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优推13篇】
学情分析需关注学生的音乐基础、兴趣爱好及学习习惯,以便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效果。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1
教学目标:
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这一宗旨,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认知目标: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音乐小屋》,了解重音记号和四分休止符(y)的作用并能在实际演唱中加以运用。
3、技能目标:创编符合歌曲意境的形体动作,运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更好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进而用多种方式加以表现。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cai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师:小朋友们:很高兴见到大家,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就要开始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请听!
(二)歌表演:《表情歌》:
师: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表情歌》,看看谁的表情最好?
(三)随着音乐走一走: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你们看把谁吸引来了?(出示手---小鸭子)是小鸭嘎嘎。瞧!他在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好!我叫嘎嘎,今天我带大家去大森林里奇妙的音乐小屋去做客,你们想去吗?(想!)那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我们听到的音乐会有强弱、快慢的变化:当听到音乐强时,我们就像大象那样脚步重重的走;当听到音乐弱时,我们就像小猫那样脚步轻轻的走;当听到音乐慢时,我们就像乌龟那样慢慢的走;当听到音乐快时,就要像小兔那样快快的走,大家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出发吧!
(四)听动物乐曲片断并进行模仿表演:(小鸟、蜜蜂、猫、狮子)。
师:瞧!美丽奇妙的音乐小屋到了!(课件出示)音乐小屋的小主人来迎接我们了,他告诉我们音乐小屋里还住着几个动物朋友,可他们却要和我们做捉迷藏的游戏,只要小朋友们能听出这几个动物朋友的音乐,他们就无处可藏了。你们能听出来吗?(播放课件)。
师:听!……这第一个动物朋友是谁?第二个动物朋友又是谁呢?……(聆听动物片断音乐)。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把这些动物朋友全找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物朋友的形象吧!(模仿表演动物形象)。
(五)认识四分休止符y和重音记号。
师:动物朋友见了大家可高兴了,他们要带我们去见音乐小屋里最受动物朋友尊敬和喜爱的熊猫博士,大家请看!(课件出示---熊猫)熊猫博士的知识可渊博了,他最喜欢给小动物们猜谜语了,这不,他立刻出了一个谜语要让小朋友们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谜面(课件出示---谜语“象三不是三,音符队里站,见它就得停,时间是一拍。”熊猫博士告诉我们这个记号在音乐中是表示停顿一拍的休止符。我们可以把它读作“停”。瞧!这个调皮的休止符已经站在音符队伍里在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2/4xx|xxy|xxxx|xy|(第一遍读,第二遍拍)。
师:小朋友们拍得真好!熊猫博士一看这个谜语没有考住我们,就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让我们来猜猜这是什么音乐记号?(课件出示---)瞧!它多像数学中学到的“大于号”。
师:熊猫博士的问题终于难倒了我们,不过没有关系,他送给我们一首儿歌,读了这首儿歌我们就知道了这个记号的名字和作用,让我们来读读吧!
儿歌:“角儿尖尖口朝前,住在音符头上边,
有它声音要唱强,重音记号记心间。”
(六)歌曲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
师:通过了熊猫博士的考试,小动物们也为我们高兴呢!他们要为我们举行一个音乐小屋的联欢会,并推选小鸟代表音乐小屋的每个成员为我们献上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音乐小屋》,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2、学读歌词:
师:小鸟的歌声多美啊!它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歌词吧!(课件出示---歌单)。
(1)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师:小朋友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注意到熊猫博士教给我们的音乐记号呢?(四分休止符和重音记号)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两个音乐记号。
(2)加动作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加上动作来读一遍吧!
(3)跟着音乐的节奏读:
师:小朋友们做得动作真好!你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试试吗?
3、师范唱歌曲,生心里默唱:
4、用“沙”和“嘭”模唱歌曲旋律:
师:听了小鸟和老师的歌声,我们的沙锤乐器朋友和铃鼓乐器朋友也想唱唱,咱们用它们的声音唱一遍吧!
