里的读书郎》,学生默读,思考回答:
1、“读书洞”是屈原做什么的地方?
2、你觉得“读书洞”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景色美丽。
三、明确主题
师:屈原读书的“读书洞”景色美丽,那同学们的学校呢?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学习描写校园的景物。
板书:描写校园景物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景物:景色和事物。
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专项说写训练
环节过渡:我们要准确、生动地描写校园景物,需要掌握几个诀窍。现在就来开始学习和练习吧!
一、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师:我们自己的校园有哪些景物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了,但你
仔细观察过它们吗?我们要描写好景物,仔细地观察是基础哦!怎么来观察呢?
(一)技法介绍——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1、常用的观察顺序:
(1)空间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
(2)时间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
2、观察的内容:
景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组成部分、活动变化等特点。
(二)读文体会
1、读例文《我们的学校》,思考回答:
小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校园的,都写了哪些景物?
空间顺序:走廊(正门到底楼)→底楼(10个教室、6间办公室)→二楼(阅览室)→大楼北面(平房教室)→操场
2、读读品品《美丽的花坛》,思考回答:
(1)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顺序来写学校的花坛?(时间顺序)
(2)小作者具体观察描写了学校花坛在一年四季中的什么特点?(不同的植物在花坛中的生长特点)
(三)专项训练
1、看图、请按观察的空间顺序写一段话。
走进学校的大门,就是 ,校门的左边是 。沿着种有绿树的道路,走过足球场,就能看见 ,它的旁边还有两个 。
2、看图,请按观察的时间顺序写一段话。
清晨的校园十分 。随着 来到学校,整个白天的校园充满了 。黄昏时分,学校又 。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准确描写
师:经过仔细地观察,我们就可以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学校的景物那么多,我们能全写下来吗?怎么办呢?
(一)技法介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准确描写
1、什么景物具有代表性?
最吸引人的,最能反映学校特点的景物。
2、怎样做到准确描写?
(1)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高大、美丽、清幽……)
(2)合理想象,巧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
(3)用词要准确、生动。
(二)读文体会
读例文《英语角》,思考回答:
1、小作者选择了校园的哪处景物进行描写?为什么要选择这处景物?
2、小作者分别把学校、老师、同学和英语角比做什么?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三)专项训练
1、你知道哪些描写校园的词语?请在三分钟内尽量写出来。
2、请把下边的句子补充完整,恰当地用上修辞。
(1)我们的学校就像 。
(2)我们的学校有 的教学楼, 的操场, 的花园。
(3)上课铃响了, 的校园立即变得 ,教室里传出来 。
三、安排详略,表达感受
师:描写学校的景物,我们也要做到详略得当,自然地表达出心情和感受。
(一)技法介绍——安排详略,表达感受
1、景物描写要详略得当。
观察得最仔细、感受最深的景物多写几句,要写详细。其它的简要描写。
2、表达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体会到的道理。
(二)读文体会
读例文《清晨的校园》,思考回答:
1、《清晨的校园》介绍了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略写,哪些地方详写?
2、文章表达出了小作者怎样的感受?(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三)专项训练
你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自己的校园呢?请在1分钟内填空,写得越多越好:
1、 的校园
2、我们的学校真 !
教学环节三:课外观察——我的学校
环节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描写校园景物的三个写作诀窍,同学们记住了吗,明白了吗?大家有信心写出1篇好作文,通过自己的描写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吗?现在啊,我们就需要为写出这篇好作文做好准备。
观察我们的学校
1、你在那个学校上学?
2、学校里有哪些主要建筑物?有哪些美化校园的景物?
3、你觉得学校的哪些景物最有特点?你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
4、你准备采用什么写作顺序来描写自己的学校?
5、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
板书设计
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描写校园景物(诀窍)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准确描写
安排详略,表达感受
教学设计案例【第二篇】
习作指导设计
教学内容:
续写想象
有一年春天,我乘坐帝王一号轮去南美洲旅行。航行中帝王一号与“玛丽”号相撞,帝王一号船沉人亡……
第二天清晨,我从昏迷中醒过来,环顾四周,前面是茫茫的大海,后面乱石嶙峋,杂树丛生。这是在哪儿呢?我挣扎着站起来,沿着海岸不停地奔跑,除了看到一条破烂不堪的渔船,几张破旧的帆布,没有一个人。我身陷一个无人居住的孤岛。我得活下去!我疯狂地冲向那只渔船,疯狂地找寻着。但是,只找到一把小刀,一把斧子,几根缆绳,一个能用的打火机。我又饥又渴,忧心如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存知识储备,以“我在孤岛怎样生存”为主题,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有条理地具体记叙求生的过程。
2、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的生存智慧。
3、激发热爱生活,乐于交流、乐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存知识储备,对“在岛上战胜各种困难、危险生存” 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并进行大胆。注意指导把战胜困难、危险时的过程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件,课外查阅野外生存的书籍、资料。
一、创设情景,设疑诱发想象主题(3分钟)
1、配乐,教师介绍孤岛环境。
2、教师设疑诱发想象主题:你来到这个无人居住的孤岛,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怎么生存下去呢?