5、整体学唱歌词:
师:小朋友的声音真美,现在让我们试着唱唱歌词吧!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琴伴奏)。
7、加上动作表演歌曲:(琴伴奏)。
师:从小朋友们的歌声里我已听出了快乐的心情,让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吧!
8、加入打击乐器和动物朋友边唱边表演:
师:大家表演得这么投入都忘记了音乐小屋的'动物朋友和我们的嘎嘎导游了吧!让我们把他们都请出来和我们一起表演好吗?还有,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串铃和响板做为打击乐器,我们用这两种乐器为我们的歌声来伴奏。
(七)总结全课:
师:哦!时间不早了,让我们骑着马儿回家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2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3
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演唱演奏第一课时《渴望春天》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配乐诗朗诵《春》;音乐与绘画第二课时歌曲:。
(1)《新疆之春》。
(2)《春晓》。
(3)《春节序曲》。
(4)《春天奏鸣曲》。
竖笛:。
《春游》。
(1)为乐曲创编歌词。
(2)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要求。
(一)总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唱歌、竖笛、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栏目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春天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1.学习歌曲《渴望春天》,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着的青春气息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用竖笛吹奏《春游》这首乐曲,感受乐器演奏的乐趣。
3.通过欣赏描绘春天主题的声乐、器乐、散文、绘画等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审美特征。
(二)具体要求:。
1.能够熟练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体会拍的节拍特点。
2.能够在教师和同学们的伴奏、伴唱下,独自演奏竖笛曲《春游》。
3.感受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歌曲《春晓》、管弦乐《春节序曲》及散文《春》的意境美,并通过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不同体验,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
4.通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具:。
钢琴、竖笛、打击乐器(碰钟、响板、三角铁等)、录像机、录音机、教学用磁带、录像带、cd机(盘)、投影仪。
(二)相关资料:。
有关春天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等,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家画像。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4
活动中需要的教具只是一副图而已。这幅一开始就出示的挂图有两个用处:首先以一副完整的风景图展现在孩子面前,卡通拟人的构图以及鲜艳协调的色彩吸引了全部孩子们的眼球,并能够用很好听的话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其次,再将这幅图上的景色演唱出来,而且边唱边将挂图上的景色一张一张贴成图谱形式,清晰的展示成歌曲的四个乐句,使幼儿了解歌曲的结构之后学起来就更容易了,这种巧妙的双重利用简单、有效。
二、重点要借合适手法。
活动的重点是要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唱出歌曲中的断顿与连贯乐句。活动中是借助小记号、铃鼓伴奏来突出这一点的。歌曲的结构与乐句非常分明,所以运用小记号的的形式来给歌曲固定风格是很合适的,演唱起来就会有断、连之分了。而铃鼓的加入是为了让幼儿对歌曲中断顿、连贯演唱技巧有更深入的掌握,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可取和有效的。
三、结束要用问题延伸。
活动结束了,不代表所学内容也结束了,有效的结束应该在问题中延伸,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动力。对幼儿来说,学一个本领不应该学死,而是应该引导幼儿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今天老师教的方法和内容,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如果幼儿能经常抱着这样一种思考形式去看待事情的话,那才算是真正的学好了。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5
教学内容:
歌曲《船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感知六八拍子;通过歌唱《船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1、感受六八拍子的节奏。
2、感受古诗特有的华夏情韵、如诗如画的美境。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学唱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
边摇摆身体边朗读。因为是语文课中学过的内容,学生会倍感亲切。朗读时,要让学生似乎坐在船上,有微波荡漾的感觉,既清新又愉悦。并要有激情,用快慢、强弱、声音高低的对比来表现词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遨游太空的天真遐想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美好愿望。2、动起来。
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如坐在小船上荡漾的感觉,自然地让学生体验强弱弱的六八拍子,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音乐动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3、感受六八拍子及演奏歌曲。
在玩中不断熟悉音乐,如: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双手搭起,模仿小船,随歌声前后或左右摇摆。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4、选择小乐器伴奏。
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让学生去敲、去摸索,并选出最好听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等,可在强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创造乐器,或寻找音源,鼓励创造。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6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_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_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tosay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desk大奖提名为女演员,奠定了其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7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
2.歌曲《红旗飘飘》。
3.歌曲《国旗颂》。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_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15.反馈与评价: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8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
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
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师:你们怎么想到这些的呢?
生:这段音乐的旋律很优美,很舒展,就让我联想到清晨日出的景象……。
4、总结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进行绘画?
生:旋律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5、欣赏绘画作品联想音乐。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描述的很清楚。其实,这两个人物是画家写生中的两个人物,原本不在一个作品中,但是,由于他们两人有鲜明的对比,作曲家就让他们在音乐中相会了,让他们聚在一起,相互交谈。
生:表现富人在低音区,用大号演奏;表现穷人在高音区,用长笛来演奏……。
表现富人力度强,表现穷人力度弱……。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这两个人的。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钢琴版)。
师:(边欣赏边介绍)一开始在低音区富人出现了,作曲家用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表现了自满、狂妄的富人。紧接着,在高音区可怜的穷人走来了,描写穷人的音乐很快,表现了他看到富人后的紧张、不安和害怕。两个主题同时出现了,似乎他们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什么。低音区富人粗暴的音调始终占有音响上的优势,而高音区穷人的细弱的音调则显得战战兢兢,惶恐不安。最后富人用粗暴的音响将穷人的音响打断,仿佛可怜的穷人被蛮横无理的富人赶跑。
生:表现富人用的是弦乐,表现穷人用的是小号……。
师:此曲是用弦乐群来表现富人,用加了弱音器的小号来表现穷人的。
6、总结绘画中的哪些因素让你觉得有音乐的存在?
生:构图、人物形象、线条、色彩……。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音乐与绘画的关系,音乐与绘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我们通过音乐中旋律的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存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
2、初步学习看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贝多芬》的图片。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郊游》进场,请幼儿入座。
二、练声活动:《问好歌》、《许多小铃铛》。
要求:1、引导幼儿发音要轻快、跳跃、清晰、自然;
2、提醒幼儿认真倾听琴声,跟着琴音的强弱和谐地用大小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乐曲《欢乐颂》:
1、组织幼儿共同回忆郊游时所见到的景色,引出歌曲名称。
2、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
b、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样的吗?(平稳的、缓慢的??)。
c、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
3、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欣赏。
四、学习歌曲《欢乐颂》: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
2、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1)引导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的节奏,完整学习歌词;
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
树上小鸟/吱吱在叫/河里小鱼/尾.巴摇——/。
花儿点头/草儿弯腰/欢迎小朋/友们到——/。
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
3)鼓励幼儿分句用体态节奏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学唱歌曲,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1)用“啦”“呜”代替歌词第一遍学唱;
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半的幼儿用象声词“啦”音、另一半的幼儿用“呜”音演唱,熟悉旋律。
(2)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随音乐,让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图片的内容及图片的大小学习强弱的节奏,并认识图谱中“小兔”跳跃、“糖葫芦”连贯、“喇叭”放声唱的符号,要求幼儿初步学习根据符号演唱。
如: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乐的!那我们唱得响亮一些。
五、启发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表演唱:
1、鼓励幼儿用活泼、欢乐的感情演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自由表现歌曲内容。
2、分组演唱:将幼儿自然分成两组,并观看图谱,在教师的提示下,初步尝试轮唱和接唱,培养幼儿在集体歌唱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如:男生唱歌词,女生用“啦”音伴唱。
女生唱歌词,男生用“呜”音伴唱。
注意:引导幼儿努力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六、迁移运用——介绍作者贝多芬:
教师出示贝多芬爷爷的图片,告诉幼儿贝多芬爷爷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今天这首好听的乐曲就是贝多芬爷爷写的。
七、复习歌表演《兔子和狼》律动出室。
八、活动延伸:
将音乐磁带和图谱彩印后分别置放于音乐区,鼓励幼儿继续随音乐伴奏和图谱,进行歌曲的创编和舞蹈表演活动。
活动评析:
在新歌教学的音乐活动中常常发现,传统的老师教唱,幼儿跟学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儿不感兴趣。且对歌词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本次活动中,教师把握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图谱,运用形象图谱教学,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及身体的参与,而且通过图谱的视觉效果,更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了解歌曲的节奏、音节,从而又快又准确地掌握新歌,感受歌曲的美。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本次活动中,教师按照这首名曲原来的强弱进行处理了。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棒!很响亮,那我们帮唱得响一些,那我们肯定是很快乐的。老师很好的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老师处理的要求唱,活动的教学目的在游戏中也就顺利的完成了。而相反,如果教师只是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音乐中的强弱概念的,也许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10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感知歌曲节奏喜欢用动作表现。