二、想象孤岛生存需要战胜的困难、危险(5分钟)
1、师:忧心如焚的你,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会遇到哪些困难、危险?(预设困难、危险:火、吃、喝、住、冷、孤独、毒蛇猛兽)
(板书:吃、喝、住)
2、以你目前的生存工具(小刀、斧子、缆绳、打火机)和海岛的自然条件,你用什么办法解决吃、喝、住这些困难?(相机板书:想象大胆合理)
三、指导把战胜困难、危险的过程写具体(11分钟)
(过渡:同学们,孤岛生存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战胜困难与危险的办法很多很多。如果每一个方面都详细地写下来,就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了。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重点内容具体写,其余的一笔带过。)
1、师:可是,怎样写才能把自己感兴趣的重点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板书:内容具体)
2、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
下水文举一:渴——找淡水喝
我忧心如焚,现在已十几个小时没吃没喝了,我得想办法活下去!好渴啊,嗓子眼里像在冒烟一样!
水,……我必须去找水。可到哪儿去找呢?看着太阳照耀下的白晃晃的海滩,我沮丧极了。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家乡那一条条清澈的溪流……对,水往低处流!应该到山谷去找水。我立刻充满了希望。
我艰难地挪动双脚,一步步向荆棘丛生的密林深处走去。走啊走啊,终于发现一个长满树木的山谷。我喜出望外,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向山谷奔去……手被荆棘刺破了,脚被乱石划破了,腰酸了,腿疼了……
终于,在山谷最低的树林深处发现了一股清凉的泉水。“找到水啦!”我欣喜若狂,飞奔过去,趴在泉水里,咕噜咕噜地喝个痛快。真甜啊,好久没喝过这么甜的水了。
(2)自读、寻找精彩的地方。
(3)师生讨论交流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及的顺序。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具体、精彩?为什么?
①交流精彩的动作、心理细节。(教师随机渗透:想象大胆合理,描写人物动作、心理具体。)
②交流的顺序。(想喝水——找水——喝水)
师:这个片段不仅在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上有特色,而且在顺序上也很有讲究。第一自然段写了,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第四自然段写了“喝水”,是按“想喝水、找水、喝水”的思路来引领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的。
3、总结方法,揭示规律:从以上片段看出,我们写解决困难、战胜危险的过程时,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动作、心理想细写细,就能把文章内容有序地写具体写生动。(板书:有序)
4、学生反三实践。(二、三位)
(1)师:下面请你从吃、喝、住等困难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说说解决困难的过程,注意描述自己的动作、心理。
(2)指名展示,教师紧扣习作要求随机点评。
预设反三
1、饥饿——叉鱼吃
叉鱼(怎么叉)、剖鱼(怎么剖)——生火——烤鱼——吃鱼
2、孤岛建住处——搭简易床或简易帐篷
①洞里搭简易床。
选址(靠近大海的山洞)——搭简易床(石头、小木棒、小木船小木屋拆下来的木板、破帆布)——洞口烧一堆篝火
②搭简易帐篷。
选址(要卫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荫;第三,要能避免猛兽或人类的突然袭击;第四,要能看到大海);——搭帐篷(石头、绳子、小木船小木屋拆下来的木板、厚厚的野草、破帆布)帐篷旁烧一堆篝火
四、总结归理习作内容、写法。
师:孩子们,短短的十几分钟,你们不仅经历了一次孤岛生存的人生体验,而且学会了怎样有序地把内容写具体。你们真了不起!
这是1篇续写想象,课后请同学们接着文章的开头写下去,记下你刚才在课堂上大胆合理的想象。建议你们从众多战胜困难与危险的事例中选一、二个重点事例,有序地把人物的动作、心理写具体,其余的一笔带过。
板书设计:
孤岛生存
想象大胆合理
吃、喝、住。
内容有序具体
顺序、动作、心理
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 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疑点 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
(三)解决办法 讨论、交流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1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案例【第四篇】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拓展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见幻灯片)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她的一首情意深重的思夫之作《一剪梅》,看看她是怎样运用意象使相思之情具体化,从而与众不同的'。
(三)、作品鉴赏
1、老师朗诵《一剪梅》,带动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注意节奏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请齐读全词,找出这首词用了哪些典型意象。
(板书: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字、月、西楼、花、水)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环境的冷落萧条,烘托出词人落寞孤独的情怀。
(2)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是什么?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本身就寄托着相思、伤感,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一篇:《吆喝》精编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下一篇:《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