2、尝试替换语词,并用动作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纱巾、课件。
重点和难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人,听音乐入场,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听音乐“快乐的森林:小朋友去森林里找小老虎学习变魔术。
1、歌曲律动“两只老虎”
(1)全体围坐,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拍做肢体动作。
(2)全体围坐,在教师的带领下,配合音乐进行歌曲律动。
2、语词替换。
(1)看课件“小老虎变魔术”(小老虎把眼睛和尾巴变没了)。
(2)幼儿操作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除了眼睛\尾巴之外,还可以把哪里藏起来?(请幼儿跟小老虎学习变魔术)。
(3)根据幼儿替换的语词进行歌曲律动(用双手遮挡歌曲中唱到的相应肢体部位)。
3、道具游戏。
(1)全体手持纱巾,探索纱巾的玩法(探索怎样遮挡被指定的肢体部位)。
(2)纱巾游戏:大胆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语词替换,并用纱巾遮住相应的部位(请小魔术师用神奇的纱巾来变魔术)。
(3)互遮游戏:幼儿根据替换的语词进行互遮游戏。
请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幼儿进行互遮游戏。
三、结束离场。
听音乐“神气的玩具兵”离场。
(魔术学会了,小朋友跟老虎魔术师再见,回家啦!)。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11
2.欣赏合唱《大漠之夜》。
3.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4.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审美。
2.通过两手合唱作品的欣赏,能了解不同的合唱表演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了解新疆传统民族音乐“木卡姆”这一音乐题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牧歌》。
了解混声合唱及无伴奏合唱两种形式。
知道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答。
展示蒙古族人文风俗图片。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从整体上感受音乐。)。
2.简介《牧歌》。
牧歌。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绵延起伏,节奏缓慢自由,歌词形象纯朴,富有诗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曲调和歌词结合得很紧密。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歌词,但它那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音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草原的美丽画卷。
(设计意图:深入简介作品背景,使学生从文化角度了解歌曲)。
3、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学生识读乐谱。
5、做呼吸练习。
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练习,教师可用“闻花香”的方式提示学生,自然缓慢的用腹式呼吸法,有情感的“感叹”。接着,法“嘶”音,小腹控制呼吸,缓慢而均匀的发声。
6、用哼鸣的方式哼唱全区,注意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
7、教师伴奏,学生随乐演唱全曲。
8、欣赏由瞿希贤改编的不搬走合唱《牧歌》,介绍无伴奏合唱这一演唱形式。
三、欣赏《大漠之夜》。
1.聆听全曲,提问: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答。
2.简介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与特点。
3.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欣赏引子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中模仿了什么声音?演唱的力度为何?
生答。
(2)欣赏陈述部a。
提问: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演唱力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
(3)欣赏中部b。
思考:乐队的伴奏织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演唱力度为何?
(4)欣赏再现部a’与尾声。
思考:这段音乐是陈述段的完全重复吗?
四、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生答。
2.简介“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五、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1.欣赏全曲,思考:这首歌曲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乐曲。
3.随乐轻声哼唱全曲。
六、小结下课。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12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二、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篇13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2.掌握《新疆之春》、《春节序曲》主旋律;
3.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4.通过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乐曲以通俗、朴素的音乐语言,豪爽、乐观、奔放、流畅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欣畅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d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乐曲形象清新而又明朗,旋律欢快而活泼,充满着希望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吹奏竖笛。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等姊妹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
教学准备:钢琴、竖笛、三角铁、小铃鼓、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